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京》有错,居功至伟 -- 颜赤城

共:💬49 🌺1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没法同意

      这篇观前感的逻辑实在是太强大了。不会拍电影的我只能对所有的电影都说好吗?

      一个电影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不论导演的水平如何,立场如何都是“居功至伟”吗?

      话说回来, 南京大屠杀这样敏感的话题, 每次有作品出现,有哪次不是一石极其千层浪呢。

      “所以我说,遗忘是最大的敌人!而《南京!南京!》把这段历史这么大规模的带回到人民的眼前,居功至伟!”

      那么《西藏七年》把解放军入藏这段历史华丽丽的带回到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强烈影响了西方世界的西藏观,

      岂不是更加居功至伟。

      南京是个敏感而且烫手的题材, 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很好的驾驭它。 南京南京之前有谁对它有很高的期望吗?

      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 论坛里还有人说,肯定会买票,但是去不去看就不一定了。我当时的想法也是满腔

      热情的支持。 不指望水平多么高,老老实实讲讲故事,哪怕只是记记帐就值得鼓励了。心里当然小小的有些

      不现实的期待,希望它或许或许会像《索菲的选择》《美丽人生》,《辛德勒名单》之类让“世界人民”

      也震撼感动一把,下次有同事问我, 南京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必要太费口舌。 让他们知道南京比奥斯威辛

      惨,死的人比奥斯威辛多,可是知道的比奥斯威辛少,而且肇事者还在抵赖,并且毁灭罪证。

      可是陆川的访谈出来了,觉得好像味道不对。 听说他要表现抵抗,还要表现人性。

      抵抗暂且不说, 后来电影放映了, 才发现人性居然是通过一个日本兵表现出来的。 怎么觉得这么别扭呢?

      以南京大屠杀, 英文Rape of Nanjing, 为背景,来讲一个日本兵的人性,就好像在慈禧的六十寿诞上挑出

      甚至编出一个细节来说老佛爷会过日子,勤俭持家一样荒诞不经。 在这个片子里大篇幅讲述叫角川的人性,

      就好像讲述一起强奸案的时候用显微镜对准强奸犯那玩艺儿上的一个细胞说, 看, 那细胞也很痛苦,也不

      得已,很内疚,并且自绝身亡了,所以......想说什么呢, 不知所云。

      个人认为进出南京的日本兵没有一个不该枪毙十次的,所以不要这样来恶心我。

      前一阵奥斯卡提名影片"朗读者”是一部德国人的反思奥斯威辛的,一个少年的爱人原来是奥斯威辛的监狱

      guard。 这本书在德国乃至欧美都是畅销书, 是少有的战线德国战后的一代是如何live with上一代的罪行

      的。可是这本书以及电影都遭到了犹太人的唾骂,认为德国人在给自己的罪行辩解。虽然可以理解犹太人

      的感情, 可是德国人讲述自己如何与犯下不可思议罪行的上一代共处,试图去理解不可理解之事的困惑

      也是无可厚非的。重点是这是一本德国人的书。 陆川作为中国人却摇身一变要以日本人的眼睛去看去理解

      去反思日本人的罪行是我完全不理解的。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09/0502/01/5897A9RE000120GR.html

      看看网易上对不同人物的采访,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个是日本留学生的:

      “至于《南京!南京!》中残酷的战争场面以及日军强奸中国妇女的戏份,加藤感觉有点“夸张”,他认为

      “这样处理可能是为了照顾中国观众的情绪”。

      可见日本普通人对南京的看法,可是后边幸存者的看法是现实比影片里残酷, 多么大的认知差别。

      另一个是一个章先生的:

      “我很好奇,陆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拍这部电影的?”章先生说,“一般来说,所谓反思、谢罪这种事情

      都要由当事人自己来做,很少有人在电影里替别人反思和谢罪的。这或许只能说明陆川导演已经超脱了中国人

      的身份,跑步进入‘国际主义’了。””

      喜欢他的最后一句。

      最后奉劝楼主一句, 你对陆川报的希望太高, 我感觉他拍这个片子恐怕因为这是个大噱头, 市场面好。

      并不一定背负着半点儿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听说他和韩三平打了一个赌, 韩三平号称票房过一亿就去

      上海裸奔,飞机票钱陆川出, 陆川说票房一点五亿就也去裸奔。只恐怕楼主在这里愤愤不平,只是帮

      着陆川去裸奔而已。

      还是比较赞赏姜文的观点。幻想日本兵的人性,下场在鬼子来了就能看到。

    • 家园 同意LZ,有不满但被误导说不上
    • 家园 这个。。。。

      前几年有美国人拍的《南京》,现在还有《拉贝》。我说好!你们都去看,但是我不会。我看了预告片,不是我的视角

      您还是先看看陆川怎么说的吧。人家貌似也没说要用您的“中国人的视角”哦。

      《南京!南京!》由中影、江苏广电总台、星美投资,该片在杭州点映时,曾经有观众对陆川的“日本人视角”的叙事方式表示了质疑。对此陆川打了个比方来解释:“用谁的视角来拍电影,只是个叙事策略。就好比你吃羊肉串,用竹签子还是铁丝串起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陆川更表示,这样的叙事策略是影片走向世界的选择:“在这场战争里,中国和日本就好比一张纸的两面。如果你觉得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有点奇怪,只是因为在过去的此类电影中,这样的视角都是缺失的。可是如果要说‘反思’,从日本人的视角来反思比从中国人的视角更为震撼。

    • 家园 花!

      一个人做事,十个人拆台,想靠这个从心理上来获得“自己比别人高明”的廉价优越感的我不知道具体数目,但肯定不少。

      不是说不能批评,但谩骂就过了,说陆川是汉奸,陆川拍这个片子是为了给日本人翻案,陆川拍这个片子是给日本人看的......这些说法我就一个评价,脑残,你是认为陆川傻还是自己傻?

      指出不足,可以接受,谩骂和大帽子,小人所为。

      • 花!
        家园 "谩骂和大帽子,小人所为"

        [MOVE]这些说法我就一个评价,脑残[/MOVE]

        “脑残”算不算谩骂?

      • 花!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很难赞同这种观点

      我现在给他打满分,等你们有出息了拍出更好的,我再给你打满分。在那之前,这个就是满分

      希特勒也可以说:我就是满分,等你们有出息了当了德国总理,我再给你打满分。在那之前,我就是满分。

      日本人也可以说:我就是满分,等你们有出息了打到东京来,我再给你打满分。在那之前,我就是满分。

      没有人想搞陆川,实际上批评他的人好多就是被他以前作品的口碑吸引到电影院的。我认为对影片有看法是应为当初期待值过高,导致这种局面的恰恰是盲目的吹捧和炒作。

      南京大屠杀的本质就是中国人被鬼子砍得满身是血,再按在地上强奸了,这么多年这口气一直没缓过来,而强奸犯还死不承认。就这样还想在野兽身上刷点人性出来未免太矫情了。学欧美?你不想想美国人把多少鬼子变真鬼了,珍珠港这口气早出了了多少回了,就算借个胆子日本人也不敢说珍珠港是老美自个炸的.

      陆川既想表现日本人的残暴,又又想得到日本人的肯定,既想和普世价值接轨,讲的人性却又是编的,生生把片子整成了四不像。拉贝日记再煽情,这人可是货真价实的,往辛德勒身上靠还有点谱。编了个鬼子角川就把东方辛德勒的牌子打出来,这超出了陆川的能力,也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能力。

      • 家园 笑这句并上花!

        珍珠港这口气早出了了多少回了,就算借个胆子日本人也不敢说珍珠港是老美自个炸的.

        日本人也不敢说原子弹炸得不对,只是说炸得我好惨……

      • 家园 其实拉贝比辛德勒强的多

        从各个方面看 拉贝都比辛德勒强一些.

        现在国际上有一个观点,就是纳粹好坏好坏.黄军呢,不知道.

        其实 跟黄军比起来 ,纳粹是圣人.

        中国所有的抗战题材的受难片 都得体现这个原则,否则,等于没拍.

        • 家园 国际上的观点?

          如果是犹太人的观点,再正常不过。日本人又没杀他,干吗要说日本军的坏话?这一点你再拍南京也改不了的。何必在意。

          在中国,很显然纳粹形象要好得多阿。看看网上有多少二战德军的粉丝就知道了。这也是天经地义的,纳粹杀犹太人,不干我们的事,知道谁对谁错就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