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十三》老魏 -- 潘涌

共:💬120 🌺299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十三》老魏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十三》老魏

    写老男人,张爱玲写得最好,她三言两语能把一个类型的老男人勾画得惟妙惟肖。她写过一个毕大使: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依旧腰板挺直,头发秃成月洞门,更显得脑门子特别高,戴着玳瑁边眼镜,蟹壳脸,脸上没有笑容。月洞门,蟹壳脸,走路腰板挺直,不知为什么张爱玲把有知识有身份的男人写成那个样。

    我一生都在观察人,但没有像张爱玲那样,三十多岁的时候观察六七十岁的男人,而是年龄到了哪段观察哪段。我观察人,包括女人和男人,相对来说观察男人多一点,因为我始终认为,观察女人多了,会带来太多的安逸,观察男人会不断带来机遇。四五十岁,我在美国,读了圣经,知道了人生来平等,也知道上帝最公平,不会把好处只给一个人。在教会里,我观察四五十岁的男人,无意发现,掉头发的男人不白发,白发的男人不谢顶。也来了个直话直说,上帝真公平,让我白发不掉发,我是痛快了,连比代划解释了上帝的美意。可是掉头发的男人不干了,不管平常文质彬彬,脸一横,一个个都满嘴不高兴。头顶成了月洞门,张爱玲让男人伤心啊。

    张爱玲那个时代的男人可能都比较瘦,所以老了以后走起路来依旧腰板挺直。前几天一个西安来的太极拳大师偶然走过我的小酒庄,他一身白绸褂,脚着轻便鞋,我立马起迎。他见我躬着腰立刻想找点生意做,说,一看就知道老潘你腰不好。我反应很快,要领着他走:不对,见大师一定要恭敬,直着腰板哪有谦卑的样子。我们俩哈哈大笑,都觉得对方深奥难测。从此,他一有机会一定要来小店坐坐,喜欢买点啤酒回去招待朋友,他教我中老年保健,每天要坚持深呼吸让气入丹田。我教他在美国如何生存,美国可没有那么多人情味,都是各买各的酒,各付各的帐,老板让你走人,一天也不可多呆,没有同老板吵架这一说。他找了个餐馆打杂儿落脚,一个月后老板让他走人,临走时来了个电话:大哥,原来美国真没有人情味。

    做算术题要验算,大师的话要验证,说不定真是一剂良方。纽黑文有个与老魏同岁的老朋友,没事儿也喜欢在我的小酒庄落个脚,人到了一定的岁数,都关心起了自己。最近他经常问我,老潘,你有没有前列腺肥大和痔疮,这是男人老了以后最爱得的两种病。这两种病张爱玲观察不到,是老男人的心病,十男九痔,把不少伟人也卷在里面。郑义文章说,前几年老魏的病还没有得周全,如今周全了,是不是这两种病也在里面。我回答说,还没有感觉,我一生小心谨慎,在空一所又做过飞机老年病研究,况且我在美国十年一直在与螺旋杆菌搏斗,也许把这两种病捎带着预防了。老朋友后来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绝对注意。

    这位老朋友喜欢游泳,一次他决定潜泳五十米,就在他快要到达彼岸的时候,突然觉得憋住的一口气从胸部直穿小腹,从此他的前列腺肥大消失得无影无踪,过去起夜四五次,如今一觉可以睡到天明。原来奥妙在此,大师一口气,潜泳一口气,那个功盘腿静坐也是一口气,最终要气到丹田。我是每天生姜大蒜红辣椒,浑身上下都是气,可能早进丹田了。正写着文章,一位衣着得体的美国老人进小酒庄,他要买一条万宝路,我的小酒庄很少见到一次买一条烟的,如果对方提出付信用卡,一般都有诈。我看着这位老人掏出钱包拿出现金,愉快地卖给了他。刚把烟交给他,只见他捂着腹部要用洗手间,我说我的洗手间不对外,他说,上帝啊,这让我怎么办。看着他样子怪可怜的,说了句进去用吧,我在后面跟着也借机同他聊一会儿。他说他是耶鲁的教授,刚才喝了太多的葡萄酒。老人走后我才回过味来,这是典型的老年前列腺肥大,如不及时把尿排出去,会产生剧痛。

    我有好些年没见到老魏了。老魏刚到美国时认识人不多,喜欢三两个月来看我一次。当时我还住在小酒庄里,每次老魏来都说没关系,咱们到外面找个小旅馆窝一宿就很不错。郑义讲得没错,老魏每次来开着那辆红色德国大众,我问,你刚到美国就开这么新的车,老魏说是一个华侨送的,记得我还花了五美元帮他换过前车灯。那时看着他还不算老,头顶有些白发,额头显得很高,但还不是张爱玲说的那种月洞门,微胖,走起路来喜欢挺腰板,不像我爱躬着身。有次老魏对我说,他来小酒庄是想休息一下,我说把后门打开,那边走上风,空气很好,我在前边卖酒,你在后面养神。后来看到老魏风风雨雨,我想他在小酒庄后面坐着那几小时一定是他在美国十年最平静的一段时光。

    再往后,老魏在美国认识人越来越多,就是来纽黑文也不来看我了。纽黑文一些有身份体面的中国人,包括台湾人,身上冒一股邪气,都千方百计想认识老魏,都想着法子把老魏拉到家里作客,上美食,开陈年老酒。有一个还到过我的小酒庄讥嘲我,怎么老魏来纽黑文不找你了。我心里说,不就是个老魏吗,谁叫咱没房没地位的,再说,这种溜腚沟子摸痔疮我小时候在空军大院早就见过,老魏目前还不是民选大总统啊。人啊,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都是一股气,太极大师想用来挣钱,宗教想让人看到“神迹”,都一个劲儿地往上捧往上吹,一旦看到进不了丹田,都拼命往下砸,往下吹。老魏这些年这么一折腾,不老也老了,北明说,雨雪冰霜北国风光都写在老魏的脸上。要是有机会再见到老魏,老魏的脸变成了张爱玲嫉妒的那种蟹壳脸,还不得把我吓晕过去。

    过去说党风不正,民风纯朴,我看中国的民风并不纯朴,也包括台湾。在美国的华人绝大多数与中共没有太多的血脉关系,这次老魏来美国,都想借机巴结一下。表示同情,我非常理解,但让我确实看出很多人是在做政治投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有近一百年前投资孙中山的经验,当年早期看好孙中山的不少是广东餐馆服务生大厨,甚至还有目不识丁干杂活儿,老孙革命成功,这些人都成了革命家,有一个叫司徒的,中共建政以后还在政协呆着,五五年去世。这回老魏到美国,投机人都以为是“临时大总统”再世,何况还有美国撑腰,机会看起来比孙中山明显,一定要不失时机往前冲。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需努力,一切风险和痛苦都由老魏代受了。

    有一位台湾女性,丈夫是不识中文的宋美龄研究大牌教授,耶鲁欢迎老魏的那天,她特意穿了一件艳红的上衣,又第一个抢到话筒,那英文赞美之词用满脸泪水表达:是什么力量使得你度过牢房一个个长夜,最后迎来民主的曙光,不尽的欢呼和掌声。老魏坐在台上,不懂英文,不知能察觉出多少情感,我是担心她握不住话筒掉在地上。晚宴上,这位红衣女性就坐在我的斜对面,终于冷静下来,静静地听着我和魏玲聊家常,最后好像也明白了许多,魏玲目前还不是宋美龄。

    说实在的,我也想捞一把,经过中国这么多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也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候切入。没想到,想和老魏交朋友的人太多,像我这样同老魏知根知底的发小根本挤不进去。你想想,几十个国家的总统外交部长都排着队要见老魏,还有各级政要,还有数不清的旅美华人,还有民主难兄难弟,老魏同我失去联系也在情理之中。刚见到老魏的时候,妹妹提出过我到华盛顿去帮老魏在那里搞个餐馆,大家可以在那里聊天,我说主意是不错,但现在围着老魏的人太多,恐怕没有机会了。郑义文章也说,老魏后来盘下过一个餐馆,但没干多久就关门歇业了。

    有位网友建议我研究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捧杀”,他说林彪有可能是被捧杀的。我说这个议题很好,不过在研究“捧杀”之前,我想先研究一下,老魏是不是中国的独生子。中国申办奥运前后,老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历史言行妇幼皆知,只不过近些年开始被人遗忘了。那么在中国这块富有的土地上,一直生存养育着各种历史人物各个阶层,如果老魏不是政治上的独生子,中国的一个特例,他又属于哪一类人物哪一个阶层呢。又是一个长夜难明赤县天,让我坐在小酒庄里不断思索求索。

    老魏从幼年,成年到现在的照片资料一遍一遍地象过电影一样从我脑海里流过,我反复类比归纳,又回忆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最后合并同类项,我觉得老魏非常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红军,一定要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死磕。检索一下苏区红军当时的解放人民大众口号和老魏现在写在纸上每天呼喊的民主口号,历史上是多么的一致。中共建政后的四十年一直采取僵化的外交路线,仍与国民党死磕,九十年代后才有所改变。八十年代我去西德参加科技会议,接到明确指示,如会议上看到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毫不犹豫坚决退场。

    再有,老魏野心欲望很大,非常相当一任皇帝。皇帝的特点就是一人说了算。过去我一直以为出生于帝王家的孩子想权利,老百姓的孩子想吃喝,实际上一旦机会来了,谁家生的孩子都想当皇帝当大王。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宋江朱元璋洪秀全袁世凯到现代的张国焘毛泽东,谁不想做皇帝啊,这些人能想敢想,老魏就不能想吗。毛泽东说,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老魏就不能说,甘地曼德拉算老几呀!

    况且,中国历史上这些伟人的皇帝欲是人民培养的,不信,过一遍中国历史。老魏的皇帝欲也是人民培养的,不信,再过一遍老魏的全部资料。毛泽东编《湘江评论》的时候,没有说,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人家老魏在与几十国总统外长见面前各类华人争做朋友前,并没有说过甘地曼德拉算老几啊。是民风不正带来的党风不正。

    没有清楚的时间差异会产生历史的错觉。看男人,准保先是一头黑发朝气蓬勃然后才走向月洞门蟹壳脸。

    09/03/2009

    《未完》

    关键词(Tags): #过客(朴石)#潘涌(朴石)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感觉海外这些华人跟中国现实脱节的一塌糊涂

      感觉海外这些华人跟中国现实脱节的一塌糊涂

      • 家园 老弟,你有所不知

        大部分华人与母国主流文化脱节,又无法融入当地主流文化,所以海外华人,尤其是北美华人的心态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会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兴奋和自豪,也会为自己避开了不良现象而侥幸。在北美没有哪个族裔象华人这样如此关心母国的政经社文,评头论足或积极参与。

    • 家园 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相信老潘很真诚地写这一系列文章,剖析心声,记录一下前半辈子。我不会对有年纪的河友多发议论,仅想说一句,老潘,你非常地糊涂。

    • 家园 老潘啊老潘!

      说实在的,我也想捞一把,经过中国这么多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也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候切入。没想到,想和老魏交朋友的人太多,像我这样同老魏知根知底的发小根本挤不进去。

      从这句话的字面上理解,老潘所说的“也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候切入”,指的似乎就是从老魏这里“切入”。说老实话,想从老魏这里“捞”和“切入”,实在不能算“知道”该怎么捞啊!

      九一年我曾听过万润南的一次演讲。当时一听就知道他们这帮人没戏。老魏出狱更晚,TG早已度过89危机,海外民运的黄花菜都凉了。这时候还把他当“孙中山第二”,在他身上下赌注,也太没政治眼光了。

      我常常在老潘文中看到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一方面给自己戴一顶高帽子,说自己某方面如何如何强,但举的例子却恰恰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挺弱,以至于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在故意说反话

      • 家园 很多时候人性是相通的,比如说挣钱,那嘴上说不想挣

        的就是假的。想想各个历史阶段,都是往上冲。考大学不想考是假的,考不上是真的。帝王之心是人民群众捧的,捧得早的人当然要捞得多一点,贡献大,得恩惠多。

        • 家园 道理没错。但是......

          帝王之心是人民群众捧的,捧得早的人当然要捞得多一点,贡献大,得恩惠多。

          原来这就是你所指的“什么时间切入”啊。

          我想,这个道理恐怕一般中学生也懂吧,读读《三国演义》就够了,还需要“经过中国这么多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你难道不知道三国里陈宫的悲剧?陈宫跟了吕布,因此在白门楼殒命。还有追随袁绍的田丰、沮授,下场如何?“捧得早”只是“得恩惠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捧对了人”。要是捧错了人,不但血本无归,搞不好连自己的性命都得搭上。

          所以,我读你的文章一直觉得你在政治上其实相当幼稚,用江总的话讲: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然而你看不到自己政治上的幼稚,反而常在文中吹嘘自己的成熟和远见。如果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跑到你的小酒莊,在你面前摆出一副专家的样子,对各种酒品头论足,结论却错误百出,你看在眼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难道不想想,你在文中对自己的吹嘘,看在别人眼里会是什么感觉?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自己不管知识阅历多么丰富,总会有人比我们更丰富。因此,像那种“经历过XXXX,知道YYYY”,等等类似的话,我从不敢写,因为我无法确认我知道的“YYYY”是正确的。如果这个“YYYY”是错误的,或者是幼稚的,那不是连“经历过XXXX”都白经历了吗?

          • 家园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千年是一种模式,那时人才没有

            分流,都是从下到上一条路,我说的练政治眼光是当时的思路。当然现在有很多发展思路,很多人走的是经济思路,而不走政治思路。我小时候想的是当“长”,后来是想当“经理”,现在的人是CEO,总的发展套路是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发展中首先要会保护自己,搞政治的我亲眼看到搭上性命,搞经济的我亲眼看到血本无归,有的命也没了,很多情况是健康没了。例子很多啊。我这个岁数,一般不会对人下结论,一旦下了结论,估计以后变化不会太大,因为是用了各种工具思考的。

            • 家园 老潘,我觉得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因为

              你的两次回复中都没有谈到我谈的问题。也许是我表达方式太差了。

              我并没在挑剔你所说的“捞”。人生活在社会中,总希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什么方式去“捞”,这属于道德的范畴,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对你想“捞”一把的心情,我当然理解,也没觉得我有权利来指责或批评。

              我所讨论的是:

              一,在老魏身上下赌注,即使以当时的政治眼光,我也认为太不明智。别说老魏一个没多少文化的电工,就是当时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管理经验和上层关系的万润南,我都觉得他一旦离开中国,就失去了对中国的影响力。想在海外推翻TG,别说没门,窗户都没有。在老魏身上下注,纯粹是拿钱打水漂,连个响都听不见。

              二,你在老魏身上下注,明显是个技术性错误。我再说一遍,我不是说你不该“捞”,而是说你“捞”的方式太离谱,太缘木求鱼。

              三,犯这样的技术性错误,说明你当时政治眼光的幼稚。而我觉得有点可笑的是:你认识不到自己当时眼光的幼稚,反而以自己“经历过风风雨雨,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间切入”而洋洋得意。所谓“该怎么捞”,最起码的要知道“从哪里捞”,对吧?如果在自家浴缸里捞鱼,能说“知道该怎么捞”吗?

              • 家园 好像有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尊杰。我是明白地写出最初的想法

                具体地走棋,当然还要看。很多人,包括政治家,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手里做的大不一样。我实在想找个机会仔细描述一下,老魏到美国最初的情况,人们当时的表情,心里的真实想法,最初可以说是看多的多,看空的少,现在演变成看空的多,看多的少。实际上这些演变的看法也是在投机,没有改变人的基本性质。大家可以再提一些问题,然后再发新帖,可能要转到张爱玲上了。

                • 家园 老潘,那句古话是:

                  好像有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尊杰。

                  识时务者为杰。

                  老魏九七年才到美国。九七年的时候,“中国崩溃论”早已烟消云散,代之以“中国威胁论”了。到这个时候还幻想老魏能成“孙中山第二”,实在是太不识时务了。

                  老魏到美国最初的情况,人们当时的表情,心里的真实想法,最初可以说是看多的多,看空的少,现在演变成看空的多,看多的少。

                  什么事都是相对而言。对老魏,确实可以说那时“看多的多,看空的少”。但那时的“多”也只是相对于现在而言的“多”,相对于真正的“多”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啊。

                  我觉得,你作为老魏的发小,有近距离接触老魏的机会,也有机会看到围在老魏身边的各色人物,这才是导致你对老魏产生“看多”幻觉的主要原因。说句不客气的话,是你的功利心蒙住了你的双眼。其实,如果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话,即使在九七年也不难看出,老魏的政治前途真的只是“秋后的蚂蚱”而已。

                • 家园 1997年还看多老魏的

                  那才叫不识时务

          • 家园 '捧'难道只真心吗

            你难道不知道三国里陈宫的悲剧?陈宫跟了吕布,因此在白门楼殒命。还有追随袁绍的田丰、沮授,下场如何?

            这些都是真跟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