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谁来为小人物著传 -- 虎头

共:💬166 🌺136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完全同意你的说法。国家意识也是一个在不停发展的东西

              忠君是以前的主流,现在的主流是爱国、爱民族。

              其实全世界的国家,估计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不过就算在以前忠君的主流中,国家意识还是包含了深厚的对国家民族的爱。在陆游的诗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对家国的爱,和异族入侵的恨。爱国诗人千百年最感人的诗句也往往不是忠君的诗,而是爱国爱民的诗,这也是杜甫这么受爱戴的原因。岳飞在庙中受百姓祭祀,原因也不是他忠君,而是带领人民反抗异族入侵。岳母的刺字精忠报国,报国虽在后面,说明国在岳母的意识中还是有一席之地。对于帝王,比如李渊建唐后就急急忙忙打高句丽,公告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中国子弟报仇。唐军也执行的是屠杀政策,说明报仇也决不只是宣传动员。唐报随仇,说明国家意识已经不完全依附于王朝和政府,是一个连续的,有一定独立性存在于我们民族心中的意识。

              • 家园 因为中国人的忠君思想是从父权引申出来的

                儒家思想根据“父权”引申出了忠君,爱民,这些个思想。换句话说士大夫,比如陆游,杜甫,他们虽然穷苦但仍然是站在“为人父”的高度“为苍生计”的。简单说就是怀着一种当爹的心情看待黎民百姓。有责任感或者说原教旨主义的士大夫面对皇帝是作为老师和臣子,这要视皇帝的水平和年龄来说。他们对老百姓的态度类似于父亲对子女的态度。所以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传统中的爱国思想,爱民思想跟现代西方舶来的思想还是不太一样的。虽然士大夫阶级重视老百姓,体会到兴亡百姓苦,要先天下忧而忧,但其立场不是平等的,而是把自己作为独立于百姓的阶层来看的。所以国家的概念,民族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和对普通百姓来说恐怕是不一样的。.

                现代西方语境里的国家概念很复杂,但首要的应该是来自于民族这个概念,民族即国家这个概念虽然在西欧大国中有时也不尽然,比如德国法国也有“少数民族”,但在民族革命时期他们也不承认这些少数民族存在,认为这种划分比如勃艮第人,安茹人,诺曼人,巴伐利亚人,约克人,都是封建公国意义上而不是“血缘民族”意义上的划分。所以早期民族革命的国家比如法国英国荷兰,有实力的国家比如普鲁士西西里都宣称自己是单一民族国家,为此普鲁士与奥地利没走向最终的统一。但弱小的比如东欧的国家就被宣称民族成分特别复杂。充分考虑到了方言和封建公国的差异。

                瞎说一气。

                • 家园 中西国家民族观念不一样是超级大国和小国的文化自信不一样

                  中国文化以前的国家观是天下观。世界分为两个部分,接受中华文化的部分是天下,其他都是夷狄。我们的民族英雄保卫的是这个天下,关心的是这个天下的百姓。中国就算是分裂状态,其中有许多政治集团对峙,许多士大夫关注的也不全是自己这个国家,而是整个天下。从现在汉人体型特征的巨大差异,有的人的姓氏中还能看到以前民族的痕迹,可以看出,汉人不是以血缘集合在一起的,我们是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凝结在一起。只要你是天下苍生一员,没人在乎你祖先来自何处,你就是中华大家庭中平等一员。

                  天下观估计是超级大国的世界观。由于对自身文明实力、吸引力的深刻信任,所以不大强调血缘认同,有一种,只要你来到中国,你一定就会把这儿当家,你一定会全心全意成为我们的一员,因为你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地方的信心。所以在民族融合上,作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我就代表文明世界的自信。美国的国内某球联赛,其冠军被称为世界冠军。美国社会现在表现的融合力和世界观上,很有点像天下观流行的古代中国:世界是美国和非美国,任何人到美国来都可以追求美国梦,成为一个自豪的美国人。

                  西方世界长期一大堆实力相当的国家一起竞争。他们喜欢强调细微的血缘区分,把巴掌大一个地方都要分成好几种人。圣经中有几页纸,专门讲谁生了谁,如何传下来的。小时看他们以前的文学作品时,也比较不习惯他们常长篇大论地评价人的血缘,谁是什么人,勃艮第人,安茹人,诺曼人,巴伐利亚人等等等。一些长长的名字代表不同的祖先,也搞不清楚有什么区别。但他们好像非常信,只要是具有某种血缘,就一定有高贵或是卑劣的品质,并把这作为评价的准则。那个时代作家笔下经常会有这种句子:啊,你这个卑劣的某某人,...你这个贪婪的某某人...。他是勇敢的某某人。。。高贵的某某人。。这是小国家不能容人的心态,非常小家子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他们就很强调血缘关系。当他们暂时弱势时他们缺乏自信别人会接受他们;暂时强势时,又有点终于轮到我发了的心态,有点小人得志的傲慢猖狂,这时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我是某某人,我骄傲。东方的日本也把这个表现得淋漓尽致。玩血缘区分的,器局太小,永远培养不起超级大国的实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日本政治家在二战时,稍微大气一点,占领中国后,不那么像野兽一样宣泄大和民族的优秀品质,以尊重和融合的心态对待中国人。他们那时文化、科技、经济确实相对中国有巨大优势,只要花10年时间好好经营中国,在充分消化中国人力、资源后,再向美国挑战。虽不一定胜利,但绝不会完败。但超级大国和小岛土匪确实是在灵魂深处就决定了的注定不同气质和命运。经过这么200多年的洗练,中国,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又慢慢要做回自己的座位。不同的是,以前是在东亚,现在是面对全球,我们一定会以更强大的实力获得重生。

                  瞎说一气,博行家一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人将团剧与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放在一起比较,俺觉得

          这样的比较,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鲁迅的年代,是国家、民族处于下降的阶段,就象股市还没见底一样,多的是怨恨,少有建设性。如今,底部已经见到了,并且企稳,并且正在上涨,这样的阶段,回望历史,总结经验,除了批判,还有肯定,还有建设性。虽然兰晓龙的艺术成就思想深度都难望鲁迅的项背,但他表现的积极意义对未来的信心,是鲁迅没有的。

      • 家园 花!

        虎头兄还可以继续深入的写.

        ---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看了您的解说,才开始原谅虞啸卿

        我觉得对比<团>和<士兵>,兰晓龙在前者的逻辑方面不够细腻.比如虞啸卿打算以一师之力拿下南天门.这样的突破显然应该在上级统一指挥下进行.

        • 家园 是在统一指挥下的,台词是“以虞师为先锋,……”

          最后没过江也是上级来了电报。

          很多人看了《团》骂虞,其实是看得不够细,或是太热血了?其实,按剧中的逻辑推下来,虞自己也是一悲剧。《团》剧准确地说是试图重新定义一个更加真实的抗战,并不是想精细地描述史实。从这一点出发,逻辑并不重要,甚至细节也不重要。

          说实话,烦啦发出很多感慨真的跟我当年读抗战史时的感慨一模一样。从这一点上看,这摆明了就是一部穿越剧。作者只是在借剧中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抗战的理解(怎么想起太史公了?)。

    • 家园 为小人物送花
    • 家园 【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迷龙抱着的机枪

      这是一部战争片,虽然它要表现的内容不仅仅是战争,更重要的是战争中的人。毕竟战争是这部片子的舞台,台搭不好,演员演技再高,也难演出好的效果。平心而论,这部片子的战争场面是国产电视剧中最好的,也应该是国产影视片里最好的之一。除了将战争的残酷活生生的放到了观众面前,战斗中的细节也有进步,穿帮的镜头少了很多。

      先说说穿帮的镜头吧。

      迷龙抱着的机枪,是加拿大的布仑式机枪,装在机枪上的弹夹应该只有二条冲压槽,可片子里的有三条,俺找来AK-47的弹夹一对比,果然就是它的。一支三、四十年代的枪,装了一个五、六十年代的弹夹,而且能打响,很让人惊奇。但这事,不是剧组的错,剧组的道具也有难言之隐。布仑式大量装备部队的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这个口径的弹药不论是实弹、空包弹都不好找了,找厂家专门加工一批,成本放在那里,玩不起。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八一厂将所有的道具枪的口径都作了改进,尽量与现在的制式武器看齐,这样一改,影视剧里出现枪、弹相差二、三十年的事,就不稀奇了。

      《拯救大兵》的战争场面,可以说是一个经典,一座高峰,俺们一时半会是跨不过去的。不仅场面大,细节也真实。当年大量装备美军的加兰德M1型步枪,在影片中大量出现。此枪为自动装填的半动自步枪,弹夹为双排八发,装填时弹夹一同压入弹仓,八发子弹射完后,空仓挂机,弹夹会自动弹出,操枪的士兵能听到清脆的一声响,知道子弹打完了。有兴趣可以去找个《拯救大兵》的碟来看,注意士兵连续射击的镜头,不会超过八次击发,一定有当啷一声响,弹夹弹出,空仓挂机,提醒士兵重新装弹。

      真实来源于细节,一个接一个的细节真实了,全剧就真实了,这种真实的力量常常让人感到震撼。但重现真实也是有成本的。九十分钟的《拯救大兵》花了多少钱,俺不知道,俺知道四千万肯定拍不下来。

      既然说到了机枪,就把机枪的事说完。《团》剧里共出现了二种轻机枪,一种是刚说过的装错了弹夹的布仑式,是国军的装备。另一种是日军的大正11式机枪。光说这个名大家不熟悉,说歪把子,看过抗日影视片的都知道。歪把子没有弹夹,所以没有穿帮之虞。有很长的时间,俺不明白歪把子的子弹是咋装到枪膛里去的,后来还是在军事博物馆看到了歪把子的实物,才搞清楚,日本人为它设计了一个漏斗式的弹仓,日本步兵的腰带上都有二个皮质的子弹盒,里面五发一排的子弹有六排,这种五颗一排的子弹,可以直接放入漏斗,放六排,想来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俺没有考证,但从歪把子使用的年代来看,它应该是最早实现步枪与机枪子弹通用的一种枪械,即使不是最早,也是最早之一。如今各国班用机枪与突击步枪几乎全部都实现了弹药通用。俺之所以用几乎,好象印度还在搞二种弹药。相互通用弹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补给方便。

      日本人的想法是好的,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装弹方式容易卡壳。如果遇上二挺机枪对射,自己的机枪卡了壳,只有等死的份了。歪把子的另一个缺点是口径小,6.5mm;布仑式的是7.62mm。这就决定了歪把子的威力比布仑式小很多。如今步兵枪械的潮流是小口径,俺们的95式是5.8mm,但这是对创伤弹道有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当年人们对创伤弹道学的认识水平低,不知道临界稳定的概念,口径小的自然威力比不上口径大的。歪把子还有一个缺点,当年冶金技术的限制,枪管在持续射击之后,发烫,失去强度,必须停止射击,等枪管冷却后再打。布仑式也有这个问题,但布仑式设计成了枪管是可更换的。在《团》剧的第六集,迷龙大叫副射手换枪管,这样的场面,俺认为是第一次出现在国产片中,极真实!机枪不是用来抱在怀里装酷的,只有将这样的细节作为情节放进片子,才真正地酷!俺希望啥时可以在哪部片子里看到为歪把子装弹的镜头,细节真实到这样的程度,才有切实的表现力。

      为了这些原因,二战后期,日本按布仑式的前身捷克式仿制了一批机枪,叫96式机枪,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地为机枪装上了剌刀,鬼子的想象力就是丰富,但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没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仑式机枪。看片子时注意比较一下迷龙枪那挺机枪的弹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AK-47及弹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歪把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的制式子弹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仿制捷克式的96式,画蛇添足地装上了剌刀。

      • 家园 我记得片中说迷龙的机枪是捷克式

        因为找不到捷克式的直弹匣,就用了个56冲得凑合,看起来到挺像布伦的

        真要用布伦 道具还好找些 三哥家里还现役着不少

        • 家园 是560 年代民兵的装备

          当年那些老弹大一可少一颗 同时为了保证世界大战时民兵与游击队弹药相同方便补充 就报那些枪管和弹膛都改了 兵器知识有一期主题叫万里河山万里营 里面有详细记述

      • 家园 大兵里头也有穿帮镜头

        高塔上狙击手挨炮前,用只能装5发子弹的春田连续打出了8发。

      • 家园 关于剧中的机枪

        我现在看影视作品,涉及机枪或者冲锋枪的,喜欢数子弹数。

        迷龙至少有一集里使用机枪是有问题的。就是开始没多久,那群残兵败将在缅甸遭遇伏击,要麻战死的那一段,迷龙端起机枪向日军扫射,还是犯了一个国产片常见的错误,发射数远远超过了弹夹的蓉弹量。我是默数的,大概至少枪响了四十几下。

        俺希望啥时可以在哪部片子里看到为歪把子装弹的镜头
        我记得早年有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是有的。一个特写,日军往弹斗里放了两排子弹。这个特写是直接从上正对着弹斗拍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