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明代科技成就 -- 王威

共:💬28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明代科技成就

    这里提到的,都是在当时世界领先科技,其他还很多,都不值得拿出来一说了。

    1 天文 气象:

    西元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 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有疑点,可能不正确)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太空飞行先驱,

    满清的焚烧和篡改的书籍不计其数,上面所讲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如《天工开物》和《武备志》都是近代从外国“引进”的,可悲啊)。

    • 家园 这句太扯了,没谱

      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太空飞行先驱,

      估计万户活着的话,这么说丫会扇人大嘴巴子。距离地面不到200公尺的实验也能说成“太空飞行”?

      太空,比天空还要高级的存在吧。

    • 家园 纯粹经验的东西

      不能叫科学,也不能叫科技,只能叫技术。

    • 家园 笑噴了……LZ您贴的这玩意自己看过吗……

      别的有的条目也就罢了,说天工开物武备志在国内失传也就罢了,扯万户传说也就罢了,捧《崇祯历书》也就罢了,连翻译《几何原本》、引进玉米蕃薯、造“弗朗机”炮、也能算成“世界领先科技”。

    • 家园 《崇祯历书》究竟算谁的科技成就,值得研究
      • 家园 向同志致以最革命的敬礼

        请教,一个国家设立科研机构,请了无数个外籍高级人才过来,一起搞一个科研项目。

        成功了,这个项目算谁的啊。

        • 家园 出了钱,是所有人

          这个么,可以算有知识产权的——但是这个和今天许多“自主知识产权”一样,实在是只在法律概念上才能说是正确的。

          • 家园 呵呵

            这是一个国家政府支持的,花的都是中国人的钱哦。

            《崇祯历书》啊,是很明确的大项目。

            哦,难道中国人搞这套历史,就为了显摆西洋人,肯定是为了实用,用在本国上。

            那么在这个科研攻关过程中,肯定对老外设置了很多的要求,整个项目的进度都是中国人控制的。

            没有中国人的钱和政府支持,那些传教士吃饱了没事干,给你研究历书啊。

            这个项目做出来了,那个国家敢来认领啊。

            所以,自信一点嘛,崇祯历书就是中国人的成就,咱们又不偷又不抢,光明正大的很。

            • 呵呵
              家园 崇祯历书不就是清朝用的那个历法吗?

              其实,有的所谓哲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创新”,我觉得做好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咱们的科技史有些研究方法很成问题,抓住只言片语无限引申,比如方以智(这是真正接触西学,而且也算涉猎广阔的),他的《物理小识》《通雅》等恐怕还是如梦溪笔谈一样的,每个问题都是触及但不深入,有猜想有结论而少推理,方法论还是我国传统的。

              楼主最好还是先看看《物理小识》原文,《四库全书》有。

              • 家园 这个啊

                得这么说,中文有个特点,就是极简主义,基本上是不展开的。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牛人其实很多,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留下著述,便是说了,也简洁的不像话。

                因为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研究机构,互相写论文,商量好了骗钱。所以著述的愿望也不是很强烈。

                他们能够提到的,基本上都是已经掌握到不行的。你看梦溪笔谈谈到科技例子,每一样都是在很大范围实用的。

                挖矿、盐田啊、石油啊等等。

                中国人可能在人文哲学上喜欢说胡话,唯独在科技上说胡话是很少的。

                无它,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所以呢,并不是说中国人写的简单,就没有掌握,方以智谈到那些之所以成立,还在于实用上例子。

                编撰科技史的人也不会因为仅仅他的几句话,就确认这个发明属于中国的,没这回事。

                • 家园 楼主的“极简主义”实际上是否定了中国古代有科学的思想,

                  而是只有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可以产生实用科技,但不会产生科学,科学本来就是形而上学。

                  科学无论如何也要说清楚,所以推理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实话实说,我相信楼主既没有看过《梦溪笔谈》,也没有看过《物理小识》原文,只看过某些人对它们的“提炼”。

              • 家园 有些科技史研究真得让人没话说

                俺国还有把珠算套成“数学机械化”的先驱,然后就是领先西方多少百年等等,这未免太扯了。

                珠算的确是一种利用器具(机械)计算的东西,但这和现代数学利用机械,如电脑差得太远,不管怎么改进算盘,算盘永远也变不成电脑,永远也无法解偏微分方程,原因是根本就是两条思路的产物。

                • 家园 呵呵,手摇计算机算不算先驱呢?

                  那玩意儿再怎么改进,也成不了现代电脑,可也没人说那东西不算是先驱了。你把算盘和现代电脑比,算什么呢?

                  再说了,当初搞原子弹,算盘,手摇计算机,计算尺齐上阵。相关纪录片里,一个大房间里,成百人打着算盘搞计算。解微分方程,数值算法定了,算盘,手摇计算机这些东西一样能解。

    • 家园 呃,小花一个。楼主转帖也要看看内容啊,崇祯历书。。。

      文章的质量不高啊。

      在河里转帖还要多斟酌。

      最后那句话自己加的?没看内容?其他地方转的貌似没有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