西西河

主题:【原创】同一蓝天下,生活有距离 -- 静然如此

共:💬38 🌺1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起了八条腿的兔子

          。。。原来我那兔子,它身子底下当然有四条腿,而在它的背上,却还有四条腿。下面那两双跑累了,它就像个俯泳仰泳都能掌握自如的游泳健儿那样,就地这么打了个滚,又用新的那两双,重新飞快地跑起来。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可惜那只兔子没看到,倒是看到了一只头上长樱桃树的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那么一打鸡蛋说明啥呢
          • 家园 很好解释呀

            一只鸡一周的成果, 上午一只蛋, 下午一只蛋, 周日休息.

            我是马鹿我怕啥, 指鹿为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 家园 老板娘很人道

              我会以为那是每天的工作量,一小时一个蛋,剩下半天休息

        • 家园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马鹿几条腿? 我也糊涂了。。。表打我,逃走逃走

        • 家园 那我每次都图便宜买20条或者更多腿的大包装

          那鸡就该长这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努力去学习当地孩子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和没有旅游的小朋友谈旅游当然是无效的沟通。同样,这样的无效沟通可能就有意无意发生在讲课的时候,这可能也是讲课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我猜回避的态度,常常是由社会语境导致的。可能你解释时用的词汇,那小孩都听着别扭或者听不懂吧,毕竟不是一个社会语境下的人群,语言会有不同的。这种不同会带到心理上来。

      某镇的小孩也有其独特的精彩,他们也许认不出各种汽车的牌子,也许没去过大城市旅游,但他们必然有其独特的经历。这种视野,未必不如上海的小孩。用一口井来比喻可能不甚恰当。其实人人都生活在一口井中。

      • 家园 说不定

        问问上海城里的孩子,星星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或者问,天上有几颗星星,上海城里孩子会告诉你不超过10颗。

      • 家园 今天小铁转性了,连得两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正是如此

        老师要是问起如何捉鱼摸虾,什么样的野山枣最好吃,恐怕就得轮到大上海的孩子们抓瞎了...

        一口井来比喻可能不甚恰当。其实人人都生活在一口井中

        没错,只不过有人井口稍微大一些有人小一些罢了...

        • 家园 是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毛豆跟黄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毛豆跟黄豆。我见过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都不知道毛豆跟黄豆的关系——而且,当他们已经不再是孩子,成了所谓“白领”都20-30岁甚至更大的时候还不知道。甚至有的人在我告知他们之后,依然很狐疑,以为是我在跟他开玩笑。非常无奈。

          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水泥森林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爬过树;没有摸过鱼;没有和小伙伴在泥地里打过跤;没有曾经一人或几人,闲来无事爬过一山,然后又一山;或见竹子开花,无言神伤。

          甚至,城里的“对门不相识”的人际关系也传给了孩子。我见过不少孩子甚至是我的同龄人,他们懂“亲兄弟明算账”,但是对于分享和互信,貌似总有些畏惧或者不信任。

          我还没有孩子。如果有孩子,如果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允许,我还真想让他在乡下祖屋长大好了。起码每年去一次。

          • 家园 这个确实是经典,我就碰到过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就和同学争论过,居然还有原来是农业户的同学也这么说,那我这个小县城出来的居民户的说法肯定是没有信服力了,只可惜当年没如今诸如寒、晕、囧等等一类的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 家园 那什么,不好意思,俺这都两孩妈妈了,都不知道这个呢

            是不是毛豆长大了,出来就是黄豆呢?

            我真的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