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输出价值观和抢夺话语权来看,儒家比社会主义更有利用价值 -- 脑袋

共:💬265 🌺37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论苏联东欧失败的时候请勿轻用社会主义一词

      苏联东欧,只能称为国家资本主义。 官僚控制主要生产资料,官僚安排生产方式,官僚控制剩余价值。 劳动者无权。

      比起西欧(劳动者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掌握部分投票权)和以色列(基布兹)的若干社会主义实践,劳动者无权的苏联只是国家资本主义或者官僚资本主义。

      • 家园 不知道当下中国叫什么

        听说劳动者的权利曾经很好很强大

        • 家园 现在的中国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我们是1/2的资本主义。

          想想地方利益集团对中央政府的“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所以我们是1/4的封建社会。

          再想想山西的黑煤窑和南方的血汗工厂——所以我们还有1/4的奴隶社会特征。

        • 家园 可能也可以称为儒家

          我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一片回忆德国前总理的文章提到。他半严肃,半开玩笑地对邓说:“您们自称是共产党人,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共产党人,实际上您们是儒家。您们的行动像孔子所教导的那样。邓笑了笑说:“SO WAHT”。

    • 家园 我的想法和你相同,但着眼点不同

      我赞同中国目前在进行对外宣传(包括意识形态输出)时以“儒家”为主打,但与楼主不同的是,这是因为,我认为“儒家”是一个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新包装后“反哺”西方的一个绝佳的载体。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定义。在我看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其鲜明的无神论色彩,而这也正是儒家最大的特色。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有学者在做将二者融合的工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张岱年先生通过吸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重构儒家本体论而建立的与“新心学”、“新理学”相并列的“新气学”,刘小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儒学”。用这样一套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塑的儒学理论来进行对外文宣,效果会比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好的多。

      • 家园 我心目中的新儒家

        我心目中的新儒家,不应该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体系,一个政治主义,而是一个现代化了的中华文化合集。儒家文化不仅仅包括那几本经典,还应该包括我们民族这几千年的实践。近几十年的建设实践,仍然属于它的一部分。我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一片回忆德国前总理的文章提到。他半严肃,半开玩笑地对邓说:“您们自称是共产党人,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共产党人,实际上您们是儒家。您们的行动像孔子所教导的那样。邓笑了笑说:“SO WAHT”。看到没有,在外人眼中,在当家人眼中,这没有多大区别。儒家作载体,其实不一定非要局限在融合马克思主义,只要好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流派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都可以包容进来。一个几千年庞大的体系,包容力该非常广阔,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正在飞速地现代化,这个过程对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相信这是一个独特的过程,不同于所有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亚国家,没有任何现存的学说能对这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行前瞻性地指导。这需要新儒家的创建者,踏踏实实研究中国现实的各种具体问题,并试图从我们中国的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出发,从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并融合现代的人类精神财富,探索解决方案,给出一个中国的回答。这千千万万解决实际问题的回答的合集,就是我心中的新儒家。在这之前的世界,大部分现代理论,问题解决方案,来源于西方,他们出发点是西方的历史传统,西方的思维方式,并且很大程度会维护西方利益。新儒家,将给世界人民提供一个东方解答,是中国人民除物美价廉的中国造外,给世界的新贡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觉得你这个说法大而无当

          我心目中的新儒家,不应该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体系,一个政治主义,而是一个现代化了的中华文化合集。……儒家作载体,其实不一定非要局限在融合马克思主义,只要好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流派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都可以包容进来。一个几千年庞大的体系,包容力该非常广阔,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

          你的这个想法,在我看来,就像某人提出的“人民币次金本位”一样,看似很好,但华而不实。如果是要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一个现代化了的中华文化合集”这种模棱两可的东西是没什么用处的。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美国人的文化输出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文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内核——由自由主义、世界主义和基督教(新教)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体系。美国文化中的一切,好的也好,坏的也好,都是围绕着这个内核建构起来的。

          在我看来,如果中国要搞文化输出,那么必须以经过马克思主义重塑过的儒学作为这个内核。

          • 家园 目前我觉得不错的中国式三位一体

            就是

            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其实社会主义也就是美国搞例外论,在欧洲和广大第三世界支持者众多,中国实际上长期扛旗的,只是现在快把以前的文化资本耗光了,需要在实践上把这个传统落实。其实把医保、教育、住房这些问题搞好了,把握一点福利社会主义的基本元素,学术界也有点理论创新的基础)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人伦、关系,亲和性很强,又没有强烈的异端思想,宽容性较强)

            天下体系(赵汀阳搞的一套理论,在西方影响很大,有传统文化支撑,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对西方哲学有超越。不过西方人很容易把它误读为中华帝国重建宣言,需要再三宣讲,另外要大力向第三世界兄弟们推广)

          • 家园 可能我觉得儒家更像文化而不仅是哲学吧

            文化总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东西,而且这才是她的生命力所在。

            文化的感染力,我觉得不是来自于学术的理性,恰恰来自于细微末节处浸润出的感性。

            哲学或是某种主义,不足以支撑一个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统治在一个很强的哲学或是主义氛围中,这个社会会显得非常脆弱和病态。

            美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我也不认为来自于由自由主义、世界主义和基督教(新教)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体系。这个体系不太经得起推敲,美国人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按照这个来做,他们在推行意识形态时,明目张胆地搞双重标准。但他们的文化输出非常成功。我想这是来自于美国文化的感染力。来自于富裕的美国社会对贫穷的其他国家人民引发的向往。来自于好莱坞的英雄美人片,来自于强大的美军,来自于麦当劳,可口可乐,读者文摘,cnn,甚至花花公子。各种枝枝叶叶的东西,美国作的不错的东西,长时间,大范围的和人接触,你就慢慢被这个文化感染了。喜欢美国文化的人,如果最后跑去追求自由主义、世界主义和基督教(新教)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体系,我想那只是被美国文化俘虏后的结果,而不是被俘虏的原因。

            所以提到文化输出,就想到用大喇叭去宣传某种主义,占领某种道德制高点,只会让人厌烦,最后成为笑料。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实中华文化中的各种枝枝叶叶的精品,提高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如果外人一提到中国文化就想到京剧,北京烤鸭,然后就一脸茫然,你却一个劲在旁边提醒马列主义,儒家精神,那就非常失败了。

            • 家园 你只看到了“各种枝枝叶叶的精品”,却没有看到它们的“根”

              你说的很对,“美国文化的感染力。来自于富裕的美国社会对贫穷的其他国家人民引发的向往。来自于好莱坞的英雄美人片,来自于强大的美军,来自于麦当劳,可口可乐,读者文摘,cnn,甚至花花公子。各种枝枝叶叶的东西”。但所有这些“枝枝叶叶的东西”,如果你去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都是同一个“根”上生长出来的。这个“根”就是我前面总结的那个“三位一体”的美国意识形态内核。中国现在之所以在对外宣传上的收效与成果不成比例,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还没有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内核”。

              • 家园 其实百姓根本就不大在乎内核,也不是被内核俘虏的

                而美国人自己也没把这个内核当回事,说一套,做一套。那这个内核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具备多大价值,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强调它?

                所谓内核,不过是做一个唯利是图的现实主义国家的同时还需要立起的牌坊,就像美国的“三位一体”的美国意识形态内核。这个牌坊只具有外观华丽好看的价值,就像一段广告的核心词汇,比如“大宝天天见”。只是便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好琅琅上口。你可以说这句话是这段广告的核心,这个核心也非常重要,没有它,这个广告和其他的广告没有多大区别,品牌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始吸引顾客的是它,但长久留住顾客的,产生品牌力量的,绝对不是这句话。

                这个广告要发生效果,一个品牌要树立,产品过硬才是根本。从生产原料到做成后的产品包装,到以后的行销和售后服务这个系统的各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好了,“大宝天天见”作为最后一击,让它和消费者见面,才有机会产生品牌成功故事。不然,其他环节都还很弱,就在努力找“核心广告词”。不管这个广告词再有号召力,它都会和这个比较弱的产品一起臭大街,广告词越响亮,品牌臭得越广阔,连累这个广告词再没人敢用了。

                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在世界范围内不强,也就是品牌还不够好,我认为不是核心广告词不够响亮,而是各种枝枝叶叶的精品还太少,水平还不够高。我们还需要在这上面多花点水磨功夫,积累得多点了,再来推出自己的核心广告词。就现在这种情况,推出一个“意识形态内核”,以我们现在的文化界的实力,口号叫得再高,也会”外宣传上的收效与成果不成比例“。中国还是需要多花点功夫在砮实我们文化参业的基础,改革一下中宣部,CCTV这些衙门,多点文化作品风行世界,多点“各种枝枝叶叶的精品”后,再思谋着打出品牌。不然品牌打出去了,支撑的却是中宣部,CCTV,是各种本国百姓都不待见的”主旋律“作品,这就花钱去打了个喜剧品牌,娱乐了世界人民。

                说到这儿,估计你也看出来了,我们观点的分歧是我根本认为所谓“意识形态内核”不是个多重要、多严肃的东西。它不是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理论体系基础,只是对受众有一点催眠作用的核心广告词。但长久打动受众的还是产品本身,不是一句广告词。

                • 家园 得先立个现代孔圣

                  如果真要输出文化让别人信服,首先得让别人觉得靠你这一套能成点事。话说现在米国为什么打压丰田,不也就冲这那套丰田文化带倒一片嘛,这个本大分析得很深入了。

                  所以甭管什么旧儒家新儒家,有本事就先在列强中抢块地,不然就拉倒另立。假如要弄个什么文化输出战略的话,还是先扶持几个宣扬儒教的企业家做大做强了比较实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