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七五过后闲话南疆 -- 左手拈花

共:💬537 🌺2360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藏武于哪里

              而在于上层,有没有这个胆量拍板... 尤其是一帮同情疆独的自治区头头在里头明着暗着掺沙子,决策机制不能当机立断,再怎么藏武于民也没用...

              • 家园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治国之难!

                讲一个广泛流传在当地的八卦。当年巴仁乡(这个名字很普通,以至于相邻的疏勒县和阿克陶县各有一个巴仁乡)暴乱的时候,据说高层经过磋商,准备动手,但事发时是夜里,李中堂亲自(一看就是传言哈)给当地驻军打电话,摇了半天,好不容易接通接线员,下达命令,等部队到达时,民兵已经干上了。

                给一个参与当年剿匪的老前辈写的回忆录的链接

                巴仁乡平暴

                关键词(Tags): #闲话南疆(王树)通宝推:燕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读史使人明智

                  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是非常可靠的,这在关键时刻看得更清楚。在平暴战斗的日子里,传颂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4月2日,就在巴仁乡反革命暴乱发生前两天,两个不速之客来到英吉沙县农民达尼西家里。“达尼西”维语意为聪明机智。名若其人。他长得壮实机灵,马术精良,是名闻遐迩的叨羊赛冠军。

                    今日之客,来者不善。那人跨下摩托车一幅傲慢口气:“我们来买你的那匹马,那匹叨羊比赛得头一名的骏马。”

                    “不,”达尼西爱马如命。

                    “你出个价吧,咱们好商量。”来人横刀夺爱,达尼西微笑着摇摇头。

                    来人急了:“实话告诉你,我们买马要干大事情。我们要占领巴仁乡,然后是你们这儿,成立东土厥斯坦共和国。你是这儿有名气的人,你可以组织些人参加。我们发给你枪……”

                    达尼西装出傻样儿说:“你们有枪吗?有头头吗……”“没有头头还行!告诉你,那次叨羊比赛我们的头头就看中了你的马。你看——”来人拍拍腰上鼓出的手枪。

                    达尼西作苦愁状说:“卖马是大事,我得和父亲商量一下。他老人家走亲戚没回来……”维吾尔人对长辈的话是非常尊重的。

                    来人悻悻而去。达尼西立即向乡里汇报了这一重要情况。

                    4月7日,当达尼西听说解放军追剿分队要进山,牵着骏马送到部队。他说:“暴徒认识我的马。如果在山里遇见他们,他们会先向马开枪,枪一响,解放军就有时间隐蔽射击。马受伤或牺牲了我感到光荣。”

                    有了千万个老铁匠、达尼西,极少数恐怖分子注定要自取灭亡。他们的倒行逆施正应了维吾尔族谚语:“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

                  这次新疆的暴乱中,还有没有智勇仁义的维吾尔同胞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谢谢拈花兄的推荐。

                • 家园 那个时候通讯设施差呀,
                • 家园 政策运用得当,效果要远远好于几个民兵师

                  政策运用失当,下面的民兵武警就是再跑断腿累弯腰,暴乱仍然会继续发生...

                  直接面对基层治安的民兵武警流血流汗,当然值得尊重。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却只有从政策角度来改变,而不能本末倒置,光抓基层...

        • 家园 很赞同老兄的这个说法

          括河里的朋友,尤其是看了相关视频资料的,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愤,把矛头指向了维族这个群体。说实话,如果不是在维族聚居区生活了那么多年,如果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的维族老百姓打了多年交道,如果不是在大学期间结交了几个维族哥们,可能我也会气得跳起来。但是,看谁跳得高,骂得狠,咒得恶毒,并不能代表谁更“爱国”谁更“汉族”。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想真的对住在新疆的人们表示关心,只能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孤立暴徒,争取群众。那种以一说百,以暴徒代维族的全称判断,哪怕以代表新疆汉族为旗号,也还是离事实很远,而且在实际上正是帮了暴徒的忙,孤立了生活在新疆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群众。

          要不是俺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在新疆呆了那么些年,从小到大接触和认识不少维族朋友,7.5的事情,俺也会气的跳的老高,可能也会大骂一通,但静下心来想想,想想曾经接触过的维族人,俺知道他们不是那样的人,除去相貌上的差异,饮食上的差别,他们也是有血有肉讲道理的人,和我们一样,并不是“异类”。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接受过汉语高等教育的基本上就是不吃猪肉而已

              俺认识的,也就过过古尔邦节,肉孜节,没几个把宗教的清规戒律等等放在心上,崇拜欧美,听摇滚,就没见做和宗教相关的事。

              越是穷的,没上过学的,封闭的,没出来见过世面的,反而是把宗教放在第一位。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出来打工用不着强迫

                  出来过的人再回去,很多都会不习惯原来的生活,包括生活条件。正如本ID阔别家乡2年后,再看到过去那熟悉到哪里有蚂蚁哪里有土狗的家时,第一眼的感觉,竟然是深深的震撼,我看到的仿佛是油画里200年前村落。有点夸张吧?不,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感觉,直到现在还很清晰。

                  • 家园 嗯,所以我寄希望于拓展交通让跟多的维族民众出去

                    看看外面的世界,发展区域经济让他们看到只要辛勤劳动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 家园 双语教育的一个佐证

                    这是中新社2005年8月22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的疏勒县巴仁乡某村

                    "在這個村子的小學校裏,周邊地方的漢族小孩和村裏的維吾爾族小孩同校上學。23歲,剛從喀什師範畢業的漢語老師艾麥江和80多名漢、維教師共同教學;當然,漢族同學使用漢語課本,維吾爾族同學使用維語課本。

                    艾麥江說,漢族、維吾爾族孩子們分開上課,但一起遊戲、參加公共勞動,相處融洽;對於維吾爾族孩子加強漢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幫助大了”。"

                    民汉混校这个事值得大力推广。尤其应该应那些阿訇的要求,把他们的儿孙送到内地学校读书升学,从生活习惯开始着手,进行民族大融合。

                    汉语热,热喀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宗教也是可以被世俗化的。

                如果不是被封闭洗脑,能走出来,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基本上都不会走原教旨主义的宗教路子。很多清规戒律,与其说是宗教的,不如说是传统习惯的。

                本ID走出新疆后,在某个雨后天晴的日子,独坐新疆小馆里,借酒浇愁,忽然发现维吾尔音乐里大喜大悲、伤感缠绵的情调很对胃口,趁暑假回家,到当地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一条街胡逛,拜了一位曾经在深圳某主题公园驻园表演热瓦甫的维族老哥为师。惭愧的是,拜师是拜了,只买了一把琴,却没下功夫学琴。这位老哥家里连续五代弹琴制琴为业,父辈曾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殿下,在当地颇有地位。到他这一辈,学得一手好手艺,加上会唱歌跳舞,就到民族村里去表演了。也是在深圳,即见了世面,又学会了汉语。拜师时,俺想当然地提了两瓶子好酒,带着买琴的钱就去了,老师开始不收酒,说是YSL教规,不允许喝酒,再说让家里老头子看见了要挨打的。我说,我们汉族最伟大的老师,孔子教学生还要收两串腊肉呢,酒拿来了,你就收下吧,年轻人聚会时喝应该没问题的。老师这才收下,藏在店里某个角落。

                老一代对传统习惯看得还是比较重的,除了喝酒要管,还有一个内地人很不理解的习惯:戴帽子。不管多热的天,头上的帽子是一定要戴的。从外面回来的维族人,有些已经习惯了不戴帽子,但回到喀什,如果家里老人家比较古板的话,还是得把帽子戴上。由于维族的帽子比较有特色,城里的和乡下的样子和质地都不太一样,所以当地人有时也管维族人叫“皮帽子”,正如维族人把汉人叫“黑大衣”一样。

                关键词(Tags): #闲话南疆(王树)通宝推:故园湾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