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李锅(23)》:新能源自留地(一) -- 本嘉明

共:💬74 🌺37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起码
                  家园 您意sanlu那两个?够倒霉的了,我是这么看的,无论

                  什么添加剂是得到或明或暗暗示的,这两个应该是添加过量了,要不送货后,被发错料到婴幼儿用途了。整个败笔在sanlu营销对市场初期的态度上(对比其它几件产品质量案),这恰恰又反应了国内的用人观,实际是庸人观。那个贪污6000万的证券经理真是聪明绝透了。感谢葡萄指点。

    • 家园 【原创】<李锅23>新能源自留地(五)

      (一)

      秦末有种营生,叫“卖浆”。

      “浆”不是清水,不是米酒,而是米汤,比粥饭便宜,贫穷的旅人可以买了装在葫芦里充饥。

      橘子洲头,暮色如晦。

      小本的棋摊将将要收,堤下上来一人,荧虫夜舞,荫出大斗笠和朦胧的身影,层层而出。

      来人站停,默然移动一子。

      小本饮浆如故。

      浆却滴到棋盘。

      一滴,复一滴。

      浆中热汽,立刻被笼罩盘面的兵戈之气裹卷而去。

      小本开始拔钉子。原来其余的棋子都已钉死,只此一颗活子。

      以下一段,小本本来留中不发(上节已经说是结尾了)。但村长动了活子,小本只好献丑。

      仰慕村长高义,也算倾盖之交吧。

      (二)

      一不小心,我们触到了地雷,这地雷叫做:垄断。

      在网上讨伐垄断,比唐老鸭-吉珂得去挑战风车还要愚蠢。不过讨伐的人多了,坐在那里冷笑的反而显得不够聪明了。

      中国的用电,分:工业用电,民用电,商业用电。

      其中工业用电最便宜,事实上电网管理成本也确实最小。

      民用电次之,但不断有官员声称比工业用电还便宜,不合理,应该涨,云云。现在各地区不一,大致在RMB0.7/度上下吧,小本说错的话,大家指正。

      商业用电(营性用电)最贵,基本都上一块,宰你你还要山呼皇恩浩荡。经常一条街上,小卖店是商电,洗头城反而算民电的。

      总体讲,中国电费平均合USD0.08/度,美国则在0.10/度以上。(从这看,中国快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天堂了)

      任何社会,其实都有垄断,像在加拿大,医疗公交都由国营的来垄断。普世常识来讲,垄断产生的问题有两种:

      1)低效,三天两头掉链子是正常。

      2)不公。

      加拿大的垄断,主要是第一种毛病;中国的垄断,主要是第二种歪风。

      “新能源自留地”是一剂微弱的药,但足以撬开垄断的铁门,让清新的空气点滴进来。

      小本为什么要以2000W为一个“基本单位”呢?

      2000W包括一到两台风力发电机,外加太阳能膜或板,基本能在农村小院里挤下。风机目前成本为RMB10,000/KW,太阳能膜美国成本已经跌到USD1.00以下,中国做板是强项,低到USD2.00/W是可能的(但污染也很大)。那么1000+1000W一套,大约RMB25000是可行的,如果政府贴一部分,个人出18000,算10年折旧,每月折150元。年产电4000度的话,农村自用约2500度(电脑,电炒锅,微波炉,电视,照明等等),另1500度卖出。这4000度电,每度成本0.45元。因为在自家场院,没有其他成本。

      这好比你花钱买了头奶牛(还居然不用喂草,太阳公公替你喂了),然后每天能喝牛奶,还有富余卖给邻居。不管你卖出五毛还是八毛一度,总之还能贴自己一点,就算一年发电不满4000度,保本还行,原来你用电网电也至少这开销。如果一户人家没有壮劳力(外出打工了),这也就添份鸡蛋钱。几户组合起来,搞个20,000W,等于养10头牛的一个小奶场,派个人看着,也有点微利。那为什么德国,美国都吵吵着进网呢?一进网,这点微利都折腾在来回上还不够呢。

      因为要安抚垄断的既得利益者。

      全世界各国的电厂及电网,都是不同程度的垄断经营。他们生产的电,我们不妨统称“国电”,而小民自产的,就可以叫“私电”。

      过去,“私电”不比“私酒”,哪怕你敢冒杀头的罪去搞,也搞不出来。可现在呢?就好像在家炒几斤瓜子,拿报纸一包就能去集上卖了。

      进了网再出来,一色国电。论价钱时,我算你民电就民电,我算你商电就商电,你敢废句话吗?什么叫“电老虎”?苛政猛于虎啊。可私电一出来,几个外来妹搞的小吃店,可以叫人送块电池来,不就“侵犯国家利益”了吗?

      陈经老大说的“把老百姓弄得没钱”,其中大部,尤其是“无路可逃”那段,小本是同意的,之所以反对过这标题,是因为社会也好,股市也好,一小撮人掌握了诀窍,诀窍才有用,大家人人恍然大悟,社会是不是要走向反智?思想教育真还是要的,看人家美丽尖思想教育加宗教,比唯物主义者上劲多了。小本斗胆说一句,如果中国能,敢,把“新能源自留地”政策立起来,让小利于民,剪剪那些残民以逞的硕鼠的指甲,那真是替草民开了条生路了。到那时,对伟大光荣的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藐视:你小样还不是不敢?

      看到很多熟悉的河友在讨论《明朝那些事》,昨晚就跟过去看了最后几篇(大致从1750到最后)。明月君能连写三年,不易。但他的选材,裁剪过甚。李自成军的暴虐,张献忠的滥杀,居然一字不提。单说明末,大家要吃快餐,小本建议看蔡东瀋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要吃大餐,非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莫属(他老先生在改革开放后出了后两卷,尤其值得一读)。草民常常是毫无生路的(管你是农民还是疑是中产),明末谚云:“匪过如梳,兵(官军)过如蓖(细梳子),官过如剃。”诚血泪言耳。

      今天是盛世,大世,能不能给小民一点微弱的阳光呢?

      • 家园 “绿电”的悲剧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议员(MPP),Toronto-Danforth选区的Peter Tabuns,

        于2014年1月20日公开了其调查结果,发现安省政府授意省内的电厂,把多余电力倾销给邻近地区,包括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曼尼托巴省和美国的密歇根州,纽约州,明尼苏达州。

        这本来是好事,问题是安省是加拿大首个不用煤电的省(所有煤电厂均已关闭),绿色得不得了,但发电成本也极高,达到加元0.0855元/度。由于邻近地区仍采用煤和重油发电,虽然空气污染大,但发电成本低,所以当安省要把多余电力推销给他们时,就不得不入乡随俗,按当地的内部价格销售给电力公司。

        而当地的电网收购电价,是美元0.0265/度。

        安省曾经实行“智能电表”制度,强制民居安装昂贵的“智能电表”,这个电表实行“梯度计价”,在深夜等民居用电低谷,会自动用打折价格计费,从而鼓励居民在夜间用电。但最近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此政策完全失败,根本没有影响居民的生活模式,白白浪费老百姓巨额的换电表费用。

        既然拍脑袋的“智能电表”制度失败,官僚们只好把多余的电贱卖给别人,其结果就是,Peter Tabuns发现,我们奇葩的安省省政府,在2013年全年,为了处理掉这些“绿电”,补贴亏损的电厂达10亿加元。这笔钱由安省490万个用户电表分摊,平均每家白白多付220元。

        另据The Council For Clean and Reliable Electricity 于2012年公布,在此前3年里,安省已经补贴“外销电”达到12亿加元。比较起来,2013年算是上了台阶,三年大变样嘛,谁说加拿大什么都慢吞吞?

        多了这么多电力的原因,是安省自由党政府为了打造绿色政绩,疯狂而无节制地签了很多亮瞎眼的“时髦电”收购合同,比如风能/太阳能,只要有人整出来,一概高价入网再说。

        面对来自于新民主党省议员的“路线斗争”,自由党省政府的能源部长Bob Chiarelli赶紧派发言人出来表态说,尊敬的Tabuns不识数,那,我们是多签了收电合同了,不过通过外销,替我们安省纳税人们节省了3亿元,圣诞节不是大停电了吗?电厂照走,只是电送不下去,结果没浪费没浪费,我们都卖掉了。

        外链出处

      • 家园 【文摘】欧洲电动车插头规格出炉 将引汽车业大革命

        欧洲电动车插头规格出炉 将引汽车业大革命

        德国《世界报》 2009-04-20

        欧洲二十大车厂与电力供货商,针对电动车的充电插头制定新的规格,未来电动车不论在欧洲任何角落都可充电,可望为汽车和能源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电动车是汽车业未来的趋势,不过专家相信,由于制造费用高昂,未来二十年内,燃油引擎可能还是难以取代。

          汽车零配件供货商博世(Bosch)集团部门主管波尔(Bernd Bohr)就说,充一次可跑200公里的汽车用电池,目前售价是8000欧元,在电池效率提升到目前的三倍前,电动车取代燃油引擎纯粹是“幻想”。

          对电力供货商来说,电动车也是一大挑战。德国能源集团E.ON总裁莫巴赫(Klaus-Dieter Maubach)指出,电力设备必须稳定,才能在白天和夜晚让数以千万计的车同时充电,电动车普及将改变整个供电系统的风貌。

        http://currencywar.blog.hexun.com/31867020_d.html

      • 家园 我对国内电网的认识

        我曾经多次和国内的供电部门打交道。

        1 电费不离谱。

        国内是民用最便宜,峰值,谷值平均大概6毛左右。工业次之,峰平谷值,如果24小时都干的话,大概8毛左右,如果只是白天干的话,就要1快多了。商业最贵,大概是工业的150%左右。其实自己发电的话,不超过10000kW是肯定不合算的;10000KW到100000KW,现在的油价是不合算的;再往上,就看企业自己了。举个例子,王永庆在昆山的化工厂就是自己用煤发电的,这个肯定合算,因为烧煤的火力发电,上网价只有几分钱。但是只有到这么大的规模才有意义。

        2 国内的电力调节,都是听经委的,和电力没什么关系。除非和电力有非常铁的关系,否则电力就是一个纯粹的执行部门。电力部门就是按照经委的名单,对企业限电,甚至是断电。现在国内如果出现电力紧张,都是调节工业用电,力保民用电。03年,04年,可把我们限苦了。对商业电不是很了解。

        3 国内的电力部门最大的问题是安装配电站和上网时候的问题。以6000KVA的配电站为例,在上海地区,贵的要1000多万,便宜可以500多万,成本也就200万。而且时间长,快半年,慢1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管工程的人不懂,又慢,又贵,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还仅仅是一个内部配电站的问题,还有外面的高压线,这也是一个无底洞,除了单位成本和单位造价之间大概3倍的价格,还有走线的安排问题,和重复收费的问题。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

        关键词(Tags): #中国电力费用
      • 家园 新能源的瓶颈在于储能

        风能,太阳能的问题都是能量来源不稳定。时有时没有,没有廉价的储能媒质,风能,太阳能只能作为补充能源成不了大气。你不能提个电池在市场上卖电。你运这个电池的劳动力比你能卖的电值钱得多。独立供电设备可以考虑用压缩空气储能,空气到处都是,压缩气瓶比电池容易生产,污染少。 压缩空气的热能可以用来热水,减压吸收的热量用来制冷。压缩空气储能装置可以同时提供热水器和冰箱。

      • 家园 本大英明!!!

        农业用电还要更贵,因为农村的输电线路长,线路损耗也大。

    • 家园 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脚步

      不会停止在所谓绿色能源上。

      展望一下,人类可以造出小太阳,进一步,人类可以造出小宇宙。有人可能会开骂,这都是什么狗屁展望,呵呵,噱头广告词外加日本动漫幻想。但是,俺要严肃地说,想象的翅膀不可以停止飞翔。

      从这个角度说,我宁愿人类永远找不到廉价地大规模滥采太阳能,风能及一切绿色能源的方法。

    • 家园 本先生深谋远虑

      大规模直接用太阳能发电,是吃子孙饭,而且因为没有给鱼苗长成大鱼所需的百万年时间,吃鱼苗的饱肚效率,非常之低。
      都考虑到几百万年以后了,这个案犯对。

    • 家园 【原创】<李锅23>新能源自留地(四)

      本打算歇一阵了,一看村长这样德高望重的都光临了,赶紧总结陈辞。

      1)美国锐意而行,在本土沙漠地区搞太阳能列阵,以超导长途输送,是可能成事的。但沙漠中因此出现“冷岛”效应,对大气流动必然有长远扰动。因此我判断新能源成气候以后(占美国发电量8%以上起)大约20年,会有负效益在气候和人居舒适度上体现。问题是大气问题出现得缓慢,要改善也会很缓慢,等到发现,后悔不迭也得至少再苦捱20年。

      2)美国新能源成功,最大的效应,是美国几乎必然退回“光荣孤立”。美国的孤立自赏,是民族性格的内在基因。这样,产油国(中东,俄国)必然在政治上倒向继续维持旧能源体系的大国(中,欧盟),南北美洲就会被边缘化。兄弟连目前的布局,绝不会允许这情况出现,但美国民意会自动滑过去。

      3)大家有个错觉,以为美国是因为石油才支持以色列的。错,不需要石油了,美国一样支持以色列。美国是犹太民族至今找到的最好庇护者,如藤缠树,不可能放弃。

      4)美国新能源成功后,旧的供电网络和发电节点成为鸡肋,又饱受“碳税”歧视之苦,在自由经济框架下,会马上自生自灭。将来万一发现新能源不灵,再回头就难了。美国人头脑一热,就会过于浪漫。当年觉得空对空导弹太灵了,战斗机都不装机炮,结果给追得满天找牙。

      “麦卡锡主义”是美国的文-革,弄不好新能源就是美国的大跃进,进一退三。

      仔细想,中国可以发展“新能源自留地”。

      1)平价收购,不鼓励并网,避免新电卖给电网,再从电网拿电(市价)自用。中国人赚钱点子太多,难免无所不用其极。

      2)电池能量块的做法,可以保证各居民点自行储藏一部分电能。这虽然不多,但在突发情况下,足以维持最急迫的需求(医院,电信)。以能量块的物理移动进行能量交换,看起来笨,在特定条件下能不依赖主干网和局部网,仍是有意义的。南联盟遭轰炸70余日,居民无水无电,怎么保持战斗意志?

      3)假设一个私人投资人,出资2万RMB,国家贴一点,购买的风-光发电机为2000W,日发电10-14度,年发电4000度。我们套用“标准集装箱”概念,把这当作一个“标准自生能源单位”,那么只要全国分散合理地分布有5000万个“标准单位”,年发电2000亿度,就近使用,能抵现在中国2008年用电量(2008年3.4万亿度,而预测至2020年中国年用5.6万亿度)的5.8%,而即便每“标准单位”国家一次过全寿命补贴1万RMB,也需要5000亿资金。

      而这2000亿度产能,星星之火地存在,是炸不烂找不齐的。而且对局部环境影响相对小,这跟利用海洋对污水的水体自净是一样的,不可过线(不然财政上生态上都受不了)。

      4)反观美国,美国2003年年用电3.7亿度,预测2030年将为5.6万亿度。(美国能源部<国际能源展望2006>),那么25%将是1.4万亿度。即便以中国的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人力管理成本而言,以FIT(并网补贴)要缓慢兑现多少补贴额?美国准备好卖航母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奥巴马的疯狂和“骇人听闻”。

      人类文明要进步,整体上必须生产性支出(投资支出)占大头,消费型支出占小头。现在各国进入比赛支出阶段,中国发展铁路,解决运能有无或太小的问题,大家应该同意属于投资支出。而美国新能源计划,并没有提高旧能源(煤,油)的使用效率,或降低人民的使用费用,只是以另一种系统代替。这好比一家人家私车原来开普桑,现在换奥迪,油钱保险都涨了些。您说这是投资增值呢,还是消费支出?我不敢定论。

      新能源计划,当然有助于技术进步。但万一最后证明走了弯路,不能这么搞,细节上的技术还有大用吗?

      新能源,可以当手里一付同花顺中的一张牌来用。如果小奥认为手里是一对A(军事+新能源),足够SHOW HAND,那是有点神经病的。

      以美国新能源发电1.4万亿度计,需要经营3.5亿个“标准单位”,平均每个美国人摊上一个单位还多。钱可能不是问题,哪来这么多人力?

      新能源的一个特点,最好是搞亚洲梯田式的分散经营,精耕细作,星星之火,绝不燎原。如果按美国大平原区的农业那样集中经营,人少机器多,会在一个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冷岛”,完全打乱原有平衡。是,大气环境作为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我们完全可以视其为有主动性和适应性的生命体。最终它会痛苦地适应新生存环境。但等它适应完了,要么东京陆沉,要么牛腰冰封,人类玩得起吗?

      小本个人以为,人类一直有两个相当愚蠢的地方:

      1)以新技术歧视旧技术。

      2)当政治需要新技术时,新技术必须出现,完全无视科学规律。

      我们不妨赌一把,看奥巴马这两点占了几条。

      以小奥和戈尔为代表的美国民主党精英们,看上去疑似三种人的混合体:

      1)视科学如宗教的“科学教原教旨主义者”。

      2)晚明的道学先生。

      3)八旗纨侉。

      戈尔一个长不大的小娃娃,他懂什么?!

      • 家园 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分散能源

        我不大清楚这么翻译对不对,decentralized energy。

        有一个WADE,世界分散能源联盟,南非的点在我这里。中国也有了。

        鼓吹的就是在消耗的地方用电,降低对网络的依赖。可以离网可以上网,看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可以利用的能量资源。

        这个协会的一些观点我还没有完全认可,不过这个分散的想法应该是有好处的,至少资金门槛低,可以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力量。项目小,工程量小,似乎也好做,容易推广。大约符合你的这些想法。

        特别同意最后的一段评论。河里面一些对科技领域接触不多却喜欢指手画脚的的,也有类似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