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族大迁徙史话 【楔子】 条顿悲歌 1 (最新) -- 神州遗少

共:💬82 🌺34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民族大迁徙史话 【楔子】 条顿悲歌 1 (最新)

    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

    楔子

    条顿悲歌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元狩三年,罗马建城第634年。

    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宁静的年份,罕见的和平笼罩着整个罗马城。但这仅仅是大乱后的短暂沉默而已,一个已经故去的名字依旧在所有人的脑海中如梦魇般挥之不去:格拉古(Gracchus)!十几年来,平民出身的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为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平等和限制贫富分化推进可歌可泣的农业改革,要求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一位罗马元老(Senator,即参议员)曾经惊恐地问道:“如果格拉古让我们把所有违法土地都交出去怎么办呢?”“就是把整个罗马城都给他,我也不敢有意见!” 他的同僚回答。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特权阶级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大格拉古于公元前133年遇害,小格拉古于公元前121年被迫自尽,在两次事件中被罗马士兵屠杀和逮捕后处决的本国同胞高达近四千人。如何冠冕堂皇地废除由格拉古兄弟起草,并由公民大会所颁布的农业法,成为罗马统治者们此时的当务之急。

    罗马的外部环境似乎比它的内政安宁得多。经过三次布匿(Punici,即腓尼基)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伽太基(Carthage)和马其顿这两大死敌均已被罗马所吞并,西班牙、山南高卢、希腊与小亚细亚尽入版图,埃及、叙利亚、努米底亚诸国莫不俯首称臣,茫茫地中海,俨然已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内湖。所向披靡的罗马将士们拔剑四顾心茫然,似乎已经达到了孤独求败的境界。

    但历史很快就将为罗马人安排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了。纪元前欧洲最为惨烈的大决战已经一触即发。

    话说在那遥远的北欧海面上,横卧着一座日德兰(Jutland)半岛,它和它周围的几座岛屿构成了后来被叫做“丹麦”的国度。日德兰之名来自朱特人(Jute),意思是“朱特人之国”;而丹麦之名则来自丹人(Dane),意思是“丹人的土地”。朱特人和丹人都属于日耳曼族群(Germani,其实应该念作“格马尼”,『清史』翻译作“邪马尼”),不过当时还根本没有“日耳曼”这个名字,日德兰半岛上也不住着朱特人和丹人,而主要是三个后来被历史学家们追授的“日耳曼民族”:辛布里人(Cimbri)、条顿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也有一小搓学者们根据语言学资料,顽固地认为他们实际上应该属于凯尔特(Celtic)族群。后来同属日耳曼族群的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Saxon)不学无术,竟然用“日耳曼人”来称呼德意志人(Deutsche,几个日耳曼和斯拉夫民族的混成体),而用“条顿人”来称呼整个日耳曼族群,实在是数典忘祖。

    顺便说一下,就连“日耳曼”这个名字也是凯尔特语,意思大约是“邻居”的意思,因为这两大族群在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断。凯尔特人本来发源在现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Bavaria)高原,后来连这老根据地都被日耳曼人夺去了。凯尔特人落荒逃到莱茵河西岸,管这里叫做“高卢”(Gaul),就是“凯尔特人之国” 的意思。哪知过了不到八百年,此地先为罗马所征服,又被日耳曼族群中的法兰克人(Franks)夺去,改名叫“法兰西” (France),即“法兰克人之国”的意思。现在地球上已经剩不下多少红头发的凯尔特人了,其残部散居在苏格兰、爱尔兰和北美等地,但遍布欧洲的巨石建筑群和“格拉斯哥凯尔特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等少数几只球队的名称还可以勾起好奇的外人对这个古老族群的追思。

    这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我们姑且这样称呼他们吧-此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和畜牧为辅。在社会组织方面,他们依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庄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议会,负责商讨内政外交事务,并推举他们中最勇敢善战的人当国王。日耳曼人用敌人的尸体和鲜血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对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极其敬畏。古罗马大文豪塔西陀(Tacitus)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记载十分可疑,毕竟塔西陀本人从来没有踏上过莱茵河以东的那片土地。考古发掘结果显示,日耳曼人虽说不大爱洗澡,但实际上还是很喜欢打扮自己的,经常往自己的头发上涂黄油以保持发型-传说他们的头发就是这么黄起来的,把胡须扎成辫子的形状,发明了剪刀以便理发和剪指甲,发明了镊子以便拔腋毛和鼻毛,梳子、牙签、肥皂一应俱全,都有文物可以证实,另外他们还会制造两样中国人直到十九世纪也没发明出来的东西:玻璃和剃须刀。前者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发明家们不争气,后者则是因孔老夫子的教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日耳曼人用木头建造单层长屋,和自己养的马、牛、羊、狗等家畜-个头都特别小-一起住在里面。出于猎人的天性,他们的情绪急躁易怒,标枪、长矛和战斧是他们的主要武器,用于防御的则是铁制的头盔和木制的盾牌。

    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曾经这样问道:“有谁会离开四季温暖宜人的意大利、阿非利加和亚细亚,穿越未知而危险的海洋,移居到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荒凉的日耳曼尼亚(中北欧)去呢?”当时的日德兰半岛也和日耳曼尼亚其它地区一样,布满了森林和沼泽,终年雨雾弥漫,“十年倒有九年荒”。不久前丹麦出土一具条顿少女的遗骸,经法医检查,死时才满13岁的她竟然有11年因饥饿导致骨骼发育延缓。也许正是由于生活所迫,就在公元前120年前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中的大多数突然离开自己的家园南下,并由此揭开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最初的序幕。

    刚走出日德兰半岛(当时叫做“辛布里半岛”)不久,这三个日耳曼民族就迎面碰上了一条大河,也就是当时被罗马人叫做阿尔比斯河(Albis)的易北河(Elbe),它发源于现在的捷克山区,向西北方流入北海。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对这条日耳曼尼亚地区第一大河早有耳闻,他们沿河流的右岸逆流而上,向欧洲大陆的腹地开去。沿着河流行进是古代民族迁徙的普遍特色,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已方人员获得足够的淡水和食物,二来也不至于在森林中失去方向。要知道,当时欧洲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0%以上,松鼠完全可以从现在的俄罗斯蹦到葡萄牙,中间都不用从树上下来一次。没有指南针的帮助,想在这样的密林中辨清东南西北,是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不知他们此去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元宝推荐:奔波儿, 通宝推:打铁的,唵啊吽,范进中举,铁手,流云天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玻璃和剃须刀部分有误

      另外他们还会制造两样中国人直到十九世纪也没发明出来的东西:玻璃和剃须刀。前者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发明家们不争气,后者则是因孔老夫子的教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根据我印象,就百度百科了下,可能不准确,但总比你说的这段准确

      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

      剃须刀?要怎样才算?和尚落发用的刀算不算?

      孔夫子没那么大影响力,中国人历史时期不同,对胡子的重视程度各异,有时推崇,有时当笑话。

    • 家园 好贴。逐篇花。
      • 家园 花了一圈,可惜作者好象不下河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条顿悲歌 8 (全文完,请踊跃提意见)

      辛布里人果然来了!铺天盖地地来了!六水河战役后仅仅两个月,他们就突然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茫茫积雪里出现,向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罗马军队发动了迅雷般的袭击。卡图卢斯和苏拉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在几天后率领数千残兵败将逃过波河,波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失守。马略此时依然远在高卢,而意大利本土兵力又极度空虚,正是辛布里人一举攻占罗马的大好时机。可惜的是,波河平原上宜人的气候令他们流连忘返,葡萄酒取代了牛奶,温泉取代了冰雪,亚麻取代了兽皮,甜蜜的生活一点点地消磨着这些野蛮人的战斗力。他们全然忘记了可能来临的危险,决定就在那里过年,同时等待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从西方前来会师。

      次年7月初,辛布里人没有等来自己的条顿兄弟,却等来了死对头马略。还沉浸在奢侈和幸福中的辛布里人完全不想战斗,他们又向罗马人派去使节,要求把波河平原让给他们居住,顺便还想向他打听一下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的去向-按道理,他们早就应该抵达此地了,莫不是在半道上迷了路?听到这个问题,罗马将士们哄堂大笑,只有马略板着脸回答:“我已经给你们的条顿兄弟安排好了永久的居住地,不必再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了。来人啊,把条顿王条顿伯德给我拉出来!”

      只到现在,辛布里人才明白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所遭遇的命运。要想获得居住地,并拯救囚笼中的同胞们,他们除了战争已经别无选择。7月29日,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给马略发来了战书,请他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马略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们罗马人从不主动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都随你们定好了。不过既然你们求战心切,那我们就明日决战吧,西方那块平原地势开阔,是个不错的战场。”

      公元前101年7月30日,罗马共和国的命运之战在米兰西郊的维尔塞莱(Vercellae)平原上爆发了。辛布里人占据着战场的西面,男女老幼加起来约有20万;罗马方面则都布置在战场的东面,卡图卢斯和苏拉率20300人居中,马略本人指挥着两翼的35000人。现代人对此战的了解大都来自于苏拉在事后的回忆,据他分析,马略执意要指挥两翼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和他抢夺更多的军功。甚至在战前的祭神许愿中,卡图卢斯和苏拉就和马略发生过矛盾,可见积怨甚深。

      清晨,波伊奥里克斯率领15000名重骑兵进入了战场,身后跟着数万步兵,都用铁链琐在腰间,组成上百排的连环长阵,这就是辛布里人在战场上有进无退,百战百胜的秘方。朝阳照耀在辛布里人马的盔甲上,反射起来的光芒比月球还要明亮。但他们却看不见敌人,因为马略选择在东方布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用从东方升起的阳光掩盖本军的存在,并在战斗中影响敌人的视力。另外,他还早就算好了当天将刮东风,这个预言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应验了:辛布里重骑兵很快在风沙中迷失了方向,回撞入本方的步兵方阵之中,成千的步兵被琐在自己身上的铁链拉倒,或是被战马踩死。然而,即便是当罗马骑兵已经在辛布里骑兵身上取得了明显优势后,胜利依然遥遥无期:辛布里妇女在后面疯狂地敲着野牛皮鼓,他们的男人们在这激励下迅速恢复了阵型,重新像海浪般推过来。要不是马略之前对罗马军的阵型作了改革,卡图卢斯和苏拉指挥的中军肯定就要崩溃了。

      最终战胜辛布里人的不是罗马军,而是意大利夏天的酷暑。这些习惯寒冷气候的北方人在高温下拼杀了十几个小时后,由于失水过多,体力终于先于罗马人枯竭。正午过后,马略所指挥的两翼踏着齐膝深的血水,逐渐压向敌军的心脏地带。黄昏时分,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在身被数十创后轰然倒地,死在他手上的罗马人比死在汉尼拔手上的足足多出一倍,可叹很多军事史书上竟然没有他的名字。

      三天之后,战斗总算分出了最后的胜负,罗马军一共杀死了大约12万辛布里人,俘虏了6万人。8月2日,最后300名身着白衣的辛布里妇女被包围在一个小丘上,她们请求马略能够保全她们的贞洁,而这位可敬的执政官却答复说:那样会违反战争法。不久后,他就看到了这场战争中最令人悲伤的一幕:那些女人在山丘上亲手刺死自己的父母,掐死自己的儿女,然后全体自杀。罗马士兵们胆战心惊地走过一辆辆牛车,车轮下压着婴儿的尸体,车厢中躺着老人的尸体,车顶上吊着母亲的尸体。

      一个多月后,马略满载着无数的战利品凯旋回到罗马。全城的人都跪倒在他的脚下,欢呼他是可与罗慕路、卡米鲁斯相提并论的“罗马城的第三位缔造者、祖国之父”。他的头上戴着象征天神朱庇特的金冠,身上披着象征最高权力的紫袍,一位忠诚的奴隶跟在他的身后,不断地唠叨着:“伟大的国父啊,千万不要忘了,你还仅仅是一位凡人!”马略很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凯旋队伍中,有两对充满嫉妒和仇恨的眼睛正在恶狠狠地盯着他-那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卡图卢斯和苏拉,他昨日的同事,明日的死敌。相反,他刚在向自己山呼万岁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同乡兼远房亲戚的儿子-年方5岁的马克?西塞罗。除此之外,他还高兴地获知,自己的小舅子盖乌斯?尤利乌斯也刚刚喜结良缘。一年之后,盖乌斯的儿子、马略的外甥在罗马诞生了,他的名字叫: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罗马共和国未来的掘墓人。(西塞罗与恺撒原来是亲戚!)

      被五花大绑的条顿王条顿伯德也同样出现在马略的凯旋式上,罗马人把他拉到体育场里,逼迫他表演田径项目以娱乐大众。这位近两米高的巨汉不负众望,在那里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他从并排站立的七匹马背上一跃而过,也就是说:跳过了一座大约1.4米高,5米长的长方型障碍物(当时的马比较矮)。现代学者估计他这一跳起码有1.8米高,7米远,在两千年前堪称奇迹。不过世界记录并没有给条顿伯德带来金钱、荣誉、鲜花、掌声,或者自由乃至于生命:当天他就与全体部落贵族一起被罗马人斩首祭神,其余同胞全部被变卖为奴隶,曾经震撼全欧洲的辛布里、条顿、阿姆布昂三大民族至此全部宣告灭亡。罗马就这样挺过了自己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关,现在它才是真正的地中海之王!然而,今日之罗马已经不再是昔日之罗马,共和国在民主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将无可挽回地走上独裁专制的帝国之路。

      解铃还须系铃人。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催生了罗马帝国,也将把它送入坟墓。在比辛布里人、条顿人、阿姆布昂人的故乡更加遥远的北方,战斗力更强的一个又一个日耳曼民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于公元前58──51年征服高卢的恺撒,为日耳曼人的战斗力和数量所震撼,多次提醒元老院要注意他们的危害。但和300多年后东方的邓艾将军一样,他的担心最终在他死后变成了现实:辉煌无比的东西两大帝国最终都被野蛮人夺走了半壁江山,罗马、伽太基、洛阳、长安等名都相继沦陷,后人只有在它们的遗址废墟上为神州陆沉而无奈地仰天长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