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一)上 -- 江南水

共:💬96 🌺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二)

      二、吕氏武装

      刘邦起兵后,是一支成分复杂的武装链接出处,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凑合在刘邦身边开始了反秦,其中有“客”(萧何、王陵)、“中涓”(曹参、周勃)、“舍人”(樊哙、)等各种身份。

      其中有“客”这个身份的,还有两个特殊的人,就是刘邦的两个大舅哥吕泽和吕释之。

      关于吕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下简称《功臣表》):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关于吕释之《功臣表》: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在刘邦起兵之初,“客”代表着一股相对独立的势力,也就是说,在刘邦起兵的时候,吕氏也组织起了一支武装,这支武装有自己的军事体制,例如在《功臣表》中,博成侯冯无择就是吕泽的郎中,并参加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月的保卫丰邑之战;还是在《功臣表》中东武侯郭蒙也是吕泽的部属,并参加了反秦斗争。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吕氏在此期间干了什么,但是连部属都参加反秦了,那么主将没理由无所作为。

      至于在楚汉之争的时候,直接提到吕泽的就一次,刘邦在彭城大败后,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是时,吕太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 可见直到此时,吕氏武装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这在当时的汉集团中似乎只有韩信才有此自由度,跟韩信不同的是,韩信没有自己的班底,吕氏则一直都是自己的武装,勉强可以与之相同的就是彭越。在此期间吕氏的部属也增多,见诸《功臣表》的就有:阳都侯丁复、曲城侯蛊逢(《汉书》作虫达),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还有河陵侯郭亭。

      可见,吕氏这支武装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这支武装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已经无从考证了,太史公只在《功臣表》中做了这么一个总结性说明。

      但是从后来封侯的食邑和排名来看,多少还是能看出这支武装的重要性的。

      阳都侯丁复,食邑7800户,排名17

      曲城侯蛊逢,食邑4000户,排名18

      河陵侯郭亭,食邑不详,排名27

      东武侯郭蒙,2000户(《汉书》作3000户),排名41

      以上刘邦时代封侯的情况。

      附十八功臣

      姓名 排名 食邑

      萧何 1 8000

      曹参 2 10630

      张敖 3 不详

      周勃 4 8180

      樊哙 5 5400

      郦商 6 5100

      奚涓 7 4800

      夏侯婴 8 6900

      灌婴 9 5000

      傅宽 10 2600

      靳歙 11 5300

      王陵 12 5000

      陈武 13 不详

      王汲 14 3100

      薛欧 15 4500

      周昌 16 2800

      丁复 17 7800

      虫达 18 4000

      值得注意的是阳都侯丁复,排名十七,排在他前面的有十五个都是一直跟着刘邦,参加反秦斗争和楚汉相争,也就是说他们是“刘家军”子弟,虽然后来曹参、灌婴等人跟着韩信出征,但韩信在自立齐王前始终是“刘家军”的一员。其中王陵是个例外。链接出处

      换句话说,丁复是非刘家军中排名最靠前的,并且还有如此之多的食邑,功劳应该不在少数,但太史公竟然没有为他作传,这很难让人理解。也许汉初复杂的政治斗争把他的功劳吞噬了。

      后来吕后主政后又分封了几个侯爵,吕氏武装集团中的有,博成侯冯无择、成陶侯周信、俞侯吕它、滕侯吕更始,虽然这次分封有裙带的嫌疑,但是这些人都参加过秦末纷争,并不完全依靠裙带。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虽然一直在刘邦阵营,但他同时也跟吕家关系不一般,那就是舞阳侯樊哙,他这个特殊的身份后来给他带来了无妄之灾。

      关于吕氏武装集团可以看这个链接。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张敖?

        张敖 3 不详

        是张良的笔误吧?张敖最初是承袭他老爹的王爵的。

        • 家园 呵呵,没错,张良排62

          呵呵,没错,张良排62,陈平排47

          没想到吧

          汉初三杰,萧何第一,张良六十二,韩信没排上

          • 家园 张敖的排名

            我是没想明白为什么会把张敖排那么靠前,袭爵前他是世子身份,袭爵后他是赵王,他为什么算是大功臣?如果他能排第三,那他爹张耳功劳不是更大。

            • 家园 这个排名是在吕后时代搞的

              这个排名是在吕后时代搞的,丈母娘高看女婿也是正常的。

              这也说明了吕后护犊子的心理

              不多说了,再说就泄了下一篇的底了:)

              欢迎继续讨论

              据说汉初的陆贾写的《楚汉春秋》里还有个刘邦时代的排名,可是我始终没找到,烦请各位知道的,指教一二

    • 家园 【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一)下

      樊哙在沛县是个杀狗卖狗肉的,这种营生从古到今都算不上是高等职业,能马马虎虎把日子过下去就不错,想跟吕家门当户对不太容易。

      刘邦的家庭出身还算不错,是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但是刘邦不怎么着调,不从事农业劳动,并且还傻大方。但是,刘家还是有一点家底并且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否则刘邦不可能成为亭长。

      成为亭长需要什么条件吗,《史记淮阴侯列传》: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也就是说,想当亭长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不能太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

      其实只要有钱,个人形象问题就是个包装问题。

      并且刘邦还读过书,很多人受晚唐诗人章竭的一句“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影响,以为刘邦真的是文盲,看来这位章先生才没有好好的读历史书,《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另外,在《全汉文》中收录了刘邦的《敕太子》,虽然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怎么可能是刘邦,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至少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刘邦应该是有文化的。链接出处

      那年头会写自己名字的就是牛人,能读书的最少也算今天大学毕业。另外,刘邦的弟弟更牛,不但读了不少书(按当时标准),并且还跟知识分子交游甚广,差不多能达到今天的博士水平。

      今天,家庭条件不好的,好歹还有希望工程之类的帮着解决一下上学问题,那年头家庭条件困难的只能老老实实做文盲,即使求知欲很强也没办法,那时候基本上没有学校,想当旁听生都没地儿去旁听。

      能读书的家庭条件都不是一般的好,借用Q哥的话说就是,他们祖上曾经阔过。那时候没有网络,甚至连纸都没有,几乎所有的书都是竹(木)简版的,有这玩意儿的都是能够吃得饱饭的,并且还是能吃得好饭的。吃不饱饭的,只会把这些竹(木)简当柴卖了换口饭吃,而不会整成书。

      也就是说当时只有高层人往下落魄,不可能有底层人向上奋斗,战国时期所谓的士不过是落魄贵族的集合而已,决不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靠读书改变命运,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儿了。

      这么看来,刘家跟吕家多少还是有点门当户对的,吕家是强龙,刘家是地头蛇。

      但是就这么个家庭刘邦还一直娶不着媳妇,很是让人奇怪,我始终也想不出原因,请方家指教。

      刘邦娶媳妇是在当了亭长以后,刘邦什么时候当的亭长已经很难考证,《史记》上只是说“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古人二十岁加冠,算是成年,这么说“壮”当在加冠之后。也就是说刘邦应是在二十多岁后娶的媳妇,在那个早婚的年代,这早就过了娶媳妇的黄金阶段,基本上算是垃圾股。

      吕公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两支垃圾股,刘邦(垃圾股的人)、樊哙(垃圾股的家庭),这实在让人费解。吕家的女儿不是嫁不出去的垃圾股恶女,沛县县令就曾经在吕公面前碰过一鼻子灰,“求之不与”。

      县令大人“求”的就是吕家二小姐吕娥姁,至于是为自己“求”还是为儿子“求”,从这四个字中很难看出来。不管是为谁“求”,反正县令大人看上她了,但是吕公认为二丫头“奇”,应该嫁给“贵人”,县令家还不够“贵”。

      仔细分析,吕公拒绝县令也有一定道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县令大人不可能一辈子在沛县当县令,秦朝廷不会让他这么做,县令大人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做,当官谁愿意一辈子原地踏步而不进步啊。问题是县令大人可以调走,而吕家可是在沛县落地生根啊。哪天县令大人进步了,“人一走”,吕家马上就会觉得,“茶就凉”。吕公不得不好好思量,并且还要思量周详。

      沛县人会不会欺负我们这家外来户啊?

      受到欺负谁来帮忙啊?

      即使为了防止受欺负,沛县也有其它人家可以考虑,只是在《史记》中就提到沛县有两家地方豪强。

      《史记陈丞相世家》有这么一段:“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可以看出,王陵在沛县的影响力那是相当的大啊,连刘邦都得拜他为大哥。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齿故沛豪,有力,与上有郄,故晚从。”雍齿是沛县的另一个地方豪强,在沛县的影响力应该也不会太低。

      正常情况下,为了增家安全系数,把两个未婚的女儿,一个嫁给王陵家,一个嫁给雍齿家,典型的双保险。难道是因为高攀不上这两家豪强?我们没法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沛县去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史记》上说吕公看重刘邦是靠自己的特长,相面。据吕老先生自己说,一辈子给无数人看过面相,从没见过刘邦这么好的面相,于是就把二丫头吕娥姁嫁给了刘邦。

      吕公把吕娥姁嫁给刘邦还算说得过去,毕竟,高攀不上地方豪强,找个能跟豪强说得上话的女婿也算是次优选择,何况这个女婿还算是官方人氏。但是把小女儿吕嬃嫁给无权无势的樊哙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毕竟小女儿吕嬃也不是跳水的垃圾股。后来,吕家大祸临头前,吕嬃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年轻的吕嬃应该也不一般。

      合理推测一下,既然能够通过相面选择刘邦,那么也可以通过相面选择樊哙。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基于反对封建迷信的需要,对相面算命之类的东西一概斥为虚妄。但是这玩意儿历经数千年依旧顽强的生存到今天,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生存下去。要说它一无所取,实在很难说的过去。

      子不语乱力怪神,我们也就不能轻易的否定或者肯定吕公相面选婿的真实性。

      • 家园 这个吕公和吕不韦有没有关系啊?
      • 家园 我怀疑刘邦不是一直娶不到媳妇

        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其母外婦也,曰曹氏。

        刘肥似乎生在高祖娶高后之前,这个"外妇"意思就是情妇吧,这个曹氏好像后来没见过啥记载,是不是很早就挂掉了?我瞎怀疑的,其实她是刘邦前妻,不过这时候刘邦想娶吕雉,但是吕家也算名门,闺女嫁一鳏夫,脸上不大好看,于是刘邦就把前妻贬成外妇了,好再娶...

        要么就是刘邦从年轻就一直跟曹氏这没名分不知道哪里来的女人鬼混,所以这方面名声大大的不好,没人愿把女儿嫁给这种人,直到女人挂掉,吕公出现...

        • 家园 你这种怀疑也有道理,不过

          你这种怀疑也有道理,不过太史公是亲自去过沛县实地考察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太史公犯不着为刘邦避讳

          我有个看法,是受叶飞将军的回忆录影响

          那就是曹氏跟吕雉“两头大”

          在叶飞的回忆录里记载了当年中国下南洋的人,家里有老婆,但是同时在南洋也成家

          叶飞的亲生母亲就是菲律宾人

          但他本人是被在大陆的父亲的老婆抚养大

          我认为,所谓的“外妇”是跟“内妻”对应

          例如,当年下南洋的人,在南洋娶的媳妇相对大陆的就是“外妇”

      • 家园 送花得宝,好文章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