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中国的实物经济规模 -- 新华声

共:💬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谈中国的实物经济规模

    笔者曾经发表过的《中国的实物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是关于中国实物经济规模的一个评价法。关于使用一个非货币的物理指标来估计中国的实物经济规模,笔者自认为是一个首创。

    历来评估中国的经济规模,都是使用货币计量,但是由于汇率的关系,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时,就很困难。

    笔者分析认为经济成分中有一类是实物经济,采用非货币的计量来衡量不同的经济体,可能更有意义。这就是笔者使用用电量来做中日实物经济规模的背景。

    笔者看到一些读者不同意笔者的见解,特别是对于结论,就是中国实物经济已经超过日本,很不认同。

    实际上,笔者在这个结论上,是绝对正确的。倒是方法论上,只是使用用电量还是不够的。使用用电量来比较两个经济体,应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指标。这个问题笔者就不多说了。笔者主要就中日之间经济体比较的结论,再说一些。

    中国经济规模,特别是实物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日本,已经是一个得到国际人同的事实。这一点,实际上只要从各种GDP排名就可以看出来。

    你只要把“GDP RANKING”输入GOOGLE,你看到的就是CIA2003年的各国GDP排名:

    United States $ 10,400,000,000,000

    China $ 5,700,000,000,000

    Japan $ 3,550,000,000,000

    India $ 2,660,000,000,000

    这是以PPP排名的。随便给几个链接:

    http://www.photius.com/rankings/gdp_2003_0.html

    http://www.geographyiq.com/ranking/ranking_GDP_purchasing_power_parity_dall.htm

    比较有趣的是笔者根据用电量比较得到中日之间的差距和PPP方法得到的是很吻合的。此外,笔者比较中美印度三国的GDP,PPP,和用电量,发现三者的关系吻合,即“有趣的是,三种比较中(GDP,PPP,用电量)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值基本上一样。这印证了笔者指出的经济形态对于GDP比较不敏感的问题。当两个经济形态比较接近时,双方的GDP比较比较真实。如果经济形态相差大,那么GDP来衡量,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笔者作出这个结论,是预期到我们中国人中间绝大多数人是不赞同的。但是笔者以为这恰恰可以在今后反衬出笔者的先见之明。笔者在这个问题上是赢定的,因为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是早晚的事,超过美国也是早晚的事。当然超过日本,以GDP作标准,会早于超过美国。因此,就实物经济而言超过日本,是绝对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笔者以为今后经济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会比较倾向于现在已经超过。因此,笔者的确是先见之明者。

    实际上,PPP排名已经说明了笔者的结论很容易形成经济学家(指国外的,国内的就不谈了)的共识。

    谨作此文,留作纪念。

    • 家园 觉得不能只比总量

      以粮食为例:

      十个人一年收获一万斤,跟五个人收获一万斤,总量一

      样,但是。。。

      似乎应该把维持再生产的那些个部分去掉来比较。

    • 家园 你这里谈到量的问题,那质方面的问题呢?

      怎么老是看到什么首创。

      “实际上,笔者在这个结论上,是绝对正确的。”

      首先我要问你,怎么界定所谓的“实物经济”。同样做一个产品,投入可能不一样,质量可能不一样啊。

    • 家园 问个问题:

      我可不可以认为,常用的用物流来统计经济的方式,是否和你提的一样。我对这些经济词汇,有点晕。就想在科技和商业上一样,人们会用不同的词汇说明同一个道理。

      • 家园 我是这么看的:

        物流的统计可以使用货币计量,也可以使用非货币计量。

        比如,在中国,白菜是5毛/斤,在日本,白菜是100日元/斤。那么,如果以货币计量,日本吃掉的白菜比中国多。以斤来计量,那中国吃掉的白菜比日本多。

        所以,用物理量斤来计算比较,才比较真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