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 陈郢客

共:💬238 🌺187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爷子形象还很好(老而弥帅)。。。没天理啊。。

                难怪俺老舅超级崇拜他,结果给老哥的名字里也带一个彪字。其实我原来也木看过他的照片。他是当年的宣传部长吧。

              • 家园 老爷子眼神居然如此锐利

                真是可以杀死人的眼神啊

              • 家园 这就没天理了?

                想起那个美籍作家韩素音,书里写出来的,完全是周恩来情人的口气。据说中国翻译的时候还删掉不少,但实在是删不光,还是留下很多。

                耿飚、方毅,中央里排名靠后,而且排名总是并列,但大事小事总是出头露面,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怎么还是你?”

                用时髦的话说,耿飚、方毅是周恩来70年代的两个小马仔。

                李强是周恩来早期的小马仔,因为特科受批评不少,李强只能藏而不用。

                哪里去找天理?

                话说回来,当时没有人才,逮着了就拼命用。不象现在,中国到处都是人才了,结果谁也别想出头了。

                所以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家园 总理如果没有这一帮厉害的马仔

                  早就被人生吃了。

                • 家园 周恩来情人?

                  是韩素音自己yy的,还是怎麽了?(我觉得应该是自己yy的吧)

                  那个时侯都是多功能人才,兼人才多功能使用,但凡有点天赋都用到正地方了。

                  就跟开公司创业似的,一个人都要当n个人使。技术人员要能拉出去谈判(谈技术上的事情)。业务人员闲下来要能帮忙编点东西,甚至管网站的要能写材料和新闻。

                  人有才是一方面,有人用是另一方面。没人逼你干活,没人逼你全方面发展,那你是不知道自己有才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才都浪费了,不过浪费着浪费着就出来艺术家了。

                  ps:俺说的没天理,就是人都已经这么多才多艺了,而人生也这么丰富多彩了。。。。还居然这么帅,这么帅也就算了,居然老而弥帅。。。

                  • 家园 别误会,别误会

                    也别说那么难听。把周恩来视作大众情人的人很多,很多。

                    韩素音也不是最有名的,只不过她就那么赤裸裸地写下来了。不是说真情人,只是说用那种口气,只是语气啊之类的,以情人自居的样子。

                    后来有好事者考证过,他们见面的次数大概十几次,总时间不超过几十个小时。

                    终于找到点儿东西,可以救命了。要不然可说不清楚了。

                    韩素音(1917~ ),亚欧混血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Elisabeth Comber)的笔名,原名周光湖(Rosalie Elisabeth Kuanghu Chow),1917年9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体裁有小说和自传。

                    韩素音的父亲是中国旧文人,母亲是比利时女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她正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听到日军铁蹄蹂躏中国,她立即中断学业,赶到四川,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韩素音自此始终关注中国的命运,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甚至一度为此受到西方文化界的排挤。在跟新中国领导人的交往中,韩素音尤其敬仰周恩来。为了写《周恩来传》,她遍访过这位中国革命领导者的各界各类人士,实地搜集有关历史材料,因此也造访了巴黎,探寻周恩来旅法的行踪。

                    那次,韩素音约玛丽-彼埃尔·贝女士(法国“斯多葛出版社”原文学部主任,韩素音主要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者)见面,地点就是周恩来旅居巴黎时住过的第十三区戈德弗瓦旅馆。韩素音向贝女士详细叙述并谈到她想让人为周恩来在巴黎故居安放一纪念头像。后来,韩素音向有关方面倡议,得到了中国驻法大使馆积极响应。巴黎市政府出资,请罗丹派著名雕刻家保尔·贝尔蒙多雕刻了周恩来头像。

                    1956年以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韩素音多次访问中国,后来差不多每年都要访问中国并出版关于中国及中国领导人的著作,用英文、法文写作。

                    周恩来是韩素音最为景仰和爱戴的中国领导人。“最初我是想写一部完整的毛泽东传记的(当时已完成两卷,即后来的《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但后来种种机缘使我改变了初衷,于是我开始写周恩来传,因为我更了解周恩来。”是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提议坚定了韩素音写周恩来的信心。

                    当时江青也想请韩素音写传,没有成功,转而请美国大学的维特克教授写了《红都女皇》这部书。黄华大使从韩素音处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汇报给了周总理,决定将维特克《红都女皇》的版权买回。

                    韩素音同周恩来会晤过十来次。韩素音这样回忆第一次会面的情景:“那是1956年,我与周恩来谈了两个小时,这次谈话改变了我的一生。他非常英俊,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柔和……一见到他,我简直好像受到了直接的冲击。”

                    1976年,韩素音听到周恩来逝世的噩耗,“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时刻,甚至超过我父亲去世使我难过的心情。”

                    韩素音对周恩来的深厚感情时时刻刻都在流露,在其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有西方媒体盛传周恩来是韩素音的情人,韩素音笑言:“不错,如果说我有情人的话,周恩来是我思想上的情人。”

                    韩素音现居瑞士洛桑市,瑞士瓦莱州政府2008年出资为其铸造铜像,以表达对这位英籍女作家几十年来侨居莱蒙湖畔、以瑞士为家的感激。

                    难啦!江青跟韩素音的事儿也听说过,可这尼迪遗孀杰奎琳的事儿从前没听说过。按说这位应该连周恩来的面儿也没见过,而且,这位对共产主义也没兴趣啊。

                    怎么样?没说错吧?人家“在其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可惜,估计现在的中文版本里,恐怕这些内容删得更要多些。因为,曾经一度,好事者们全世界寻找周恩来的情人,各国人士都有参与。可以理解,中宣部也只好想办法减少一点儿大家浮想联翩的素材。

                    还说一点,周恩来满脸都是老年斑的时候,韩素音还见过他,应该是75年下半年。

                    为什么是韩素音是英籍,我也不知道,也许记错了,也许她搬家了。

                    忍不住再加点儿董纯的内容:

                    2008年8月29日,瑞士瓦莱州政府及民间“儿童乐园基金会”在欧洲图书村之一的圣彼埃尔德克拉日小镇,为韩素音竖立了胸像。像座上镌刻着韩素音表达自己终生志向的警句:“吾欲在书中引入普世的人性”。瓦莱州文化部长罗科在胸像揭幕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韩素音这位以文学为天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杰出女性。92岁的韩素音在亲友陪伴下出席了仪式。

                    “周恩来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这是韩素音常对人说的一句话。

                    保尔贝尔蒙多当时已年逾八旬。老艺术家曾颇为感慨地说:“要重现周恩来的迷人魅力,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我画了几十幅周恩来素描像,反复比较,力求让更多的光线聚射到他面庞上,通过光线辉映他内心世界的活力和精神。”贝尔蒙多之子,法国著名影星让-保尔贝尔蒙多1990年代在接待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伟大的足迹》赴欧拍摄组时,介绍说:“父亲屡次对家人讲:‘我和周恩来同庚,能为这样一位伟人铸像,是我一生的荣幸。’当时中国大使馆提供的周恩来照片只有正面像,这对雕像制作来说很难处理;父亲为此苦心构思,多次修改方案。”最终,一尊栩栩如生的周恩来浮雕头像出现在巴黎戈德弗瓦街,还了韩素音的宿愿。

                    眼下,韩素音的塑像在瑞士,周恩来的浮雕在巴黎,两相遥遥映照,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友谊。

                    啊----永恒的友谊。是友谊还是情谊?

                    再说一句,翻译有时候也受中宣部限制。“周恩来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很明显,“儿子”的原文,可以翻译成“男人”。这样读起来比较通顺。

                    • 家园 有点误会

                      可能说的比较难听。(YY这词其实不算什么。。。)

                      看完绿水的介绍,发现韩女士是非常伟大的粉丝。

                      有空真想看看她的原版。

                      ps:原来国际上有那么多好事之徒啊,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

                      另外谢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难道是我们赛博坦人老乡?

            • 家园 他不是一个在战斗

              他不是一个地球人在战斗,他们是一群穿越的外星人在战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正的传奇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现在的社会也出神人。比如说气功大师,赖昌星,还有涌金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过是海上翻腾的两朵浪花。

              怎么感觉民国时期净出些妖蛾子。薛暮桥,南汉宸就已经够传奇了,才疏学浅的在下又才听说了个李强。总感觉现在的教育学术体系是出了什么问题和偏差。

              • 家园 一个纪录片介绍南非钻石开采的

                就是平地挖个大坑 挖出来的矿渣拿去粉碎 然后在里面捡钻石

                主持人还问了一句 这种干法要是有大钻石那不是也都给粉碎了

                矿上的人说了 确实如此 不过 大钻石百年也难得一见 为了他牺牲效率不值得

                个人感觉 现在的教育也是如此

                直接上粉碎机 最后出来的都是大小 个头 形状基本一致的玩意

                那些比较特殊的 突出的都给粉碎了

            • 家园 沾了点仙气

              又红又专的典型啊,无限佩服。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文革时期外交外贸战线战果还是不少的.

        俺老爹当时作为其中的一个小兵,老出国,过得还是蛮爽的.用攒下来的出国津贴还买了凤头自行车和瑞士手表,在当时算是蛮奢侈的东西了.

      • 家园 hehe,这就是投机啊。

        再看看现在的TG,差距咋这么大呢?

        也许,就是少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吧。

        • 家园 如今的TG投机的本事都没有了,不过么

          我并不认为现在的TG是傻蛋,八成他们亏掉的国家资金进了自己的腰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