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几句话不知该怎么说 -- 肥狐

共:💬40 🌺155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话可说时,应该保持什么精神状态。

      看完, 觉得你的思绪还有点乱,以至于最后自己也觉得有些控制不住文字,就停笔了。

      我把我对你文字的理解给你说说,不一定准确,算是个模糊的镜子。 看你能否再进一步说些。

      文章从语言开始,但其实核心意思在 "中国人民选择了..." 这个组合中。 主语是集体性名词,谓语是个体动词,所以杀气腾腾。你感受到了这份威胁。 我猜所有这种涉及集体性名词的组合,都或多或少的引发人们对丧失自由意志的恐惧。 “谁敢打咱俩?”虽然是个相声段子,却活生生描写了集体性名词的强大、可笑与可怕。 讲台上,电视里,广播中... 一个铿锵有力,无坚不摧的声音"中国人民选择了..." 语言既是斗争的工具,也是斗争的结果。 它既由思想产生也同时塑造思想。 不同的观念在争夺话语权而已。

      既然看到了这一点,那么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失语” “无话可说” 而仅有“处于下风的反对者“ 。 说什么,怎么说,是每一个参与斗争的人都应该时时刻刻考虑的问题。 “共匪” 作为集体性名词遍及媒体的时候, 有人在说“星星之火”。 说到最后,居然能反过来让别人觉得“无话可说”。所以如果身处争斗中,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或不相信自己要说的,那说明没必要说,或者该考虑退出斗争了。

      我有时候想。 阿Q被打,鼻涕满面,嘴上说的是“我是虫豸”,心中说的可是“儿子打老子”,有一次还出了声。 这真是让人赞叹不已的坚定和无所畏惧啊。这个形象太复杂,但我还是很佩服他一直没体现出丧气状态。 这个不是sarcasm -- 受《The Big Bang Theory》影响了。

      无话可说时,应该保持什么精神状态? 我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 家园 有趣,宝推,

      您希望把大部分观众赶走,我还真希望能吸引部分观众进来讨论。

      也有和朋友讨论语言的语法关系可否用数学予以表达,真可以说是和狐兄想到一块儿去了。

      我本来想,在名词和动词构成的集合中,有意义的是因为其联系符合社会经验或社会意识的认可,比如中国人民愤怒了;或符合更多人的某种想象,比如,心碎了。但狐兄的文章却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就是创造出某种联系,然后让社会接受,使之成为社会经验,然后成为固化的社会意识,以至于大伙儿对该种联系的逻辑性或成立不再有任何质疑,而当作某种公理予以接受。

      但是可以创造的联系是很多的,能够被接受的联系除“性感”外还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 家园 语言和语法用数学表达,很平常

        河里跨多个专业,经常可以相互启发。我看了江城的一个帖子,就很受启发。嘉木说话的味道好像也是从搞文的专业出发,语言学之类的吧?

        计算机领域,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Process,对语言用数学方式描述是个基础,很普通。这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有面上的了解。这方面的工作、能作的部分已经比较成熟,有实用的工具。我曾经想用一个语言理解的软件包做一个辅助设计的软件,也就是说,你用自然语言输入,夸喳夸喳讲故事,那边我就自动帮你写出一个程序出来。如果能作出一个雏形,就可以去骗钱了。最终不成,从理论到细节,问题很多,实际上根本找不到理论。不过我业余时间还是想再去做。

        目前NLP可以做一些事,但没有达到一些科幻电影里的那么厉害,原因也是大部分人工智能研究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不适合这样的计算。话说回来,用数学形式描述自然语言,是研究的出发点。

        这个帖子本应该写成一个轻松幽默的业余技术贴。“每个公式都让读者减半”,就是个玩笑。分几天断断续续写的,后面几天谈到政治就越来越严肃了。看来我受《1984》的影响太深,虽然很多年前读的,一种黑暗的氛围还是不由自主带了出来,“新话”就来自《1984》的华彩段落。

        有时候你写出来的东西带着你走,写着写着发现和出发的情绪不一样了,怎么办呢?回去改吗?未免太伤身体。刚好看到史文恭的《马大叔》,很有感觉,就把伟人借过来压一压。再说吧。

        写着写着,最后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中国目前的政治语言环境上不上、下不下,极其别扭,因此也特别值得观察。你说它威权主义吧?是威权主义。但民间又有相当大的言论自由,网络上,只要你不公开使用太刺激的词汇,其实什么都可以说。政府和民间有很大的矛盾,但也有很大的共同利益,上下之间沟通的需求其实都很强烈。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可用的管道,怎么办?只能大声喊。这个局面就是10层楼上下相互喊话,风大噪音多,很累,喊久了未免不耐烦。“嘘,你闭嘴,我们不要那样喊,我们要这样喊!”河里一些热闹,背后的好像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因此想到一个题目,《大声的喊话》。

        • 家园 有些帖子的作用是提供庇护所

          也许是临时, 也许是永久的, 给那些留恋西河, 却又找不到自己话语的人.

          不过呢, 也要当心被人直接找上门来, 还得有两把刷子才成. 好像你家的刷子还不赖 : )

          • 家园 le兄OK?

            怎么听着这么伤感?

            我的刷子刷鞋还行,打架不行,有人找上门来我就给你发信呼救

            推荐兄学习金瓶梅和肉蒲团,一来开心,二来学些战法

            • 家园 你的刷子很行。左手金瓶梅,右手肉蒲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家园 是,可不可以说这种努力是从英国的布尔开始的?

          以前有看过Google的科学家吴军写的《数学之美》系列,起首第一句话就是:

          也许大家不相信,数学是解决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好工具。它能非常清晰地描述这些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且给出漂亮的解决办法。每当人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个语言问题时,总会感叹数学之美。

          外链出处

          他那个系列其实就一直在讲狐兄这里提到的NLP。不过里头提到的很多数学原理,我因为没有专业背景,都不大理解,自己觉得很遗憾。

          我自己不是学语言的,我是学法律的

          我也是好些年前看的《1984》,说实话被吓得不轻。然怪我读到狐兄关于“新语”的段落,总有点熟稔的感觉。

          至于说河里的一些热闹,我想或是因为大家都太急着表达自己而不愿意认真去理解他人有关系,患人不知己多,患不知人少。

          政府和话语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当时读完狐兄的文章,觉得可以套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的结构,称为《在塑造中呼喊》,估计会更吸引眼球,呵呵。

    • 家园 花这几句超长的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