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悼念】Francis Crick去世 -- rodger

共:💬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悼念】Francis Crick去世

    DNA双螺旋的发现开创了生物学的新纪元啊...

    http://www.cnn.com/2004/TECH/science/07/29/people.crick.reut/index.htm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为什么没见Watson发表评论呢?是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

      好像杨政宁和李政道一样?

    • 家园 他的后半生转向了神经科学。  致敬!

      下面的链接是他94年写的《惊人的假说》的中译本。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zatan/jingren/jingren.html

    • 家园 此贴置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谢谢rodger
    • 家园 默哀!

      又一位科学巨人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名字将永载科学史册。

    • 家园 贴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年轻时的Crick & Watso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rick & Watson和他们的双螺旋模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rick和双螺旋模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邮票上的Crick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卡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rick的签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年的Crick & Watson在冷泉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3年NATURE纪念双螺旋结构发现五十周年的封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不应该遗忘罗莎林德.富兰克林的那张晶体衍射的照片

        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还有一位是威尔金斯(哼!对其作不满状)。

        • 家园 谢谢提醒,补上

          那个时代妇女做科学家不容易,Watson在他的《双螺旋》一书中对Rosalind Franklin从性格到化妆均品头论足,让俺很不以为然。

          Rosalind Franklin的DNA晶体衍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Rosalind Frankli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文摘】早凋的“科学玫瑰”

          早凋的“科学玫瑰”

          颜亮

          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

            许多人知道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但另一位同样功不可没的女科学家、“科学玫瑰”富兰克林则被不少人遗忘了。50年前,她率先拍摄到的DNA晶体照片,为双螺旋结构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科学玫瑰”没等到分享荣耀,在研究成果被承认之前就已凋谢。

            富兰克林1920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里,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物理化学专业。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加入巴黎的一家实验中心,开始研究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很快就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后来,她回到伦敦国王学院的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室。

            在这里,她认识了研究伙伴威尔金斯,并和威尔金斯一起运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研究DNA结构。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ND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还不甚了解。

            1953年2月底,33岁的富兰克林在日记中写道,DNA具有两条链的结构。这时她已经确认这个生物分子具有两种形式,链外面有磷酸根基团。1953年初,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构建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而此时富兰克林对这一进展并不知情。她更不知道的是,沃森和克里克曾看过她拍摄的能验证DNA双螺旋结构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并由此获得了重要启发。

            原来,富兰克林的合作伙伴威尔金斯不喜欢这位女科学家,两人的私人关系非常恶劣。威尔金斯未经富兰克林允许,给沃森和克里克看了这些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

            1953年3月17日,当弗兰克林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打算发表时,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破解DNA结构的消息已经出现在新闻简报中。4月2日,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的文章送交《自然》杂志,4月25日发表,接着他们在5月30日的《自然》杂志上又发表了《DNA的遗传学意义》一文,更加详细地阐述了DNA双螺旋模型在功能上的意义。

            沃森在1968年出版的《双螺旋》一书中坦承,“罗西(即富兰克林)没有直接给我们她的数据”。而克里克在很多年后承认,“她离真相只有两步”。目前,科技界对富兰克林的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对威尔金斯是否有资格分享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殊荣存在很大争论。

            1962年,当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共同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富兰克林已经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癌症英年早逝。

          • 家园 secret of photo 51 ---PBS NOVA 节目

            卡文迪许实验室抢在美国的鲍林修正他的model之前,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没有实验验证的双螺旋结构的DNA模型。同期也发表了罗纱琳德的实验文章。

            华生,克里克正是在未经作者本人允许的情况下,参考了罗纱琳德的衍射照片和实验数据才天才地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此前他们也曾提出过合作但遭到拒绝。

            故意不引用他人成果,也一种plagiarism行为。

            科学界的黑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良知的黑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