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一) -- 一大桶

共:💬61 🌺2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多新农村建设都是花架子工程,扰民工程
      • 家园 欢迎举些例子出来
        • 家园 个小青年说的对, 你们只看到了光鲜的外表

          在这里碰到两个本村骑摩托车的青年,看着到我们长枪短炮咔嚓咔嚓,其中一个有些不满意地说:光拍外面漂亮的东西,家里还是又脏又乱,光外面好看拿出去登报纸有屁用。

          照片是很漂亮,但那个小青年说的对, 你们只看到了光鲜的外表, 有空的时候应自己去, 作一个行人,和老百姓谈, 才能知道真相.

          我的故乡新农村建设已经n年了, 一条大路分两半, 路北是新农村,是当年的老干部房区域, 建设漂亮

          路南是so-called 旧农村, 因没有划入新农村建设, 主要居民是农场工人.

          旧农村在路边的廁所, 因不好看, 全部拆掉, 改成水泥板廁所, 尺寸绝对标准, 胖人进去非常困难. 成为家乡的笑话, 美名曰: 新农村廁所.

          电脑打字困难,不多说. 农村变化是很大, 但作为记者, 最好是找缺点, 提建议, 农村才能更进步

          • 家园 真相是这样的:全是我的错

            照片是很漂亮,但那个小青年说的对, 你们只看到了光鲜的外表, 有空的时候应自己去, 作一个行人,和老百姓谈, 才能知道真相.

            --首先,我们就是作为一群行人自己去的新农村,没有当地领导陪同;其次,和我们谈话的就是当地老百姓;再次,都P有真相了,你还要我找什么真相?最后,修了再漂亮的三格式厕所,大家拉完粑粑后还得自己擦擦屁股是不是?总不能拎起裤子就走吧?自家的活还得自家干,漂亮的小别墅都建起来了,别说农民兄弟没钱打理打理自家院子

            我的故乡新农村建设已经n年了, 一条大路分两半, 路北是新农村,是当年的老干部房区域, 建设漂亮

            路南是so-called 旧农村, 因没有划入新农村建设, 主要居民是农场工人.

            旧农村在路边的廁所, 因不好看, 全部拆掉, 改成水泥板廁所, 尺寸绝对标准, 胖人进去非常困难. 成为家乡的笑话, 美名曰: 新农村廁所.

            ---有P有真相来一个?看看多胖的人才会进去困难?

            电脑打字困难,不多说. 农村变化是很大, 但作为记者, 最好是找缺点, 提建议, 农村才能更进步

            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不是记者。很遗憾,老百姓的高兴放在脸上留在我照片上,您看着不得劲,全是我的错!

            占位,留着配图

        • 家园 老兄,你再仔细看看他的id
    • 家园 【原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三)

      谈谈我所知道的农民收入情况。

      关于农民收入不需要过于担心,我所知道的外出农民收入并不低,就是很辛苦。现在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出去打工的农民很少有再愿意回农村的,他们会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少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阿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大婶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不喜欢种田,甚至都不住在农村,成年人在县城的私企打工,子女在县城的学校读书,买不起房一家人就在县城租房。家里的田或租给外地人,或送给亲戚邻里种。外地人喜欢租用靠近公路的耕地开办苗圃,运输销售方便。而安心留下来种田的纯正农民,多为岁数较大的中老年人,只要能做得动,土地还是很多的。

      我的大伯、二伯和大姑妈都还在农村种田,每年收获的棉花换钱、收获的水稻做口粮,收入可以维持自身的生活,不给子女添负担。一旦生病了,有农村合作医疗,再加上子女们帮衬点,应该能对付过去。总之一句话,农村老人的生活有保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桶的大伯,今年78岁,身体硬朗,去年种了些水稻和棉花,今年只种了些棉花。极好麻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桶的二伯,今年73岁,有哮喘病,种棉花和水稻,养鱼。

      农村的壮劳力大部分在外地打工,安徽的农民给我感觉是从事工厂的产业工人少。别人家不知道,我的众多堂哥堂嫂、堂姐堂姐夫们分散在上海、北京两个城市打工。在上海的那部分男的在装璜公司,女的做钟点工,大家合租住在一起,白天外出做工,晚上回家一起打麻将,打的还是本地麻将;在北京的那部分在农贸市场卖肉或做早点、快餐,白天做生意,晚上一样打麻将。收入据说都不错,北京的要更好一些。打工一开始是各家分散的,当一家做的比较好了,忙不过来就会通知亲戚过来帮忙,形成了传帮带,渐渐的就全部聚在一起了。

      留在本地的壮劳力多从事副业,做的好比较来钱,也是很辛苦。我的大姑妈三个儿子都留在本地农村,老大承包了山林,手下带了一帮人整天砍树种树松土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收入那是相当可以,当然这不具备普遍参考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大和他的山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大的得力助手——100元1个工的哑巴。哑巴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不能出去打工,哑巴一年可以挣30000~35000,如果不在山上干活,哑巴娶不起老婆。

      老二老三跑运输,收入具体没问过,但这几年家里住的房子翻新了,表嫂们也都不用工作,专心带孩子在县城里读书,收入想来也是不会差。

      二伯家的老大在家做包工头,收入前几年还可以,从去年开始,人工工资涨得太多,开始抱怨只能挣到自己的大工工资了(本地大工工资85~100/天不等),上个月做完最后一个工程后,夫妻俩北上北京做早点去了。

      有出去的自然也有回来的,我大伯家的老三夫妻俩今年从上海回来,男的泥瓦工手艺好,跟着包工头按100元1个工结算工资。而三嫂因为小县城没有请钟点工的习惯,现处失业状态,三嫂没事时帮我清洁我的家,非常专业,很干净。他们回来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儿子今年高三,学习很刻苦,成绩还不错,一家三口住在我院子里的空屋里,不收房租。等明年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夫妻俩还是要回上海。

      通宝推:米宝,李根,
      • 家园 真是很类似

        90年代和21世纪初,我有不少亲戚从农村外出打工,其中几个去青岛卖早点。他们告诉我,民工收入不低——特别是他们这些卖早点的,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太辛苦——特别是卖早点的、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另一个就是受城里人歧视。因此,他们攒了钱后,早早回家乡。回家乡后不是回农村——虽然在自己老家的村子里盖上你说的那种“小别墅”,而是把家主要放在乡镇和县城,有的开各种小店,有的开加油站,趁着他们早回家乡的机会,很有几个赚了。现在才回去的,就只能给他们和其他人打工了。

      • 家园 花一手资料

        并支持下桶兄的认证。

      • 家园 好帖子一定要花

        这是第一手的资料啊!

        PS: 看来“费改税”对安徽农村经济的“松绑效应”还是很明显的……有了那么二十来年的积累,相信当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