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 -- minotaur

共:💬112 🌺3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袁被抓后,他接手了袁部指挥权.
                  • 家园 这和督师符节有什么关系?

                    督师符节,指挥的是整个辽西包括登莱、天津一带全部军队,满桂接手指挥的只是勤王的辽军祖大寿部,他要督师符节干什么?想造反哪。

                    • 家园 那周作为一个临阵跑的军官,又拿它干什么哪?

                      当时全线的军队都是受袁指挥的,包括辽军和所有其它部队,满受命接手最方便就是直接用原指挥系统与信号,就算要改也要用它作中介.

                      周应该待在营里守着这些,等待接收.

                      他自个私自跑了也就算了,临走还把这些东西都拿走了.

                      关宁军阀,害人不浅啊!

                      • 家园 你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周拿走符节干什么是一回事,满桂指挥需不需要督师符节是另一回事,这点还请分清楚。

                        所谓用原来的指挥系统和信号最方便,不过是你的想象罢了。满桂不是蓟辽督师,他不能用督师的符节指挥部队,乱用符节是要杀头的。满桂敢用袁崇焕的符节指挥部队,杀他的就不是洪太而是崇祯了。

                        • 家园 就算是不再用,也要原指挥信物作中介啊,

                          战场上利用指挥凭信可不是从现代,假密码和电子干涉开始的,没原凭信的情况下,临阵按指挥凭信,怎么可能.

                          再说了,从周给袁出的主意看,说明他在很多问题上,实际比袁还明白,特别是政治问题上,这个人不是傻瓜,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儿.

                          这家伙跑时拿走原指挥凭信,绝不是心血来潮,他是有意的在下烂药.

                          此人相当一部分情况下属东江军,从具体的史料看,很可能也是外地调来的干部,在关外没根,并非关宁嫡系,关宁也不是铁板一块,一方面袁自个没什么人,所以拉在关外根深的祖家,用他们巩固关外部队,搞的祖家子弟在短时间遍布关外部队要冲,但另一方面他也招揽了一些门客类的人,这些人实际比祖家人和他更亲,但这些人大多缺关外部队的背景,所以在实际部队的控制上,他还要依赖祖家,周是个中间产物,他是袁门客中少有的有较深关外背景的,但这主要源于东江,和关宁的部队又联系不深,除比较清楚的头脑外,这恐怕也是他受袁重用的一个原因,

                          但反之袁倒了,就算关宁军不倒,周也很难混的开,因为他不是正经的关宁系统,虽归入关宁,但更倾向于袁个人的门客,但他和袁从外地带出来那些门客又不一路.更要命的是,如果袁倒,他的老东家东江毛就可能抬头,这对他威胁很大.因为祖这帮借袁起的家伙不会把他当一家人,袁那帮在别处招的门客也不会和他一心,万一东江的事翻了,他更没好果子吃.

                          这家伙作这事时,就没安好心.

                          他很可能是要用原本不一定出现的,整个抗敌部队的混乱,与满桂的失利,来赌袁的复出,和规避个人因袁及袁作为的全面否定,而带来的个人损害.

                          当然,我这只是推测,但如果是真的,北京保卫战败的那么惨,不说一半,至少也要有三分之一归功于他.

                          • 家园 再说一遍,请勿东拉西扯,谢谢。

                            崇祯授权满桂指挥全军,难道会不给他圣旨,难道兵部不会给他符节?什么凭信能比皇帝圣旨,兵部公文更有效力?还扯什么用原凭信做中介,难道崇祯要干什么还得老袁同意才行?

                            老袁被抓,在新督师上任之前,督师符节就是处于停用状态,谁敢用督师符节发号施令谁就是想谋反。你是不是想说满桂打算谋反?

                            你后面那段东拉西扯,完全是诛心之论。你喜欢诛心是你的事,我不感兴趣。

                            • 家园 圣旨只有一份,而设动相应部队,是要大量实物指挥用具的,

                              如果是平时,可以把圣旨逐个拿给分散于战场的各部看,看时一份圣旨怎么来的及.

                              你以为崇祯事先会想到,周一定会偷指挥用具,所以一口气作了一大堆圣旨好叫满桂用么?

                              就算是废了这批指挥用具,也要先用原来的中介,来确定新的,满桂的指挥标志.

                              • 家园 你的说法真是越来越离奇了。

                                崇祯要老袁指挥全军的时候,同样是战时,他能顺利的把命令发给各个勤王部队,换了满桂指挥,命令就发不下去了,一定要用老袁的符节做中转。皇帝撤了原来的将领,把部队拨给别的将领指挥,还要用原来将领的符节做凭信,否则就不能顺利执行。

                                感情老袁是太上皇啊。

                                咱还是就此打住吧。

                                • 家园 袁奉命指挥时,他先到蓟,各路援军在赶到中,

                                  清军刚破长城,还没到蓟.

                                  满桂接战时,各路人马各就各位,正与清军作战,这能一样么.

                                  一个是临战,一个是交战中.

        • 家园 不是

          满桂手下人不多,但他显然不是说凭这些人就要赶走后金,而是想联合城外的京营兵,宣府兵,保定兵,关宁余部等等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凑到一起,后金先打上门来了。

          后金人马有限,明朝人乐观的居多。城内的徐光启也是说只要两三万人足以剿灭来敌。

        • 家园 崇祯的做法就是分兵饵敌

          当时情况下,我想不出比袁崇焕的顿兵不战更好的办法。

          先保存有生力量,等到勤王兵聚集后再和后金兵决战。

          崇祯的做法就是分兵饵敌,让申甫七千人,山海关兵五千人,攻遵化的五千骑兵,刘之伦一万人分期分批送死

          • 家园 我倒是有个纸上谈兵的主张

            后金入关的兵力按战兵一万,杂兵一万,蒙古兵八千计算。满洲战兵的战斗力按明军两倍计算,蒙古兵的战斗力不如明军,按和明军等同计算,满洲杂兵的战斗力按和蒙古军相同计算,则四万明军基本上可以不吃亏。

            老袁手上有十一万人,如果豁出关外防务空虚,抽调六万人入关和皇太极决战,可能有戏。

            如果还怕不够稳妥,也可以一边用大军粘住对方主力,一边派兵专门砍对方掉队、落单、打粮的小部队(至少遵化那八百人不能让他们跑了),削弱对方的力量,同时为朝廷调集兵力争取时间。即便不能最后一网打浸,也可以让对方撑不住主动滚蛋。

            随便瞎想。

            • 家园 这是纸上谈兵

              以当时明军的战斗力, 士气, 一场中等规模的战败就可能演变成全线的崩盘, 填油战术是不可行的。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沟高垒不与之战, 同时以小股部队袭扰其老巢, 散布其老巢被端的谣言。 待其师老兵疲再击其惰归, 同时调动辽西大部队断其归路。

              这也是为什么杀毛文龙是彻底的助敌行为。

              • 家园 毛大队长没那么大的威胁

                洪太带出来的部队,capo说有战兵五千人,也有人说有一万人(我倾向于一万人),留在家里的战兵还有四五万人,老巢被端的谣言他不会信的。老奴的时候,毛大队长曾经派人去骚扰过,被切了几千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大规模的行动了,就是他还活着也不会把洪太吓回去。

                关宁系的战斗力,从后来大凌河之战的情况看,虽然不如后金军,但也不乏一战的能力,也有能够控制的住部队的将领,在别部逃跑的时候继续坚持作战,如果能保证数量优势,应该还行。

    •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十二

      通州当时受到明朝的异常重视,已经有重兵驻扎:先是在通州临时设镇,任命临时起用杨国栋担任(崇祯长篇页1560戊子初八),"总兵杨国栋已驻通州"(崇祯长篇页1570),"已调保镇兵二万驻通,推大将杨国栋统之矣(崇祯长篇页1573)"。崇祯长篇后面还有多处谈论通州守御,比如十八戊戌,负责守通州的御史方大任上疏说杨国栋在通州遇到地方不听其号令的问题。同时,崇祯在初十(崇祯实录记作初九己丑)还任命太子太师孙承宗到通州都理兵马钱粮。"时烽火遍近郊,承宗从二十七骑出东便门,道亡其三,疾驰抵通,门者几不纳。既入城,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登陴固守" (明史孙承宗传)。

      而河西务是漕运咽喉、榷税钞关,水陆驿站所在,地位显要、市景繁荣,早在明朝即有“京东第一镇”之称。从边事小记"驻兵张湾,就食于河西务"的描述也可知河西务当时是军粮的供给地。明朝朱元璋建国, 派徐达统帅大军北伐,舟师步骑,夹运河而进, 就是在河西务大破元兵主力的。此役后,元朝皇帝放弃北京,由居庸关逃往上都。

      读史方舆纪要里面记载如下:河西务在通州武清县东北三十里。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官民舟航,皆骈集于此。"自河西务以至通州张家湾,计百四十里。河狭水迅,路曲沙亭,凡五十有九浅云"。

      史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明确提到河西务之处, 可能归通州管辖,或者是天津漕兵驻扎;因为属顺天府而不是保定府,不可能是真保兵。漕兵本来有五营, 振武营和正兵营都已经被裁掉, 还剩下有海防营、镇海营和标兵营。根据之前明廷商议调标兵营赴蓟州应援的情况来看,河西务有可能是标兵营驻扎。这地方暂且存疑。希望有高人能予以纠正或补充。

      现在我们试着站在袁崇焕和关宁军的立场上,试着看看在当时所处的情况下有哪些可行的办案。冒冒失失地冲上去和后金军硬拼是不行的,因为袁军数量不足,而且当时周围已经没有多少能用之兵,“而河南山东之兵道远似无及于事,今亦当檄之速来尔耳”(十二壬辰崇祯长篇1576页),都还没来得及赶到。当时所有的机动兵力,除了关宁军外,就是周围宣府大同,昌平,保定等的援兵,即宣大前来救援的满桂侯世禄,西北昌镇的尤世威,保定总兵曹鸣雷,可能还有保定总督刘策,这些兵马都没能汇合在袁崇焕军里面,这个就是所谓袁崇焕的遣散援兵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说一下。当时情况下,如果孤注一掷硬拼的话,只能把关宁军葬送掉,然后后金获得充分的行动自由,局面更加恶化,所以只能另想他途。

      当然也不能退回到山海关当撒手大掌柜,所以大约不外乎是尾追或者绕路到后金军前面堵截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在后面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样是最无所作为的,但只要不大胆冒进,还是安全的;第二种就是绕路到后金军前面拒城池堵截之,这个大约就是袁军后来的实战方案,安全,但关键要判断准确后金的前进方向。

      这二种方案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袁崇焕和众将商议的内容。最后应该是采纳了第二种,具体实施就是抢先赶到后金的行进方向的前头,或是背靠城池列阵,或是登城防守,这样可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以为后金军还会像宁锦大战的时候那样,主动去进攻他们。但是后金并不傻,吃一次亏就学乖了。

      后金可能的前进方向, 有西面的通州, 已有杨国栋等重兵驻扎; 或者南边的河西务。这两个地方都非常重要,不光是众多的漕粮,一旦被攻占,京城的运河补给线就被切断了。史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明确提到河西务之处, 它属顺天府而不是保定府,不可能是真保兵,应该是天津漕兵驻扎;漕兵本来有五营, 振武营和正兵营都已经被裁掉, 还剩下有海防营、镇海营和标兵营。根据之前明廷商议调标兵营赴蓟州应援的情况来看,河西务有可能是标兵营驻扎。这地方暂且存疑。

      当然后金也可以向北,但北边没什么油水,顺义那边已有满桂侯世禄驻扎(之前袁崇焕命侯世禄守三河, 不清楚他是怎么到顺义的), 或者向东杀一个回马枪, 这种针对蓟州或者袁崇焕军的可能性前面已经分析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提防。

      最终结果来是袁崇焕军十六日赶到河西务。然而,无论是按照前面说得第一种方案尾随也好,还是按照第二种方案堵截也好,都说明袁军判断的后金的进军方向是有北向南,这和实际情况后金由东向西几乎是南辕北辙,而且本来一开始袁军已经知道后金的行军方向是向西的,到底是什么情报,什么时候使得他们改变了这个判断了呢?

      崇祯实录记述了十三日到十五日这几天后金蹂躏的州县,包括了玉田、三河、香河、顺义诸县(卷二0068页)。玉田前面分析了,是后金潜越所经;三河是西越蓟州的必经之地,顺义在满文老档里面写了,是后金分兵攻打满、侯的结果;只有香河是个疑问。十四日后金主力在三河,只有十五日一天有可能到香河。这一天,后金分兵三股,一路去顺义,主力则去往通州北,剩下的莽古尔泰的三千骑兵则只说是探查通州河, 具体方位则模糊不清。

      满文老档对后金军十五日的记载如下:

      "十五日,遣贝勒莽古尔泰、墨尔根戴青、额尔克楚虎尔、台吉杜度、台吉豪格统兵三千人,赴通州河查视渡口处,兼捕哨卒。汗自三河县起行,行二十里,前行诸贝勒获一汉人,送至汗前,讯以敌兵消息,该汉人告称:大同、宣府二总兵官之兵皆驻北边顺义县城等语,遂遣台吉阿巴泰,台吉岳讬,率二旗兵及蒙古二旗兵往。是日,渡通州河,驻营城北..."

      (957-958页)

      这里的通州河指的是哪里?我发现网上几乎找不到通州河这个名称,查了一下<读史方舆纪要>之类的古代地理著作也没有发现线索。我认为应该就是潮白河。如果是北运河的话, 那么已经在通州城边上了, 而通州是这天行军最后的目的地,没必要出发之前就派这么多人去查视。而且也不需要动用三千人这么大的规模,几十个哨骑就行了。比如十六日后金派了三个台吉, "率每牛录甲兵三人,向京城侦查, 是日,驻于彼处"。三个台吉率领的人数可以估算出来,后金总共有240-250牛录[1],而且还有二个满洲旗去了顺义十六日才回来,不可能接着参加此行动。所以大约四五百人左右。

      从领此三千人的头目来看, 里面有三个贝勒,两个台吉,说明后金方面对此很重视, 对比一下进攻顺义的满桂和侯世禄两军,派去了四个旗,满、侯二军不战而逃,说明人数不少,但统帅却仅仅有两个台吉。从地图上看,潮白河向西南方向流经香河,所以,如果把这三千人解释成为向香河方向的侦查行动,是说得通的,而且能够解释崇祯实录后金陷香河的疑问。

      而且满文老档这里还着重提了一笔,"兼捕哨卒"。一般的理解是后金想要保守军事机密,偷袭什么地方,可是后金进军到此已经是明朝的腹地,没有什么秘密可保,明朝方面十里设一塘,塘哨不是趴在地上而是在高处瞭望的,附近都是平原地形,几十里外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猜想很可能是为了针对袁崇焕。

      军队行军比较忌讳侧敌和尾追的敌人,因为行军队形不是战斗队形,如果对方赶上并发动进攻,己方会陷于被动而遭受额外的损失。所以后金方听说顺义有满桂等兵驻扎,急忙派重兵攻打。没有理由对身后的袁崇焕军视而不见。后面会分析,这时的袁崇焕军很可能在尤古庄一带,无论是否,此时距离后金军不会太远,后金如此分兵三路,实是兵家之忌。所以,我认为,莽古尔泰等率领的这三千人,很可能是疑兵,佯装向南行动,同时也负责防卫和监视袁崇焕军的任务。

      这样一来,袁崇焕的侦骑不能越过这三千人向西,袁崇焕军因此产生误判,以为后金的进军方向是南边的河西务。而京城方面的情报也被阻隔,只能绕路三河或者河西务方向才能送到袁崇焕处。而此时袁崇焕军大约在倍道兼程前进,京师方面也不清楚他们的动向,袁崇焕军对京师的消息也一无所知,双方情报互相不通,形成了"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导建州兵入内地,而崇焕不知也"(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版1488页)的结果。

      十六日,后金主力进至通州北,停留了一天, 不光是为了休整, 也是为了等待其他方向的几路部队前来汇合。

      当然也存在其它的可能性,因为资料的缺乏的关系,只能停留在推理上了。不管有没有前面所说的后金的误导,袁崇焕南下防守河西务都是成立的。至少挡住后金可能的南下路线,让后金的危害限制在北京通州一线,是可取的。就好比救火,虽然不能扑灭火情,但是建立隔离带,制止火势蔓延,这种做法说不上坏吧,至少比直接投入火场被烧死强。只要部队还在,形成牵制局面,然后汇合各地赶来的勤王军,积聚一定力量后驱逐后金军,未必没有希望。

      总之,到底袁崇焕的关宁军的追击行动,是不是真的"纵敌长驱",关键在于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如果是无罪推定,那么袁崇焕有充分的无罪理由;如果是有罪推定,也即先认定袁在此事上有罪,那么可能性也许有。

      如果袁真有责任,我认为应该从袁更早之前的决策找起;就好比下棋,一步棋走错,后面的几十手虽然步步都正确,但也只是聊尽人事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