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非功不侯的诺贝尔奖 -- 同人于野

共:💬140 🌺44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民科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不是说当时的职业不是搞研究的在作研究就算是民科。且不说爱因斯坦是正规的大学博士毕业的,就算他完全自学成才,就凭他写了论文都是在正规的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刊登的这点,就不能算民科。写了一篇据称是推翻了这个推翻了那个,建立了伟大理论的论文,却不投到专业杂志上去,一天到晚在BBS上推销的,这才是民科。雷元星的那些玩意就是这种。

                关于这个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比较,有一点你类比错了。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等,都是说某一特定的天体的轨迹,而银河系的螺旋形状,却是诸多天体形成的形状,怎么能随意类比?我们的太阳系也在围绕银心转,并不是以螺旋形的轨道转到银心那里去。

                • 家园 呼呼

                  写了一篇据称是推翻了这个推翻了那个,建立了伟大理论的论文,却不投到专业杂志上去,一天到晚在BBS上推销的,这才是民科。雷元星的那些玩意就是这种。

                  你说的是"发明"(发现)振动论的牛人杨神经吧

                • 家园 据我所知,他们也是投过正规杂志的

                  不过不被认可。我记忆中已经功成名就的学术前辈其实对后辈的异端观点其实都是有些压制的。好像量子力学刚出来的时候也不被认可。很多新观点其实都是等老家伙们死掉之后才渐渐成为主流的。(我不是专业人士,纯粹作为爱好与大家交流)

                  至于太阳绕银心旋转,与月球绕地球旋转,我觉得完全可以类比。毕竟在这个尺度上它们都是在引力作用下运动。

                  • 家园 不被某些人认可和全面被压制并不是一回事

                    投稿没被接受的事情多了,哪个搞科研的没碰到过这种事那才叫怪了,可这不叫压制,量子力学也是一样。

                    投稿是为了干什么?是为了同行之间交流。科研工作中写文章固然重要,看别人的文章也是同样重要的,看了别人的文章,有好的idea可以受启发,看不懂的要提问甚至办几个月的研讨班,有异议要争论。比如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全世界范围好几个讨论班,在布尔巴基讲座上还不是威尔斯自己讲,是塞尔等人作的报告。这样,个人的成果就变成了科学共同体的成果,科学大厦就更坚实高耸。

                    民科呢?数量众多,但你几乎看不到民科之间的有意义的交流,各说各话,每人都有自己的伟大成就,说出来惊天动地的。但是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伟大成就的专家,别的民科的成果如何?他们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他们的成果是不是象他们自己声称的那么伟大?说不出来。要说压制,主流科学家看到民科一般是置之不理,民科之间的攻击才是更厉害的,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不比谁伟大啊。象哥德巴赫猜想,都不知被民科证明出来几回了,网上论文就有N篇。都怨科学院不给审稿,可你们之间就可以互相审审稿,别人到底是证出来还是有错?虽然都有解决主流数学家几百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水平,但是看别人的东西大概都是互相看不懂。

                    我并没有说太阳绕银心旋转和行星绕太阳旋转不可比,我是说银河系的螺旋形状和行星绕太阳旋转不可比。

                  • 家园 是有压制的,但是

                    但是,学术期刊这么多,总能找到老一代人没法压制的期刊去投,虽然那些期刊可能非常生僻、没有人看,但也是正规学术期刊。其实,这种事情在科学史上很常见。

                    如果被所有的期刊压制,那就说明确实民科。

          • 家园 现代人搞科研不能跟历史上的人比

            100年以前的科学家大多是贵族,往当时有些科学期刊投稿根本不用审直接发表。那时候的科学活动的确具有骑士精神和一点浪漫情怀。早期的科学家还为爱情参加决斗呢。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科研活动普遍存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玩法早就变了。

            这就好比体育运动一样。100年以前奥运会也具有早期科研活动类似的贵族气质。而现在是全面竞争,竞技体育全面职业化。二者有什么可比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儿童思维”。那些谈论早期科学家事迹的书都是给小孩看的,真正从事过科研工作的人,怎么能当真呢?

        • 家园 第一个拿奖的伦琴就是在糊口的时候发现X射线

          一般的科学家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搞科研

          伦琴是个实验员,不是PI,没有自己的“事业”。

          民间科学家“自费”搞科研,他们宣称是为了好奇心,但实际上是为了出名而搞科研。

          Peter Mitchell就是一个民科,人家被踢出科研单位,靠着有钱的太太在自家地下室出了成果,拿到炸药奖。

          • 家园 旧式的类似博物学的科研和今天的科研岂能相提并论

            20世纪前期,很多科学都还只处于萌芽状态,想找前人未发现的突破口相对较为容易,也很可能成为某领域的开创者/奠基者。

            更不用说三四十年前对某个基因测个序,鉴定一下功能,就可以发Nature, Science,现在岂能想象。

            如今的科学研究越来越细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更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爱好者想有所突破是颇难的一桩事。

            此外,现在的“民科”确实主要都是想出名,而且不肯认认真真对专业知识有透彻了解。好几个科学网站都被民科占领了,动辄长篇大论,仔细看看全是纰漏百出

    • 家园 其实不必在乎个名的。。。袁隆平没得奖他的发明照样

      养活13亿人。。。。照样是杂交水稻之父

      而且,得了奖的理论,不一定就真的正确的。有些当时得奖的论点,曾误导了无数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比方:Moddigliani and Miller

      莫迪尼亞尼-米勒定理由經濟學家弗蘭克·莫迪格萊尼和默頓·米勒提出,它是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該定理認為,在不考慮稅,破產成本,信息不對稱並且假設在有效市場裡面,企業價值不會因為企業融資方式改變而改變。也即是說,公司選擇發行股票或是賣債券,公司採用不同的紅利政策,都不會影響企業價值。因此莫迪尼亞尼-米勒定理也被稱為資本結構無關原理。

      莫迪尼亞尼因此獲得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米勒與哈里·馬科維茨和威廉·夏普一同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们的论点如今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当时有个assignment就是批它的)。。。这俩诺贝尔奖得主真是对西方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