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屹立云霄--志愿军第50军蔡正国副军长牺牲经过 -- gaogeli

共:💬95 🌺5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祖龙如此,太祖也如此。

        公制的推广是tg一项非常好的政策,刚建国一年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此以前,中国国内的单位应该是英制(因为美国影响力很大)和市制(传统上的),码是英制,大约0.9米。

        后来中国把标准定在了欧洲推广的公制上,但是在50年代,不可能这么规范的。

      • 家园 解放前很多行业都用英制,抗美援朝那会没改过来吧?
      • 家园 用“码”,是1951年蔡正国副军长讲话稿的原文

        用“码”,是1951年蔡正国副军长讲话稿的原文,我不敢擅自改动。我想,可能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比较落后,大家都在学西方,包括使用西方的一些概念。在此大背景下,“食洋不化”在所难免。不怕您笑话,这个“码”,我也不懂。

    • 家园 刚献花了
    • 家园 欢迎,期待更多精彩文章
    • 家园 花敬
    • 家园 炸弹不长眼睛,管你是什么!得不偿失
    • 家园 个人英雄主义害死人啊

      彭老总的“不怕死”,使得志司一帮小伙子跟着轻视防空,结果死了毛岸英。

      蔡正国的“不怕死”,结果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了442团参谋长王长息。

      这种“英雄”气概,我想,还是少一点比较好。

      • 家园 所谓“麻痹大意”有其不能简单化的历史内涵,还有哲学问题

        在坑道里面,不仅工作不方便,空气也很污浊,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风设备欠缺(当时50军军部已经另外选址,坑道还没打完),而在空气含氧量比较低的洞子里要想保持清醒头脑,很难。70年代演习期间,我在坑道里住过一夜,那时条件已经很好了,但还是感觉很闷。蔡正国那个时候,敌机天天都来,如果天天都蹲在坑道里,怎么工作?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对于个别整天窝在掩蔽部里的指挥员,大家是很看不起的。有的时候,战士都要搞点小恶作剧,让“怕死”的干部出出洋相。所以,对于蔡正国副军长的言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什么“个人英雄主义”问题。任何一支部队都需要一股英雄气,尤其是我军。英雄气在一支部队形成风气,需要指挥员率先垂范,而在此过程中,付出代价在所难免。

        蔡正国副军长确有“麻痹大意”的问题,而且,“麻痹大意”的又不止他一位军首长,军长曾泽生、军政委徐文烈等军首长都在室外工作,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麻痹大意”问题,其思辨其历史内涵,有一个哲学问题。“一分为二”不是“一个西瓜切两半,可以吃一半来丢一半”,“一分为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若让他“调皮”缺点彻底消失,那么,他蕴含在“调皮”之中的聪明、探索精神、好胜等等优点,也将随之而去。在战场上,把握好“英雄气概”与“麻痹大意”在具体时间及具体事件中的“度”,很难,因为没有人是未卜先知的神仙。任何战争规则的确立,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包括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批评。这是我们后辈评说前驱所应注意的问题。我写《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之初,也犯过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的错误,曾在《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心路沧桑>创作感言》中,献了出来,供世人批之,戒之!

      • 家园 彭总的不怕死是对己自由对人马列,毛岸英的防空他亲自关照过

        毛岸英的牺牲十杆子都打不到彭总身上。

    • 家园 欢迎欢迎

      热烈欢迎

    • 家园 谢谢各位鼓励!
    • 家园 一看写50军军史的,就想到高戈里先生,没想到果然是先生

      下河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支持一下!!!

    • 家园 送花鼓掌欢迎高戈里兄下河

      期待您的大作

    • 家园 送花欢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