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抛砖引玉:提一种认识事物的保守态度供大家参考 -- afdsjl

共:💬92 🌺6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理论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怎么分析都是可以的;一个系统设计上,假设设置前馈可以得出某些参数应该增大,那么设置反馈就或许可以得出某些参数应当减小,只要掌握了数学工具,理论上怎么说都是正确的。工科都如此,那么遑论文科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反馈一定比前馈更正确,再从理论上证明一通,那么我也是要像你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毕竟,这反馈实验费钱啊,论证这也好那也好的人能不能先想办法给实验室筹点安定团结费,再做这种“政治正确”的实验呢?

      • 家园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还是很简单的吗

        就是我们派保安公司或志愿军加入伊拉克的反恐作战(不是阿富汗,去那的才是傻瓜),叫美国人把伊拉克的一半或四分之一油田给咱们.有了油田,化肥价格不就掉下来了?

        草,毛主席都能笑醒过来.

        • 家园 只问一句话:

          你愿意参加你提出的这个志愿军吗?

          如果回答是愿意,那么我支持你。

          如果你自己不愿意,那么就是用别人(还是自己同胞)的血来换石油。

          “DONT BLOOD FOR OIL”--为什么?因为美军是职业兵不是义务兵,基本上就是穷人当兵富人不当兵,和越战前、和二战是完全不同的。

          • 家园 报告一下我也是穷人 假如有的话 我肯定愿意参加

            就是美军,我都憧憬过怎么加入挣美金呢.

            我只是开个玩笑,这个是没有任何可能的.比期望俄日火拼然后我们坐享其成更弱智.

      • 家园 送花,谈谈个人感受。最近领悟比较多的是货币的问题

        wxmang兄的帖子给了我很多启示啊。谈谈自己的感受。最近领悟比较多的是货币的问题。

        格林斯潘在2005年就不停地喊人民币升值,不升值就消除不了贸易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发展下去你撑不住的。首先我们说他为什么一个劲提醒中国人,格老只是个金融资本的代表,不是雷锋,他不停地讲是因为这样的不平衡美国也撑不住,作为美国央行行长他第一个受不了,工作没法做了,果然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系统爆了。

        其次,他的观点是不是仅仅从美国的利益考虑问题呢?是也不是,主观上他当然首先考虑美国的利益,但客观上他说的是正确的,中国输出通缩,留下的是通胀,总有你控制不住的时候。不幸的是,当局者不听,我们不听,有我们的道理,有一大堆道理讲得通,比如《广场协定》之于日本的教训,比如中国现在还离不开外向型经济,但在我看来,根本上的原因在于中国本身就是个巨大而不平衡的经济体,90年代后期以来蓬勃发展的全球化红利,也不过浇灌了一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还有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大量底层民众得到的还比较少(不是没有得到),所以我们还不得不在这条出口创汇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有些经济规律不是强大的政府、严密的组织就能完全控制的,你堵死这个口子,它会从别的途径达到目的。日本用本币升值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造成了持续十几年的国内通缩和衰退。我们呢?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以国内剧烈通胀的方式消灭掉中国之于别国的成本优势。现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陷入衰退,一起放水,中国也不得已跟着放水,可2万亿美元外储对应的巨量人民币一旦流动起来,你能控制住它么?决策层现在可能还在做梦,认为通过强大的政府组织,周密的计划和管理,能稳定住基本消费品价格。可wxmang兄这个帖子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基本经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感觉中国陷入滞胀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到时候念阿弥陀佛,不要社会危机跟着爆发。

        BTW,关于中国M2/GDP比值过高的问题,多年来很多官方经济学者在研究,我手头就有一篇2003年巴曙松挂名的论文,对这个过高的数值表示担忧,可你看看今天这个数值,还在继续增长。

        格林斯潘自传第14章:

        “他们视稳定的汇率为避免劳动力需求危险波动的灵丹妙药.他们错了,现行的克制人民币升值的政策会积累板块破裂的风险.因为中国单位资本的GDP实际增长率超越其任何一个贸易伙伴,大规模从发达国家 “盗借”技术的结果是国际竞争趋向于需求更多的人民币.为了抵消这种需求并捍卫人民币的龟行升值,中国金融当局2002-2007被迫以人民币购买了超过一万亿的外汇,包括美元资产和同美元挂钩的其他外汇.为了消除更多的 “麻烦”,像人民银行购买海外金融资产而带来的收益(译注:如美国国债,利率为4%),人民银行不得不贷记巨额的人民币名义债务,不过这远远不够.必然的,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开始以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增长率超过名义GDP的增长率,这就点燃通货膨胀的炮仗了.”

        • 家园 送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谢谢你的看法,我没有宏观研究的条件

          一直是从第一线企业看国家的经济不平衡一天天滑向深渊。记得2004年,我参加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项目设计时,请了一大批高级政府财经官员,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就是央行已经破产,资产是一堆盈利能力极差的外汇,负债是一堆需要付息的央票,当时据说是每年亏损900多亿(现在应该在2000亿以上了),当然从账面上央行亏损可以从财政支付对冲。但从央行资产的运营原理来讲,不管是财政向央行预支,还是央行要财政补贴都是违反游戏规则的。财政赤字只能靠发债而不是向央行贴现,央行亏损只能是资产盈利和货币发行收益来弥补(这点不知我说的对不对)现在我们已经是一锅煮了。结果就像一艘大船没有水密舱,一个系统没有防火墙,一漏就全完。

          今年上半年的天量信贷,从我在一线的感觉和公布的数据,都支持资产价格上升,并不意味着真实需求回升。因为化肥、农药等基础产品企业目前停产的比例极高,销售网络关门比例也极高。如果今年秋天老天不帮忙,不来个好收成,明年将极有机会重现大幅通货膨胀。

          • 家园 关于秋粮

            09年的秋粮好象没那么悲观.

            http://news.sohu.com/20100105/n269385802.shtml

            http://news.sohu.com/20091227/n269237442.shtml

            • 家园 可能以前有的地方施肥过度,现在施肥少也能保产

              许多地方施肥过度,造成土壤板结、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严重(“富营养化”)。

              中科院生态所2009年已在东北等地实验推广“化肥票”,按农田面积、作物定量发给农民“化肥票”,凭票购买化肥,以控制过度施肥,说是效果不错。

              不知这对化肥销售下降影响有多大。

          • 家园 铁老大已经表态了,老天爷您千万给条活路。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过分注重表面化的东西,那么永远没有出路~~

            以美国金融爆破开始后的金融世界早已千疮百孔,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所以以这种固有的金融思维持续下去,即便是鼓吹世界末日,看看也是非常有道理。但是这时候大家都忘了金融可不是纯粹的空中楼阁,它和现实生活还是紧密联系的,当楼宇全体倒塌,那时候就会重新回到我们非常熟悉的世界去的(大不了回金银本位)。

            当救则救,越危险越能齐心协力,真要一切努力都失败,不过又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而已~~世界并不因此而灭亡。核战这个潘多拉之盒,其实没人愿意真正打开。

          • 家园 还是那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周小川!
          • 家园 兄是实干家

            所以您的感受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小弟也不是科班出身研究宏观经济的,只是最近工作不忙(呵呵,全球开工率不足),兴之所至看了点资料。不过,不管形势怎么发展,还是需要您这样做实事的人把经济循环延续下去。要是连您都没信心了,那才是真的完了。比如您关于缅甸的那个帖子,就给小弟注入了很多信心。毕竟我们的未来在于建立自己的国际经济循环圈(东南亚和非洲)。美元经济圈已经扛不动中国人了。

            现行法律不允许国家财政向央行透支(就像美联储买美国债),要是搞到那个地步就要出大事了。现在财政还比较充裕(前届政府留下来的家底),所以通过财政补贴来搞平衡,比方说补贴农业来压住粮价,或是像去年那样,电价不准涨,亏损了国家给你补资本金。但这都不是治本之道,等财政力量逐渐枯竭的时候,通胀也就控制不住了。我觉得现在一个本质的困难在于,由于“美元人民币”太多,人民币在本原意义上已经接近一种美元债券,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近80%都是外国资产,所以人民币的信用归根结底来源于美元的信用,而美国现在只能给美元注水来避免美国金融系统崩溃,通缩和通胀的转换其实只在一念间。

            转载一篇文章,讲的比较全面:

            ++++++++++++++++++++++++++++++

            刘煜辉

              中国经济被强力地拉了起来。

            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力度超过预期,实际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6.1%的谷底水平反弹至7.9%,经过季度调整之后,估计该季度的环比增幅极强劲,达到4%以上,年化环比增幅高达16%以上,相比2008年四季度的0.4低位以及 2009年第一季度的1.5出现了明显加速态势。

            虽然好数据越来越多,不过,在我看来,隐忧也还存在——下半年流动性泛滥和资产泡沫或已经难以挽回。

            流动性泛滥

            说难以挽回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曾经建议,现在应该赶快压缩新开工项目的审批,严格控制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和金额;重启信贷额度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重新全面锁紧房地产信贷,在楼市和股市的泡沫初期,坚决把它压制住。因为泡沫延续时间越长,其破裂后对经济金融体系的损坏越大。

            美、日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最好的政策当然是将泡沫压制在萌芽阶段,中国的货币扩张应该及早刹车,而不是到泡沫长成,再刚性刺破来收拾残局。

            其二,现在要调控比2007年时难多了。2007年的调控银行“收钱”是向企业特别是向私人部门企业收钱,且信贷多有抵押物。而到明年的调控,银行主要是向政府收钱。

            其三,今年10月,美债发行洪峰将至,对于美元、美债的恐慌,大量资金从美国出走倒灌新兴市场。事实上过去三个月中 (二季度),已经有近千亿美元的资本流入国内,央行外汇占款又重新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

            这个趋势我认为是刚刚开始,因为未来三五年发达世界没有太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新的创富模式没有出现的话……),破碎的资产负债表和老龄化是他们现实的难题。唯有新兴市场通过自身的再杠杆化释放并吸引流动性,产生资产泡沫和财富幻觉催生的短期经济繁荣感觉还将不断深化。

            其四,现在老百姓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甚至是通胀恐慌,存款短期化已经非常明显,储蓄搬家情形再现。这部分存量倘若流动起来,货币当局真是束手无策。2007年我们领教过一次储蓄笼中虎的威力,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500点涨到了6000点。

            有经济学家把当下从货币到通胀的逻辑概括为三部曲“股市涨,楼市涨,最后是物价涨”。中国CPI、PPI或许无法灵敏传递货币信息,并不意味着不传,一旦传,肯定经济要出大问题。

            这种“闷骚”的中国式通胀的逻辑基本如此: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资金就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涨起来了,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工资就开始倒逼着涨。——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涨。——资源的瓶颈,基础原料涨是政府控制不了的,而今天这一部分在整个制成品的价值构成中占到了70%,各方面成本涨上去后,最后,就只能强硬地推制成品涨。但这个阶段注定是短暂的,因为没有需求来承受,中国通胀显现的最后阶段通常却是对经济杀伤力最大的阶段,货币当局急了就开始强压,企业倒闭过后,就是通缩。

            中国货币当局比较忠实CPI目标制执行者。货币当局基本上是最后知道要通胀的,市场早就在泡沫中狂欢了。等它动手时,后面要发生的事2007年刚刚演过一次。

            猪周期和弱美元的效应叠加

            中国当下的两个价格指数虽然饱受诟病,但是它也有其很鲜明的规律:即它需要一定的触发因素来将累积的货币因素释放。那就是:猪周期和弱美元的效应叠加,很鲜明,2004年来过一次,2007年又来过一次。2010年会不会再来一次呢?

            2004年那次价格指数快速上升,正值美元2003年以来(美国大选年)主动性贬值的波段。同时猪的存栏数降至低点,两个因素叠加。后面之所以没有激化,一是宏调手段来得相对及时,但更主要的是美国人2004年年中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客观上稳住了美元下跌趋势。

            同样的,2007年猪的存栏数再次降至低点,次贷危机正式爆发,2007年年中美联储紧急启动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把危机压制在萌芽状态。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大幅降息、加速美元贬值直接催生了商品市场的泡沫。所以你看见,当猪周期和弱美元的效应叠加时,中国的两个价格指数就开始了一轮快速上升。

            明年的物价通胀会不会如期而至呢?要看这两个触发点。

            三年一次猪周期恐怕难以避免。最近猪肉价格已经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大幅跌到盈亏平衡线(即猪粮价格比=6誜1)以下。由于盈利前景暗淡,据说养殖户已经开始屠宰母猪,生猪的去存栏将延续到2009年四季度方能完成这一轮供应调整,而这又很可能在2010年导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

            弱美元恐怕也难以避免。我依然没有想出,10月份美国发债高峰快到了,美联储会用何种更好的方式处置其天量的债务问题,除了继续购买。

            一直以来,外部世界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美国人以逆差方式供给的美元,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增加,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却在下行,这是一个完美的循环。

            不过,现在美国国债市场的循环不在了,被美国的信贷和房地产泡沫爆发改变了。

            美国家庭的储蓄率迅速上升至6.9%,未来不久就会升至10%,意味着这不仅仅是一次经济衰退那么简单,它更是一次对于美国民众过去的投资、消费乃至生活理念产生深刻冲击和改变的事件。

            其结果是,200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有可能要低于4000亿美元,为顶峰时期的一半。中国2008年顺差高达4400亿美元,按现在这个贸易情况看,今年能实现2000亿就算不错了。外国中央银行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钱骤降,但是,供给还在不断增加。

            最新的美国联邦预算办公室(CBO)的数字显示,今年美国新债的发行规模在2.56亿美金,是正常年份的4倍还要多。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美国债务的恐惧,会把美国公债的利率推向高峰。

            “ 猫捉老鼠”的游戏N次之后,市场中的理性预期最终会显灵,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直接、更快地表现在价格上。美元、美债的抛售狂潮或至,美元的汇价取决于其他储备货币印钞的情况,但全世界对于信用货币的信任若集体崩溃,将导致大宗商品交易所的ETF和贵金属成为最后避险的天堂。

            这也算是对长期货币主义的清算。正是经济预期不好,资金会加速进入虚拟或商品,人人都求自保,或博得货币贬值前的资产增值的机会,这个预期越大吸引人越多,会有自我加强,将经济问题严重性推向更难解决的深渊,正如凯恩斯说的,长期都将死去。

            中国怎么办?

            从2003年起,中国一直是在弱美元的压力下被动地进行货币的扩张,中央银行为与大量境外流动性流入搏斗而疲于奔命。

            2003 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政府开始加强了弱势美元的政策力度(通过大规模减税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元在2003年与日元和欧元的汇率分别贬值17%和 14%。弱势美元使得美国进口费用增加,结果是美国2003年的贸易赤字达创纪录的4894亿美元。而与此相对应,中国2003年的出口比前一年增长近 40%。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增长了40.8%,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033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多出了1900多亿美元。为了兑换这1900多亿美元,中国央行不得不增发超过1.5万亿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这使得中国的银行系统被突然注入了大笔可供发放信贷的资金。2003年中国的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达到3 万亿人民币,比2002年多出了1.2万亿。

            可以说,从这时起,中国货币投放的大幅增加、银行信贷的急剧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局部过热与美元汇率开始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相关性。

            2003年-2008年上半年基本如此,即便央行加了十几次息,准备金率也提到了18%,还有定向票据的发行,最后包括信贷规模的行政控制都上了,货币供给也只能被压制在20%左右。

            当下,过去8个月中我们把货币供给主动加到了28.5%,年末基本上会到30%以上,新增信贷是10万亿,10月份以后,我们一旦再遇上新的一轮或是更强力度的弱美元波段,怎么办?

            老实讲,我只能说四个字:“无可收拾”。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通宝推:三叶虫,
            • 家园 讲点更直接的东西

              我有一段时间因为检讨德隆的管理问题(是一个二局委托项目),经常与他们打交道,亲身感受了决策层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对中国国情了解的人大约都知道秘书的作用。而他们与我年纪相仿,均毕业于名牌大学,受过的教育比一般人好,又长期在决策层(一般能够当局长的基本要在海里工作20年),知道信息多,人又聪明绝顶,而且有大的决策,还会邀请国内所谓顶尖高手讨论,且不拘一格。所以提供的方案应该是比较全面的(至少我看到的几个就不错,各种矛盾都处理得很平衡),但是为什么实际效果不好,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逐级博弈,导致决策效率衰减;二是决策者有太多私心,加料太多。中国的经济决策是很难的,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是N害相权,既有公平和效率的,又有发展和稳定的,还有中央和地方的,还有国内和国外的,还要兼顾长远与眼前,等等等等。不过我对这个决策智囊机制还是认可信任的,他们并非外界猜测的太监,在里面也是口无遮拦,人家说在仆人面前,再伟大的主人也是小丑,诚不虚也。

              有时我想,尽管我们在埋怨决策者是废柴,但是如果让我到那个位置,是否可以做的更好,能够有更好的平衡感和预见性,结论是不可能。我,或你,都没有这个能力。中国太复杂,坐而论道好说,真的上手就不是那么回事。我管过企业,几万人养家糊口的任务,就可以压得你没有时间去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就变得极端的现实,不断向现实妥协。

              既然我们自己不能比人家做的更好,只好让人家继续作了。这就是现实。

              有的愤青说,不能说现实有压力就放弃理想吧。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尽管是小概率事件,但不排除你的人生永远没有任何挫折,永远一帆风顺,这样你终身保持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是可能的,你也有理由指责别人的现实和妥协。但是如果还能找出一个你这样的人,那就只能是上帝本人了。而且我认为,一个遭受过挫折的人仍然保留100%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而不做任何修正,不向现实做任何妥协,这样的人不是心智不全,就是在说谎。

              通宝推:邓侃,
              • 家园 瞎掺和几句

                这种高层的决策过程,本来不是小民们能够置评的。瞎掺和几句,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尽可能原谅。

                博弈,利益平衡在那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其实中国的领导人相对来说还是私心少的。美国的领导人根本各个利益集团轮流分赃。那么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多优秀人才在比较民主透明的气氛中,许多时候还不能够推出让大多数百姓满意的决策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来都是清末以来中国追赶西方的思路。船坚炮利,奇技淫巧,掌握了这些高技术,老外也不过如此。于是乎,在技术路线的追逐上,中国是不惜血本的,最高领导经常赤膊上阵去关心支持某个重点工程。美国的总统很少如此深入的介入具体的项目,那么为什么美国的技术还是遥遥领先于中国呢?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几乎是同时展开的。据说中日两国的考察团都咨询过俾斯麦。老俾发现中国的代表最关心的是技术项目本身,师夷长技是重点。而日本的代表最关心的是法律/政策,如何催生扶持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重点。老俾当时就觉得日本的维新可以成功,并使日本超越中国。

                法制/政策/收入分配/人才流动,这些社会结构的制定和改革才应该是政治家最关心的内容。合理的社会秩序,自然会引导优秀人才流动到他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去。通过投资导向,重点行业自然就会得到重点发展。

                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最热衷于报考公务员。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好,退休金高。这样的收入结构根本就是扭曲的。政府机关虽然负责制定各种政策,但是机关本身是消耗财富的,大批高素质人才沉淀在机关是中国产业升级无力的原因之一。九十年代末,我的同学都愿意去华为。在华为工作,有挑战性,刺激,收入是机关的三倍;政府机关当时正在收缩编制,并且取消了福利分房。过了大约五年,机关开始逐步提高待遇并恢复了福利分房。呵呵,一套房子顶华为员工十年的奋斗。随后的师弟师妹再次投入了机关的怀抱。不信对照一下小虎曾提到过的产业升级曲线(记得他在哪个帖子中提到过),随后几年中国的产业升级就停滞不前了。

                整天就事论事的开会,根本就是缘木求鱼。能得出好的决策就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