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 陈郢客

共:💬238 🌺187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拜服。不知郢客MM对1968-1972间的事情怎么看。

      1968年前的几件事:

      1、1959-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

      2、62-68年的高出生人口(这个跨度也可以扩展为62-77,即所谓的第二次人口高峰,后续影响恐怕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3、统计数据

      --------------------------------------------------------------------

      万人 粮食万?吨 棉花万吨 油料万吨 猪万头 羊万只

      1969 80671 21097 235.4 17251 14201

      1968 78543 20906 235.4 17863 14421

      1967 76368 21782 235.4 - 19006 14433

      1966 74542 21400 233.7 - 19336 13808

      1965 72538 19453 209.8 362.5 16693 13903

      1964 70499 18750 166.3 336.8 15247 13669

      1963 69172 17000 120 245.8 13118 13747

      1962 67295 16000 75 200.3 9997 13465

      -------------------------------------------------------------

      吨/人 吨/人 吨/人 头/人 只/人

      1969 0.262 0.003 0.000 0.214 0.176

      1968 0.266 0.003 0.000 0.227 0.184

      1967 0.285 0.003 #VALUE! 0.249 0.189

      1966 0.287 0.003 #VALUE! 0.259 0.185

      1965 0.268 0.003 0.005 0.230 0.192

      1964 0.266 0.002 0.005 0.216 0.194

      1963 0.246 0.002 0.004 0.190 0.199

      1962 0.238 0.001 0.003 0.149 0.2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网易财经

      --------------------------------------------------------------

      可以看出来,62-68年,人口增加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是粮食供给在68年出现了下跌,人均数更是68、69连续两年下降。

      4、这段时间的农业科技投入是否也开始加大?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农业科学院大事记(1957~2006)

      1968年后呢:

      美帝1968年初的文件回望了不爽的1966-1967,就1968年展开了美好的展望:

      化肥对于中国几年来的增产作用巨大。而1968年,中国进口化肥将不会如此顺利;1967年中国风调雨顺,1968年未必如此。

      中国粮食产量也许要缩减10%,甚至更多。

      诚愿中国步履维艰,民生困苦,爆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能不能说美帝的遏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没有爆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但由于粮食问题触及了治国的根本,TG上层也为下一步的路线展开了争论,发生了一些事件。最终导致中国的全面转向?

      抛了些砖,请指教:)

      • 家园 你问得太深了。我只能勉为其难回复一下。

        1.1959-1961年灾荒数据差异太大。而且“损失”人口的计算方法亦有种种不同。——我对此的态度是:打酱油。

        我觉得,如果能调研一个1000人以上的样本,把信阳地区还原一二,这种细节数据的分析可能会更可信些。现在,亲历过灾荒的重点地区,很多人都活着呢,这份记忆值得挖掘。

        我曾访问过5个信阳家庭,得到一个共同点:他们说最难过的是1960年春荒。1961年,就好些了。

        其中一户,有一个亲戚饿死——那个亲戚在1960年选择投奔下面的亲人。下到很偏僻的村子,最终死了。倘若留在县城或与县城很近的村子,应当能活下来。

        但这个样本太小了。这件事上,我觉得: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希望有人能做扎实的工作。

        2.大跃进,在农业上面,是包括“积肥运动”的。

        50年代,各处禁运,不自力更生,怎么办?这个方面,就可以做一篇大文章。我只能暂时不说了。

        如君感兴趣,可以去人民日报资料库里看相关的种种文章。(我草草看过一遍,还没有整理完毕)。

        3. 我以前在《小杂感》里说过,如果以“万历十五年”的方式截取建国史,我会截在——1964年。

        1968年,按西方很多学者“三年文革”的分法,文革都快结束了。

        是的。文革,官方说法是10年;也有“3年”的划分法。

        原来,也可能是……

        一个多元开放的起点,才能帮助我们深切地触摸那段历史。

        对于建国史,我未知的比知道的太多了。对于没有亲历的时代,只能老老实实补课。

        • 家园 MM过谦了。

          不过反过来看我的问题,可能是看到了结果,却忽略了缘由,见木而未见林。

          我理解您的回复是要说明:60年代后期的种种,不过是果,种下这果的因,需要往回看的更久些。农业,也不过是因中的一个小截面,放大看,则是民生。并且,看过去,如果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难以看到全貌。那个时代,如您所说,也可以是多元开放的,也许并不比我们的年代特殊多少。

          59-61,不知道是否还是禁脔。抛开这个,有一个小问题:这类的调查,学者们是更愿意像费孝通先生那般,作亲自的调查呢,还是可以接受问卷式的,有点像分布式处理那样的信息收集?

          譬如,西河上在线3万多人,家中也定有亲历那个年代的长辈,您定下标准,让铁老大拿出西河国库的通宝来,鼓励大家回家做做调查,或许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全景图呢。

    • 家园 稍稍补充一下。。此时主持我国外贸进出口工作的

      就是三十年代的特科英雄,一生传奇的李强。此公的水平有多高,举一个小例子,

      1973年,美国人第一次丢脸,把美元和黄金脱钩,引发世界货币体系的大震荡。---此时,李强就给周公打报告,提出要利用时机,扩大外贸范围,为国家多赚取外汇。这份极为重要的报告有多少字呢? 200多字。

      而这份报告到了一向谨慎的周公手里时,他又是如何批示呢?-----周公立刻签署了意见并批转给有史以来最牛的财政部长,李先念前国家主席手里。批语是:

      “请先念同志支持,李强要多少钱都可以给。”

      此后,中央成立价格小组,由外贸部牵头,有计委,银行,纺织,轻工,商业等部门参加,李强负责,陈云指导。。。。这样的效果是。。。

      有一次,我国和包玉刚合做一笔生意,包玉刚有多牛,大家可以自己检索,此时是他的全盛期,和各国财团,尤其是日本的金融界有密切联系,所以包对市场的行情把握很自信,对于当时的行情,包认为已经涨到头了,决定“收”,而李强部长和他后面的小组经过研究,认为还要涨几天,并向包玉刚通报,包船王不相信,反过来劝李强“收”,结果李强坚持了几天后,比他多赚了不少钱,包很不理解,后来问李强:“你们的情报怎么比我的还准?”李告诉他:“我有一拨人在专门研究,有后盾。”包折服地说:“你们比我强!”

      后来李强还搞起来期货贸易,整个外贸的局面都很活跃,1973-75年间,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有一天他在人民大会堂碰到李先念,李副总理告诉他:“你们干得不错,赚了30多亿美元。

      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文革后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久经考验的老TG依然在世界上闪烁着他们彪悍的光芒。那是何等星汉灿烂的一群人啊。。。。

      关键词(Tags): #李强(landlord)通宝推:李根,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是何等星汉灿烂的一群人啊
      • 家园 这些人都没有子女在香港投行做吧

        所以能作出这个成绩,也不稀奇。

        现在的领导人,子女都或在哈佛牛津读书,或者在香港大摩、高盛、瑞信做IBD,老子亏得就是儿子赚的。怎么敢不亏?怎么能不亏?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当时土共70年代倒买倒卖赚了不少钱
      • 家园 能说一下出处吗?

        一个关节是,按总理指示,凡涉外工作的细节,一概不可以对外讲。

        虽然现在世界变样了,但有些事情还是很敏感。

        所以对这个说法的出处感兴趣。

        • 家园 出处是李强本人的回忆。《我的革命生涯》
          • 家园 真正的牛人

            佩服~不过怎么搜索不到那篇,我的革命生涯,很想找来好好读读

          • 家园 这不象是人,象外星人,至少是穿越过来的

            1、南洋学堂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为武装起义制造炸药,再后来经周恩来委托自制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地下电台,又奉命到香港九龙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成为中共自己制造的第一对通报电台。

            这是李强26岁之前的成就。换个普通人,这辈子就可以算功成名就了。

            2、被苏联政府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全苏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名字被收入苏联百科词典之中。

            6年成为知名高科技教授,没太听说过什么人做到过。

            3、在莽莽黄土高原上,白手起家,办起了枪炮厂、炸药厂、炼钢厂及制药厂、炼油厂……仅1939-1943年,延安军工厂就生产了步枪9758枝、掷弹筒1500门、手榴弹58万颗、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1万枝、修炮千门。

            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 坚持到底 为李强同志书

            9年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程师生涯。看着这些数字,不由得想起孙悟空教猴子们打造兵器。

            4、毛泽东面命李强:“你改行搞外贸好不好?”李强被任命为外贸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9年的外贸工作。

            毛泽东这不是太上老君吗?不知道用的什么花招,这么容易就把人家给招安做弼马温了。

            5、于1970年12月11日至1971年1月7日冒着生命危险,以65岁高龄密访越南,实地考察险象环生的胡志明小道,以掌握越南战场的第一手资料。1995年10月,越南政府向李强授予“友谊勋章”。

            孙悟空做这事倒容易,地球人?没听说过。

            6、

            1973年,美国人第一次丢脸,把美元和黄金脱钩,引发世界货币体系的大震荡。---此时,李强就给周公打报告,提出要利用时机,扩大外贸范围,为国家多赚取外汇。这份极为重要的报告有多少字呢? 200多字。

            后来李强还搞起来期货贸易,整个外贸的局面都很活跃,1973-75年间,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有一天他在人民大会堂碰到李先念,李副总理告诉他:“你们干得不错,赚了30多亿美元。”

            30多亿美元至少相当于现在200多亿美元。中国人说什么来着?一字千金?数学不好,算不过来。

            学俄语的人搞美国期货?我是没法儿想象。

            这才叫做“匪夷所思”。这李强,不是我们这普通地球人能想象的。

            对这种“非人”,最好的办法是搞个庙,让普通人拜一拜,说不定咱们也能沾些仙气。

            他的书,确实该找来读一读。不过里面的内容最多也就是十分之一。不知道多少秘密被他带走了呢。

            关键词(Tags): #李强(landlord)通宝推:侯风玄黄,Wjwu,三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起耿飚

              没李强传奇,不过也够传奇了。

              摘几段孔庆东的话:

                从童工,到将军。耿飚大风大火了一辈子。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品德高尚,集菩萨与金刚于一身。放到古代,他就是赵子龙、秦叔宝。放到西方,根本无人可比。上阵,他以一当十,完全可以杀个长坂坡七进七出。坐镇,他足智多谋,胸怀全局。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共产党里这样的英雄不知道还有多少。而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产生这样的人物吗?

              原文

              更要命的是,老爷子形象还很好(老而弥帅)。。。没天理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