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力拓中国区业务总经理胡士泰被拘留 -- strain2

共:💬161 🌺1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力拓向中国钢企"索赔"90亿美元

      这样也行?力拓真无耻,内鬼该杀.

      7月11日讯 这是一笔巨额交易。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额高达600多亿美元。这一天文数字使得铁矿石谈判成为一个巨大的博弈场,其间也就催生出为高额商业利润的不择手段者。

      7月10日,国内一大型钢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从6月中下旬开始,力拓公司曾向中国钢铁业提出了金额高达90亿美元的“索赔”要求。

      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点出击在于,6月30日这是传统铁矿石谈判的最后期限。按照惯例,如果6月30日后还无法达成协议,部分长期合约将失效——当然,这一情况在2009年之前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当时力拓一家家走访钢铁企业,要求我们对金融危机期间内未能履行的合同,进行赔偿。”该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他还透露,力拓董事会算了这样一笔账,他们号称在一共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由于中国钢企推迟出货、甚至取消船只,导致其铁矿石业务共计损失50亿美元;涉及租船费用差价、海运差价方面则另需补偿40亿美元损失。

      不仅力拓,同属三大国际矿商之一的必和必拓,也差不多同时提出了类似的索赔要求,“但具体数额不详”

      失衡的违约天平:

      两拓可以,中方不行

      在铁矿石谈判的最后期限,力拓试图以“索赔”要挟中方企业就范。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铁矿石贸易中,这是一个不均衡的商业天平。

      “在市场好的时期,力拓等矿商也会用不可抗力等原因,来解释他们为何需要减少长协矿的供应。”一位钢铁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出了不满,“但最后总是发现,他们的供货总量却一直在增加——在现货价价格居高之时,他们刻意减少长协矿的供应,却增加现货矿的销售。”

      这种反常的违约举动所造成的影响,在中钢协公布的数据中也触目惊心。数据显示,2007年,21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签订的“长协矿”合同为6073万吨,但力拓的实际供货量仅为5237万吨,合同执行率为86.24%。其中,有7家企业合同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的仅为53.17%。

      “因为现货价格太高了,利益驱使,矿山找理由不发长协货,转卖现货。”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不久前曾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力拓销售了不少于1500万吨的现货矿,约占总量的9%,而必和必拓投放到现货市场的铁矿石销售量则达1900万吨,占总产量的15%。

      当时中方并未就此提出“巨额索赔”。

      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形势扭转。现货价远低于长协矿价格。这时,两拓开始紧盯需求方的执行率。

      “力拓提出,如果此前钢厂的合同执行率在90%以上者,可以继续双方的矿价谈判、签约等后续事宜;如果合同执行率不足90%的钢厂,则需首先进行补偿,否则将不会进行谈判、签约等后续事宜。”上述钢厂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从2008年三季度起,受危机影响,钢厂订单急剧下滑,中方对长期协议合同的执行率大大降低。虽然各家钢厂的合同执行率都属各家的商业机密,但就钢铁业此前经历的低迷和困境而言,“去年中国钢厂合同执行率能达到90%者极少。”

      这意味着,到今年4月才基本将高价矿消耗完的中国钢铁业,需“赔付”者甚众。

      此前,华东一家中型钢厂的总经理也曾对本报记者苦笑,因该企业采用“不开信用证”的方式推迟长协矿发货,公司还上了部分矿商的黑名单。

      两拓的“索赔”牌

      这并不是两拓首次使用这一招数。

      同样的招数,已经在日方身上用过。在离年度谈判期限一个月时间时,日本新日铁与力拓达成了降幅32.95%的协议。这让中方更加被动。中方的谈判“底线”是,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时期的水平,也就是降价40%。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处了解到,5月26日,力拓与新日铁首发价后,必和必拓罕见地至今没有跟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必和必拓与新日铁仍未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新日铁之所以接受力拓的首发价,就是因为力拓答应,未履行合同造成的赔偿问题一笔勾销。”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上述钢企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钢企与矿商二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对等的索赔权利。“即使是力拓此前以种种不可抗力为由减少发货,我们钢厂也从不会去真正索赔。因为矿商处于相对垄断地位,钢企怕影响今后的合作。”

      钢铁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矿商和钢厂之间会有一个关于铁矿石总量上的框架协议,时限可以长达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就合同本身而言,肯定是成熟且具备相应索赔条款的。但一年一度的谈判机制对此都很灵活,每年的供货总量都不固定。”

      中国钢铁业从2008年10月开始至今年4月,经历了连续7个月全行业亏损。直到今年5月,中钢协下属7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盈利12.62亿元,首次实现行业盈利。但业内并未将此视为足以兴奋的“拐点”。

      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曾于6月26日表示,钢铁企业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钢材价格企稳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由于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措施陆续到位,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均有所增长,钢铁需求有所上升;社会库存继续下降;“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均呈上升走势,对钢材价格有所支撑。”

      一位国有钢企的总经理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今年预计钢市将成锯齿形波动状,目前靠提价所形成的一轮涨势,不知道能够支撑多久。”

      目前,进口矿的价格已达到80美元/吨,煤价也上涨50元/吨,测算下来,钢企吨钢的原材料成本比之前上升了近200元。

      中国钢铁业“身心受困”

      力拓提出索赔要求,在中国钢企看来,“就好像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上述钢厂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2008年中国钢厂所需支付的长协价,乃是在2007年基础上创纪录上涨“79.88%—96.5%”后的结果。而目前的钢价水平,仍在2007年水平以下。

      “去年的市场情况,是长协机制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非常特殊的情况,现在矿商对我们提出索赔,实在是难以理解。”上述人士表示。

      由于矿商近年来在供求关系上的独大地位,钢企在力量上无法与之抗衡。“不少国际矿商的股东,多由投行、基金构成。金融资本是追求超额利润和报酬的,已经到了不惜损害长期合作伙伴、破坏共赢原则的地步。”有钢铁业内观察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

      特别是三大矿商之间的默契,彼此间是否有“串联”,中方亦没有办法求证。“这是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最大两个困境。”

      除了外部压力,内部压力也同样令中国钢铁业“身心受困”。这包括长期以来“两个市场”——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这一中国铁矿石市场独一无二的怪状。

      长协矿为每年经过买卖双方谈判、在下一个财年内确定价格的铁矿石,矿商借此锁定供应量,钢企由此锁定成本。进口长协矿,需要由商务部批准的资质,目前我国共有112家钢厂和贸易商具备。

      但自2004年(即中国首次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以来,由于中国钢铁产能的扩大和经济建设需求,对于铁矿石的诉求猛增。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已达4.44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

      没有长协矿进口资质、却需维持生产经营的更广大的钢厂们,营造了一个完全随行就市的铁矿石现货市场(即“现货矿”)和现货价格。

      上述钢铁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钢铁业本身有太多需要修正之处。除了亟需控制行业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外,还包括“这些年来,不应该任现货市场被炒作到现在这个样子”。

      2008年四季度前,“现货价”与“长协价”的差价最高达到近100美元/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洁)

      • 家园 日照那里先整顿
        • 家园 话说对日照钢铁的感情还是挺复杂的,5.12 第一个捐款

          一亿的企业。

          貌似日照是被排除在长协矿协议外的吧?得不到长协矿的好处,人家也要生存呀,结果就乱了中钢协的布局。

          而且从去年底济钢欲强行整合日照失败之后,估计日照更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了,可忘了自己是在中国。

          今天的新闻,温相连续3个周末在河北钢铁集团、济钢等地密集调研,要求加强业内整合。配合RITO事件,看看后续能否杀个回马枪吧。

        • 家园 是不是这个?

          谁是制造铁矿石进口虚假繁荣的元凶

          铁矿石的超量进口,一直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一个结,但这个结却一直解不开。即使一项项旨在规范铁矿石进口的政策接连出台,与中国庞大的钢厂和贸易商数量相比,中钢协依然显得孤立无援。

          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4.44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今年1~5月份进口量突破2.4亿吨,是2008年同期的三倍,。。。。。

          持续增加的进口量,也将进口矿石的现货价格逐步推高,在中国坚持不接受日本与力拓创下的“首发价”短短几十天内,现货价格便飙升到了长协矿的水平。目前,销往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价处在大约每吨82.50美元的4个月高位,较4月的低点上涨了约12%。铁矿石天量进口的背后,究竟谁是“主谋”?

          在日照港[6.58 -0.30%]铁矿石专用码头,每天都有十余条货船排队进港,装卸工人们围绕着一座座堆成小山的红褐色矿粉卸货,这样的忙碌状态,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也就是在一个多月前,日照几家进口矿石的贸易商出资组建的日照交易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当时交易中心向外界披露的经营范围是,在为客户提供铁矿石交易、融资等第三方中介服务的同时,还希望建设成为世界级大宗铁矿石电子交易市场,打造铁矿石交易的日照指数,甚至成为世界铁矿石交易价格的风向标。

            不过在日照交易中心宣布成立仅仅两周后,一纸来自中钢协的“建议叫停声明”,让这个还没正式投入运营的交易中心的命运出现了变数。

            声明指出,个别地区成立了铁矿石交易中心,已经违反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规定,属于明显的炒卖进口铁矿石、扰乱市场行为,带有浓厚的投机性质,必须立即停止,呼吁审批部门应立即取消对此类交易中心的认可。

            随后,由中钢协、商务部外贸司、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组成的调查小组,就对日照交易中心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发布了要求交易中心更名和整改的报告。

          而今年形势发生了变化,矿山企业在谈判桌上遭到代表大中型钢铁企业利益的中钢协坚决抵制后,转而向国内小钢厂和民营钢企抛出绣球,以分化中国钢铁行业内部阵营。6月上旬,力拓等澳大利亚矿山的代表来到中国进行现货矿招标活动,不久业内便传出38家国内钢企与力拓和必和必拓私下达成长协矿和现货矿供应价格协议,于是大量的铁矿石现货再次涌入中国的各个港口码头。

            与中小钢厂的无奈相比,一些大钢厂则利用进口在牟利,将超量进口的铁矿石转卖给小钢铁企业,充当了贸易商的角色。一位中小钢企人士更是透露,在2008年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状态下,很多大钢企凭转卖铁矿石甚至实现了扭亏为盈。

            今年初,为整顿国内混乱的铁矿石市场,中钢协曾推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要求按照统一的进口矿价格进口,然后加3%~5%的代理费在国内销售,不得随意定价。但如今看来,代理制根本没能成功推行。

            一位长期关注钢铁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只要存在多渠道进口铁矿石,并且没有利益联结,代理制就很难得到有效推行,而如果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越少,通过进口权而进行倒卖的可能性反而越大,进口资质将形同虚设。

    • 家园 【文摘】后续:宝钢已有高管被抓

      果然有内奸,就在宝钢,被胡士泰收买,出卖中国钢协的谈判底细。这些败类该杀。

      7月9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接近宝钢的人士处获悉,宝钢已有高管被上海警方“请”去协助调查力拓一案,力拓一案可能正在升级,一场整顿中国铁矿石谈判环境的整肃活动可能已拉开序幕。

        

      “如果中钢协首次取代宝钢就取得了铁矿石谈判的巨大胜利,那么宝钢的脸面往那儿放啊?”一位宝钢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从内心里,宝钢对中钢协出头的谈判是“很不爽的”,如果中钢协谈成,不要说宝钢可能拿不到那么多铁矿石配额,在现货市场上赚不了太多的钱而让企业不能从中更多获利,就是一条也能让宝钢成为难堪的对象,“为何宝钢屡谈不成,而中国协一出马就搞定了呢?”

      注,蓝字部分怀疑应为长协比现货很多

        

      上述接近宝钢的人士表示,此次整肃实际上是要“整肃国内铁矿石谈判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国内大型钢厂以价格换配额,他们并不太关注价格,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够从三大矿山那里拿到多少配额”,因为长协矿基本上都会比现货矿价格高出很多,用不完的长协矿可以在现货市场上出售给没有直接进口铁矿石的中小钢厂,从中渔利。而铁矿石的价格会悉数摊入钢铁产成品成本,对钢厂来说没有任何负担。但这些,对于三大矿山巨头而言,他们求之不得,同时他们为了进一步拉高矿价,还会给这些谈判人员不菲的回报。

        同时,拉高矿价伴随而来的是长协矿供应加大与现货矿供应减少,从而在现货市场形成投机气氛,使得这些大钢厂有更多的获利空间。

        该人士认为,由大型钢企出于自身利益而拉高的矿价不仅坑了许多没有签订长单的中小钢企,更是让国外矿业巨头从中国赚走了巨量的超额垄断利润,而这些拉高的矿价又最终会转移到下游行业并最终由消费者买单。许多民营钢厂对此已是怒火中烧但却无可奈何,他们上书中钢协及相关监管部门,但并未获得足够重视。

       

       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力拓等铁矿石巨头在中钢协强硬的谈判作风中,一边不断与大钢厂积极“沟通”,迅速掌握了中钢协的谈判底线,一方面拉拢原来从未获得过长单的中小钢厂,以签订部分长单作“利诱”,使得钢厂自行其是。导致中钢协挟中国钢厂之需求与供方谈判的策略屡屡受挫。

        而这种不利的谈判环境正是由大钢厂的消极甚至帮倒忙(提供消息乃至帮三大矿山出谋划策等)和中小钢厂的各行其是只顾小利的状态下形成,三大矿山则在此基础上拉高现货矿价格、拉升运费指数并采取一贯的边谈边宣传,采用拖字方针等办法迫中国让步。

        据上述接近宝钢的人士透露,此次整肃旨在形成全新的铁矿石谈判机制,尽可能多地让供求关系成为铁矿石定价的常态规律得以运行,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矿山公司的“张仪”会被调查和处理。

    • 家园 <一个字头的诞生>电影中有句台词

      敢打劫tg没有好下场的

    • 家园 铁矿石价格谈判总是吃亏,肯定有内鬼啦
    • 家园 好消息,就应该强硬一些,早点动手就好了
    • 家园 是该反省下铁矿石贸易系统了

      一个进口占世界50%以上的国家竟然连一点定价权都没有,任三大矿石公司说啥就啥,中国里面肯定有很多人吃回扣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