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 老兵帅客

共:💬153 🌺8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兵你是幸运的,看看大山里的生活吧

      我1976--1979在一个山村小学上学,没有课桌,石头搭起来,加一块板;全班20个学生,2/3是部队的孩子;7-8个当地老乡的孩子,女孩两名。老乡的大部分孩子是文盲。老乡们断粮是经常的,老乡的孩子隔三岔五就不来上学,不是家里有活,就是饿得出不了门;有个姓杜的同学,家里断粮好几天,实在没有办法了,部队的孩子从家里拿出喂鸡的粗粮接济。后来,一个同学辍学放牛淹死了..。

      15年后,我又回去看了一趟;虽说不上富裕,温饱已经解决,还有了一些小厂,有些年轻人出来打工。

      • 家园 呵呵

        我说的只是天津的情况。

        实际上,那个时期也就是三个直辖市情况好一些,比较能够保证供应,至于其它城市就比较差了(农村就更加不用讲了)。沈阳陈锡联的陈半两外号的来历就很说明问题。

        我舅舅家在无锡,当地习惯做菜放糖,可是当地却不供应糖,于是我父母每次去上海开会都要带上成袋的白糖(我们自己省下来的)去支援他们。

    • 家园 看来就老兵一个过来人了

      我对那个时代的唯一能记起来的就是地震时睡在窝棚里了,再沾点边的就是合作社门口的招贴画----打倒四人帮。

      • 家园 地震的时候我一共在窝棚里住了三天,然后就是住厂房了

        解放前日本人修的厂房,很结实的,周围后建的房子很多都倒了,它却一点事情都没有。我在厂房里住了大约五六天就被我堂兄接到北京去了,因为当时北京往天津打电话找不到人,奶奶家里都急坏了,就派我堂兄到天津来找我们。

        我堂兄很走运,居然找到了我们,然后他就带我回北京了。上火车的时候北站秩序很不好,很多人挤在车箱门口上不去,他就把我从窗户塞进去了。

      • 家园 老兵只不过是有时候冒点傻气,说点良心话而已
    • 家园 其实这里面名堂最多的是

      这句话里面

      不担心孩子上学、分配工作和医疗

      那时候什么工作决定什么样的待遇,这是最最重要的,

      也是最大的后门所在的地方拉,说不操心是假的,

      不论是大学毕业的分配还是待业青年的分配,有门路的和没有门路

      的能一样么?

      改革开放以前,我父母所在工厂,挤满了本市各级干部的亲戚,子弟.

      他俩带的徒弟就更加拉,至少我记得有两位叫阿姨的是市领导的子女。

      为什么,工作环境,福利待遇都好啊,绿树如茵的厂区,超级净化的车间,

      上哪里找这么轻松,干净的工作?

      • 家园 你我所说的时期并不一样

        我说的是毛泽东在位时期的晚期,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晚期,而你说的是这之后的事情,应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

        我说的那个时期大学都不办了,所谓的工农兵学员并非正常的大学生,他们的选拔、学习和工作分配都是权贵基层的事情,和老百姓无关。老百姓的孩子只能够去工厂,工厂多数都开工不足,人浮于事,待遇也基本都一样。那个时期,老百姓的工资水平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 家园 你看看现在铁道,电信部门,很多都是父子兵

        就可以看出端倪。

    • 家园 老兵有担待。

      这样的故事没个70年代的人都有一点,自己没经历过总听到过。

      大家都重温一下太祖的功德,也算自发庆祝一下太祖忌日吧。

      • 家园 呵呵

        我的看法是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把它说的特别的好或者特别不好都是有问题的。毛泽东时代有很多的问题,我所描述的情景实际上只存在于一些中心城市,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尝试,在这样的尝试中,一部分的普通百姓的确获得了好处。我认为它所带来的社会公正是大于目前的成就的。

        目前国内百姓对毛泽东的怀念,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目前现状的不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