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冯玉祥策动石友三反张倒蒋内幕_九一八事变前夕的一场内战 -- 阿康

共:💬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纪事】冯玉祥策动石友三反张倒蒋内幕_九一八事变前夕的一场内战

    冯玉祥策动石友三反张倒蒋内幕____九一八事变前夕的一场内战

    1931年7月中、下旬驻扎在平汉铁路新乡、安阳和邢台一带石友三的第十三路军,突然沿平汉线北进,向驻守在石家庄等城镇的东北军发动军事进攻。目标直指北平和天津,企图将张学良的东北军逐出关外。经过两周激战,石军所部溃退山东被韩复渠收编。这就是历史上的石友三反张倒蒋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冯玉祥在幕后策动和指挥的。即是蒋、冯、阎、桂大战的继续。

    中原大战蒋虽胜,然反蒋势力依存

    蒋、冯、阎、桂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宣告结束,表面上蒋实现了武力统一,自认为“此次讨逆战事后,深信本党统一中国之局势已经形成,叛党乱国之徒,今后决无能再起。”事实并非象蒋介石所说的那样。反蒋派虽然多次被蒋介石挫败,但各派的代表人物仍然留在各处,窥测方向,伺机再起。

    1931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扣押了胡汉民后,与广东的关系立即恶化。当蒋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时,反蒋派又以陈济棠为中心,聚集广州.筹备召开国民党中央非常会议,跟蒋介石唱对台残。1931年夏,粤、桂言和,携手反蒋,并於5月3日以陈济棠、李宗仁、白祟禧为首的两广将领数十人联名通电,要求立即释放胡汉民,蒋介石下野。5月8日,在广州组成反蒋的国民政府,以汪精卫、孙科、林森、陈济棠、唐生智等15人为委员,汪为政府主席。旋即成立军事委员会以陈济棠、李宗仁、唐生智为常委,将陈济棠的第八路军改称为第一集团军,陈为总司令。桂军编为第二集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白崇僖为前敌总指挥,在“救护党国,打倒独裁”的口号下,决定北伐讨蒋。

    借居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打倒蒋介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问题。中原大战虽然失败,但他与汪精卫、孙科、李宗仁等反蒋派的联系却从未终断。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冯玉祥即派唐悦良为代表常驻穗城,并由先在该地的简又文协助。六月初,汪精卫、孙科等分别结冯来电表述反蒋决心,敦请冯玉样在北方配合一致行动。

    冯玉样的西北军中反蒋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时二十九军副军长刘汝明,向冯玉样秘密报备 “讨贼事已准备妥当,待命。”并派自己的参谋长到冯那里“面请机宜”。刘在报告中还告诉冯,他已在河南济源、怀庆(今沁阳县)一带组织联络了民军一万余人,正在集结中。时驻晋城的孙殿英致冯马电机 “又玄(阮玄武)、省三(张允荣)已到晋城,职部即日动作,对讨蒋事毫无问题,诸释钧念。” 阮、张复冯电报证实:“殿英正在积极准备出动。”他如驻晋南的张自忠、冯治安、张人杰和鲍刚等,均愿追随冯玉祥反蒋。

    时驻河市南部的吉鸿昌,也来电告冯;“到信阳,即北进。”吉和张印湘、葛运隆(亦作云龙)等3人的部队均与冯玉祥取得联系,做好在豫南发动反蒋的准备。

    雄踞山东的韩复渠,中原大战中虽倒向蒋介石,但从未与西北军交过战,且与冯玉样始终书信往返不断,保持着感情的联系。韩与石友三系结拜兄弟,友情甚好,二人多次共同行动。共同叛冯之后总是相互声援。中原大战后韩受蒋介石多方监视,内心十分不满,多次与冯玉祥和石友三联络,表示愿共同反蒋。冯也派秦德纯前往韩处,石则通过胡绍武与韩进行磋商反蒋事宜。

    中原大战后,山西将领也在酝酿反蒋。6月27日,冯玉祥在复孙殿英的电报中说:因徐永昌在外长期不回太原 “晋方各将领现组织军委会,推杨星如(即杨爱源时任察哈尔省主席)、周代、孙楚任常委,主持一切。昨孙已正式与末(哲元)、庞(炳勋)接洽,商议大体计划,井派代表赴济晤韩,表示推戴。” 7月15日,孙殿英电询冯玉祥 “汉章(石友三字)发动,晋军是否一致行动” 冯立即复电“大军讨贼,当然一致动作。”17日,冯在回答孙的另一电报中说得十分明确:“石部发动,各军必皆发动,毫无疑义、杨星如同志日前曾派员来此报告并请示方略,与石部一致行动,毫无问题”。

    石友三野心勃勃,欲趁蒋无暇北顾时,先将张学良的东北军逐出关外,再将华北连成一片,然后统兵南下。冯玉祥和汪精卫等支持石的行动,进而联合北方各反蒋力,与两广合力,南北夹击,彻底打败蒋介石集团。

    冯玉祥对石友三反张倒蒋的策刘

    中原大战后期,石友三因见战事已对阎锡山、冯玉祥不利,又探得东北军不支持阎、冯的情报,于是例戈叛冯的念头再次荫生。 1930年8月底石擅自放弃原阵地,所部北渡黄河,撤到新乡、彰德(今安阳)、顾德(今邢台)一带。当9月18日张学良发表拥护蒋介石的通电之后,石友三立即通电响应,并在平汉铁路截击、收缴从前线撤回山西的晋军军械。因此石在中原大战后的实力,不仅未受什么损失,反而有所增强。到1931年春节,已发展到 64000多人。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将华北军政均委张学良负责。石友三为了进一步投靠张学良,遂于1931年春节前夕亲自到东北,晋遏时在沈阳的张学良并请张为他委派秘书长和副官,以表示对张的忠诚,张学良对石友三也分外友好,予以热情隆重的接待。

    石友三自从驻防平汉铁路的新乡至顺德一带之后,陆续扣留了该铁路客、货列车车皮数百辆,机车近20台,自己组织运输司令部,行驰于新乡至石家庄之间。平汉铁路局对此不敢过问,严重阻滞了平汉铁路线的交通运输。石友三的行动遭到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党政府铁道部的痛恨。蒋和铁道部均电请张学良催促石友三迅速交还所扣之机车和车皮。张这时也有意笼络石,以壮大东北军的实力,便在暗中与蒋介石密电往来,代石友三敷衍,同时劝石交还一部分车皮,以便替石开脱。

    正在这个节骨暇上,石友三向张学良辞行,欲返回原防地顺德。张因车皮问题未得结果,特善意挽留石多住几天,不必急于返回,以等待和蒋介石的交涉。一向猜疑成性的石友三,侦知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为他而密电往返,误认为是张学良要扣押他;张的挽留是对他耍的手段。为此怒火中烧,对张怀根在心。石友三强烈意识到,若不先发制张,早晚必被张所除。

    石友三从东北回到顺德总部,立即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大谈他在沈阳险遭张学良扣押,几次要求返回防地均遭拒绝,张有意扣押他是欺人太甚,东北军腐化堕落部队纪律松弛,战斗力差,张学良年轻气浮,毫无威望,难以将东北军统率起来……总之,张学良的东北军是不堪一击的。石友三发誓报张学良要“扣押”他这一箭之仇,返回顺德后便积极备战。

    石友三所以敢反张倒蒋,与冯玉洋和广东方面在背后的策动有密切关系。1931年6月,冯在回复孙科的电文中明确表态 “弟之讨蒋,始终贯彻,全军将士无不同仇敌忾。” 称赞广东国民政府讨伐南京蒋介石集团的主张是“明言快论,理直气壮”,“能使天下人皆知贼之诡骗,贼之用心”。7月3日,冯用电报将推备发动的部队编制,向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等人报告: “弟现将敝部暂分为三个集团军及两个独立部队以宋哲元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电中特意说明以上三总司令的任命,待他“另电到达再为发表”,因当时韩复渠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至于孙连仲、吉鸦昌等人可到“发动时任为独立部队司令官。” 冯在分别给汪精卫、孙科和广东国民政府委员们的电文中,一再强调,若马上发动倒蒋军事,必得先解决军需问题。过去反蒋失败的教训之一是: “缺乏物质条件而遭顿挫”。目前因中原大战的消轮 “钢、弹两缺,此种状况为弟所认为最最重要问题。”广东方面遵照冯玉样的意见,即派李汉魂为代表前往顾德和石友三秘密联络,许诺石为广东国民政府委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同时汇来50万元作为石部军费,要求石在北方发动。石友三一一接受。

    冯玉样积极策动石友三反张例蒋,是为实现他一贯的政治主张。另一近因是时任山西省主席的商震,为讨好蒋介石而引起晋系军阀的不满。商为转移视线,就设法驱逐借居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样离晋。冯玉祥被迫,一度曾计划出国,但又因“出洋无钱”,未能成行,最后被宋哲元接到新绎暂住。冯受此刺激,更强烈地认识到重掌军队和占有地盘的重要。石友三与张学良关系破裂后,冯认为反张就是倒蒋。中原大战之后,张与蒋介石联合,东北和华北军政蒋均依靠张。 ”张不去则蒋赖以存,蒋不去则国何以治!”因此冯极力支持石友三反张倒蒋。

    冯还认为由石友三首先发动,动员全国尤其是北方反蒋势力积极响应,形成南北反蒋势力大联合条件已经成熟。 “方今蒋逆已陷于四面楚歌,无暇北顾;而张逆则有心腹之患,无力南犯。”在南方,广东方面公开宣布讨伐蒋介石;蒋又以十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自任总司令坐镇南昌,正焦头烂额;东北的“万宝山惨案”发生,对日外交纠纷也正让东北当局人心惶惶,张学良自己因伤寒病严重而入北京协和医院,东北军内部不稳,张学良的叔伯弟兄张学成秘密与石友三联系,拟届时从内部反正,等等,冯高兴地对部下高级将领们说:“此诚讨蒋以来未有之机会。” 反之, “若更交臂失之,待其喘息已定即来谋我,尔时若言妥协,则不为所容;若言持抗,则力不足。后悔既晚,只有坐以持亡而已,岂不痛哉!”

    冯玉祥清楚地意识到,要抓住蒋介石“无暇北顾”的短暂时间,以速战速决的战术先打败张学良,单靠石友三约6万步兵力是不可能的,必须联合北方各地反张倒蒋的力量。这个作用又是石友三难以起到的。为此,必须亲自出马,向其旧部宋哲元、刘汝明、张自忠、冯治安、孙殿英、庞炳勋、阮玄武、张人杰、鲍则、驻扎在豫南的吉鸿昌、张印湘、葛运隆以及山东的韩复渠等,分别派代表、亲笔写信、拍密电……采用种种方式进行联络,促使上述将领联合起来,共同出兵打张学良。同时,又以同样方式与晋系将领联络,敦促一致行动。冯认为,只要山西、山东的军队再加上驻晋、豫两省自己原来的部属,共同支持石友三会攻张学良,胜券必操己手。

    为实现这一目标,冯玉祥在山西新绎为石友三攻打张学良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

    (一)石友三部作为进攻主力,北上攻打石家庄,然后以大部兵力向保定、北平进发,以部分兵力协同友军攻取天津。

    (二)晋军“由张家口及北平以西,保定以北出兵援助。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主力在关外及平、津、冀东一带,而北平西北的绥远、察哈尔等省,仍为傅作义和杨爱源控制,如果晋军能从张家口等地出兵袭北平,必使张学良腹背受敌不战自退。

    (三)韩复渠部由山东北进,攻取沧州、马广、然后会师津、平。当时东北军已增兵沧州、马厂一线。韩复渠也“增兵于德州”。

    (四)吉鸿昌、张印湘和葛运隆等同河南民军,由信阳沿平汉铁路北上 “袭取郑、汴。再乘胜向徐州进军,以防蒋军援助张学良而抄袭韩复渠之后。

    (五)刘汝明、张自忠、冯治安、孙殿英等抵由垣曲、晋城等地东洗过河南济源、怀庆、演化陈兵于平汉铁路黄河北岸一带,与吉、张、鲍等部呼应既可防止蒋军向北增援、袭击石友三后,又可壮大声势,与山东韩复策部接应。

    以上各军连同庞炳助、刘桂堂等部在内,总兵力约有30万人左右。 冯玉祥认识到,实现上述方案,晋军是关键当时晋军仍拥有四个军的编队,实力较强。石友三在平汉线北段发动,晋军的动向将举足轻重。为争取晋军出兵,他先后派张允荣、李兴中、陈继淹、徐维烈等多人前往太原游说。冯多次亲笔函、电催促。

    石友三也派沈克等常驻太原。冯玉祥和晋军高级将须们“经数度磋商,已趋一致。晋方也表同情。石若发动,晋军决一致行动”。共同例张反蒋。7月22日,黄少谷向冯报备宋哲元和庞炳助等人 “正与晋将领商联名通电。”黄希望冯去电催促早日发表。但当石友三发动之时晋军却迟迟末动。7月下旬,徐永昌返回太原。徐原为冯的部属,南口大战后投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阎避走大同,晋军交徐主持。

    冯得知徐返晋,就把晋军能否发兵倒张反蒋的希望奇托在这位关键人物身上。冯电徐道:“讨蒋之事久而未决,很吾弟主持,一切困难当可迎刃而解。”冯为坚定徐的倒张反蒋信念对当前形势作了剖析:目前“出兵讨蒋,困难小而解决易”,“若竞当机不断,过此以往,则将来之困难将不知伊于胡底!”现石友三已在河北省平汉线发动,韩复渠又增兵于德州,吉鸿昌、张印湘和葛运隆亦将向郑州和开封进军……“倒蒋形势已成”。若在此时晋境各军遥为声援,必可大振士气。 “反之,若待石部不敌东北,则此已成之倒蒋局面,将从此冰消瓦解,北方大局更不堪向矣!”冯玉祥竭力向徐永昌呼吁:“务请我弟排除目前之困难,也决定即时发动。电发后,派张允荣等从新绎前往太原面见徐永昌,敦请立即出兵援助石友三例张反蒋。

    扼津浦铁路中段的韩复渠,是石友三发动后独当一面的右翼。韩原为冯手下一员宠将,以勇敢善战著称。中原大战后独霸一方,扼津浦、胶济交通枢纽。当战后晋系力量消弱之际,韩在华北愈显重要,张学良亦对之另眼相看。山东在地理、兵力和士气上都是一支直接关系到战事胜败的力量,冯玉祥对韩自然格外重视,除派秦德约等人为代表长期与之接洽外,并于7月20日由新绛再次亲自电韩,力促韩出兵会攻张学良。

    冯玉祥紧锣密鼓周密布置了石友三的左、右翼之后,又对南路军的兵力作了妥善安排。命吉鸿昌、张印湘和葛运隆等部“准 (七月)二十日在信阳以东发动响应北方。”同时,吉还组织动员了河南民军3万多人,已“达驻马店西二十里”处,将由吉鸿昌等人统率沿平汉铁路挥师北指,再由郑州沿陇海线进攻开封、徐州。

    冯玉掸唯恐南路力量单薄,复令驻扎在山西晋城的孙殿英部“即日率大军东出清化(今河南沁阳境内一大镇)至平汉线之黄河北岸,以免石部后顾之忧。”电发后冯仍放心不下,旋派阮玄武和张允荣“前往晋执催殿英早日进兵”,增援南路。

    为适应倒张反蒋战事需要,冯对驻晋旧部作了适当调免加强了领导。如“纪(刚)、张(人杰)两部将由阮玄武指挥”,并命阮 “日内即往部署”。 促当时的宋哲元和庞炳勋虽愿联晋反蒋,却对出兵接石态度消极。庞炳勋主要是对石友三等人叛冯投蒋、破坏团体利益的行径不满,不愿出兵助石。冯玉祥于7月21B急电庞,恳切相劝,谓; “兹者石友三、吉鸿昌痛悔往日之非,决然讨张而例蒋。刘峙闻讯,急调援兵,并求向力(韩复渠字向方)援队己为韩所拒绝矣!” “石友三附蒋,吾弟讨之,今石讨蒋,吾弟助之,“向日为吾弟所不耻者,今已为讨蒋之先驱”,冯急切请“讨蒋之志”“弥坚”的庞炳勋,迅速出师应援石友三。

    石友三发动之后,宋哲元仍按兵不动。宋部是中原大战后保留下来唯一的一支西北军,宋想保持这支实力。冯玉祥却认为反蒋时机成熟,机不可失。7月23日,特电来回顾以往讨蒋失败助教训:“溯自讨贼以来,势力非不雄厚,其弊在团结不坚;团结坚时,其弊在步骤不角,步骤齐,又往往失之动作太缓。此过去之明鉴,而今日所必须戒者也。”冯希望宋哲无能看清当前反蒋的大好形势,将他的意见“向各方同志肯切而言”,进而起到促成“讨张倒蒋之大联合,即日全体联名通电响应友三弟”的作用。 同时, 冯“尤望”米哲元对“更陈(庞炳勋字更陈)弟披肝沥胆,痛吉利害,捐除一切成见。”协助石友三反张倒蒋,共同完成这桩 “当仁不让之伟业”。

    石友三反张例蒋的失败

    石友三于1931年7月15日,再次扣留平汉铁路车皮。18日截断电线,卡断平汉铁路南北交通。20日在顺德誓师,并公开发表反对张学良的通电,署名者除石本人外还有张学成、孙殿英、刘汝明、阮玄武、刘桂堂等28个高级将领。然后开始沿平汉铁路北进,23日进占石家庄。24日拂晓,由石家庄继续沿平汉铁路向保定推进,于26日晚到达河北省望都以南地区,受到东北军所布防线之阻挡,石军暂停前进,在望都以南集结,准备突破东北军的防线。

    东北军队1931年春天起即向关内运兵,到6月底,仅在天津下车的即达一百余列车。而“自战事发动,东北军陆续入关者不下四、五万人先,开平汉线上”。东北军分平汉和津浦两路迎击石友三。平汉线为主力,由于学忠统辖四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一个炮兵团,在保定、望都之间布防,以逸待劳,准备与石友三部决战。于学忠于7月21日亲赴保定督师。津浦路由王树常指挥,所辖兵力与平汉线同,由天津南下沧州,而后向西推进,经河问、肃宁,对石部实行包抄。

    蒋介石和张学良对石友三的行动早布察觉。7月18日,由刘峙领衔,顾祝同、杨虎城、胡宗南等33人署名通电,自河南开封发出,明确表示:“有不顾国家之急而作轨外行动者,誓当率师声罪致讨,生死以之。”张学良旋于21日通电全国,不点名地指责石友三因“一人之私意,不顾大局之安危”。同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为‘剿赤’军北部集团军总司令官,于学忠为第―集团军总指挥,王树常为第二集团军总指挥。”7月23日,张学良通电讨伐石友三。同―天,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了他亲自起草的通电,其中有“石逆叛变,实受粤中叛徒五十万元之收买”等语,在对石及广东方面谴责的同时,还极力鼓吹“安内攘外”,“忍辱负重”的哲学。蒋道: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叛逆,完成国家统一,则不能攘外。”翌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拿办石友三。旋任命刘峙为中央军的南路军总司令官,下辖刘镇华、顾祝同、王均三个军团,调集10万大军,由河南沿平汉铁路跟踪石友三北进,使石首尾难顾。

    蒋介石“为迅速解决石友三部”,仍施展中原大战中的两手故技一一以利禄为诱饵的分化瓦解与军事进攻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对晋军将领则极为拉拢,慷惯应允从19316月份起 “由京月助二十万”补充晋军军费。 “以商(震)为河北主席”,以“孙楚为天津司令”。对冯玉祥的旧部也实行收买政策,如封庞炳勋为保定、大名司令等。对韩复渠,蒋则采取军事李制的手段,等等。

    在蒋介石的拉拢下,晋军首先中途变封。徐永昌离平返并之前,曾到协和医院拜访了张学良。返并后即召集高级将领会议,决定“拥护中央,整顿内部”。 徐并致电北平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长王树常表示晋方“各将领一致拥护总、副司令”等等。随即遵照蒋介石“电令商震等部赴石家庄协击石部”的指示,商震即刻行动。令“高鸿文、黄光华、周思诚各自积极准备”,于7月29日夜,在长寿东站(今新乐县)袭击了石友三运送作战物资的一列钢甲车。

    石友三发动后,韩复渠却一再电石止兵。韩之所以违背初衷,与他当时处境困难有密切关系。蒋介石对韩早有戒备,虽然在7月21日特任韩为剿赤军东路集团军总司,同时也命马鸿逵为第一军团总指挥,驻扎泰安一带;又在徐州屯驻重兵;而刘珍年部驻扎胶东,直接听命于蒋,与韩时有磨擦;王树常的东北军己进至沧州,拦住了北上之路。韩的实力只不过五、六万人,被这几个方面牵制得难已动弹,对石友三可谓爱莫能助。庞炳勋对石友三、韩复渠的“十八年(1929年)之变痛心,至令去年退却(指中原大战失败前后再次叛冯)又蒙损失。种种过去不如意事自不心灰意冷”,虽经冯玉祥再三去电劝说、敦促,终因矛盾难解而末出兵。冯在山西的其他旧部,亦因意见末尽一致而按兵未起。

    广东方面对石友三部的军事进展分外关切,汪精卫、孙科等多次与冯玉祥函电往返。7月25日汪再次电冯询问,冯心急如抵在复汪的艳电中哀叹:“晋境各军,早经一致,嗣因有人从中挑拨,以故稍有出入。”冯在另一致王法勤、柏文蔚等四人的电报中气愤地说“祥对晋军各将领迭电催促,……不幸己成之决议,中道生变。”本日张师长自忠回防面称,据云决议变更,原因系晋方变卦故而生阻。”

    在平汉铁路前线与东北军作战的石友三部,孤军无援。冯玉祥期望的“石军发动,各军必皆发动”的局面未能出现。 “7月29日,石军曾一度猛攻在望都之东北军阵线”,并末奏效。石当时的处境是,正面于学忠部的防线一时难以攻破,速战速决的目的无法实现;背后刘峙的中央军在步步紧逼,已于29日占领顺德,30日攻占内丘、正朝石家庄和束鹿方向攻击前进;平汉线西侧,“商震率部向石(家庄)侧击” 东面王树常指挥的东北军,已由沧州向河间、肃宁方向包抄过来。石部已鱼游釜中,形势险恶。石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被迫于7月31日夜突围,经深泽向山东方向败退,沿途溃不成军,及至山东德州时,六万多人马已损失大半,后全部由韩复渠收编。

    在石友三反张倒蒋期间,外界认为冯玉祥“对于此次战事,尚无若何表示。”实则冯日夜策划,如坐针毡。当他得知晋军态度突然改变之后,火速改变部署,通知自已旧部应及早戒备以免上当。8月1日,急电孙殿英,谓据张自忠云,徐水昌返太原对晋将领宣称“先消灭汉民,再与刘峙夹击殿英”。冯从已得之情报判断,晋军有配合蒋介石对石、孙和宋哲元、韩复渠等部次第消灭的企图,故望“早谋善法”。至此,冯玉祥策划石友三反张倒蒋的混战为时仅十余日,便遭惨败。河北人民群众也遭到一次洗劫。石友三的十三路军从此彻底解体。冯玉样也再次受到打击。

    广东方面在天津设立的执行部8月5日致电阎锡山、冯玉祥及驻扎山西的晋军(商震除外)和西北军将领,对石友三反张倒蒋的失败深表惋惜,对商震的背信弃义进行了谴责,同时指出历次反蒋失败的原因: “蒋逆中正横行一时,非倒蒋势力之不足以制之,实乃倒蒋势力之不能集中,遂演成支离破裂之局。今幸广州建立中枢,石汉章同志奉命举义”, “此正歼灭元凶之时,我北方同志应一致努力进行大团结之日也。”“而商震竞出人不意,袭取石庄,使反蒋力量自相残杀,令人痛心。今后应以此为戒”,“以倒蒋主义为先,个人利害次之”才是。总结三年来的反蒋教训,多是“因各个利害关系,败于蒋贼之手者屡矣!”到现在若还不能“视破个中奥窍,谋整个之利害,恐终亦必亡而已矣!” 这封电报道出了此次石友三反张倒蒋及此前历次反蒋失败的原因,而这也是冯玉祥等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