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台式悲情,韩式悲情,日式悲情:再论中华圈的统一 -- 无忌公子

共:💬24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台式悲情,韩式悲情,日式悲情:再论中华圈的统一

    上一个帖子无忌公子:【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讨论了中华圈的统一,这次再谈谈中华圈的各种悲情:台式悲情,韩式悲情,日式悲情,其实还有越式、外蒙式、琉球式、新家坡式…..等等悲情,我只重点谈谈前三种。以目前的视角,或许把台式与其他并列有不妥之处,但站在更高的视角的话有区别也有相通之处。

    所谓台式悲情,简单的说就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50年,台湾人的一种悲情。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传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这是台湾近代爱国士绅丘逢甲《离台诗》中的一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噩耗传出,犹如晴天霹雳,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求和。 噩迅传到台湾,民众上书台湾巡抚:“万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之手,不愿死于倭人手。” 爱国士绅丘逢甲闻讯,当即刺破手指,血书“抗倭守土”四个大字,以示抗敌保台的决心,随后率领台湾绅民上书清政府:“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皇上亦可以上对祖宗、下对百姓。”台湾同胞决心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领土。然而腐败的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和台湾人民的死活,几次诏令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文武官员内渡,撤离台湾,并派割台专使李经芳于5月19日前往台湾办理交割。1895年5月25日,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动下,台湾官绅组成了“永隶清朝”的“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义军统领,著名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大将军。台湾民主国成立后立即立即向清政府表示:“台湾绅民,誓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同时宣示中外,“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日本调集重兵镇压,经过半年方基本平息了台湾的反日武装。然而,此后50年,包括抗战期间,台湾的反日斗争仍此起彼伏。对侵略者的仇恨,被祖国抛弃、出卖后的痛苦,一直深深的刻在台湾人的内心深处。这种悲情的不断发酵就是近现代一部分台湾人的心路历程。抗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系列的不当举措又使原本淡化的悲情以另一种形式激发出来,这就是二二八和后来的绿岛。其实仔细看看各式台独人物,不管绿色深浅,他们都无法真正完全与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决裂。如同被父母遗弃的浪子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对此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最近许多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朝鲜半岛关乎中国几个朝代的衰亡,如隋、唐、明、清。作为中国数百年的属国,朝鲜得到中国文化的哺育,武力的保护,如明末万历之时中国内忧外患仍倾力援朝抗日,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朝鲜也是真心倾慕、效忠中国的。如燕山君时期对使用谚文(即现在的韩文)者血腥镇压,理由之一就是怕因为使用此“粗俗蛮文”而被中国视为蛮夷。然而,甲午之后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支持下,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朝鲜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历史。韩国电影《明成皇后》中那位“明成皇后”面对日本浪人的刀子,悲怆的说出“你们现在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软弱…”深刻的反映出韩国人的历史悲情---失去中国的保护、自己又无法保护自己,只能任由他人宰割。朝鲜战争后半岛一分为二,但这种悲情或明或暗,一直埋藏在韩民族的内心深处,如北朝鲜老金毁坏箕子墓(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史记》中也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与中日有关历史问题的口水战,甚至南韩抛弃儒教改信基督教、投靠美国等种种事情其实都与此悲情有关。

    日本没有做过中国属国,但其实是中国精神上的属国。日本也是真心仰慕中国。然而,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打开了日本国门后。日本的精英被震动了,于是就有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日本上层知识分子开始认真反思,其中以福泽渝吉最为深刻。用过日元的人都知道印有此人肖像的日币最值钱。福泽在其著名的《脱亚论》中痛批中国,斥责中国为“恶邻”,耻与“此阴阳五行之国为伍”,发出“脱亚入欧”的哀嚎。日本忠实的执行了福泽的路线图。晚年的福泽听到甲午日本战胜的消息后高兴的流下了眼泪。福泽的悲情,其实也是日本的悲情。二战后日本全心全意投入美国的怀抱也是这种悲情的升华和延续。

    还有许多类似的悲情。

    这些悲情都与中国有关,都与中国近代的衰弱和失败有关。我们要理解这些悲情,以巨大的耐心和信心引导这种悲情向正确而不是错误的方向发展。中华圈的统一就是解决这些悲情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中国经济文化等的巨大发展、重现历史上的辉煌。

    中华文明能够在其历史上接纳和同化那么多野蛮的民族,也必将以其博大和深厚重新唤回她的其他游子。

    正所谓:

    沧海桑田五千年,

    爱恨恩仇天地间。

    不信悲情如日月,

    分久必合中华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