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后的亲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 -- 方军

共:💬209 🌺1148 🌵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王自治在泊头镇打下两架日本飞机

      王自治接受过采访。一般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前后,会有记者采访他。

      但是,最有深度的采访在我这里。因为,相比较而言,我是专家、学者。

      王自治口述,卢沟桥事变后,29军撤退,途径泊头镇,在那里,他已经是高射机枪排的排长,指挥三挺重机关枪。他在29军军事训练团学习的就是高射机枪。在泊头镇,他们使用的是立柱钢管高射机枪枪架,这样可以任意角度对空射击。

      我采访过29军中尉韩立才先生,他也讲过这段历史,所以,我听了以后很兴奋。

      我坚决抓住不放,一揪到底!

      王自治说:“是马克沁重机枪。他指挥他的排,三架重机枪对空射击。当时,日军的飞机飞得非常低,投弹时,必须俯冲。大约距离地面300米,连日本飞行员的鼻子、眼睛都看得见。当几架日本飞机向我们俯冲而来的时候,我指挥三架重机枪同时对空扫射。当时,击落一架,击伤一架!击落的飞机摔在地上引发爆炸,碎片溅落几里地!碎片的内容是:飞机机身、携带弹药、飞机燃油、日本飞行员尸体等……。”

      王自治说:“打下两架日本飞机,我得了奖章。还有纪念卢沟桥事变29军抵抗的奖章、证书,我都让勤务兵背着。谁知,战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连勤务兵都丢失了。”

      回到北京,我急忙给在日本国工作的萨苏先生联系。我希望这个电脑工程师给我找到更多的信息。下面,是萨苏先生的调查文章的链接,本人十分感谢。

      链接出处

      90岁的王自治老人,当时是重机枪排长。他说,重机枪下面,有根钢柱,可以使用自由角度对空射击。使用的重机关枪,是马克沁重机枪,当时的国民政府从德国购进。

      根据王老回忆:当时,每挺机枪普遍需要4人来完成操纵与射击。一个瞄准,一人供弹,一人进行观察了望,一人协调指挥。但这种配置并不是绝对的,必要的时候,3个人2个人也可以完成射击。

      王老回忆:他的重机枪排有三挺马克沁重机枪。在泊头镇,他的排击落一架日本飞机,击伤一架日本飞机。被击落的日本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之后,碎片有几里地。

      我问碎片都是什么?王老说,是解体的飞机机身,携带物资、枪械和燃油。

      王老回忆:击落日本飞机,得了29军颁发的奖章和奖金。

      王老说:一挺重机关枪等于一个连的兵力。1941年,在29军军官训练团学习过的王自治被提升为重机枪连的连长,军衔上尉。

      通宝推:白鹤,渡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王自治老人为国家作战的光荣历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7年七七事变中29军官兵英勇抵抗侵华日军的进攻

      王自治老人出生于1921年7月,今年应该是88岁。但是,陕西的关中平原的人们都说虚岁,所以,王自治自己也说是90岁。

      1931年,“918事变”后,东三省迅速沦陷。当时,关中平原风传日寇进犯,东北军不战而退、荒落而逃的现实。这让关东地区的汉子们很是郁闷。15岁的王自治受到亲戚的影响,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29军。1936年,12月12日,他刚刚参军一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逼蒋抗日的消息就传来了,这更加坚定了他抗日救国的决心。

      王自治自述:我们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进入29军军事训练团,当了一名学兵。后一直追随何基沣(地下党员,建国后任水利部副部长等职)将军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先后参加了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沧州战役、大名府战役、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枣宜会战等,直至参加了淮海战役的贾汪起义。

        王自治回忆:血战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王自治先生当时在南苑兵营第14营房。战争打响后,29军全军投入紧张的备战,学兵军训团停止了一切课程。当时的29军学兵军事训练团约有学兵1500人,都是参加不久的学生。都是热血青年,大都没有经过任何战争锻炼,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用在战场实不恰当。但学兵们一再请缨杀敌,宋哲元军长将学生团编入战斗序列。

      7月28日,日寇侵犯南苑,南苑是平原地带,29军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部队没有重型武器。战斗到最激烈时侵华日军已经在飞机的掩护下打进东门,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将士们都亮出大刀和鬼子拼杀。学兵军事训练团这些热血青年阵亡了约800人,占全团人数的一半以上,王自治有幸活了下来。由于部队仓卒应战,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都被日机炸死,损失惨重。

      老人说,29军的大片刀一人一把,连伙夫都有。

      王自治回忆:29军大片刀三尺长,七斤重,锋利得很!

       

      此后,王自治跟随29军一路征战,参加了大名府、台儿庄、随枣、枣宜等重大战役。王自治说,由于战争,他们学员兵是边打边学习的,1939年正月,部队转战到湖北当阳一带时候,干训团第一期、第二期学员同时毕业。

      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到战区各部队任连、排长。

      王自治也是在这个时候毕业,即成为179师537团一营的重机枪连连长的。

      王自治说:“团长是过家芳,营长是刘庭勋。过家芳一直是77军军训团团长,后来77军和59军合编为第33集团军,撤消77军军训团时,把军训团编为537团的,”老人还如此清楚地记得。查阅这段史料,77军军训团,过去归29军直接管辖,29军改为集团军后,为了纪念七七事变番号改为77军。学员大部分是从平津撤出时的学生,学员毕业后,充任连排军官。

      王老说:在29军官兵的心目中,军训团就是77军的黄埔军校,团长是过家芳。军训团也是何基沣将军一直亲手抓的,是他的王牌,他的根基、嫡系。在《何基沣将军传》里和何基沣的卫士温文忠回忆录里有这样记载:“1940年10月,何基沣率部队奉命开拔到湖北南漳、当阳一带去接替汤恩伯的防地。何基沣命令过家芳537团主动出击,途经南漳县消家堰时忽然遭到日军袭击,9架轰炸机轮番向只有弹丸之地的消家堰轰炸近一个小时,过家芳团阵亡130多人,被炸烂的四肢,血肉模糊地挂在墙上、树上,炸死的骡马内脏摊在地上。”

      王老说:“你们看,我的左眼瞎了,手指、脚面上的伤疤,就是这仗留下的,”老人眼睛含着泪水,有点泣不成声地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初期北平市民对29军的慰问

        还有这样的记载:“1941年2月13日的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倚仗天上飞机的支持和装甲车的掩护气势汹汹,我们奋力还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将日军击溃,但179师伤亡很大,特别是537团减员严重。该团第一营营长刘汉杰光着膀子挥舞着29军的大刀片,指挥部队阻击日军装甲车多次进攻。”

        老人回忆说:“白天,我们打不过日军,日本有飞机,他们的大炮火力非常猛,还有坦克,鬼子也非常多。所以,我们常常晚上出击。夜战,只有29军大片刀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老人说:“相对于日军来说,当时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武器装备还相当差,我们只有马克沁重机枪,但威力相对于鬼子的大炮要差远了”。

      老人说:我们537团所采取的战术是,白天不打,而是躲在树林和深草间睡觉、休息,或者直接抱着枪靠在树上睡觉。此间,537团一直处在连绵的山间,但一旦碰见日军就打。夜晚来临,537团变被动为主动,偷袭日军。我们右臂上缠绕白布,这样,可以分辨敌我。

      王自治回忆:生死岔路一瞬间。

        山脊上出现个岔路口。抬担架的老乡问,咱们走哪边呀。部队在南边,就走靠南的那条吧。又走了三里多路,南北两条岔路合一。

        后来才知道,那个岔路口,是他生死的一个岔路口。他们一行三人走下山后得知,一个日军小分队刚刚从北面岔路上山了。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王自治所在的部队由改编为何基沣领导的77军,始终没有和新四军发生任何冲突,实际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出没于桐柏大洪山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何基沣还多次拨出子弹、步枪送给在竹沟的新四军。

        王自治老人回忆:贾汪起义。

        淮海战役打响后,1948年11月8日,王自治随何基沣和张克侠两位国民党的将军、共产党的特殊党员在贾汪起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淮海战役揭开了胜利的序幕。

        何基沣与张克侠领导的前线起义成功后,1948年11月9日清晨,当毛主席接到起义电报时,对周恩来说:“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淮海战役多了一分胜利的把握!”

      之后,他随所在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参加了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的战役。南京解放后,老人因过于思念13年未回的家乡,离开了部队,从此再没有离开家乡。老人的母亲去世后,家里人为了等他回来,一直把尸体停放3年未入土,但因为战争没有结束,还是没能等到他回家,只好3周年和入土一起过。老人说到这里时候,已经泣不成声了。

      我问王自治老人:你母亲故去,没有下葬,那么,尸体不腐败了吗?

      王自治答:我哥哥常常用油漆刷棺材的表面,使之和刚才外面保持隔绝。

      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你母亲故去三年的?

      王自治:我的父亲到部队去找我。

      我问:你在解放军多长时间?

      王自治答:“一共一年半。在1948年11月8日,淮海战役打响第三天,驻徐州贾汪地区国民党第3绥靖区所属部队,在共产党争取下,由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59军、77军所辖38师、180师、132师及37师一个团共2.3万名官兵在运河前线战场起义,使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通过防线直插陇海东线宿羊山、八义集一线,包围碾庄之敌。经过17个昼夜奋战,先后用14个纵队围攻打援,歼灭国民党第7兵团的4个军10万余人,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起义以后,我的部队被共产党派来的领导整编,我被降级使用。从副团,被降到连长。解放军没有军衔,只有现职。”

      “1950年6月,我的父亲找到我所在的部队,说我母亲三年没有下葬。我请假回到阔别13年的家乡葬母。 当时,全国已经解放。我有部队的介绍信,所以,随之而来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没有危及我的生命。葬母之后,我去找过部队,可以,部队转移了。”

      王自治回忆:“当时,我的老团长,就是在29军军事训练团时的团长是过家芳。是他给我开的介绍信。“

      王自治回忆:“我的老伴儿也在77军,过家芳开介绍信上有我和我老伴儿两个人的名字。我老伴儿比我小五岁,是77军战地医院的护士。1941年,20岁的我被提升为连长,上尉军衔。那时,我们结的婚。老婆那时16岁。当时,国军77军有规定:野战医院护士,在战斗稀疏期间,一定要上前线救护伤员。甚至,不管死活,要从战场上把伤兵给拖回来!同侵华日军血战,我们的伤兵,亡兵,都是我们77军的光荣。77军,就是纪念七七事变的意思。”

      王自治补充道:“77军野战医院尽是77军的家属,官无论大小,仗一打起来,一律换上军服救护伤员。由于同吃、同睡、同呼吸,所以,同命运。多年同我们77军作战的日军怕我们,甚至,连我们77军野战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怕。卢沟桥事变之后,——你奶奶的!——啐!不是你们(日本兵)死,就是我们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1年77军上尉重机枪连连长王自治刚刚结婚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941年结婚一同参加抗日战争的老俩口子一同走到今天

      王自治回忆:过家芳是安徽人。西北陆军干部学校、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长期在西北军任职,1933年任第29军37师109旅217团3营营长,参加长城抗战,抗战爆发后任第29军军事训练团团长,参加徐州会战,1940年任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参加枣宜会战,1943年9月兼任第77军179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第77军132师少将师长,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中于徐州北运河率部起义。

      我问:您知道过家芳后来当什么官吗?那过家芳,后来任解放军第77军副军长兼132师师长,第34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公安学校副校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大校军衔。我因为天天调查29军历史,所以,我知道过家芳。

      我对王自治说:你如果一直在部队,也当大干部啦!

      王自治老人差点哭了,他急忙点头连称:“是,是,是!是大干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亲历卢沟桥事变29军上尉军官向我们展示起义证明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自治和儿子、孙子、儿媳在一起

      文革时期,老人也受到了不小冲击。王自治自己对我说:“天天挂大牌子批斗。”

      直到1986年,兰州军区给老人发放了《起义人员证明书》,老人心才稍安。

      现在,老人和也已经86多岁的老伴依旧清贫的生活在祖辈居住的家里,多年来一直没有向政府伸手领取一分钱的补贴,(要了也不会给)只是去年9月在富平县老年福利协会的帮助下,领取了民政补助款500元。而且,这笔钱和参加抗日战争无关。凡是孤寡老人都可以申请、领取。

    • 家园 【原创】70年前后看29军在历史上的地位变迁

      29军是中日战争在中国内地卢沟桥爆发时,是责无旁贷、只身抗敌的唯一军队。

      70年前后,29军官兵在中国历史、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荣誉、待遇,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有人抬杠:佟麟阁路、张自忠路、赵登禹路?可是,我说的是:“官兵!”

      我的理由是:29军官兵亲历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十几万人。(后来的77军、 59军、68军)可是,29军官兵在抗日战争胜利60年时,只有天津的孙敬生(当时93岁),北京的吴江平(当时94岁),辽宁锦州的王世江90岁,北京的沈甸之(当时88岁)等人领到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

      2007年7月7日,为纪念卢沟桥事变70周年,我组织全国幸存的29军官兵在卢沟桥进行最后一次集结。当时,有人让我马上散会。

      当我组织29军幸存官兵9人在宛平城吃饭时,接到电话:“马上从宛平城撤离。上哪里去吃饭都成。”我恳求到:“29军老兵吴江平94岁,孙敬生93岁,张可宗88岁,马步先88岁,崔金品90岁,赵金典89岁,李鸿斌88岁,赵新力88岁,沈甸之88岁。他们都是耄耋老人了……。气死一位?怎么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937年到2007年时隔70年29军老兵在卢沟桥最后一次集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时隔70年29军老兵终于接受到人民大众献上的鲜花和掌声

      前面一段,是据理力争,用事实说明29军官兵的荣誉问题。

      下面说的是29军老兵的待遇问题。1948年的贾汪起义是个转折点,起义军官全部降级使用。而且,在建国初期就全部退出了现役军人的行列。

      29军官兵我采访数十位,最后一位,就是王自治老人。

      写29军70年前后命运的变迁,还要老话重说、老调重弹:

      “是当时的国民政府请侵华日军来的;是当时的时事把29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本进而向中国华北地区扩张。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3月4日攻占承德,占领了热河全省。随后,日军向长城各要塞发动进攻,中国29路军自动奋勇抵抗。但是,蒋介石却威胁抗日官兵"侈言抗日者杀无赦",使29路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被迫奉命撤出长城要塞。日军随即大举入关,占领了滦西、密云、遵化、唐山等22个县。5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卖国条约《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侵占,华北门户从此洞开,平津受到直接威胁。

      1935年6月27日和7月6日,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军淫威,分别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同意从察哈尔省和河北省撤出中国军队及政府机关,出卖了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主权。

      各位尊敬的读者,这不是请侵华日军来,又是什么呢?

      华北危机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1935年6月15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与蒋介石卖国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同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28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蒋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和市民3万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而日军侵占河北后,又开始以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挑衅,每三、五天"演习"一次,真枪实弹,昼夜不断,有时竟逼近宛平县城,模拟攻城。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宛平县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当晚11时,日军以"仿佛"听到宛平城内有枪声而致使1名日军士兵失踪为由,欲闯入县城中搜寻。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翌日晨5时,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河边少将和牟田口大佐1937年7月14日在卢沟桥

      7月8日,日军大举进犯宛平县城,中国驻军英勇奋战,打退了敌军的猖狂进攻。当日深夜,中国军队实施夜袭,一举歼灭卢沟桥附近的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狂傲气焰。日军见宛平城久攻不下,便玩弄缓兵之计,于8日深夜与北平市长兼第29路军副军长秦德纯达成3项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退到卢沟桥以西地带;宛平城内防务由保安队充任。

      当时,驻守冀察和平津地区的是宋哲元麾下的第29军,包括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约10万人。第29军原属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反蒋战争失败,西北军解体。后经张学良允准,将其中的2.2万兵员改编成29军,下辖2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冯治安、张自忠分任37、38师师长。国民党军分为嫡系、旁系和杂牌三种部队。29军不是嫡系,备受歧视。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尤为低劣。

      利用休战之际,日军紧急向关内集结重兵。到7月16日,日军入关部队已达5个师团,兵力超过10万人,完成了包围平津的战略部署。7月18日,日军重新向宛平城发起大举进攻,炮轰长辛店,狂炸廊坊。7月25日,日军攻占廊坊。7月27日凌晨3时,日军向通县发动总攻。激战到中午,中国军队突围撤退。同一天清晨5时,日军出动飞机18架配合作战,围攻团河,中国守军伤亡逾千人。

      7月28日黎明,日军出动40架飞机、40门重炮,对北平近郊发动总攻,大举进犯南苑、北苑和西苑。中国守军仓促应战,在敌人优势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被炸得血肉横飞,很快被日军切成数段,分割包围。不久,南苑失守,29军副军长佟麟阁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撤退时中弹身亡。

      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29军所部仍浴血奋战,节节抵抗,傍晚时分退却到北城圈。入夜以后,战况更加不利,日军已迫近北平南、北郊的城垣。鉴于战局已无法挽回,宋哲元便命令北平郊外部队向永定河右岸撤退。当晚11时,宋哲元与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等离开北平撤往保定,第38师师长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之职,收拾残局。7月底,北平沦陷。

      顺便说一句,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7年中,国民政府都在干什么?当时,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最为主要的任务,是安内攘外,百万大军围剿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0万兵力"围剿"中央苏区的战役。

      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发起"围剿",红军仓促应战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5月,他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是年夏秋,蒋介石一面向美、英、德、意等国大量借款,购置军火,聘请军事顾问和专家;一面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开办"剿匪"军官训练团,并着手制定"围剿"计划,加紧进行"围剿"准备。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70年前后,作为一支单一的军队,您以为他的荣誉、尊重有所改观管吗?

      • 家园 这个我相信

        2007年7月7日,为纪念卢沟桥事变70周年,我组织全国幸存的29军官兵在卢沟桥进行最后一次集结。当时,有人让我马上散会。

        当我组织29军幸存官兵9人在宛平城吃饭时,接到电话:“马上从宛平城撤离。上哪里去吃饭都成。”

        怕日本投资方生气,不得了。

      • 家园 海峡两岸都不把29军当自己人

        70年以前,29军是杂牌,是冯玉祥的底子,只要有机会,老蒋就要去消灭的,因为抗战的需要,29军的部队才辗转保存下来。

        对于起义的原国民党军,共产党不会轻易信任也不轻易放手使用,60军是例外,在朝鲜战场60军将士坚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贾汪起义部队军官全部降级使用,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淮海大战中不配合共军打国军?还是改造中不顺利?

        我一个同事的父亲是48年的兵,他们一个军3个师,其中一个师是起义部队,上了朝鲜战场消耗,另外两个师,一个改编成海军一个改变成空军。是不是因为看到历史上有太多做贰臣的没有好下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愚忠到底?

        • 家园 你说的话,有证据吗?

          29军抓住长城抗战的机会打出了威名;

          然后又抓住何梅协定的机会入据冀察平津,老蒋也协助他们发展到10万人(抗战前老蒋啥时候要消灭29军了,说来听听?)

          抗战一爆发,在平津打成那副烂样,老蒋虽然对29军有分化有排斥有打击,但也有拉拢的一面,给了他们1AG的番号,29军各主力师扩编到军。

          之后张自忠殉国,共产党也开动宣传机器予以配合,胜利后还用29军人物命名了北京三条马路,抗战纪念馆就开在卢沟桥旁边,这还不叫拿29军当自己人,你说什么才算?

          贾汪起义部队么,解放军第34军组织沿革简介里说到:

          100师是起义部队,一度过高估计了起义的作用,有些排斥政工干部,起义的同志有担心,调进的干部有急躁,官兵关系很紧张;

          还有我一再指出的,两个军的番号,2.3万兵员,不精简整编降级才是怪事。相比之下,1937年工农红军改变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时候,团以上军官全体都降了一级至三级不等,有叫唤的没?

          另外你说吧,你同事父亲的部队番号? 我倒很想知道是哪个军,编制和使用这么奇怪会单独把起义部队编一个师并打发去朝鲜,自己部队编两个师蹲后方的? ---- 董其武兵团以及四野50军是成建制转换,华野33、34、35军则是起义部队和我军部队在三个师分别打散混编,每个师里起义部队一个团,原PLA部队两个团;赴朝参战部队,基本都是整军整军地出动。

          • 家园 这个世界,怕就怕认真

            实在佩服兄台得紧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砸得好谢砖

            看到您的帖子,我就想把我的删了,没根据的话太多。就是因为三个师的原因,还是没动。我这就打电话,。。。他说了,29军,和国民党的29军是两回事。

            • 家园 根正苗红的华野11纵

              三个旅(师)在整个解放战争和国军打生打死,啥时候整师掺进起义部队咧?

              他们坚持苏中、苏北敌后,徐东阻击,追击杜集团,横扫江南福建,在王外马甲的《厦门,解放日》有浓墨重彩的出镜。

              29军85师253团在集美血战后,又全军覆没在厦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中说道:

              1950年11月18日,第29军军部改编为军委铁道公安司令部。第85、第87师调归福建军区建制,第86师调归军委空军

              哪个师被单独拉到朝鲜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