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上) -- 同人于野

共:💬92 🌺4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了半天

        原来是这么个结论:

        恰恰是因为中国现在还落后,才要让美国学我们,而不是我们学美国。

        很好很强大, 佩服

        • 家园 同人用词的微妙处

          "才要让美国学我们"和"才要美国学我们"意思可不一样,强调行动的方向,不是说现实的状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个人的理解是

            这个是抽象意义上的"才要让美国学我们":美国更聪明的做法不是“去赌”更先进的经济模式,而是维持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因为优势实在明显,不值得不必要的赌博。有必要放手一睹的是我们中国,要不然要被压一头到底。

            昨天看晨枫新作美国军事的新动向,也有这个意思。

            • 家园 正解

              其实这里主要是说“落后者”是风险偏好者,而领先的人主要守成。

            • 家园 同人的前提是美国为了保持对中国的领先不择手段

              类似两条赛船互争先后的样子。问题是,如果美国不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在同一个竟争平台上,让中国放手创新,弄好了不过是缩小些距离,美国有必要跟着中国照抄么?

              比如晨枫那个三代四代机,我说句瞎猜得话,中国认为制空最高境界就是F22了,但美国象Stealth电影里那样,有了把握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做为空优的未来,中国就是一口气搞出个F22美国会操心么?你让这种情况下美国怎么学中国?

              • 家园 如果

                "中国认为制空最高境界就是F22了",那就是中国还是只知道抄美国的,那是几乎没可能”超“美国了。只是说如果哦,中国山寨出成本5000人民币的无人机,那就是创新,美国怕不怕?

                让中国放手创新,弄好了不过是缩小些距离,美国有必要跟着中国照抄么?

                创新指望的leapfrogging,出奇制胜。美国倒不是要照做中国的策略,因为平台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照抄“的实意其实是知己知彼,不要突然中国冒出来一个”惊喜“。No surprise.

        • 家园 再好的文章也要交点税的吗

          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说点道理不容易的。拿大词把阴沟堵住是一个常见的办法,兄弟你要慢慢适应。

    • 家园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中)

        在讲第二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什么叫“创新”。如果从广义上讲,可以说现在所有的公司都是“创新型”公司。每一个好莱坞新电影都是“新”电影,微软的每一个新软件都是“新”软件,暴雪的每一个新游戏都是“新”游戏。从这个角度说,“创新”其实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但本文所说的创新不是这种创新。我们要说的是那种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商业模式,“根本性”的创新,game changer。这种创新往往具有历史意义,你一旦成功,会有很多后来者向你学习。你不是创新图存,而是引领风气之先。像这样的创新最大的特点,不是“开放的头脑”之类的优秀品质,而是风险!

        

        我们的第二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惊人地相似。

        

        左右我们今天生活的一个重要革命是发生在1950到1990期间的日用商品的质量革命。正是因为这场席卷了世界质量运动,我们才得以能够用相当低廉的价格海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质量革命的思想是谁最先发现的?美国人。质量革命这场潮流是谁引领的?日本。

        

        Joseph Moses Juran 是个生于罗马尼亚的美国人,他曾经在当时贝尔的一个厂,Western Electric 担任过工程师。当时的世界甚至还没有“质量控制”这个正经的说法,人们认为控制质量无非就是对所有环节严格把关而已。而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Juran 的革命性思想其实不是别的,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 80/20 法则。他认为,质量损失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所有环节之中,实际上,绝大多数质量损失都是由于少数几个最常见的错误造成的。这种思想得到了当时一个统计学家 W Edwards Deming 的支持。

        

        1951 年 Juran 出了一本书,Quality Control Handbook,这本书今天看已经是传世经典。这本书说质量控制的办法在于把所有导致质量损失的问题排序,造成最多问题的原因排在最前面。然后你就会发下只要你改正其中20%的错误,就能解决80%的质量问题。

        

        注意,当时“主流”的质量控制理论是从产品的第一步就开始强调质量,对所有操作过程都严格把关。Julian 和 Deming 的理论在美国没人认同。

        

        但日本人认同。Julian 和 Deming 被邀请到日本讲学,然后他们就留在了日本。50年代之前日本制造的名声可能比今天的中国山寨还差,被认为是低劣的仿制品。结果是日本产品质量大幅跃进,一直等到日本的摩托车和复印机开始冲击美国市场了,美国人才反应过来。

        

        一直到1970甚至1980年以后,Julian 和 Deming 的理论才开始全面左右西方的质量标准,直接产生了质量革命。

        

        今天我们一谈质量,马上就想到日本货。那么质量创新到底是属于这两个美国人还是属于日本?我认为属于日本。

        

        当我们今天坐下来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那些早先的思想家说的理论简直是常识,那些对他们置若罔闻的美国公司简直是固步自封。其实不然。真把我们放到当时的位置上去,我们未必会做更好的选择。甚至真把那些“头脑开放”的日本人放在当时美国公司的位置上去,他们也未必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领导者,你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各种号称可以改变世界,至少可以改变你们公司的“新思想”。这些思想逻辑上都无懈可击,但真的付诸实施,是有风险的。上面的两个故事中的新思想都要求对企业生产方式做一次彻底的改革。企业不能每年都搞一次这种彻底改革。对于领先的企业,更没有必要冒这种风险。谚语说,If it works, don't fix it!

        

        这就是为什么本文不说创新是落后者的"权利”,而说,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待续)

        

        [本文三个故事来自三本书,为避免剧透我要等到最后再给参考文献:)]

      通宝推:小豆豆,匿名: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