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收入分配和经济危机 -- 万里风中虎

共:💬233 🌺5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

      有几点不是很明白,向虎大讨教。

      比如说,在一个由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导致的快速增长时期(比如说中国美国英国),底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5%,顶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10%。收入不公会更严重,总体有限需求却在上升,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强烈的预期收入上升的时候加大消费比例。

      消费需求不足是相对来说的吧。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富人越富,富人用来生产的资本占收入的越来越多,虽然总体需求上升了,但是相对生产来说却存在不足。

      ICT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边际效应递增的,也就是说,当你有第一台手提电脑时,只要经济允许你会更希望有第二台,因为效用递增。有了电脑就想上网,上了网就想上西西河,想炒股。因为电脑网络会促进你获取知识,提高你的人力资本。所以,现在的ICT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其实就是人力资本投资。

      感觉缺乏说服力。考虑比较特殊的情况,当一个人拥有足够多的ITC产品,相关的消费也足够多的时候,上述消费是边际效应递增说法不成立

      他们的生产力和收入都比社会平均水平低很多,都堆在收入分配的底部,比如说10TH percentile。

      同时会把中产阶级(SEMI-SKILLED)拉下来。于是,你就会看到越来越高的90th-50th percentile,而50th-10th percentile却没有太多变化。

      有收入了以后为什么会把中产阶级拉下来?另外本人是经济门外汉,对“SEMI-SKILLED”意思不是很了解,向虎大讨教

      • 家园 所谓把中产阶级拉下来的意思指的是他们的平均收入拉下来

        那个没有问题

        你对边际效应递增的质疑是正确的,实际上,经济学上的名词不是边际效应,是边际效用,风中虎打了一个错别字

    • 家园 掺和一下

      1、

      在一个由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导致的快速增长时期(比如说中国美国英国),底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5%,顶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10%。收入不公会更严重,总体有限需求却在上升,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强烈的预期收入上升的时候加大消费比例。

      这个判断的逻辑从个人的观察来看是成立的。如果只是静态的看两个时点上富人和穷人的绝对差距变化,自然是会得出全社会消费趋于不足的结论。但是人的行为建立在他的预期之上,而金融工具又使某个短期的消费倾向可以超过1,所以在这样的时期需求不足只在理论上存在。国内近几年住宅、汽车为代表的非必需品的强大消费能力背后也许就有这样的预期支撑。

      2、虎兄第三点,是不是指按照就业人口口径统计的收入分化情况,由于就业金字塔底部随着经济周期的潮涨潮落所导致的就业人口结构变化,造成了用统计意义上的就业人口收入分布去解释社会是否存在两极分化时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如果以“财富占有”作为变量来看全社会的公平程度是否更合理一些?在统计上是否有可能实现呢?

      • 家园 有一点道理,但是细想还是不对的

        这个判断的逻辑从个人的观察来看是成立的。如果只是静态的看两个时点上富人和穷人的绝对差距变化,自然是会得出全社会消费趋于不足的结论。但是人的行为建立在他的预期之上,而金融工具又使某个短期的消费倾向可以超过1,所以在这样的时期需求不足只在理论上存在。国内近几年住宅、汽车为代表的非必需品的强大消费能力背后也许就有这样的预期支撑

        首先,个人的消费建立在收入预期上,按照同样的道理,生产也建立在预期上的话,不是更会导致过剩。其次,个人认为资产化、证券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不公带来的问题-消费问题。资产化与证券化一般都需要抵押,很可能的情况是富人比穷人更容易借到钱,过剩得更厉害。如果不需要抵押的话或者限制很少---就像这次美国一样---必然带来信用危机。过度的资产化、证券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赤字,因为大家都透支未来的钱。

        第三,假如把刚好使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的资本减去剩下的叫“过剩资本”。过剩的资本投资到实体经济就会产生生产过剩,投资到虚拟经济就会产生金融过剩。

        第四,要解决收入不公带来的过剩问题,个人认为从理论上有三种解决办法。(1)把过剩资本存起来;(2)移动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点,限制富人借钱,让穷人更容易借到钱;(3)把过剩资本重新分配,建立新的生产和消费平衡。

    • 家园 收入分配不公不是经济危机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重要诱因

      经济危机不一定是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但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不是凯恩斯主义所论述的危机,不代表着凯恩斯主义就是伪科学

      更不能说明收入分配的悬殊化是合理的

    • 家园 写得太好了,花!

      比如说,在一个由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导致的快速增长时期(比如说中国美国英国),底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5%,顶部的人收入增长每年10%。收入不公会更严重,总体有限需求却在上升,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强烈的预期收入上升的时候加大消费比例。

      这段特别符合我们的common sense,中国正是这样。

      ICT产品的消费就象毒品。
      再同意不过了。

      弱者退场了, 收入分配是结果,不是原因
      这两天不断发现能强烈干扰收入分配结果的因素,先是mobility,再是家庭大小,再是劳动力的构成,……。光看一个数字,而不知道它产生的过程多么得可怕!

      你现在用PSID得到的结果还是含了COMPOSITION BIAS的。因为PSID中每年大概有5-10%的调查对象磨损率(找不到人了,或拒绝再回答问题)。他们会加入一些新人进去,这些新人就带来了COMPOSITION BIAS。
      我发现了他们跟踪家庭数的变化,从1968年的4800多个家庭到2001年的7000多个。我当时想的是家庭的自然代谢:一些家庭消亡,他们的子女又构成新的家庭。这些应该都在磨损率里头了。实际情况比我想的又复杂N倍了。

      跳舞输给Michael Jackson,打篮球输给Michael Jordan,写程序不如BILL GATES......我们就认了吧。
      其实这些人挣很多钱,我并没有觉得“不应该”,好像觉得这是“合理”的。如果我的想法是普遍的,那么尽管真正的收入差距变大了,但有可能社会的心理不平衡并没有与之俱增。

      • 家园 和毒品不一样

        ICT产品的消费就象毒品。

        再同意不过了。

        不要和毒品比。毒品是从生理上控制人,ICT的消费增加是出于确实的需要。要是我去度假,绝对不带电脑,如果不是为了打电话订酒店机票或者找朋友吃喝,手机也不带。

      • 家园 很好的出发点

        其实这些人挣很多钱,我并没有觉得“不应该”,好像觉得这是“合理”的。

        这就对了,可能真的“此间有真意”,是做经济学研究很好的出发点。不少好的研究成果就是把一些“错觉”证明是“对的”。借我一双慧眼吧,好发一篇paper哟。

      • 家园 问题是中国赖以成长的这个外需实际上透支了美国人的消费能力

        国际垂直分工造成的中产阶级数量不断减少,而总需求依靠电子转账造成的乘数效应一直硬挺着,现在挺不住露出了原形。实际上都是坏账,都是寅食卯粮,消费都建立在收入增加的预期上。本质还是消费能力不足而生产能力相对于这部分消费过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