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国企病状 -- wqnsihs

共:💬187 🌺11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太多了

            大多数是九十年代学习韩国模式拼凑起来的大集团。很多都带有很强地域性,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 家园 异地分支机构的控制

          是传统民企的弱项.

          所谓传统民企,就是指老板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靠一时的市场机会,或者敢于游走法律边缘,而起家的.

          分销网络很少自营的,大多是代理商制.工业品不象快消品那样渠道专业性很强,工业品完全可以自建分销体系的.用代理商制,除了起步时,代理商制可以节省网络建设的时间成本,另一个原因就是异地分支机构的监控不力.

          所有权意味着自主权和监管的积极性.所有权和资产/市场的距离越近,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少.

        • 家园 给人感觉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封建化的结构
          • 家园 你去任何一家大国企,都是如此。你没在国企工作过?
            • 家园 我工作过的国企规模还没达到这么大,足以封土安排秘书、亲戚

              国企这么个组织结构,就算他们有最好的技术装备,技术人员全毕业于清华,都没法指望他们带领全国产业升级,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像没法指望买了洋炮军舰的北洋军为我们打败日本鬼子一样。

              很担忧现在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把产业向权贵方向集中,而不是像有效率和竞争力的市场精英中集中。权贵们像国足一样,在国内的潜规则中活得顺风顺水,一出国就出洋相了。

        • 家园 “30%前政府官员,30%级别极高的退伍军人”是核心优势

          “应该说他们执行力也有极强的地方,例如搞垄断资源,从国家开发行搞贷款,搞各种批文,那是一般企业望尘莫及的。手头的资源可以说让许多企业口水都要流干:商业银行、信托、电站、煤矿、大片土地、城市煤气、物流企业、铁路、高速公路、基金、大型制造业筹建许可等等批文。但是如何运营企业,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没有办法和经验。”

          为啥他们能搞到,靠得就是那3个30%的关系和经验,至于10%的毕业生,是解决学生就业,用来跑腿打杂的。

          和生产或者销售企业不一样,这个公司现状很好,也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只要集团大领导别发神经穷折腾。各级捞油水的领导其实都是对党有感情的,不用学江浙政府那样进行富二代教育了。

          我看这个格局一是不要轻易做大,做事不能太绝,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要讲究权利与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不要随意改革,制造不必要的内部矛盾,三是利用目前发改委和国资委信息化建设的东风,从资金集中管理,统一的人力资源系统,提高规划计划流程规范性入手,加强管控。四是抓2-3个主业,做精做专,作为集团老总的嫡系部队。

          • 家园 是这样的。组织资源、比运用资源更重要。所谓:

            30%前政府官员,30%级别极高的退伍军人”是核心优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不过一味的依赖搞资源、而忽略资源使用效率,就好比总吃人参而不锻炼身体。 呵呵

          • 家园 一旦开窍了

            这样的企业会迅速成为某个领域的巨无霸

          • 家园 您是否考虑到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区别,

            央企的人可以全国流动,相对不容易在一个封闭格局里形成七大姑八大姨;地方国企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生根的,即便再大,中国哪个省大到能把人不到一天时间调到2000公里以外去救火?盘子就这么大,能闯出去的毕竟是少数,久而久之,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亦很正常。。。

          • 家园 我觉得很不错

            这个很了不起了,他们解决了不找市长找市场的问题,确立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确立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几个领导的能力,企业早关门了。

            俺看了大连几个地方国企的状况,其实换谁上来都差不多,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是1,2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有的时候,给钱给特权暂时解决了,但是市场稍有变化,马上就又不行了。

            同时4级子公司的模式我觉得很不错,各分专业各司其责,权限也很灵活。问题当然有,但是你要是统一起来了,管得太死一时好像比现在好些,但是很快其他的问题又出来了。就像政委和军长个管一摊再和地方党委配合能打胜仗一样,要是你像蒋介石一样指挥他们,只有打败仗。

            有一点不同是,打仗的结果容易评估,但是经营效果的好坏很难评估,又是长远战略又是短期利益的,理想的说一点,有个标准就好了。

            个人捞点儿,没有什么,国外的子公司负责人的工资也很高。

            我看改就是专业分工独立核算,上面只管拿活,下面只管执行,好的留下,不好的领导下台,给领导一些激励机制。

            • 家园 哪里不找市长了?

              行政垄断资源,批文,这些不找国务院,哪里拿得到?

              四级子公司制,无非是当年的部属企业强行捏在一块,实际上仍然是封建诸侯,各管各的一块,完全没有资源整合.

              • 家园 关于资源整合

                这个和争项目是一样的,不过靠关系拿来项目。和找市长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我举个找市长例子,大连港竞争不过营口港,找了大连市长,大连市给每个集装箱补40和70块钱。大连财政每年拿出7,8000万补贴。

          • 家园 老兄看得很透,应该让你去当董事长。

            实际目前基本按照这种路子在走,只是产业选择上很困难,因为每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资源,放掉那个都觉得可惜,全做胃口又太小,消化不了。而且还不准外资介入。本来联系了一个世界级的PE来合作某个产业,结果领导一句话就否决了。自己资金实力又不够。他们是富裕的穷人。

            • 家园 给【wxmang】兄送宝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主要是入职的第一家公司和你说这个有点像

              是典型国企的非典型子公司。你这个是非典型国企。

              我的看法,关于产业选择,应该从集团大领导自己的掌控能力出发,集团班子哪几项特殊资源最铁,就选哪几项。其他产业的可以拿来挣钱,和钱多的花不完的央企的二级公司合作一下,维持应该不难。

              讲个笑话,有个子公司,为运营两个国际合资公司专门设立的,总部全额拨付了XXX亿元资本金,但由于合资方没钱,只能拿出X亿元,所以子公司也只出资了X亿元,其他投入由总部担保,合资公司去贷款,而子公司的XXX亿元资本金,存在总部的财务公司收利息。

              最怕的是被其他类似国企在高层背后运作,给指派了某破行业为主营业务,其他业务限期拆分转让,这就麻烦了。也是我入职的第一家公司的最后下场。现在国企重组的风声很大,能混到集团班子都是人精,估计是借你这悟空,在明面上统一一下认识,赶快挑一两个行业就是了,乱选一个也比被选一个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