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是否可以考虑放弃浏览器另起炉灶 -- 益者三友

共:💬54 🌺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似是而非

        说简单一点,TCP/IP只提供一个信息传递的通道,信息的内容和对信息的操作和这个通道无关。

        TCP只是一个数据传输协议,至于传输的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用什么形式封装、最终会起到什么作用,TCP根本就不关心,和UNIX也没什么关系。数据内容的封装和解释是应用层的活儿,浏览器就是工作在应用层的一种程序。由于网页浏览的最终信宿是人,所以浏览器还提供数据和人交互的界面。至于你说的机器人系统,完全类似。传输的数据到底是命令还是媒体文件,要通过程序进行识别、拆包,在这里,这个程序就和浏览器类似,起到机器人和数据交互的功能。这个程序也好,浏览器也好,在逻辑上完全是一种东西,而且它们和传输协议到底是TCP还是其他的什么并没有关系。如果熟悉分层网络模型的话,就不会犯这种混淆概念的错误。

        • 家园 七层协议本来就是自然套装的

          传输的内容和封装形式当然要相关。不然就不是合理必要。为什么要有七层协议,就是针对不同内容的信息进行分类,尽量简化封装,做到最大合理性。

          浏览器当然可以提供人交互界面。但本来OS就有人机交互界面。中间横插一个浏览器非常不自然,也不合理必要。浏览器是一个程序,但不是一个合理存在的程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在TCP/IP基础上的交互协议,这个协议可以直接由OS支持,而不是由某个特殊的程序解读这个协议。

          而其实OS上运行的所有程序,都需要网络交互,既要互相交换信息,也要交互操作,在不同机器上执行对方代码。这个要求绝不仅仅是浏览器需要,其实未来的所有代码都有这个需求。

          • 家园 认真看了下,终于看懂了

            这种设想完全是有可能的。

            所有信息私底下网络里交互,然后界面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特定的渲染,提供一个完整的交互界面(可能叫浏览器,也可能叫操作系统,甚至叫别的东西。比如现在的linux下是:kernel+x+de/wm+浏览器,未来可能要砍掉最后端的一两个。)。

            • 家园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浏览器这个东西是多余的包装层。本来TCP/IP和操作系统已经提供完备的信息交互和屏幕渲染机制,没有必要再多包一层。

              当年做浏览器只是急就章。

              • 家园 不知道用不用kde4?

                kde4里面引入了一个新的结构:plasma。

                plasma可以是任何东西的界面: 既可以是操作系统本身,也可以是浏览器。————原来的操作系统GUI界面,都很少考虑到对web的渲染问题,所以才需要浏览器来中间横插一杠。

                plasma可以当成一个程序的界面,也可以当成桌面的一个小部件

                假设把plasma作为一个大容器,那么整个linux系统就变成:

                kernel+x+kde/plasma。

                无论是浏览器还是其他程序,都只是作为一个lib,总体的渲染全部通过plasma这个库来实现(目前看来还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如果要进一步统一到底层,恐怕还是需要重大改进,但作为一个已经可以看到的思路,相信也是很有价值的,至少不比google的chrome os的思路差)

                归纳一下就是,现在已经到了是A、要浏览器,B、还是要操作系统默认GUI,C、还是其他可能性的抉择的时候了。

                个人看好plasma模式,因为整合性、兼容性、成熟度都达到或超越了现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水平。

                但缺点就是,还只是处于表层的整合,还没进入底层部分。

                • 家园 继续进一步思考

                  简单化下:内容和表现形式分离,以求获得更为快速和灵活的效果。

                  [B]一、内容:

                  A、简单格式的:.txt

                  B、富格式的:.json .xml .cvs .html……

                  C、封装的格式:.odt .doc .docx ……

                  D、多媒体格式:包括图片,音频,视频

                  二、效果表现:

                  操作系统表现层封装了一些基本效果,这效果不管是调用的是来自网络的还是本地的。

                  文本方面的数据存储和传输为简单格式或者富格式,封装也可以,但不封装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分离出来,但可以设定默认的表现形式。

                  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展现内容,比如有的人习惯看竖写的,那么所有内容就可以根据系统的外观样式设定,显示为竖写的,而不会改变所存储的内容。

                  这样,系统的皮肤就应该包括对内容展现形式的设定:比如文字的背景,文字的颜色,图片大小,图片是否反色,音频风格,视频风格,动画风格等等。

                  同时,操作系统可以因此更加专注于对内容的管理,不再局限于检索文件名和文件标签(linux系统下),应该可以直接对内容进行检索,而不需要借助搜索引擎的本地搜索,从而减少硬盘空间浪费,并提高文件管理水平。

                  本地和网络内容唯一不同的地方,不应该是表现形式,而应该是权限,是对远程内容的操作权限和远程对本地的内容的操作权限。这些可以通过特定隔离机制来实现。

                  隔离的也应该是内容,而不是表现形式。

                  在内容有权限保护的情况下,任何本地的操作都无法保存,则根本不需要限制表现效果部分。除非这种操作能够解开其权限,否则这种对表现效果的封杀毫无意义——也就是没必要存在浏览器或者操作系统ui的差别。

                  但如果某项没被限制的活动能解开权限了,那么任何保护都是无效的(防君子不防小人)。

                  建议楼主到:http://forum.kde.org/brainstorm.php

                  这类的开源的脑力震荡区讨论,可以较快促使原型产生。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