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嘉木读诗--无衣 -- 南方有嘉木

共:💬48 🌺1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嘉木

      有秋瑾之风也

    • 家园 有感

      嘉木先生怀大才而常自省。另我辈须眉汗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实非常人所易为。怎么也须有拿得起放得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 有感
        家园 啊,不敢不敢,真的

        小女子一不敢当“先生”之称,二不敢当“大才”之赞。

        溪友兄称我为嘉木就好,呵呵。

    • 家园 嘉木顺便也说一下另一首《无衣》吧

      岂曰无衣?

      七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

      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

    • 家园 嘉木有侠气,花。
    • 家园 怎么知道无衣不是爱情诗呢?

      《诗经》里爱情诗多,友情诗少,但关于友情有此《无衣》一首,也足矣。

      我分析,《无衣》描写的是先秦时代中国的底比斯圣队的故事……

    • 家园 善!
    • 家园 ^_^,答曰,勇敢或仗义:我颇有同感
    • 家园 花顶好帖!

      有些话,用嘴巴讲出,会“随风而散”;用白纸黑字打出来,语言中的一些信息,会前后牵连,左右瓜葛,而被无限放大。

      所以,虚拟世界里会爆发出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战争”。所以,网络里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现实世界里根本不会存在的矛盾。

      强名之,似可称之曰:“网络放大器”,“网络放大效应”。

      • 家园 花,虎老师说得很是,

        沿着虎老师的思路再想一想,不由地叹气。

        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放大一来是因为说话环境和氛围的存在,二来恐怕是因为利益和情意纠葛而生的约束。到了网络上,面对的只是一些不明身份的ID,则人心底的计较、自私、嫉妒、虚荣、自大等便会比较无束缚地释放出来,这放大实际上放大的不是矛盾,而是我们心底的恶。

        不过转念一想,在西西河看到的大多还是大伙儿的善,呵呵。

    • 家园 岂曰无衣,,,花

      每次读这段,都觉得透着苍凉。。。

    • 家园 【文摘】《诗经注析·无衣》

      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战歌。王夫之《诗经稗疏》:“春秋申包胥乞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为之赋'云者,与卫人为之赋《硕人》、郑人为之赋《清人》,义例正同。则此诗哀公为申胥作也。若所赋为古诗,如子展赋《草虫》之类,但言赋,不言为之赋也。”若据王氏考订,此时当为秦哀公出师救楚所作。但是我们且查检《左传》。文七年:“荀林父为赋《板》之三章。”若依王氏义例,则《大雅·板》为荀林父所作。但在此前,《左传》僖公五年士蔿曾引《板》诗。又如《左传》昭十二年:“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若依王氏义例,则《蓼萧》为此时之作。但在此前,《左传》襄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由此可见,王氏自立《左传》义例,证明《无衣》为哀公所作之说不能成立。从诗的内容看来,亦不似秦王口气,它应是流传在民间的战歌。

      王先谦《集疏》:“《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班固之说,代表《齐诗》。王先谦又说:“王于兴师,于,往也。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讐,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讐也。”王氏不但指出了诗的背景、年代,并断为“秦民”所作,可供参考。

      这首诗可说是反映了《秦风》的典型风格。同袍同衣,同仇敌忾,慷慨从军,奋勇杀敌的精神充溢全诗。正如钟惺所云“有吞六国气象”。吴闓生认为此诗“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能及。”虽然不免言过其实,但我们试看唐人“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豈顾勋”(高适《燕歌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句,确会产生一脉相承的感觉。因此,称《无衣》为边塞诗之祖,倒是不过分的。

      -------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页356-357

      注释

      袍:长衣。形如斗篷,行军时白天当衣穿,夜里当被盖。同袍,表示友爱互助的意思。

      王:秦人对秦君的称呼。

      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修:整治。

      戈矛:二者都是古代长柄武器。

      同仇:也作同讐。

      泽:亵衣。

      戟:也是古代的长柄武器。

      作:行动起来。

      裳:下衣、战裙。

      甲:铠甲。兵,总指武器。

      偕行:陈奂《传疏》:“言奉王命而偕往征之也。”

      附注:与“无衣”有关的诗赋:

      【古诗十九首之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赠丁仪】 by曹植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

      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

      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by崔曙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左传·定公四年】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