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集锦】有谁能像中国人那样工作 ?! -- 愚弟

共:💬61 🌺2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多对中国在非洲发展看不顺眼的节目做的很潦草,

        牛津 2009 研讨会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里面第一个发言的人就是一个老派西方人的代表; 我想有他代表一下就可以了。

        近两年来,写书、写评论、作节目对中国友好公平的欧美人比起十年前多了很多。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大报的读者评论栏里两个欧美人对中国作的事的争辩。

    • 家园 送花并赞同。中国人的发展伴随着苦难,现在这种苦难延伸到

      全球了。

      为啥叻?咱中国人就不结伙凶酒闹事要求涨工资呢?非得work like a dog呢?

    • 家园 推广汉语吧

      中国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不会说当地语言,也不会说英语、法语,很难和当地工人交流,于是雇佣中国带去的工人就成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

      让当地人知道,会中文就可以到中资公司的管理层工作,当白领。非洲人语言天赋很不错的。高中毕业需要四级证书,进中资公司需要六级证书......

    • 家园 苦笑

      中国人的勤劳就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承认的. 也许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近代会屡招侵略. 也许我们更该问问自己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除了修铁路,缝衣服, 我们中国为什么迄今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近代文明的重大贡献? 20年前老扬说中国20年内会拿诺奖, 20年后老头又说了一遍. 也许炸药奖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开创性的东西能拿得出手. 龙芯还是汉芯? 也许是张艺谋的开幕式.

      • 苦笑
        家园 勤劳已经是公认了

        勇敢嘛,从1840年到1950年,可不是属于“公认”的。那么被侵略也就是自然的,因为勤劳而不勇敢正是奴隶的特征。1950年以后好了一点,但是还需要时刻提醒别人。大家要记的事情都很多啊。

        说到对近现代文明的贡献嘛,如果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在一个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体系里成功翻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应当算是人文方面的一大贡献了。说到技术,下面的跟帖已经提到不少了。我是不想一边苛责古人只重视文科,一边又对现在的技术拔高不够的。

        如果是指对某一科研领域的开创,那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这样问,有没有哪个中国人的名子是被紧紧捆绑在一个学科,或者宽度足够大的学科分支上的?而且,我相信诸位实际上已经加了一个限定,那就是该人必须是依靠中国的资源达到这个成就的。否则,杨振宁和李政道已经达到了,仅仅凭他们的宇称不守恒。有了P,才有后来的CP,以及现在努力的CPT。(我希望CPT 永远不要成功!)

      • 苦笑
        家园 达赖都能拿的奖,我们没必要稀罕

        对待炸药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现在某些人士渴望被西方世界所册封认可的情结的缩影。

      • 苦笑
        家园 这个这个,有点异议

        胰岛素是一个吧,奎宁是一个吧。

      • 苦笑
        家园 老兄有点太悲观了

        第一个问题太祖已经解决了。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任何有点头脑的国家想侵略中国,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中国人勤劳,但还在给别人打苦工。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想要富起来,不否定原来的价值体系,是做不到的。有个说法,美国人发明新东西,日本人把东西做完美,中国人把它做烂。中国人会逐步学会把东西做好,跟日本人比,总体上中国人更富有创新精神,假以时日,中国人会同时发明新东西,把东西做好并做烂,那世界就真的FLAT了。一个民族如果发达了还保持勤劳这个优良品质的话,那这个民族就是不可战胜的。这也是我不看好西方国家的原因,也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恐惧的同时不惜老脸来抹黑的原因。

        创新精神是要靠时间来孕育培养的。先得积累知识、经验、资本,建立一个平台,可以让后人站上去。创新不是光靠拍脑袋、异想天开就能出成果的。中国现在走的路,是模仿日本的路子。先不惜血本撒钱、以文章数定待遇。久而久之,累积效应就出来了。笨是笨了一点,不过,对于普遍科学水平不高的官僚体系,倒不失是一种慢就是快的做法。

        我感觉上不象老兄这么悲观。现在量变已经积累到快质变的程度了。华人在科技界的地位在加速提高,诺奖并不十分遥远。

        • 家园 我不是悲观

          我对中国的前景很乐观, 但这不反对我们探讨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关是强调中华民族勤奋没什么意义. 难道其他民族不勤奋? 我觉得中国人和日本人相比缺的可能是认真的精神. 量变不一定能质变. 只有先把东西做完美了才有可能质变, 这一点我们可能还要向日本学习.

      • 苦笑
        家园 社会本身需要一种动力

        其实从社会角度看,很多事情就会豁然开朗.人类社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求无可求的时候,社会就会失去活力,西方的福利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一种无可奈何的窘境,如果缺乏了外来供血,那么整个社会基本就瘫痪了(或许有人会说机器人,可是到时候恐怕机器人都没人去修哦).所以当我们这些忙碌的人看着悠闲的欧洲人时,羡慕归羡慕,但也要明白,那种生活类似于磕药,不可久也.(相对来说,美国可比欧洲好多了,因为那个社会至少还有"危机感")

      • 苦笑
        家园 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在消化和赶上,没有领先的条件,急于领先付出的代价必然高,现在不是没办法的时候,不需要慕这个虚名。

        第二件事,水稻,不获奖是炸药奖那帮人的事儿,不是袁隆平的事儿。我国这种有益于上亿人的科研成果多了,衡量标注不同而已。

        • 家园 可比拟爱因斯坦和奥本海姆

          原子弹、核电站的功劳比相对论可大多了。

          标准不同,衡量的对象亦不同。诺贝尔是衡量一个国家某个领域先进程度的一个标准,既然没拿到,那说明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落后,实事求是的承认就好了;虽然出了个袁隆平,也不见得生物技术上就领先,当然,领先未必就一定管吃管用贡献大,同样,管吃管用贡献大的也未必就能拿奖。

          除非我们不认可这个标准,那自是无关紧要;只不过,那是自欺欺人的鸵鸟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