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五)邓韩之争 -- 史文恭

共:💬127 🌺3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 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五)邓韩之争

    关于海南之站里的十五兵团司令邓华上将与十二兵团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上将之间的争论,已经成为一个军史上的不大不小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涉及很多微妙的细节,细究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先看一段张正隆在《战将》一书的描写:

    “我们出发!”,1944年6月5日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上将一句话,将200万人投入战斗。

    1950年4月17日海南岛登陆,韩先楚没有说这句话。这话轮不到他说。但若不是他极力推动,就不会有人说这句话了。…”

    俺觉得张正隆上面的这段评论,虽然煽情,但很不得体。因为他很明显在说,如果没有韩先楚的推动,邓华,做为海南岛战役的总指挥,就没机会打这一战了。----其实,这并非事实。

    关于大规模登陆海南岛的时间问题,大致的脉络是这样的。

    1950年2月1日,广东军区在广州开会,由叶剑英(军区司令),邓华(十五兵团司令),洪学智,韩先楚,40军和43军主官以及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参加。确定了小部队分批偷渡的方针。但在渡海工具上,决定以按照毛泽东1月10日电报精神,改装机帆船为主,同时积极购买登陆艇,并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至6月份。

    1950年3月5日,40军一个营第一次偷渡成功。3月10日,43军一个加强营偷渡登陆成功。( 这里有一个细节,本来43军第一次是准备和40军同日渡一个团,但当日43军方向没风,无法起航,所以后来等了4天。)

    这两个加强营登陆成功后,解决了能不能渡海的问题,同时大大加强以游击队为主的琼崖纵队的力量。

    十五兵团在确认43军加强营成功登陆的第二天,就下令40军和43军准备第二次偷渡。此后,邓华和其他兵团领导在武汉的中南军区和林总等领导开会。但他同时嘱咐杨迪去雷州半岛最南端建立前线指挥所,3月20日,邓华开会回来后到达前线指挥所。准备经过对两个军考察后,敲定具体第二次渡海偷渡时间。但这个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波折发生了。

    张正隆的《战将》里,引了40军3月20日给十五兵团的一封电报:

    “今后大规模登陆作战,在有利的内应条件下,我两军就在风向季节(旧历二月底三月初清明前)各以主力由正面并肩作战,估计无大问题。根据这种情况, 在帆船的准备上,除我们现已买到和自己拆卸的约百部机器外,再发我们二百五十部即可(此数与原计划数可减少近二分之一的机器)。就是这二百五十部机器解决 困难,或我们改装不及时,我亦以现有百部机器改装为炮艇和指挥船,其余用风船,待条件成熟,风向顺利,拟大规模登陆作战。不知四十三军准备工作及意见如何?

    为使准备工作早日完成,仍望兵团指挥机构早来前面,以使及时解决问题和指挥作战。”

    粗体部分的建议很有意思,这个催促从被指挥者口中说出,似乎有些突兀,而且实际上邓华当日已经到达前线指挥所,但韩先楚依然催促,说明40军和十五兵团的沟通并不及时。-----因为这里有一个小细节,韩先楚不仅是40军军长,他同时也是十二兵团副司令,所以,从技术上讲,他和邓华是一个档次,差了半级而已,而且两人还不是一个兵团的领导------由于这个原因,韩先楚敢于催促,也是这个原因,韩先楚没有得到邓华行踪的及时信息。

    但更有意思的故事在第二天的早上,实际上,在20日邓华到了前线指挥所后,会同杨迪和气象,作战参谋已经议定,根据风向和水文条件,命令两军加强团于3月26日起航。20日晚,40军给前指打电话,通知第二天,韩副司令将来看望邓司令。----果然,21日上午8点半,韩先楚来也。

    寒暄之后,韩先楚汇报了40军准备情况,由于40军进攻涠洲岛夺得了300多艘大渔船,已经解决了该军运载问题,----韩先楚意气风发,邓华自然勉励有加。两人心情很好,还开起43军李作鹏军长玩笑。但接下来,就出事了。-----

    在汇报40军准备情况之后,韩先楚对邓华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要求取消两个军加强团的偷渡,提早进行大规模登陆(即全军登陆)。-----请注意,这个建议是韩在刚刚于昨天收到邓兵团下达的26日加强团偷渡的前提下提出的。-------因此可想而知,邓华对此的反应会如何了。

    但邓华依然沉住了气,问韩先楚这个建议的根据是什么,----韩回答:

    “第一,首批偷渡的成功,说明敌海岸防御还没组织好。敌人现正集中八个师兵力围攻琼崖纵队,此时我军大举登陆,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我军再以两个加强团偷渡登陆,会引起敌人警惕,加强海岸防御。为大规模登陆增加困难。

    第三,根据气象和水文情况,4月20日“谷雨”节气前气象多变,北风和东北风将会减少,东风或东南风会加多。3月份有北风和东北风的时候多,很有利于我军顺风航渡,

    第四,我40军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全军可以一次渡海登陆,如果43军来不及,40军一个军先渡海登陆作战,43军可以作为第二梯队,随后登陆也可以。”

    ------这个建议,在这个时机对邓华提出来,实在是非常刺激的。因为韩先楚不仅是在教邓华如何打仗,他还豪迈地提出40军可以包办海南登陆战了,-----这视邓华这个总指挥何地?又视十五兵团老大哥43军何地呢?

    无可避免的,邓华不得不正面接受韩先楚的挑战,他指出两点,----首先,兵团原先的作战意图和部署,韩先楚都知道。而且现在要求两个军26日出发偷渡的命令已经下达,这个时候,韩先楚要求邓华取消命令,改成两个军大规模登陆,这怎么行呢?

    其次,兵团对整个战役的准备工作,现在还没有基本完成,邓华有怎能打没有准备的战呢?43军目前的船只只够装载一个加强团的,怎么让他们全军渡海呢?---同时3月份固然水文风向条件好,但谷雨前后也未必没有机会啊。

    所以,从兵团全局考虑,邓华对韩先楚说,我不能接受你的意见。

    此时,会见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对峙了片刻,韩先楚开口说,:“现在的具体情况已经变了,既然40军可以全军渡海,何必要渡两个加强团呢,一个军的力量要比两个团大得多啊?现在正是渡海登陆的最好季节。”

    邓华的反驳是:“如果是你们一个军打海南,那你们可以登陆了。但当初林总就是先交代我们43军打海南的,后来认为兵力不够,才让你们40军配属我们15兵团指挥。你现在要把两个军各一个加强团的偷渡改成你们一个军大举登陆,我能这么做吗?”

    韩先楚一点都不让步,说,我们应该抓住3月份季风有利时机,及时登陆,如果43军没准备好,那我们40军先登陆好了。我相信到了岛上,我们能够独立作战的。

    邓华也耐不住了,说,3月份季风有利我当然知道,但可以持续到4月20日谷雨前。而且现在季风也是多变,很难预测航行时有什么变化。再则,林总是命令我指挥40,43俩个军进攻海南,我不顾43军,只指挥40军一个军渡海,我这个兵团司令能这样指挥作战吗?请你也站在我的位置上想一想。

    再则,你们40军能够征集到这么多船,是因为你们所在的位置。国民党残兵退回海南的时候是从43军方向,所以这一带的渔船都被他们收罗殆尽,现在43军要从广州那儿征调渔船,而你们那儿就没有这个问题,还恰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涠洲岛供那些大渔船集中。所以我命令你们用119师一个团夺取涠洲岛,就是要你们俘获这300艘大渔船。这才使你们获得足够的船只。我希望你对整个海南岛作战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考虑。

    但韩先楚不依不饶,说,我还是坚持我们40军现在就实施全军渡海作战,你不同意,我就直接向林总报告。四野有这个做法,就是越级指挥、越级报告。林总可以越级指挥,军、师也可以越级请示林总的。

    邓华这时候的涵养终于到达极限,:“林总和罗政委有命令委任我指挥40军、43军、琼崖纵队指挥海南岛作战,我今天反复给你讲了我的意图,你到底服不服从我的指挥?

    韩先楚说:“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

    邓华说:“你说我指挥不正确,我就不正确吗?我的决心和部署都是经过四野首长和军委毛主席批准的。好,那你越级上报吧,你报好了。我告诉你,我要将你今天说我指挥不正确,不服从我指挥,我也要向林罗首长报告!”

    “我现在向你重申,第二次偷渡命令不变,你必须遵照我的命令。26日黄昏实施118师一个加强团偷渡。”

    在场的杨迪恐怕此刻看到了满地的玻璃碎片吧。。。

    (部分抄书节选到此,评论下回再写。。。。累死了。喝水去也。)

    关键词(Tags): #杨迪笔下的邓华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六)邓韩之争续

      关于这一次邓韩吵架,先说一下结果------两人分别之后,各自分别向林总发报陈述意见,四野首长当然肯定了邓华的决定,于是,按照邓华的命令,两个军分别于3月26日前后各派一个加强团渡海并取得成功。

      所以,邓华上将无疑赢了这一架。-----但这一次吵架并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意气之争,根据当时国民党兵力集中围攻琼崖纵队的情况,如果当时真的派韩先楚上将的40军六个团渡海,很有可能可以在海岸立住脚并扩大登陆场,并会和后续部队解放海南的。------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邓华上将的决定显然更稳妥,因为在之后的4月16日,两个军分别在不同登陆点的登陆起到了分离敌军兵力的作用,同样取得非常理想的结果。(敌我伤亡比率不到10%)----而邓韩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如何发挥本来是主力的43军在此役的作用。----这一点,邓华的理由是无可置疑的,不仅作为十五军团的司令,也是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他的决定显然要比韩先楚更全面一些。-----而说到这儿,也可以看到另一点,那就是韩先楚在这次战役里显然并不认为他是邓华的下级。----虽然,即使后来在志愿军里,韩上将依然要低邓上将一头。-----但韩上将的不服应该是有原因的,当时四野的四个兵团,十二兵团司令肖劲光大将,十三兵团司令原来是程子华(但莫名其妙地被调去做山西省委书记,想一想和程司令在红军时期同级的徐海东军长虽然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养病,但还是授了大将军衔,就知道程子华司令被这样调出军界是多么蹊跷了。),后来换成黄永胜上将,十四兵团司令是刘亚楼上将,十五兵团就是邓华上将。-----可以清楚地看到,清一色的林总红一方面军旧部啊,----正是这个潜规则,出身红二十五军的韩先楚上将对此恐怕未必心服,而且他的确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打出了好几个非常精彩,令人叹服的胜仗,如果仅仅以战绩论英雄,韩上将的职务不应该是如此的。----事实上,韩上将在东北一直做了20个月的纵队副司令啊。------正是这个潜在的原因,所以韩上将毫无顾忌地提出由他的40军包办海南战役。-----但,必须指出的是,韩上将的建议首先是建立在军事正确的基础之上的。

      在3月26日两个加强团成功偷渡之后,下一步的计划明显的就是大军最后一击了。而这个出兵的日期,必须考虑水文和风向等自然条件。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同时,对于早早具备了渡海能力的40军而言,韩先楚并不因为上一次吵架输了,就气馁,相反,他多次给上级发电报,催促早日发兵渡海。----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先楚上将的确加快了解放海南的进程,----虽然,他的贡献并不是决定意义的。

      据张正隆的书讲,“据说”韩上将在4月7日给上级发了一封电报,该电报对海南战役得以实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按照杨迪的回忆录,邓华在4月8日,致电四野首长并中央军委,建议:“组织6到7个团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北部强行登陆。”,4月9日,四野首长回电,同意邓华意见。于是4月10日开作战会议,邓华召集40军,43军军政主官,敲定4月16日渡海登陆。---------而这个看似很顺的过程后面,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因素,那就是43军的船只准备问题。很自然地,作为15兵团司令,邓华当然希望43军同意可以派更多的部队登陆海南,但很遗憾,因为43军的一部分船只甚至是从珠江三角洲征集的,而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把这些帆船从珠江三角洲开到雷州半岛南端就已经是一道漫长的路途。------在4月10日的作战会议上,李作鹏很遗憾地表示,如果4月20日前渡海,他们只能出两个团的兵力,但如能延后两天,则他们也可以出六个团的兵力。----但因为潮汐,海流和风向的限制,邓华不能给他们这不多的几天时间,于是,前两次偷渡都是以40军对等兵力出发的43军,这一次终于落后了。

      但纵然如此,并不能认为能够在4月16日渡海是韩先楚催促的功劳,甚至避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使得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因为我们必须记住,在第二次偷渡时,邓华和李作鹏把43军的主力师老红军师长和政委都派出去了。他们不可能坐等时机流逝而把这些部队作为礼物送给薛岳。-----换句话说,邓华同样急切地要早点登陆海南,和韩先楚不同的是,他希望能给李作鹏的43军多一点准备时间以便于他能派多一点兵力登陆,但可惜的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如愿。-----而这,就是邓华和韩先楚关于登陆之争的要害所在。---既然,这个争论并没有影响战役的结局,似乎我们也就不用过于纠缠吧。----杨迪在他的回忆录里就强调,由于邓华和韩先楚是从他们不同的地位(十五兵团司令和40军军长)的角度看问题的,因此可以说这两位都对。

      好了,交待完邓韩第一次吵架,再说说他们俩在海南战役里的第二次吵架,结合两次吵架,可以让我们对邓韩之间的小心结看的更清楚一些。

      1950年5月10日,于海口市举行琼崖纵队入城式,下午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开庆祝大会并在海南最大的酒家开会餐。晚9点,邓华上将回到司令部,还兴味盎然地告诉杨迪,明天他要和韩上将会面。“谈一个问题”。

      原来按照中央军委命令,40军将北上会合38,39军组成军委机动兵团,因此,邓华有一个想法,该日琼崖纵队入城式时,冯白驹向他抱怨,说琼崖纵队的武器太烂,是否四野部队可以支援一点,-----邓华的想法就是,动员40军把海南战役的缴获武器留给琼崖纵队,这样,一则支援了冯白驹,二则,40军可以轻装北上,少一些负担,三则,到了新驻地还可以向军委报领新装备。所以可谓一举三得。------------但杨迪却认为,韩司令恐怕不一定答应的那么痛快。对此,邓华不以为然,并去洗澡睡觉了。----而杨迪却还要忙一件事,上一次韩先楚来和邓华会面吵架时,杨迪本来特地给韩上将准备了一盘海南名菜“白斩鸡”,但后来韩邓吵翻了,于是白斩鸡就被邓华和杨迪吃了,韩先楚没留下吃饭。这一次,杨迪特地从饭店叫了四样好菜,准备弥补一下上次两位司令吵架的不愉快。----但不知道他可否能够如愿呢?

      唉,抄书太累,俺就不卖关子了,第二天韩上将到来,邓上将说明来意后,韩上将说,琼崖纵队的装备的确落后,要40军把缴获的装备给冯白驹,他也同意,但为了公平,必须40军和43军一人一半,都把自己海南战役的缴获拿出来。---邓华说,你要公平是对的,但43军现在留守海南,还需要他们的缴获,你们去河南,自然有新装备可领,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韩先楚说,我们要把缴获放到荣誉室里陈列。邓华说,荣誉室里也不需要那么多啊,韩先楚又说,那海口市国民党留下的仓库里应该还有库存吧,把那些给琼崖纵队,俺也不顶43军了,邓华说,仓库都空了,要不也不用麻烦你了。韩先楚又说,下面师长,团长的工作不好做啊。邓华说,俺说了这么多话了,你还要推托,那俺就下命令吧,命令40军在离开海南时,除了必要地留极少给荣誉室外,其余所有缴获装备,必须留下。结果韩先楚站起身说:“命令我执行,但40军造成的影响我不负责。”---总算,韩先楚还能执行邓华的命令,于是邓也就往下给韩留台阶,两人打着圆场把有些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杨迪马上找机会说,韩司令,留下吃饭吧,俺们给定了四个菜,韩还要推托,但和杨迪开了几个玩笑后,就从了。这样,邓韩之争的第二回合,同样是邓占了上风。不过这一次,两人总算没撕破脸啊。

      说到这儿,也可见当时军队的管理难度了。当然,对于韩上将而言,这一次,他算是吃了一点暗亏,因为照理,虽然军事上,他40军的确归十五兵团指挥,但后勤上,他本应该有自主权的。然而邓华就是强行命令,(当然,邓华的命令同样首先是正确和合理的。)他也终于没办法。只好执行了。--------说到这儿,俺觉得邓华上将的这个决定或许只是一个单纯的公事公办的决定,或许是否也有借机小小地出一口气的顽皮呢?

      注:上面的行文说明韩邓的吵架都是抄杨迪回忆录的大意,喜欢研究这段历史的同学请务必查对原文啊。。

      关键词(Tags): #杨迪笔下的邓华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关于第二次偷渡主官

        关于第二次偷渡43军主力师长政委上,俄觉得史兄过于看重了。

        两次偷渡加起来兵力与金门差不多,前有金门之鉴,本次必须有压得住台的干部上。那么派谁?

        按史兄文中来看,第二次韩打算派军参谋长宁,只是宁自伤而改派他人。

        另一方面,43军本来就是主军,面对韩咄咄逼人的挑战,邓要尽可能地主控局面的。既然43军上师长政委,40军再派一个同级别的,要吵架了合适吗?俄个人看法,第二次偷渡两军主官最后是兵团部敲定的,43军师长政委,40军师政治部主任,比较好的搭配。如果按韩的历来做法,不想颠倒过来才怪。

        史兄关于邓艾的比喻可真有趣,回想起来,邓韩的某些方面,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影子,挺有体会头的。

        • 家园 花生豹兄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据杨迪的书讲

          事实上,43军的师长政委是邓华指定派上去的。而40军的人选,他没有指定,因为40军毕竟隶属12兵团,这些人事问题,他不干预韩先楚。

          但韩先楚为什么没有派师长上去,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刘振华据《战将》里面说,是本人主动要求的。---而刘振华自己在《海南之战》里,说是上级指派他去的。----总而言之,43军第一次偷渡一个加强营是师参谋长苟在松带队,第二次偷渡一个加强团,还是派一个同级干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这就产生了一个谁指挥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显然韩先楚是考虑到的。

          但他似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他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在第三次登陆时,用自己带队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俺提出这个主官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想提醒43军和十五兵团对解放海南的主观积极性并不差于40军。---否则,假如邓华和李作鹏还准备等待五六月份再登陆的话,他们怎么会在3月26日,把主力师的主官偷渡到海南岛上呢?

          关于邓艾的比喻,您可以上网上搜一搜刘振华的《海南之战》下载,里面43军的作战总计报告里,李作鹏对40军的酸气和不服气是很明显的。

          下载链接如下:

          http://www.bibidu.com/fileview-960805.html

      • 家园 TG关于战利品的分配早在看《亮剑》时就知道一些。

        但怎么看着邓、韩之争也有一些丁伟、孔捷向李云龙吃大户的味道。

      • 家园 借光问个问题,史MM对杨迪的回忆录怎么看

        特别是关于毛岸英那一段????

        • 家园 其实很久以前。。俺曾经和人谈论过毛岸英的事儿。。

          俺觉得这事儿很平常,没有什么值得渲染的。有些人把毛岸英和朝鲜现在的情况联系起来。所以把很简单一件事故意搞的复杂。而且,说白了,无非借这件事给TG和东哥抹黑罢了。

          而碰到这样的言论,说实在话,俺觉得没必要搭理它。

          至于杨迪的回忆关于毛岸英的部分,俺觉得至少,杨迪没有让俺感到他在可以突出什么或者掩饰什么。您觉得呢?

          •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心态要不得,杨迪回忆录的细节必须深挖

            史MM最近大作连发,怎能在这点和起稀泥来?

            至于杨迪的回忆关于毛岸英的部分,俺觉得至少,杨迪没有让俺感到他在可以突出什么或者掩饰什么。您觉得呢?

            杨迪的书在这里写的甚细,细节说的有板有眼;如果只是泛泛提上一点,被人引申利用也说得过去。可是他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是非必须说清楚,否则就算不渲染也会被人拿来攻击毛岸英。我可以认为杨迪本人不应该存在故意抹黑毛岸英的主观愿望,可是他的回忆录这个关于毛岸英的细节是否正确必须搞清楚,否则对烈士十分不负责任。

            我本人的分析文章:关于毛岸英牺牲情况分析讨论汇总 链接出处

            • 家园 嗯,您的链接在您之前的帖子俺就已经看过了。。

              怎么说呢,俺和您在支持毛岸英不被恶意渲染方面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坦率地说,那位朴正兴同学,大概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他在别处的表演俺曾见过。并不敢恭维。

              至于杨迪的回忆录的细节是否有记错了,俺觉得,杨迪在日期上记错是很有可能的,洪学智上将的回忆录就写的很清楚,毛岸英遇难是11月25日,而不是杨迪说的24日,但值得注意的是,杨迪和洪学智的回忆录都提到一个重要细节,即飞机轰炸是在拂晓后,和别的书里说的,11点钟(王颖的《毛岸英之死》)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杨迪和洪学智的回忆录在很多细节上是合拢的,比如是洪学智把彭总推进防空洞,空袭是在彭总进防空洞不久发生,时间是在清晨。----而杨迪和洪学智都是当事人啊。

              所不同的是,杨迪披露了毛岸英在炒米饭,而洪学智不知道这事儿。(因为他和彭总在一起)-----杨迪的主要错误就在日期上。

              所以,俺觉得杨迪的书在细节方面,是可靠的。

              以上供您参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