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战榆林桥 貔貅斗猛虎 上 -- 萨苏

共:💬228 🌺11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唉!温相的新书《西北恩怨与习仲勋》里面说了一些细节

      不过不是军事的,而是政治上面的。读后对于那段历史真的只有感到恐怖,25军几乎要把陕北红军的领导们都杀光了!

      唉!政治真可怕!

    • 家园 【原创】大战榆林桥 貔貅斗猛虎 补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贺晋年,在关东大地上却是个天杀星的形象,合江军区司令员贺晋年在和东三省各路悍匪的恶战中树立了自己“剿匪王”的威名。

      如果说徐海东是老少通吃的貔貅,那贺晋年就是一头蹑迹潜踪的豹子。

      (不好,怎么这榆林桥好像要开动物园阿?)

      有一个著名的桥段就是关于他的 – 1948 年下半年,三江省布置工作,其中一项是“继续剿匪”,结果贺晋年回了一封只有四个字的著名电报 – “无匪可剿”。

      区区四个字,自负,遗憾,傲慢,还有点儿独孤求败,真是让纵横关东百年的绿林豪杰们扼腕阿。

      也就是扼腕而已,不服气的,都在牡丹江的大牢里关着呢。张作霖,座山雕的徒子徒孙,就此一蹶不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张的贺晋年,才有些符合他的气质

      贺晋年剿匪,关键的诀窍是 -- 穷追不舍,不死不休。

      没有后方的胡子,其实最怕这样的打法,被阴魂不散的贺晋年摽上,如同粘上了狗皮膏药,打,打不过,跑,跑不了。人多,没粮食,人少,不经打,越跑人越少,越没士气,最后不用打自己就散架了。

      多少有名的胡子,都是在贺晋年的穷追之下分崩离析,众叛亲离,饥疲沮丧,精尽人亡阿。

      问题是,不是谁都能这样打的。胡子何许人也?地头蛇阿。贺晋年这种打法,第一你要情报比胡子还准,否则他一个假消息把你闪出去几十里,下面就该土匪研究“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事情了。第二,你不能坐着滑竿剿匪。土匪爬得过的山,你也得能爬得过去,土匪趟得过去的河,你也得能趟过去。总之在山林里你要比土匪更象土匪。

      这两条贺晋年都足以自傲 – 第一条,东北土改争得了民心,土匪又作孽太多,当地的农民,猎人,参客都成了贺晋年的眼线。而且,贺晋年对土匪的行踪,有一种惊人的敏感,仿佛根据嗅觉就可以判断追踪的方向,这只能说是有点儿天授的意思了。第二条,在一些老战友的回忆中,81师师长贺晋年在陕北经常带一队数十名精锐骑兵呼啸而过,即使见到上级也不下马,这个作风都带一点儿“匪气”。不但土匪能上得去的地方他就能上去,而且比土匪胆儿还大,在东北剿匪期间,贺晋年光战马就摔死了三匹。

      榆林桥战斗打响之前,徐海东给贺晋年81师的任务是 – 从榆林桥后面探出一条路来,在正面打响后偷袭高福源在山顶的预备阵地,再居高临下攻打榆林桥寨子。说白了就是“砍断他的尾巴,再钻进他肚子里搅一搅”

      这个活计交给别人或许不合适,但交给身为陕北“土共”又略带匪气的贺晋年,却是正中下怀,贺果然在当地百姓的指点下,找出一条偷袭的羊肠小道来。

      说到这儿,不由得表达一下对那个时代TG的一点佩服。

      其实,贺晋年的81师和徐海东的原红25军,这时候不但是上下级关系,而且隐隐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榆林桥之战前,在陕北苏区进行肃反的左派专家们,正在计划以国民党特务嫌疑逮捕贺晋年。这批左派专家大多来自鄂豫皖,正是随着徐海东的红25军来到陕北的。这种内部的“肃反”,是TG斗争中最为残酷的一页,曾中生,许继慎等名将,都是在这种清洗中被残酷杀害的,其冤情至今令人读来痛心。陕北的“肃反”在戴季英等人的操纵下尤为骇人听闻,一大批26,27军高级军官和地方骨干工作人员被捕,包括冯树立,张锦文(即《白鹿原》中白灵的原型)等大多随即被杀,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和东北军的作战。

      对此,熟悉TG历史的人大多能明白,负责军事的徐海东并不是“肃反”的关键人物。张国焘在川陕“肃反”,夏曦在洪湖“肃反”,当地的军事主官徐向前和贺龙根本无法插手,连徐向前自己的妻子也被杀害,徐海东对戴季英的为人也颇为鄙视,可是由于“党领导枪”的原则,他并没有权力来控制“肃反”的进行,在鄂豫皖戴季英要无据杀人,徐海东虽然试图阻止但全无用处,反而差点儿把自己送进去。后来陕北肃反还是中央红军赶来后才被压下去的,毛公曾大骂戴季英是“疯狂病”,周恩来则骂他“刘志丹这样的反革命越多越好,你这样的真革命一个也不要有才好。”客观上说,中央红军来“拨乱反正”深受陕北军民拥戴,一下站住了脚,这里面戴季英“功不可没”。

      无论徐海东如何,此时78,81师的陕北“土共”和长征来的75师(即红25军)之间,的确产生了剑拔弩张的情况。贺晋年也很清楚戴季英要逮捕自己,当时78,81师颇有不少指战员怀疑红25军是“假红军,真白军”。陕西冷娃不是任人宰割的主儿,后来在红军会师后贺曾说 – 你们要是不来阿,我们就要和他们火并了。

      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打榆林桥,徐海东一声令下,贺晋年照样坚决执行。三个师在作战上相互配合丝毫没有滞涩。

      你不能不说TG特别吧?TG内部斗争的确残酷,但是作战中极少相互拆台,都能全力协作。这一点和国军打起仗来友军比敌军还难琢磨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大约也是让国军将领极为羡慕的一点吧。

      (左撇子政治实在不是让人好受的,几乎是捏着鼻子才写下来陕北肃反这段内容,告诉自己 – 赶紧忘掉,赶紧忘掉。。。也拜托各位不要在本贴讨论这个问题,老萨主要还是觉得这一战军事上值得写,和政治关系不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个红军将领,徐海东,罗炳辉和陈伯钧,其中罗炳辉就是《从奴隶到将军》中“小箩筐”的原型,据说罗的枪法极有特色 – 跑的时候比停的时候打得准,打活的比打死的打得准。。。

      徐海东在作战中也绝对负责,曾三次到榆林桥看地形,才定下让贺晋年绕袭高福源背后的决心。 – 想想都令人吃惊,高福源到榆林桥不过数日,而徐海东居然三看地形,这份耐心和细致,实在不是一般军事将领能够做到的。

      徐海东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他看地形之后,才下决心歼灭高福源,因为他确认了高部的工事尚未完全完工,尚有很多火力死角。所以,他要打高福源一个立足未稳。

      正面强突,背面偷袭,这是战争的老套路,但却不是人人能够玩好。以榆林桥之战而言,假如不是高福源在山上修碉堡,或者他真的在山上放上一个营,大约徐海东也不会对这里下手了。

      这是因为,如果高福源没有在山上修碉堡,他肯定是抱着收缩寨内防守的念头,对榆林桥北面的设防自然会小心面对,从这里进攻,不过是多一个强攻的点而已,未必有多大效果;假如他真的放一个营在山上,则表明高的部署是分兵设防,山,寨两处呼应,那时候或许利用自己兵多,将守山敌军和守寨敌军分割,各个击破才是用兵之道,也无须先攻山。

      偏偏高修了碉堡,又只派少量部队把守,这个心态可就微妙了。

      他显然是打着把这里作预备阵地的,既然如此,山上才是他设防的边线,不会在山下布置很强的防御;同时,高福源明显又不愿意分兵,他放一个排在山上属于预警人员,一方面觉得地形险要对方上不来,另一方面万一红军真的摸上来,只要这些哨兵早点儿发觉,榆林桥的守军立刻就能用炮火支援并派出援军。

      这个机动防御的想法挺好,可惜他漏算了一条,就是这种仗只有在战局比较平静的时候可以这样打,如实战中寨南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夜暗之中红军居然用一个师打他的一个排,而东北军主力尽出已经无力增援,这山上就是一个排的兰博估计也没办法了。

      事实上他在山上只有一个排这个情报就不该让红军得了去。假如让红军能够误以为619团有重兵在山上,恐怕徐海东还不会这样用兵。据说徐海东是根据三次看地形东北军给山上守军送饭的伙食担子判断其兵力的。

      不管怎么样,贺晋年的81师轻取榆林桥北山,此时,正面战斗打得正酣,东北军的碉堡已经被摧毁了几个。徐海东把骑兵团调过来了,利用骑兵的冲击力配合223团试图突破619团防线,激战中的高福源忙于调配兵力堵漏,根本就不知道北山已经失守。

      贺从山上向下一看,远处弹雨如梭,可见战况正烈,而整个榆林桥村寨就在脚下,像一块肥肉一样摆在面前,大喜过望。81师没有重武器,贺晋年当即下令把东北军放在碉堡里的重机枪取来,亲自架在山坡上朝寨子里打。这个北山确实险要,下山的坡很陡,好容易找到一处可以架设机枪的地方,枪后却容不下射手存身。贺晋年当即命令警卫员抓住他的两条腿,把自己整个人头下脚上挂在山坡上,这才能够操纵机枪,贺立即对着寨子中间最大的院子猛烈开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军中要有重机枪,可是不得了的重武器

      这一排子弹贺晋年自己不知道效果如何,东北军士兵的回忆却证明,他打的正是619团的团部。

      据逃回107师的一名传令兵回忆,当时高福源和团附正在团部,突然团部后面枪响,子弹从团长室的后窗射入,幸而没有打中人。接着后山响起猛烈的手榴弹爆炸声(81师开始朝寨子里冲了)。高福源立即下令熄灭灯火,同团附和卫士冲到院里,这才发现后山的碉堡已经被红军占领,正在向团部院内射击。

      当此时,高福源并没有惊惶失措,而是立即命令身边仅有的警卫连向山上反扑,自己返回团部试图用电报(回忆中误为电话)向师部汇报,但发报机仍然不能使用。

      再次走出团部,只见警卫连已经乱纷纷地败退下来。一个连打一个师,根本没法打么。高福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么有面子,居然招来红军三个师招呼他一个团。

      此时,镇子里面的东北军已经乱成一团,81师从北,75师从南已经两面攻入了寨子。

      大批东北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这时天色刚亮,红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此战已经到了尾声,却没想到打破了寨子,还有意料不到的残酷战斗等待着他们。

      顺便说一句,守军在红军破寨之后大量投降,除了红军一直在宣传的“掉转枪口,一致对外”“打回老家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起了作用,高福源本人的性格,也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一个原因。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