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中历险记 -- 一直在看

共:💬87 🌺487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生死关头大智大勇 临危不惧气贯长虹

        气贯长虹:中国空军03年飞行特情回顾

        生死关头大智大勇 临危不惧气贯长虹

        --------------------------------------------------------------------------------

        http://www.qianlong.com/  2004-03-03 10:23:35

          编者按 去年以来,空国航空兵部队和飞行学院的76人次飞行人员,成功处置了18起飞行中重大特殊情况,为保证飞行安全、减轻装备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空军的物质奖励。

          这些飞行人员在处置重大空中特殊情况的过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险情,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将战友的生命、国家的财产和部队的装备放在首位,坚定沉着,英勇顽强,敢于拼搏,团结战斗,胆大心细,听从指挥,充分展示了天之骄子的英雄气概、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超的驾驶技能,用忠诚、果敢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壮歌,为空军广大官兵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昔日的经验,此后的财富。今天,本版选发了9篇反映去年飞行人员正确处置飞行中重大特殊情况的通讯,让我们一起,走近机场,走近空中,走近功臣,走近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往事……

        惊天一搏 气壮长空

          去年3月12日13时52分,沈空某飞院二团飞行学员程永峰驾教练机完成任务,准备退出空域。忽然,坐在后舱的飞行教员朱益感到飞机轻微一震,“不好!有情况。”他立即握住后舱操纵杆,敏捷地做了一个转弯动作,把机头对向了机场方向,这时,耳机里传夹了程永峰的报告声;“油门不好使!”

          朱益定睛一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急速下降,已指向“0”。

          “发动机停车!”他意识到,一起严重的空中特情已经发生。

          对特情处置预案烂熟于心的朱益从瞬间的紧张中冷静下来,立即向指挥员和长机报告,当时飞机的高度已明显低于长机。按照指挥员、团训练股长段智成的要求,朱益尝试空中开车。他打开空中点火电门,发动机没有反应,再试一次,又失败了。失去动力的飞机开始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急速下坠。此时飞机高度只有400米,朱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迫降,但风险太大;二是弃机跳伞,虽可保住性命,但国家财产将受到重大损失,事故原因也难以查清。千钧一发之际,朱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13时58分,高度300米,朱益报告准备场内迫降。“检查防火开关、磁电机!”地面指挥员、院副参谋长焦英奎一面向朱益下达命令,一面迅速判断场内迫降条件,他很快发现飞机已无法滑入场内,实施场内迫降的条件不具备。

          13时59分,飞行高度200米,焦英奎、段智成立即决定实施场外迫降,指挥失益按照起落航线周围迫降图及时右转,对向铁路东侧作直线下滑:“关掉磁电机,看好场地,不要紧张,就当作一次正常着陆。”同时令长机王勇,让他随在朱益的飞机之后,监视指挥。

          朱益按照指挥员的指令,驾驶着在强大的气流中左右摇摆的飞机,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平稳着机身向地面滑去……

          很快,指挥员就接到了王勇的报告:“迫降成功,朱益、程永峰安全接地,我已指挥他们迅速离机。”(秦钶华 摄影 张宏伟)

        万里海空 斗智斗勇

          去年4月17日,广空轰炸航空兵某团中队长谭燕舞、团副参谋长李维民驾机执行海上编队长机飞行任务。11时21分,正当飞机通过“无名点”上空时,机组人员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他俩回头向二领位置望去。不好,二领座舱玻璃爆破,机组人员面临严重险情!

          突如其来的险情,使机组人员感到强烈的不适,侧窗钻进的风像冰刀一样刮在谭燕舞的脸上,因压力差作用又令他感到胸闷,全身发凉,关节疼痛。但他知道,作为正驾驶,战机和战友的生命与自己息息相关,再难受也要飞回去!谭燕舞强忍不适,振作精神,迅速调整飞行状态,一边下降高度、把氧气转换到纯氧供应,一边向僚机和前方指挥所通报情况。后舱的空中加油员吕红专、通信员刘彦农也迅速向机场塔台通报了相关情况。指挥员、副师长尹培强和副团长孙志强迅速发出指令:“立即下降高度,沿原航线返回。”

          在返航途中,舱外震耳欲聋的轰响和舱内呼呼的风声,让机组人员的通话异常艰难。副驾驶李维民一边积极协同,一边向二领航员王顺平打出“v”字形手势,王顺平马上打出了一个“V”字作出回应。因为王顺平的位置正在座舱玻璃的下面,巨大的吸力和最严重的高空减压症让他处于危险的中心,必须让他尽快离开二领位置。想到这些,李维民用力紧了紧自己的安全带,把飞行座椅往后一推,腾出双手伸向王顺平,并示意他在安全的情况下解开保险带。谭燕舞也默契地减缓飞行速度,调整好飞行状态,以减小气流和吸力对王顺平的影响。

          王顺平则一只手用力抱着身边的铁梁,另一只手慢慢解开安全带,又迅速抓住李维民的手,扶着铁梁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一领和驾驶座间的空隙位置。

          “位置好,速度好,可以着陆。”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声指令,13时21分飞机稳稳着陆。(王海华 张明 飞行员 张永革 摄影)

        力臂故障 勇扳“手腕”

          去年4月5日11时25分,北空航空兵某团正团职飞行员吴荣华和往常一样,在做好各项飞行准备之后驾机起飞,执行远程奔袭连续机动任务。

          12时6分,飞机在通过某机场导航台,减速到600公里/小时时,突然感到操纵杆沉重。多年的飞行经验使吴荣华马上意识到飞机力臂出现问题,便下意识地检查了力臂表,发现力臂指针指向偏小位置。他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同时将力臂转换电门放在“手操纵”位置,但手操纵无效。

          这时,他手中的操纵杆逐渐沉重起来,吴荣华紧紧地将它握住,和飞机扳起了“手腕”。他一边听从指挥员指挥,一边调整飞机状态,下降高度。随着高度下降,操纵杆越发沉重,飞机出现了轻微振动,吴荣华用全身的力气把操纵杆握得更紧了,继续和飞机“较劲”……

          12时20分左右,吴荣华终于看到了跑道。他死死握住操纵杆,使飞机对准跑道,并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高于正常着陆速度)一次着陆成功。(阮洪超)

        空中8分钟 蓝天写忠诚

          去年6月6日下午,济空航空兵某团射击主任周波驾驶13号某新型战机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

          13时14分,周波按照要求即将做第二套动作时,忽然前方桔黄色的“看信号盘”灯钮不停闪亮,中央仪表极右侧故障显示盘显示:“减小右发转速!”耳机里也传来了相同的语音告警。

          “出现减小右发转速信号。”面对突如其来的空中险情,周波这名有着10年飞行经验,安全飞行1100多小时的飞行骨干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在迅速向指挥员报告的同时,脑海里闪过特情处置方法。

          “收油门至慢车。”塔台指挥员、团长刘玉柏向周波发出指令。

          周波按指令立即将油门收至慢车位置,同时向上压了压驾驶杆,将正在上升状态的飞机改平,6秒钟后,故障显示仍然没有消失。

          “将右发油门收至停车!”耳机里传来刘团长沉稳的指挥声。

          “明白”,右发停车后,战机瞬间失去平衡,出现大幅度侧滑,急剧向右偏转,周波果断将驾驶杆扳向左前方,同时用力向左蹬舵,尽量保持飞机平衡。

          此时,坐镇塔台指挥的刘团长明白,飞机在天上多呆一秒,危险就多一分,他急命周波返航。周波接令后,小心翼翼地驾驶飞机返航,并加入起落航线。

          13时20分,飞机在周波的操纵下对准了跑道。为防飞机着陆时出现大的侧滑,他适当增加了着陆高度和速度,并保持油门不动,尽力保持好飞机状态,轻轻推杆转入下滑。周波屏住呼吸,不断修正方向,全神贯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飞机缓慢下沉。

          13时22分,随着“哧――”的一声轻响,飞机似乳燕归巢,以优美的两点姿势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战机在飞快地向前滑行,由于主刹车不起作用,周波果断地用手拉应急刹车手柄,在滑行一段距离后,使飞机稳稳地停在机棚内。

          事后查明,这是一起由于温度传感器失效而引起的空中重大特情。

    • 家园 天佑我中华

      有一代一代的儿女为之强盛而奋斗不息. 致敬!

    • 家园 感动,不知该说什么,敬礼!
    • 家园 好文啊

      我这冒牌炮兵怎么碰上王牌飞行员了

      我爸也刚从学校退休,教了大半辈子书(文革那阵得扣掉)突然闲下来很不适应,整天嚷着要去西部支教。

    • 家园 感谢各位的鼓励,我写这些的原因

      我写这些的原因,一方面是想让大家分享,另一方面是为了我父亲.我发现自从他

      停飞后,整个人就不在状态了,对什么都没兴趣,至今有20年了。只有提到飞行,部队;才能引起他的话题,说实话我跟他的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可能是因为我在家里最小,另外我们的性格太相似吧,或者是因为他辉煌的时候我还小。我想用12 个字概括他“少年得志,中年辉煌,晚年消沉”我想不断的勾他讲点当年的经历,让他高兴点,活的长点。

      由于我爷爷参加了红13军,革命失败后我爸从小就成了被追杀的对象,东躲西藏到能扛枪就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合并到三野,十几岁就成为一名班长,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诸岛的战役。文革后期的电影《海霞》的主人公见到的第一个解放军就是他。当时的战斗是相当惨烈的,他身上留下了不少弹片,伤痕。其中一次在洞头岛的战斗中,他们留守岛上的一个营400人,遭到了蒋军10000多人的反扑,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我爸他们班的机枪枪管都打红了,要用尿来降温才能继续战斗。共牺牲200多人,剩下的100多人居然全部撤回大陆。

      后来被选到空军当飞行员,那时真是天之娇子。总理老帅接见,外宾来了表演,忘了是埃及还是阿尔吉利亚总统看完他的飞行后特别兴奋,攥着他的手让他去他们国家组建空军。那时侯国家对他们很重视,大鸣大放时不许他发言,让他出差疗养,怕他犯错误。要不看他当时那牛皮烘烘的劲,肯定是右派。

      他的飞行生涯中多次遇险,其中有一次在福建前线,飞机的无线电和罗盘都不工作了,在这种情况下,按飞行条例,应弃机跳伞,可飞机是他的生命呀。福建多山,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硬是凭眼睛把飞机飞回去了。他创造了很多空军史的奇迹,挽救了不少架飞机。

      他60年代就被任命为飞行团长,这个团后来成为新中国仅有的两个歼七团之一(70年代),这一当就是十几年,他从一个年轻的团长到一个老团长,一直没动窝。这也是我军的一个记录。究其原因,无非是他太抗上,业务牛,不突出政治,得罪了直接领导,县官不如现管。不过我父亲有另一套说法,他说是因为一直准备打仗,他们团技术特好,领导班子团结(这到是真的,我们这些第二代现在还有联系),上级不愿意拆他们。直到1979年自卫反击,他的一个后来当了空军付司令老上级发了火:“你们他妈的还不提XXX?!”于是火线升了官。

      1981年的802演习是当时建国后最大的一次各兵种合成演习,也是检验文革结束后我军实战能力的一次演习,很受各界瞩目。在这次演习中,他是空军指挥组成员。

      停飞后他非常不愉快,不适应机关风格,在有了离休政策后,很快主动申请离休,他对当官僚没兴趣。

      离休后更加失落,我觉得他最大的失落就是没打着仗,如果有仗打,他肯定是一员悍将。自卫反击的时候,他天天深入越境几十、一百公里去寻战。遍寻不着,那个失落呀。越南的飞机根本不敢起飞,他们的飞行员都是我们(包括我爸)教出来的。这些徒弟还没信心跟师傅打空战。

      离休之后基本没人顾没人问了,当然生活待遇还是不错。这让我感慨,出国之后每到国殇日,老兵节我就更感慨。一个国家应该对曾经为自己奉献过的战士表现出一些尊敬,应该让他们知道还有人记得他们,纪念他们,称颂他们,为他们自豪。这是给后人看的,这会让后来人更无畏的去奉献,有朋友说现在的飞行员杂念多,这不怪他们,现在谁还记得王伟,史光柱?

      我写这些是想让人们知道,共和国的空军中,曾经有那么一批战士,把事业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把飞机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把飞行员的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共和国请不要忘记他们,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

      通宝推:繁华事散,r52097,铁手,浣花岛主,老王,打铁的,独立寒秋HK,一介书生,小飕风风,GPRS,strain2,方天化几,唐家山,
      • 家园 不知老爷子还在世否?

        我父亲退休后一直在写书,不过是专业性的书,他不会打字,全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我觉得老人一定要有精神寄托。所以父亲写书还炒股,炒股亏得惨不忍睹,好在用的是他自己退休金,所以就随他了。至少能防老年病。

      • 家园 周寿星,花,宝,不足以表心中敬意之万一
      • 家园 给老爷子鞠躬!请问一下,不是说自卫反击的时候空军没去吗?

        离休后更加失落,我觉得他最大的失落就是没打着仗,如果有仗打,他肯定是一员悍将。自卫反击的时候,他天天深入越境几十、一百公里去寻战。遍寻不着,那个失落呀。越南的飞机根本不敢起飞,他们的飞行员都是我们(包括我爸)教出来的。这些徒弟还没信心跟师傅打空战。

        越共的空军应该也有苏联教的吧?

      • 家园 一直兄莫非姓胡?

        我来自于红十三军的发源地,参观过他们的纪念馆,该馆位於浙江省永嘉县五尺(原字字库里没有,很多人就用尺代替了)乡,建在胡姓祠堂的原址,胡是该乡的大姓,而红十三军的领头大哥是胡公冕,黄埔毕业生,军中很多人都是就地招募的,所以也都姓胡。

        • 家园 我们两家是世交

          一直有来往,但不是同一个姓.虽然我没回过老家,但还是要说一句:老乡好!

          • 家园 老乡好

            看来我猜得还不错吗。有机会可以去老家看看,永嘉已于九十年代末摘掉贫困帽子,沿瓯江地区非常发达,但是山区还很穷,包括红十三军的发源地。主要景点有楠溪江,主要特点是水清,让我任何时候都有跳下去游泳的冲动,以及红十三军纪念馆,张爱萍将军题写了纪念碑的铭文。

      • 家园 写的好啊。父辈年纪大了都喜欢讲点过去的东西

        不仅想起我老爹来了。当初每个暑假寒假回家,吃完中饭会放我走,吃完晚饭那是必定拉住我坐在饭桌边,一边是我妈在那里收拾,一边是老爹不知道从哪里就随便起个头然后开始讲他的旧事。

        总是希望他能多讲一些,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记录一些。甚至鼓励他化点时间来写个回忆录,就算是给我一个人看。可惜啊。我呢没怎么记住,他呢没听众就写不来。只好不了了之。

        现在想想都可惜。

      • 家园 中国1961年才从苏联引进米格-21,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

        发信人: geust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续)感谢各位的鼓励,我写这些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Sep 10 19:04:23 2004), 站内信件

        ......

        中国1961年才从苏联引进米格-21,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

        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

        • 家园 解释一下

          我爸那个团在1960年还在飞歼五.中国空军引进第一架米格21的确是1961年.但不在他们团.他们团最早有米格21(歼七)是在1964年左右,当时只有3架.后来是陆续改装,一直到1978年.才全部完成,这一点我了解的不清楚,抱歉.我们院的孩子不管是米格21还是歼七都叫歼七,叫习惯了,改不过来.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歼七是米格的改良,歼七比米格好开.其实空军飞战斗机的当时就 那么些人.如果是熟悉内情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是谁了.谢谢指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