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一 -- 俺老孫

共:💬81 🌺1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六——洛阳之战

      选择洛阳之战是因为这是李唐王朝奠基的一战,是国家由战乱和分裂重归一统的决定性一战。

      经淝水之战后,中华大地即陷入南北朝的分裂和对峙的局面,期间南北虽也发生过各种战事,但都非是决定性的。

      在北方拓跋鲜卑蹶起,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最终统一北方,建立了汉化的北魏政权,但在汉化的鲜卑贵族与仍保持胡人生活习性和组织结构的鲜卑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导致了六镇之乱。这场动乱虽被平息,但政权却转到了借军功起家的尔朱氏的手上。为反对尔朱氏的权力又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新蹶起的宇文氏和高氏取代了拓跋氏将北方分裂为北齐和北周政权。而在南方则不断演绎着攻陷石头城和逼宫的戏剧,宋齐梁陈如走马灯一般轮换,期间还穿插着苏峻之乱和侯景之乱,虽然不乏北伐的壮举,但只有桓温和宋武帝刘裕的北伐取得部分胜利,消灭了鲜卑慕容垂建立的后燕等几个胡人势力,但功亏一篑,成为南朝军事史中的昙花一现

      这样直到篡夺北周政权而建立的大隋王朝发动统一战争,轻而易举的灭齐,灭陈,实现了华夏一统。这胜利来得太容易,太轻松,太无足轻重,太不足以显示君主的文治武功,所以隋朝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想要建更大的功业——征高丽、开运河……终于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乱,刚刚统一的帝国瞬间就再次的陷入分裂。

      全国烽烟四起,有人称孤、有人道寡。南方有萧铣称帝,北方先后有窦建德、王世充等称王,还有刘武周等人向北方强大的突厥称臣做儿可汗。在这么多的举事者中,太原李氏并未显露出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和野心,按野史的说法,如果不是刘仁静和裴寂用计,李渊还未必会起事,而且李渊在起事初期也曾向突厥称臣。可李渊一旦起事后就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先是进兵关中,取得长安,先后击破了西面的薛氏和李氏,取得了稳定的后方,占据了地理和形胜的优势。当年的周王朝、秦帝国和汉帝国都是从关中出兵统一天下的,李氏这第一步就走对了。当时挡在李氏逐鹿天下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劲敌就是——雄据洛阳的王世充,王依虎牢之险,承隋之旧,刚击破雄才大略的李密,声势之大,一时无两。李氏似乎难与之争天下,倘若败战于洛阳城下,只怕李氏就只能做一个割据关中的小军阀,而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工作,只能眼看着天下继续分裂和战乱的局面。但李世民却成功的击败了王世充,连同来救援的窦建德一同俘获,一举而擒二王,扫清了统一道路上两块最大的障碍。剩余江淮间的杜伏威不战而降,荆楚间的萧铣在不败战神李靖的打击下一鼓而破,其余的小军阀更是不堪一击。

      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的统一都是由北并南,由西并东,占据地利和形胜,所以洛阳之战实为大唐帝国的奠基之战,也是决定历史进程的重要会战。

      • 家园 这个好像一般叫做虎牢之战吧?
      • 家园 本朝也是如此

        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的统一都是由北并南,由西并东,占据地利和形胜

        本朝也是如此。

        • 家园 本朝起家可是南边,而且领导多为南人
          • 家园 本朝的胜利其实是源于圣地延安

            本朝的胜利其实是源于圣地延安,延安处于西北。

            共产党抗战的主战场在中国北部,除了少数部队的部分时期。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壮大了自身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也是在北部。解放战争的整体形势也是自北向南展开的。

            共产党革命开始确实是从南部发起的,但各地起义,包括井冈山根据地,出于种种原因,无一例外,都归于失败,无奈之下长征,从北部风云再起。

            我想这应该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解释的,有某种规律在内,而不是什么迷信。

            中国革命确实有许多南方领导人和高级将领,这是为什么,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些猜测,归根起来也有经济基础上的解释,但我不研究这个,没有根据,不值得说了。

        • 家园 凯申同志也算是史上第二个由南并北的胜者,

          为何不怎么听国粉提起?

        • 家园 这是个历史规律

          在汉朝就已经被重视了。太史公《史记》的“六国年表”里就有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 家园 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五——

        这两场战争的前后经过和重要性钮先钟先生的著作里均有很详细的解说,勿庸我多言。

        唯一可说的是比照后来历代的军事行动中总结出一个结论,可以为此两场会战进攻方失败之因:即欲取江南,必先据有荆襄;欲据有荆襄必先占据巴蜀。盖因巴蜀为荆襄之上游;荆襄为江南之上游。北方欲并南方必先据上游,以得地利;习练水师,以得人和;再待隙而动,时机一到顺流而下,方可收势如破竹之效。

        曹操就是虽已占荆襄,但为时太短,没能得水军之力,以收与东吴共长江天险之效,一旦战船被烧,便大军顿挫于北岸,难以再战。

        而苻坚手下虽然兵多,但多系北方胡人,长于骑战,来到江淮间的江河水网密布之地舍长就短,又劳师远征,本已成强弩之势;更兼大量军队系新收之杂胡降卒,军心未附;汉人降将更是以南方为正朔,心之所向。在苻坚阵营里除了心怀叵测的鲜卑慕容垂、羌姚苌等将领一力支持苻坚南侵,从上到下、从内宫到外臣无不反对。肘腋之间,反侧丛生;军心猜疑,安得不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