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终于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 -- 观望者

共:💬60 🌺1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否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向德械师那样的部队不断补充的

            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预备役士兵而不是随意抓来的壮丁部队的战斗力应该得到保证。

            细想一下,这似乎是TG从民兵中补充骨干进入部队的办法啊。一笑。

            看来问题又归结到政权建设上来了。

            • 家园 可惜那时候中国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预备役士兵

              那需要一整套社会机制来保证,还要大规模的后勤来保障,别说那时候的中国,就是如今的预备役也做不到可以直接补充一线作战部队(美帝这方面也好不多少,海湾战争中,美帝打算让国民警卫队上阵磨练磨练,挑选了战备程度最好的一个旅,集中战备训练了3个月,还是达不到编入现役部队的要求,而这边海湾战争地面战已经结束了)。当时TG有民兵、区小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来过渡一下,KMT是团管区、师管区抓壮丁来补充,相对来说TG的办法要合理一些。

    • 家园 我还没看这个剧

      到底是讲什么的?

      • 家园 看小说

        不过做好心理压抑的准备

        那个......萨大最近家里的情况,不推荐您看这个

        过段时间比较好

      • 家园 老大你真有意思。以远征军为背景讲述底层士兵自己的故事。
        • 家园 因为有编辑约我写这个剧的稿件

          没看过,推掉了。但是既然有人好奇,说明这个剧可能比较火。据编辑说,是讲收容一群国军溃兵去缅甸打仗,然后就是怎样艰苦回国一样。

          这个情节,第一部分看着象加里森敢死队,第二部分有点儿驻印军的意思,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 家园 看了几眼坚持不住了,没观哥抵抗力强。

            这个戏突出了一个“贫”字,一堆操着不同乡音的穿着破破烂烂军装无所事事的家伙,整天为了鸡毛蒜皮斗嘴。后来发现六哥说,兰小龙不论写啥都能写成大学宿舍的生活。呜呼,确实如此。

          • 家园 近期国内最火的电视剧,首播的四家电视台成天口水战
          • 家园 是有点这个意思

            不过第一次远征给编剧包装为坐飞机去了,而且还配上一个打过徐州战役的懂英语的孟副连长,比较生硬吧!

            • 家园 单看这个描述有趣

              坐飞机过去的,有历史依据,但不是第一次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军是史迪威挑头,老头子和老脸皮陈纳德是死对头,陈纳德控制的空军很不积极,据廖耀湘讲入缅一直到战败根本就没见到飞虎队的飞机。史迪威只能依靠英国人,可英国空军又非常的不靠谱,这可说是远征军吃亏的一大原因。

              别以为就中国人内斗,当时在华最高的这俩美国将军都属于想把对方骟了以后再活埋的思路,而情报界两个巨头CIA的多诺万和海军的美乐斯也都恨不得对方出天花。

              远征军撤退到印度以后,从国内补充过去的兵员到都是飞机运去的。所以说这个情节有真实的影子。

              配懂英语的军官随队,也是历史上真有的事情,当时各地的青年英语人才曾被集中到重庆和昆明培训,然后随远征军到印度。不过徐州会战弄个会英语的军官可有点儿离谱。徐州会战参战的主力是川军和西北军,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假如一定要弄出一个懂英语的,战车部队的人倒有可能,而且是杜长官的嫡系,此后调去远征军顺理成章。

              然而参加徐州会战的战车是苏联造BA-6装甲车,会玩这个车的也应该是用俄语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民党军装备的BA-6装甲车

              还有一种可能是战车防御炮连的,问题是那里用的战车防御炮又是德国货,好像也用不上英语。

              这位副连长来历可疑阿。。。

              • 家园 萨大说到青年翻译官

                当时着急除了全国各地的,还有很多东南亚的归侨

                毕竟英语水平好一些,不需要太多培训

                我外公就是其中一员

                后来在重庆梁平机场给美军当翻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