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厘金的历史作用的一点想法 -- 地九

共:💬48 🌺1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关于厘金与子口税

        一般认为,列强把持关税,以便向中国倾销商品,而厘金的出现,增加了洋货的税负。为了减低这个负担,列强才迫使清政府接受子口税的方案,保证了洋货的不平等优势地位(同时也保证了洋人尽可能廉价的收购土货)。这样一个税种,是对中国税收公平性和财政收入的破坏,窃以为不能因为收取效率高(只收一次)就说他优于厘金

        其次,子口税只对进出口货物收取,厘金对全体货物的流通都收取。由于子口税的出现,厘金蜕化为仅针对华商,二者征收的对象完全不同。为什么您要说

        与其通过厘金征收,其实不如提高子口税
        何况子口税怎么收,不过洋人那一关不行

      • 家园 花,有没有不同税收间的收入成本比较数据呢

        在相同税收收入的基础上,当然选择成本最小的更有优势,另外税种的设置还要考虑负担基础吧,起码要做到赋税的公平,要承担一部分二次分配的作用了。

    • 家园 一个大牛的诞生
    • 家园 我看可以做几个横向对比

      明末也是财政困难,而明末同期,在西方,西班牙皇室破产了七次,大家可以查查最后总共欠了多少的债务,相当于多少两银子

      清末也是财政困难,一样也可以查查,同期的明治维新后甲午战争前的日本,在维新之后,“减免”了农业税之后,以不到中国1/10的人口,不到中国1/10的耕地,每年的农业税的收入是多少

      同样还可以看看乾隆年间英国某个叫亚当·斯密的老儿写的某著名作品中,对于收税条目的建议,学学什么才叫“万税”

      最后说一句,49年之后,江南的农业税反而是近几百年来最高的。

      • 家园 提问

        49年前农业是即缴税又缴租的,49年后是只缴税不缴租吧?

        • 提问
          家园

          这个问题引申下去就可以问一下,14亿人中谁是富人,谁是穷人,税赋应该更多的加在谁头上

          当然网上大把收入在14亿中算头20%甚至10%的也会哭穷:我前面还有那么几千万/几百万比我收入高的呢……

          • 家园 谢谢

            只是问问而已,别多虑了. 送花压压惊.

    • 家园 好文送花等续,顺便问个问题

      “清朝的时候,是没有银行的(当然天平天国以后也放松了,也逐渐允许汇款了,才引出乔家大院的那许多故事。)”

      票号不是银行吗?

      票号到太平天国以后才逐渐允许汇款——有没有历史依据的资料?

    • 家园 【原创】续二

      通过大肆搜刮,清政府终于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以后,清政府采取了哪些财政措施呢?

      第一个,大家肯定想不到,是减赋。

      所谓减赋,就是减少田赋和田赋附加。这件事正是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作的,而且从1861年就开始了,(1864年太平天国才灭亡),基本上是官军收复一省 ,就减一省。采取的措施保证正额,减少浮收和陋规。当时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太多了,什么淋尖、踢斗、捉猪钱等等,大概几十种,通过减赋,把这些陋规一律革除,同时历年积欠也一概豁免,经后人计算,当时减免的浮收和陋规大概相当于普免全国五年的地丁钱粮。这条措施,其实对人心向背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这条措施,在财政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历年积欠一概结清,同时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大大增加,一条减税措施,取得了增加收入的效果。没有这些收揽人心的举动,怎么可能取得镇压太平天国的最后胜利?还有有人以为是靠厘金呢!

      第二个,是裁军。

      这个是老故事了,什么慈禧过河拆桥啦,南京刚攻下,就裁撤湘军。这里要多说两句清朝的兵制。清朝时常备军政策,财政负担是很大的,道光的时候,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4400-4500万两,兵饷占多少呢?2200万两。(注意,这是兵饷,不过括装备费和军事工程费和训练费,总体军费是算不出来了)其中绿营约60万人,1200万;八旗分驻防八旗和京师八旗,各约十万人,兵饷约1000万两。绿营和八旗统称经制之兵 。区别于湘淮军的勇营。最后的结果,是绿营和勇营都裁减了一些,最腐朽的八旗没动,个人以为,其实这里头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个,是投资。

      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了。不过,至少说明一点,清朝已经有余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了,财政已经不那么紧张了。

      (待续)

    • 家园 【原创】续一

      当清朝财政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没有?

      我认为,在财政收不抵支的情况下,有四种手段来使财政状况趋向于平衡。

      这四种手段分别是动用库银、借债、节省开支和增加收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清朝时没有银行的,为了弥补财政收入各年份的波动,户部等机构必须存储大量现银,以丰补歉,才能过日子。但很不幸,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清朝的库银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主要是他咸丰老爹道光皇帝,命不好,先是灾荒、然后是鸦片战争,内部还闹了个银库案,把家底都遭光。)所以,当1851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国库是很空虚的了。

      其次,借钱。清朝没有资本市场,向老百姓借钱,老百姓不肯,向洋人借钱,当时还拉不下那个面子,当然后期就不一样了。

      再次,就是节省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1851年,开征厘金是1853年,那两年清朝是怎么挺过来的?主要是靠节省挺过来的,这一方面是前两年太平天国主要局限于广西一省,开支缺口不大,另一方面,咸丰皇帝还想恪守永不加赋的祖制,下令减少百官俸禄,停止不急工程等等,就硬挺了两年。到1853年太平天国冲向江南,战争范围扩大,各省皆办防堵,原有的财赋之区也变成了需要协饷的省份,清政府就终于吃不住了。

      到了太平军开始北伐的时候,咸丰真的急了眼了,基本上是不顾一切了,所以这个时期,出台了很多搜刮的政策(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嘛。)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增加捐输。其实就是卖官,明码实价,而且叫户部印了很多空白捐照,发给军队,军队开到那里,官就卖到那里。你还别说,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卖500多万两呢,最后一致卖到清朝灭亡。而这些买了官的人,也有个名词,叫捐班。

      2、做大钱和发钞票,实行赤裸裸的通货膨胀政策,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咸丰当百钱。当千钱,制作精美和王莽钱成为我国货币史上的奇葩。可惜当时的老百姓是不认账的,史载民不聊生,搞得名声很不好,最关键的是没有搞到多少钱,所以很快就废止了。

      3、开鸦片税。就是老广说的土药和洋药,只要缴税一律放行。

      4、盐斤加价,就是加重盐税,要不增长那么快。

      5、开厘金。这就不多说了。

      6、关税。这个主要是被迫的,不过通过条约规定,关税值百抽五。客观上反到增加了收入,同时还有一个子口税制度,规定洋货再加2.5%的税,内地常关一律放行。关于子口税,有一些争议,因为有些地方洋货也征厘金,但一般认为,由于子口税,洋货的赋税是低于土货的。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