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御虎 –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一 -- 萨苏

共:💬140 🌺1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御虎 –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二

      点看全图

      在北缅战役的前期战斗中,远征军装甲部队的主要车辆就是前面提到的M3A3轻型坦克,这种坦克是焊接车体,装备1门37毫米炮,三挺机枪,车长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是M3系列坦克最完善的型号,其出色的越野能力在地形复杂的缅北战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缅北前线,尽管随时有战斗损耗,中国远征军通常保持有100-125辆M3A3坦克,是对日军作战的铁拳。

      点看全图

      中国远征军装甲兵团的M3A3坦克部队

      不过,这种坦克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装甲还不够厚。卡尔.伯克士官长评价,“日军的47毫米反坦克炮炮弹可以从炮塔的一面钻进来,又从另一面飞出去,如果被它打中了车里的弹药,会给所有乘员带来灭顶之灾。”直到1944年4月,远征军开始装备M4A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谢尔曼坦克在欧洲战场面对德军56吨的虎式坦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但在亚洲战场根本找不到对手,其最厚178毫米的正面防御装甲让日军所有的反战车武器无能为力,其75毫米的重炮却可以击穿任何日军战车的装甲,这种“变态”的战车成了远征军装甲部队在缅甸战场的杀手锏。

      点看全图

      远征军装备的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

      不过,由于谢尔曼坦克的重量,使它在缅北丛林作战中略显笨重。而且,1944年10月史迪威与蒋介石失和被解职回国,美军对国民党军的军援自此转入消极。因此,在缅北战场上的谢尔曼坦克数量不多,在远征军装甲部队中,最好的情况下每个营也只有一个连能装备这种战车。

      和远征军装甲部队并肩作战最多的是新22师,双方相互派遣了联络军官。正是这支部队的英勇善战改变了美国军官中对中国士兵的作战能力的普遍怀疑。

      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时候大多数国民党军的部队训练不足,人员缺编严重,而且上层腐败严重,军队士气低落。日军1944年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时候,前锋打到了贵州的独山,对陪都重庆威胁很大。仓促间国民党方面紧急调动首都警卫军 – 第九十七军迎头阻击,却在日军一个联队面前一触即溃。这个令人难堪的战绩并非不合理。按照国民党军的编制,正常情况下一个军应该有三万人,这个九十七军参战的时候有多少人呢?据统计是九千八百余人,其中有枪的,不到三千,算起来,实际上也就一个团的兵力。史迪威发现大多数国民党军的师只有5,000到6,000人,远远低于额定的一万名战士,装备更是落后而且缺乏维护。

      点看全图

      抗战中的中国普通陆军部队

      在装甲部队的有力支持下,新22师以其出色的战绩改写了这种消极的印象。它是当时中国军队最优秀的几个师之一,其骨干为第一次入缅远征军部队中随同杜聿明转战野人山的幸存官兵,对日军恨之入骨。美军注意到,在作战中,两个中国最能打的师新38师和新22师作战风格迥然不同。新38师师长孙立人精通中国传统兵学,又是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生,善于大范围的穿插迂回,但阵地进攻时完全是美国陆军的标准打法 -- 步伐稳健,不求速度,用猛烈的炮火把对方阵地打得鸡犬不留然后才出动步兵进占;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总是强攻开路,善于攻坚,充满法国圣西尔军校提倡的主动进攻精神 – 廖本人是这所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装甲兵团经常被安排与新22师配合,也正因为坦克在进攻中最能发挥作用。新22师在缅北战场虽然经常付出高昂代价,但堪称攻无不克,为自己赢得了“虎师”的威名,也洗雪了中国军队的名声。如史迪威在缅北作战中的评价 – “只要给中国士兵足够的装备,补给和荣誉,他们的战斗力可以抗衡任何一国的军队。”

      点看全图

      远征军中的几名高级将领,孙立人和廖耀湘恰在其中

      在美军顾问和中国军人的共同努力下,装甲兵团在1943年12月23日从兰姆迦训练基地出发,一周以后到达中印公路的起点雷多。经过短暂的机械检修和补给,他们随即踏上翻越野人山的艰难征程。当时,中日两军正在新平洋以东的于邦一带胶着对峙,缅甸雨季的瓢泼大雨和日军第18师团的顽强抵抗让远征军进展迟缓。1944年1月11日,经过9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装甲兵团第一营穿越鬼门关山口,到达胡康河谷谷口的新平洋前线。开进途中,美军顾问抓紧一切时间向远征军官兵灌输战车部队的战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官兵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史迪威把装甲兵团到达前线的消息迅速公布出去,作为提升士气的兴奋剂,结果果然军心大振。

      装甲兵团能够这样快速进入战场,应当归功于皮克准将指挥的工兵部队。他们在战斗部队后方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一条四车道的等级公路,无论山势如何险恶,公路和前线部队的距离从来没有多于一天的路程。

      点看全图

      北缅战场中美工程兵部队指挥官皮克准将,在到缅甸之前曾主持修建了密苏里大水坝

      尽管如此,由于时逢雨季,桥梁隧洞常被洪水摧毁,装甲兵团在开进中不得不时时越野行军。远征军给他们派来一名中国军官作向导。美军顾问理查德回忆,这名军官从不使用尺子,只用自己的拳头和手指作量具,总是在地图上能准确地估算出行进间部队的位置,这份本领令美国人大开眼界,难以忘记。

      不过,恶劣的道路使装甲兵团不得不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维护车辆并加强装备的防水 – 缅甸的雨季平均降水量100英寸,大大超过原来的预计。

      点看全图

      道路艰险的缅北公路,翻车是家常便饭

      与此同时,远征军屡屡派出侦察人员从刚刚攻占的日军据点太白家(Taipha Ga,Ga是缅语“村庄”的意思)深入敌后,试图找出一条绕过日军正面防线的道路。结果证明,即便是坦克部队,也可以迂回到敌后,虽然困难很大。

      3月1日,经过周密计划,完成探路计划的远征军装甲兵团第一营和新22师六十六团第一营组成战步特遣队,由赵振宇和布朗亲自指挥,发动了第一次对日军的攻击。当时三个步兵连的战士都乘坐在战车上前进,重武器,补给物资和弹药则由装甲兵团提供24辆大卡车运送。

      这是一次奇袭,他们从太白家出发,用两台装甲推土机开路,在无人的丛林中开出一条20英里的道路,从海拔6,100英尺的纳拉西肯特山口翻越险峻的库芒山,穿过日军防线的薄弱之处,向纵深猛插。第一次有了这样出色的武器,中国坦克兵纷纷积极要求投入战斗,无法阻止,其中有的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还不到24小时。不过,也有远征军老坦克兵回忆,那一次他们最初都以为是演习,战斗打响的时候如在梦中,直到天亮看到履带上日军步兵的碎骨烂肉,才相信自己真的是参加了战斗。

      点看全图

      远征军战车部队初战的战场照片,拍摄于瓦鲁班前线,可说弥足珍贵

      3月3日,装甲兵团突然出现在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孟关背后的瓦鲁班,就在这一天,装甲兵团与日军发生了第一次战斗。

      战斗在夜间展开。根据侦察员带回的情报,日军在这一带只有少量巡逻部队。但中国装甲部队显然直接撞入了日军的即设阵地。一辆装甲推土机被敌军击毁,两辆中国坦克兵驾驶的M-3战车仓促间中弹翻落入旁边的伊迪河中。

      [待续]

      关键词(Tags): #御虎(landlor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