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Public Enemies -- 赝造的孔方兄

共:💬2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Public Enemies

    一个时代的亡结总是从伟大生命的消逝开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昨晚上去看这电影纯粹是个意外。上个星期跟朋友看变形金刚的时候晃过了它的预告片,当时只觉得是一部有大变态约翰尼德普,蝙蝠侠和曼哈顿博士的摄影乱七八糟,内容稀里糊涂的犯罪片。等美国军队和擎天柱们把我脑子搅的翻江倒海以后早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可一哥们还老惦记着它,夜里没事儿仨人就遛到了电影院。

      

      就这样,不知道导演编剧作曲是何方神圣,连预告片都还没有看全,而且电影前半段还相当的不着调。只见着Dillinger和他的同伙们神不停佛不挡的在监狱和银行间散步,自自在在的把警察当狗遛,顺便泡了个妞。摄影比预告片还乱七八糟,人物没得一点生气,总之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想干什么。一直到他第二次越狱的时候才让我有了方向:这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走向终结的悲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对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不太了解的话可能看这电影会有点不着调。从二十年代禁酒令开始,暴力犯罪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几乎成为了美国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一大批曝光率极高的怪盗被偶像化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名人,这些“公众敌人”(public enemies这个词出自FBI的创始人胡佛)是大萧条时期最让人着迷的社会怪象之一。那些无法无天,凶煞嚣张的歹徒在那个希望破灭的时代被当成了公众逃避现实的幻想对象,许多民众认为是银行的贪婪导致了大萧条,那些银行抢劫犯变成了暴力对抗腐败和权威的象征。许多大名鼎鼎的罪犯在各种各样的演义和传奇中都被变成了神话,像邦尼和克莱德,baby face奈尔森, Al Capone, 当然还这这部电影的主角,John Dillinger。

      

      电影没有任何引述背景的字幕或介绍,直接跳入了大萧条最严重同时也是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千万不要低估了这部电影对史实的忠实,它比大部分声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要好很多,因为它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精髓。随着罗斯福的新政和整个社会结构在大萧条中的转型,传奇式的暴力犯罪时代即将结束了,高度组织化的经济犯罪成了“新潮流”,Dillinger们这样罗宾汉式的侠盗就成了旧时代的象征。他们不仅是警察的眼中钉,吸引了太多镁光灯的他们更成了让过去的同伙如芒在背的麻烦。曾经的“safe haven” 将他们拒之门外,獠爪日显的FBI更是倾力的逮捕他以树立声望,强敌的追剿,朋友的出卖,被逼入墙角的Dillinger做着一次次漂亮但也绝望的挣扎,虽然结局早已经没有了悬念,然而他的一次次反击却成了他们的时代精神最后的强音:游侠式的自由自在,蔑视一切的狂放豪情,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倒地消逝了。接踵而至的是FBI代表的大政府的崛起,高度统一化和组织化的社会让以暴力对抗权威的精神从此销声匿迹, 而整个美国也一步步地走上了帝国之路,“英雄”从此变成了在海外为美国夺取光荣和利益的军人;领导游行的民权领袖和摇滚歌星,像Dillinger那样漂亮的翻过柜台的身影永远消失了。

      

      细腻的刻画出时代交替中面对终亡宿命的人们的痛苦挣扎和坚持,就已经成功了。

      

      到了片尾cast 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导演是Michael Mann, 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用HD拍这样的电影是滥俗,老实说这电影的摄影的确不算出众,但是还算中规中矩,Michael Mann 本就不是以画面见长的。我发觉如今“影像风格”变成了太多人挑剔电影的标准,其实很多导演并不是在追求留下什么“影像经典”,只求讲好一个故事,而深蕴的悲剧隐喻才是Michael mann 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Stranger stop and wish me well,

      Just say a prayer for my soul in hell.

      I was a good fellow, most people said,

      Betrayed by a woman dressed all in red

    关键词(Tags): #Public#Enemie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