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让人看不懂的一些数据 -- 雪琴

共:💬104 🌺3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史小妹是不是城里人?

        1、如果是经历过80年代的人,姚依林的话就一定可信吗?

        2、在浙江(我的母家),农忙时,特别是春耕时,牛是要喂一些料的,主要是各种杂豆。与马、骡、驴、骆驼等不同,甚至与猪也不同,牛主要是吃草,特别是浙江的水牛(浙江很少黄牛)。山芋藤子就是水牛的精饲料。我养过猪、牛、羊、马、鱼。

        3、再想一想: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5.015亿吨,即10030亿斤,人口则为13.2129亿,人均粮食产量(不含进口、出口)759斤。姚依林的话(如果确实是他讲的)还有意思吗?

        4、70年代我在农村,年终分红能够有每人400斤原粮的生产队,就是很不错的了。

        • 家园 给您送花出宝多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不太公平啊

          人家都用书本上的证据,你怎么能把实际生活中的数字拿出来呢?

          每人400斤原粮,那其中还是要包括家庭养猪、养鸡的。并且粗粮至少占一半比例,还是要另外打折扣的。

          折算粮食时,大豆4斤左右算1斤粮食。你说的那些杂豆,恐怕要5、6斤算1斤粮食了。

          这么算下来,就算大人每人养一头牛,这牛的定量也要有每年1千斤以上的杂豆。

          牛的肚子果然是大的。

        • 家园 首先,俺不是史小妹,此乃大事,必须声明,呵呵,

          其次,俺为什么给您姚依林这个例子,因为姚依林一直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方面的大将。----对于俺这样没有系统查看过那个年代的经济数据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姚依林对那个时代的回忆非常有参考价值。

          其三,姚依林的这个数字是他去嘉兴调研时,一个老农民给他的。当然,这个数字当然不应该是全国的标准,我们要考虑内蒙古牧民更多的是吃牛羊肉,藏族同胞还喝酥油茶,而嘉兴素来是鱼米之乡,所以,这位老农民的600斤粮食数字是偏高的。----但为什么要给您这个数字呢?因为这个数字姚依林后来回忆的时候是80年代,他很有感慨的说,80年代时,全国的平均下来,人均粮食已经到这个标准了。

          其四,您似乎忘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口粮部分,还有一块叫做“留种”啊。。打下的粮食,还要一部分做种子啊,

          • 家园 集体化时,留种不在口粮内。

              给牲畜留的饲料粮也不在口粮内,这些都属于生产队集中保管的公有粮食。

              个人养猪、家禽要耗费一些粮食,但这不多,当时家庭养猪主要靠野菜。

              我插队时看到过一份中央文件,里面对农村留口粮(指分给社员吃的,不包括留种和饲料粮)做了规定,印象中是分产粮多少从三百五十斤到四百多斤,感觉很少,但考虑到绝大部分农村都有自留地,加上自留地的产出,再就是这个口粮标准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小孩和老人吃的少些,一般来说可以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

              说个实例:我插队的地方是牧区,牧区基本不产粮靠国家供应,每月每人不分男女老少供应三十斤原粮,脱壳后只有二十一斤。但牧区肉比较多,每年每人分两只过冬羊大约能杀100斤肉,夏秋天开会或集中劳动时队上也会杀些羊,再加上羊奶,没听牧民说过不够吃饿肚子的。

              我们知青刚去头一年国家供应四十六斤成品粮,男女在一起吃吃不完很浪费。满一年后有两三个月新政策没下来,与牧民一样供应,又没有羊奶,那两三个月饿得够呛。后来改成四十三斤原粮就够吃了。

              从我的经历看,成人男性平均六百斤原粮/年就可以吃饱,加上老人小孩女性大约五百左右就够了。现在的城市人吃肉多,吃粮就更少,但肉要靠粮食喂出来,总算起来耗粮更多,大约要七百斤以上。

            • 家园 嗯,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俺和雪琴兄谈的时候,

              是说姚依林去嘉兴调查,当地老农民给他的数据。那是一个‘pack'.包括人畜用粮以及种子,统共在鱼米之乡嘉兴的标准是人每年600斤粮食。(700斤谷子)。

              您的知青的那个数据,姚依林也认可的,因为战争年代,我们战士的年分配粮食大概细粮450斤左右,折粗粮500多斤,战士们也觉得不够。

          • 家园 史老弟

            关键的问题是,姚依林讲的是不是真话。

            我说的是我的亲见、亲历、亲闻。我说的话,请你一定要怀疑,千万要怀疑。因为你不认识我,对我的品质、科学研究的态度缺少了解。

            姚依林呢?

            我知道他是说过许多假话的。

            • 家园 嗯,不是相信您或不相信您的问题。。。

              俺的建议是如果您要分析这个问题的话,切入的思路,是需要注意的。。。因为您所关心的对象非常庞大。。。并不能凭借个人的回忆所能够做结论的。。

              PS,看来俺最近写东西的表达方式似乎有问题,往往造成误解啊。。

      • 家园 友情提示

        请看一九五九年的粮食实际产量和一九六零年产量的巨大差别。-----而一九五九年的时候,至少,湖北,广东,甘肃就出现粮荒了。----5130亿斤的产量还有粮荒(而且是程度很深的粮荒。),那么,2730亿斤的时候呢?

        这两个数字很成问题。请移步看一下润树兄的 大作,另有统计。

        • 家园 嗯,谢谢九霄兄,

          润树兄的大作正在关注并消化中。。

          至于这个数字,俺是不敢轻信的,但其实俺的“友情提示”目的是为了和雪琴兄探讨如何看待这个数字,以及如何分析这个问题。

          但是Anyway,谢谢您的提醒。

    • 家园 好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的。

    • 家园 饿死三千万和下岗三千万

      把我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复转过来,准备陪着你挨砖。

      -----------------------------------

      可以在这里做一个统计

      下岗三千万,大约占人口2.5%,大家说说,自己直接认识的亲戚朋友里,有没有下岗的,有多少.

      饿死三千万,大约占当年人口5%,大家说说,自己或者父母直接认识的亲戚朋友里,有没有饿死的,有多少.

      5.12大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十万.无论中外,往往大灾之后有大疫, 为了避免疫病流行,全国的防疫力量都扑了过去.

      俺孤陋寡闻,至今没有听说饿死三千万的年代里疫病大流行的例子.莫非中国那个时候的防疫水平不但空前,而且绝后? 这个值得流行病专家们好好研究,出它百八十个博士都没有问题,甚至出几个医学诺贝尔奖也未可知.

      声明: 我没有否定当年饿死人.我有朋友专门去过信阳调查,一个村一个村查村志,和老人访谈,统计当年饿死的人数,探索灾难的原因. 他当年做这个研究就被层层阻挠,结果至今不能正式发表. 为什么? 因为他的发现和"饿死三千万"的大忽悠有太多不符. 就说其中一点,一面控诉饿死三千万多么黑暗,一面把应该为信阳大面积饿死人负责的干部们全部平反. 这样的"细节",让饿死三千万的鼓吹者们有一点难堪.

      为了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的是象他这样寻根问底,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重复一些为了政治目的制造出来的说法.

      通宝推:双石,
      • 家园 关于信阳地区干部的平反

        信阳事件发生后,中央对于该事件的定性是:反革命复辟,是民主革命不彻底,须组织力量进行民主革命补课。

        基于此对信阳地区干部的处理是:中央从各部委抽调数百人来到信阳地区,省委也组织了六七百人到信阳,全面改组各级领导班子。省农工部长赵定远任信阳地委书记,省统战部副部长赵子平任副书记,高祥辉、刘策分任地委组织兼宣传部长;中央派的干部分别到各县、社任县委书记、县长、公社书记、主住等。全地区县市委第一书记被开除党籍、逮捕法办的有八人,其余县市委书记统统被撤换。农村二十多万基层干部则被集中起来进行「特殊训练」,还调了部队,用绳子将他们一串串拴起来,武装押送。

        但问题在于中央的定性正确吗?对信阳地区的干部处理正确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对这种错误的处理进行甄别和平反也是必然的。

        但这种平反并不等于说信阳事件要平反,更不等于说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虚假的,这是需要注意的。

      • 家园 这是我亲历的

        1999年初,国有企业下岗、买断工龄,我当时在黑龙江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工作,这个工厂给的条件是相当优厚的,一般的职工都能够拿到十几、二十几万,并且住房归自己,子女入托/上学/就医依然享受职工待遇。我工作的车间,100人出头,下岗3个,1个30岁的女工当场跳楼了。她夫妻离婚,孩子归她带。可是,没有摔死,被一楼的窗沿挡了一下,残了。更惨。

        后来听说这种离异带孩、被下岗的女工在整个大庆还很多,许多再就业只能到洗浴中心、KTV、夜总会了。

      • 家园 饿死有几个是城里人,下岗有几个是种地的

        链接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