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陈郢客

共:💬671 🌺9534 🌵10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年毛润之在湖南省图书馆看地图的思考

        1951年,当周世钊等几位昔日老友去看望主席,主席满怀深情地说起当年往事。他说:“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看见过世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省图书馆的墙壁土,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一看。

        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得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县在地图上没有看见,韶山当然更没有影子了。世界原来有这么大!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有无钱治病看着病死的;还有家庭里、乡邻间,为着大大小小的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颈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

        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https://new.qq.com/omn/20200421/20200421A0CP5E00.html

        通宝推:桥上,燕人,
      • 家园 主席是建党五十余人中唯一当过兵的。

        主席的老师与岳父杨昌济在日记中记载“……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可见对主席的器重。他并常告诉家人:毛、蔡二生将来必然是中国的栋梁。

        1911年10月下旬,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起义,毛润之立即投奔湖南的革命军队。 被一位叫朱其升的上士带进兵营,径自找到衡东人彭友胜说:“彭副目(副班长),这位兄弟愿意参加革命军,无人担保,我们为他担保行吗?”彭友胜仔细向毛泽东询问了一些个人情况后,便决定与彭友胜做毛泽东入伍保人。就这样,毛泽东便得以用“毛润之”的名字入伍,在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师标第一营左队,当上了一名列兵。主席对自己这位新军中的副班长印象深刻。他在1937年和斯诺谈及自己在新军的经历时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中,“湖南矿工”就是彭友胜。值得一提的是这倆班长解放后都先后到北京见到了主席。

        《毛泽东书信选集》 记载: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助你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去试一试。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三月三十一日

        因为他此时已经67岁了,早过了退休年龄。他返回家乡后继续务农,但享受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从1951年6月起,省委统战部按月寄来30元生活费,一直到1967年5月文革把一切正常的秩序都打乱后为止。《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是根据老班长的事迹创作的,总政歌舞团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和中央首长演出,歌唱家方应暄演唱了这首歌,毛主席听了特别高兴。后来,这首歌经何纪光演唱,在神州大地传遍了,至今还在这片天空回旋。

        朱其升也收到主席的来信:“其升兄:来信收到,甚为高兴,寄上人民币二百万元(旧币,折合现在的人民币200元)聊作小贸资本。彭友胜尚在人间,曾有信来。知注附告。顺祝,兴吉。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八月三十日。”朱其升在北京住了近一个月,临行前,毛泽东又叫人给了他500万元人民币(旧币,折合现在人民币500元)作为路费和回家生活的补贴。朱其升开始不肯收,毛泽东说:“这是我的稿费,你拿去用吧。”返汉后,朱其升将毛泽东给他的500万元钱拿出来做资本,将流散在汉口硚口附近补伞的、修鞋的、补锅的、箍木桶的手工艺人召集到一起,成立了“和平油布雨伞厂”,朱其升当了经理。他经常跟工人们说:“毛主席号召我们组织起来,我们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无组织,散散漫漫。我们一定要把工厂办好,再去北京向他老人家报告。”

        特别值得一提的当年程潜是湖南督军府的参谋长、军事厅长,故毛泽东后来一直尊称其为自己的“老上司”,对程潜十分尊重。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还说:“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那几下子,我至今没有忘记,这还是从程颂公指挥的新军那里学来的。”

        1949年3月,趁程潜被蒋介石召到南京时,章士钊专门从上海到南京向程潜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期望。程潜这才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考虑部署起义,并设法调他的学生、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由武汉来长沙执掌兵权。陈明仁率两个军由武汉返回长沙后不久,程潜即向陈明仁透露了自己准备走和平起义道路的想法,两人加快了起义的各项准备。当他得知老友李达即将前往北平的消息后,又托李达亲自向毛泽东转达他的起义决心,并赠李达500元路费。7月4日毛泽东向老同乡程潜写了一封亲笔信,再次对程潜表示了理解、信任和期望。7月17日,第四野战军电报请示中央,程潜等人要求在起义后,用国民党人民解放军或国民党人民自卫军的名义。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研究后,决定同意程潜的要求。1949年8月4日,程潜与陈明仁正式发表和平起义通电。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没有当过兵,扛过枪是想不出这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的!

        点看全图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划船,中坐者为程潜.

        通宝推:燕人,桥上,
      • 家园 主席去湖南图书馆自修前遇到高人。

        1936年,主席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回忆1912年在该校读书时的情况时说:“我的下一个尝试上学的地方是省立第一中学。我花一块钱报了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时名列第一。这个学校很大,有很多学生,毕业生也不少。 ...” 当年校长符定一把毛泽东叫到校长室,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从各个方面“为难”这位乡下来的考生。出乎他所料的是,毛泽东从容对答,常出惊人之语。符定一取出纸、笔,又以命题作文试之。对此,毛泽东稍加沉吟,展纸挥毫,龙飞凤舞,一挥而就。符定一看罢这篇如行云流水、立马即成的文章赞叹不已。从此,他“认定毛泽东是一位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决心要好好地栽培”。

          足步:作文,让老师发出“伟大之器”的预言

          而他的一篇作文,又让他成为学生“明星”。他的这篇作文名为《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原件现藏中央档案馆。

          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主席的国文教员柳潜。这位前清秀才给了如此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由此,柳潜得出结论:作者“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在一中,十九岁的毛泽东“巧遇”一部书,让他的人生之路又发生转折。国文教员胡汝霖,清末进士,曾经担任过县令。由于为人耿直,清正廉洁,看不惯封建官场的腐败,遂弃官从教。他藏有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时,决定出一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删节本,定名为《通鉴辑览》。乾隆在该书上的800多条批注和所作序言汇集起来,《御批历代资治通鉴》,成为主席最爱读的一部书,一生中通读了17遍,直至临终前不久还在读。主席一生中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他的治国方略,受这部书的影响是很深的。

          主席回忆自己离开一中情景时说:“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并且,在我读过《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以后,我断定还是单独求学的好。六个月后,我离开学校。”应该说,主席在一中是“得宠”的,校方重视,老师喜欢,同学钦佩,可他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学习途径时,便义无反顾地弃旧拥新。

          1925年,做了高官的符定一回长沙省亲,在一位时任省府秘书长亲戚家中看到当局逮捕毛泽东的密电,他当即说道:“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力保毛泽东出险。

        1949年10月,主席邀请他的好同学周世钊,到北京中南海家中作客时,又问到柳潜,再一次强调说:“柳先生对我帮助和鼓励很大”,“是位教育家”,并请周世钊回湖南后,帮助打听他这位阔别30多年的先生,并代他进行慰问。还说,如果柳先生不在人世,请周世钊打听柳先生的夫人及其后人,如有生活困难,代他进行帮助。这也是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德,在主席身上的集中体现。

        柳潜年仅52岁就因病去世了。2005年6月,长沙市一中经过多方查寻,在柳潜的故乡湘阴县三塘乡岳云村发现了柳潜的墓碑。柳潜的一生,怀才不遇,境遇坎坷,但柳潜以其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胸怀发现和培养了毛泽东的“伟大之器”,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http://art.people.com.cn/n/2013/0916/c206244-22932676.html

        关键词(Tags): #符定一(老老狐狸)#柳潜(老老狐狸)#胡汝霖(老老狐狸)通宝推:东方白了,天白,袁大头,猪啊猪,青颍路,回旋镖,老老狐狸,知其何休,侧翼,四四方方,ING,独立寒秋HK,西安笨老虎,明心灵竹,
        • 家园 太祖反师道尊严

          又身体力行的尊师重道,看似矛盾,实为辩证法之绝学,叹为观止。

        • 家园 文革又何尝不是徙木立信呢?

          当时的刘邓也不是多坏的人,仅仅是路线不同。而各路勋贵的资本主义尾巴也没完全暴露,但共产党高层如果出了坏人,人民能不能自己起来打倒之,敢不敢自己起来打倒之,这就是要有标志性的事件和标志性的人物来证明的。

          通宝推:武工队,
        • 家园 读一下徙木立信论

          方知毛泽东前辈年少时也不免气盛,慨叹国民之愚昧。不如他的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是愚昧的国民,也相信通过教育可以唤醒,而没有做逃兵。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抗美援朝的实施,应该是树立了前辈对人民力量的信心,此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直到文革,都是对人民智慧的深切信任,只是千年积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符合生物学本能的。晚年意识到退居二线交给刘邓不行,借助钟馗打鬼的林后辈也不行,周同辈能理解到一定程度,却也无法完全理解,高处不胜寒,人生苦短,只好慨叹:时来天地同用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为树国风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只是我是老百姓一名,实在没有勇气投入解放人类自己的事业中。。。。

          通宝推:武工队,
        • 家园 一中礼堂的“商鞅徙木立信论”

          点看全图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现代社会仍然是这样的,毛的改造社会仅仅是个实验,还被人

        还被人泼了无数的污血。。。

        毛泽东还对堂弟毛泽连说过:“旧社会那种私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嫡堂兄弟,而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了,全无手足之情,什么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才能根绝这类事,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救贫苦农民的道路。”

        我老家农村的,我家就这种情况。

        我伯伯叔叔两人为了买我另外一个小叔叔在老家的旧房子。。。都快老死不相往来了。。。

        o(︶︿︶)o 唉,家丑不可外扬

        通宝推:桥东棒棒,
      • 家园 这段文笔首见啊

        “我开始留心报纸上的广告——彼时有许多学校开办,而且都用广告来吸收新生;我并没有特别的标准来判断学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一个警官学校的广告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就去报名。但是,在受试以前,我看到一个制皂“学校”的广告。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而且还可以有一点津贴。这个广告是动人的。它指出制造肥皂有巨大的社会利益,可以富国富民。于是我变换了进警官学校的念头,决定做一个制皂工程师。我又在这里交纳一元报名费。”

        “这时,我有一个朋友做了法科学生,他怂恿我进他的学校。我又读了这法律学校的动人广告,里面保证了许多了不得的事情。它答应在三年之内教完一切关于法律的学科,保证学成可以立即做官。我的朋友不断地对我称赞这个学校,直到我最后写信回家,详述广告上的保证并请家人寄学费给我。我将自己的前途画成一幅光明的灿烂的图画给家人看,将自己画成一个法律学家和大官。于是我付去一元向法律学校报名,同时等待父母的回音。”

        “但其中忽然又有了变动。这回是一个商业学校的广告。另一个朋友劝我,以为国家正在作经济战争,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够建立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得胜了,我再花一元到商业中学报名。我真的去注册而且录取了。不过,这时我还继续留心广告,有一天看到广告,描写一个高等商业公立学校的优美。它是政府开办的,课程繁多,听说里面教员都是极能干的人。我断定还是到那里学成商业专家比较好,出了一块钱去报名,随后将我的意思写信告诉父亲。他很高兴。父亲很知道有了商业智慧的好处。我进了这个学校而且留在那里——有一个月。”(出处:《毛泽东自传》1937年)】

        感觉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他有点象

        通宝推:桥东棒棒,
      • 家园 主席求学那段经历不错,呵呵,花了好多钱最后都没上
      • 家园 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考学还是中学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还看到一段毛泽东给人替考,第一次意识到毛泽东也是普通人,他的思想也是后来经过很多事情后才形成的。

      • 家园 今日的主流总会成为将来的历史

        几代人前后几十年的折腾,在后世的历史书中,也许不过寥寥数篇而已。

        而被当世人所死抱着的所谓主流,在历史看来或许不过是荒谬吧。

      • 家园 陈MM写得满好,不过。。。

        把TG和海归隐隐列为对立,却不免有些像白玉之瑕呢。

        TG在解放战争时期的5大书记中,有4位是“海归”,占4/5。

        TG在解放后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刘周朱陈林邓中,有4个是“海归”,占4/7。

        俺以为,无论“土制”,还是“海归”,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该清醒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努力看到他人的长处,才是团结制胜之道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