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要做孩子的敌人 之一 勉强孩子吃饭 -- 小风车

共:💬102 🌺1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甲亢吃的多,吃的多不会得甲亢

      甲亢是高代谢状态,所以多吃,多拉,身体消瘦。

      但是反过来就不成立了。

      不是反定理楼成立,只有逆反定理才成立。

      建议改成NIDDM。

    • 家园 看了全看,知道你还没有孩子,你

      现在谈论这些话题有一点纸上谈兵的意思,其中的奥妙和门道不是用脑子想一想就能明白的。

      小孩子即使是营养不良,同样可以长大成人,可以养育后代,所以你不能用这个标准来说,我这样养出来的孩子也不错啊。有的孩子特别聪明,有的身体特别壮,一般人就以为这是父母遗传基因好,其实基因好只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养育得当。

      说到小孩子吃饭,凡是吃饭不好的,身体就会变差,小孩子身体差是不容易发现的,他们不会上个楼就喘不过气来,也不会跑不动而躺在地上;但是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冒咳嗽,更容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上学的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应付学习有困难。

      把孩子养大,连母鸡都会,可是要把孩子养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另外就是不要迷信所谓的遗传因素,那个东西真那么管用的话,王侯将相就有种乎了!

      如果你的孩子和同龄人比较,即聪明又健康还快乐,那你就是养好了,这要从最基本的三餐饭做起。

      另外说到零食,那个东西的破坏性不是它能否吃饱肚子,是它多半糖分,油分高,破坏人的食欲,影响正常进餐。

      • 家园
        • 家园 我们都有青春期,

          都有觉得父母一无是处的时候,爷爷奶奶,那几乎就是白痴人物了,他们身上有什么好学的?

          一个人了不起的时候不是他知道自己多了不起的那个阶段,而是他知道自己的局限但仍能保持信心,坚持理想的时候。

          • 家园 青春期的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讨论

            接下来的“不要做孩子的敌人”之二或者之三(看进度来)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敬请关注。

            注:青春期的孩子尽管很多方面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有逆反心理,但是恰恰在吃饭这个从前是老大难的问题上却一反常态,没有跟父母逆反了,即使在外面吃了零食,回家依旧大吃特吃。因为这个时候也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本能的需要吃很多。

            我从小到大唯一没有被父母强迫吃东西的时间段就是青春期长个子的时候。

      • 家园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家园 这正是我要写这篇东西的动力

        说实话,像您这样想的家长太多太多,这正是我要写这篇东西的动力。孩子往往是感性思维,跟着感觉走,但我相信,到了做父母的这个年龄,都会理性思维了。所以我希望我的这篇东西,能够对各位做爸妈的起到那么一点点帮助。

        感谢 薪东西 网友帮我证实了“到点开饭,过时不候”这条理论的优越性 :D 实际上国外的家长们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国内也有不少人用)

        也许光这一条还不够详细,我再转一点相关的文字吧。

        中国家长爱孩子,多在物质上下功夫。比如最普遍的,拼命给孩子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胖,就好。据说现在小学生就开始吃燕窝等补品,那又比我们小时候更进一步了。除此之外,中国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念书,其他一切事情都父母包办,所以高中毕业生离开家长,连考场也找不到,完全成了一个废物。更糟的情况是,中国家长经常毫不关心孩子的愿望和爱好,只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者某一时的社会风气,强逼孩子做这做那,比如学钢琴,学画画,练武术,上补习班等等。

        包括居住美国的中国家长在内,几乎个个孩子都得学点儿钢琴,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中国家长鼓励孩子专心打橄榄球或者棒球。而美国家长最感光荣的,就是孩子入选学校橄榄球队,甚至还有为孩子争球队名额,家长杀对手的事情。孩子体育运动方面的成功,在中国家长眼里不入流,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知识份子家长们。

        美国家长也关心孩子们的饮食,但是不会硬塞,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之类。有点文化常识的美国家长,也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不许孩子多吃糖。可是美国孩子从能够自己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管。孩子一说吃饱,就离桌,家长绝不硬逼著再吃五口十口。这就是我提出吃饭教育学的原理。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实际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饥了饱了,如果没饱而不再吃了,那么等会儿饿了活该,那是他自己的选择,自己承受结果,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了。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上的这个认识尤其重要。

        每个人至少每天吃三顿饭,所以美国人对儿童独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时时处处不间断,而且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身体感觉,远比上几节课,听几个演讲,巩固得多,有效得多。而中国人刚相反,从孩子懂事开始,就一日三餐反复告诉孩子,他们绝对没有任何独立思维的能力,连肚子饥饱都不能自己感觉,而要由父母来决定。那么穿衣呢?学琴呢?上课呢?业馀爱好呢?课外看书呢?当然更得依赖家长或者学校的管制了。那还用说,这样的孩子长大,很难具有个人的独立意志,不懂得用自己个人的头脑去思索身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

        注:跟LP承诺了12点以后要上床睡觉,今天先到这里,明天继续。

        • 家园 删了
        • 家园 可怜天下父母心.

          回来了.补充一下昨天没写完的.

          的确有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心态:生怕孩子营养不良,所以尽量让他多吃.

          我不否认,在过去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前,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营养不良,原因就是吃得不够。

          但是,还记得我在开篇的美国妈妈的故事吗?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她仍然按照过去的思维去教育孩子。

          我在九十年代看过对上海的儿童的调查,有超过60%的孩子得了肥胖症!

          现在的孩子,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

          说句不好听的,也许我说的不一定对,我觉得这个地球上唯一两种被强迫吃东西的动物,一个是中国的孩子(包括我自己),一个是北京鸭。

          我非常赞同上面转贴的文章里说的,让孩子自己吃饭,让他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的家长太爱孩子了,代替孩子想得多了(尤其是独生子女)。如果说需要逻辑思考帮她想一下还情有可原,这种生物的本能也要代替孩子去想?家长能比孩子更明白他吃饱了没有么?

          不强迫塞给他东西吃,孩子就会营养不良吗?那国外的孩子全部营养不良了。或者中国人人种特殊一点,孩子饿了不会吃东西直到营养不良?事实上让孩子饿一下再给他足够的东西吃,他自己会比平时吃得更多,所谓节食减肥的反弹就是这么来的。

          总是强制孩子吃东西,不怕肥胖症和对他肠胃不好,消化不良吗(肠胃总是需要消化超出负荷的食物)?

          总是塞给孩子吃,塞到肥胖,塞到超出肠胃负荷,于是孩子本能反应就是不爱吃,然后家长打骂,威逼利诱……

          我知道你们这样是爱孩子,但这样是不对的。

          我又想起了我LP,在我家的时候被公公婆婆(我爸妈)硬塞到怕,到恐惧,到在我面前流泪。。。(他们对我也是这样,只是我实在不想吃可以抗议,而她不敢)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的孩子!不要再这样对待他们了,好吗?

    • 家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啊。

      敌人?吓了俺一跳!

      不能算是敌人,顶多算个“城管”吧,呵呵。

      俺反对追着孩子喂饭,但也反对任其自由。

      小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不具备是非对错优劣的辨识能力,要靠成人的教导示范灌输甚至某种“强迫”接受。

      成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失职甚至误导,但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否定成人在教育指导儿童的责任和必要。

      见过一个秉承“任其自由发展”的家长。结果,那孩子专门找糖果饼干“充饥”,终于有一天喊牙痛。家长被牙医痛扁了一顿,于是悔过自新。

      不过,怎样建立孩子在成人指导下自由成长的优良环境,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所以,俺一定要送花给您。

      • 家园 “吃”属于本能

        谢谢。

        没错,孩子的确是缺乏分辨十分的能力。这点需要家长加以教育和引导。自由发展绝对是错误的。

        不过“吃”的问题,不需要教育,这属于地球上一切动物的本能。所以该吃多少,还是交给孩子自己做主比较好。

        关于零食,我再说一点。零食之所以称为零食,就是吃不饱的。所以,孩子饿的时候会吃,饱的时候也会吃。跟孩子饿不饿无关。

        甚至,如果不吃饭,光吃零食,很快就会吃腻的。因为零食吃不饱,为了充饥往往需要大量的零食(且不谈孩子买不买得起的问题),而任何东西吃太多就会吃腻,甚至吃到怕。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我认识一个女孩,很喜欢吃,所以也长得比较胖,她家里条件比较好,估计家长小时候也受过苦。所以尽量满足孩子吃的欲望。她想吃什么,就立刻买一箱回来让她尽量吃。结果就立刻吃到怕。下次她喜欢吃其他的什么,又让她吃到怕。。。家长是好心,但结果就是孩子吃到怕。

        所以,要控制孩子吃零食,一方面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另一方面家里可以少放点零食。零食本来就吃不饱,加上吃得又少,对正餐的影响微乎其微。

        关于“怎样建立孩子在成人指导下自由成长的优良环境” 我也有很多想说的。我会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写出来。

    • 家园 引导是必要的~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当孩子开始慢慢接触社会的时候,她会学习,比较和模仿。而往往孩子是凭借着本能,和取得她所在社会小圈子的认同去判断是非对错,去做决定。因此,小孩子吃不吃零食,不完全在于家庭的影响,而是孩子周围的小环境所决定,家庭只是其中一部分。家长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强迫是简单粗糙的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总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去让她做希望她做的事情。

    • 家园 不知道您有没有养育过孩子

      孩子的自制力很差,并不能控制自己在吃正餐的时候好好吃饭,而是常常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或者宁可先去玩耍。而这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消化系统是很不利的。有些孩子吃饭习惯养成的好,或者是消化系统比较强健的,往往吃饭问题不需要家长操心。需要家长操心吃饭的,多数是有脾胃问题的孩子,或者是习惯养成的不好。

      中国养孩子有句老话,要“常带三分饥饿四分寒”,就是说吃太多零食,不按时有节律的吃饭是对孩子不利的。容易生病。

      正餐不吃,饿了吃方便食品,这是导致肥胖症或者营养不良的隐患。

      虽然在如何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向并无定论,不过很多时候,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