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对历史的认识 -- 深夜腌的萝卜丝

共:💬559 🌺1506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萝卜丝的文,得花。

      虽说不能专挑人家的短处来说事,可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特别是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对于普通人来说,信任政府和政党,可以提升幸福指数。

    • 家园 【原创】结束语

      人类社会的形态也可以这样划分:没有门阀的社会;以血缘为纽带、没有科学基础的门阀为主体的社会;以血缘为纽带、有部分科学基础的门阀为主体的社会;以血缘为纽带、完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门阀为主体的社会;部分以血缘、部分以思考能力为纽带、完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门阀为主体的社会;完全以思考能力为纽带、完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门阀为主体的社会……没有门阀的社会。

      人类在挣脱一级又一级的束缚中,进步到一级又一级的社会形态,同时,一步又一步地迈向整个宇宙。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同伴,每次相遇将是惊喜的。但是,黑暗森林仍然有可能存在,这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完全摆脱每一级的束缚。

      后记——有的人已经前行,有的人还在那里争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言之有物,一看到“门阀”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种旧式

        封建家族,故而根本没有仔细看,直到发现葡萄的留言,想来自己可能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吧。

        虽然还是不大认同关于毛建立起了新门阀体系的基础的说法,但至少得说,大作中所阐述的“门阀”的确是一定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中的必然存在。而这种“门阀”的确是存在于美国的。

        我们的确还缺少足够多的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的门阀势力,葡萄曾感慨于此。(葡萄作感慨时的文字,与LZ极似,人以群分,共鸣怕也部分由此而来)。

        个人存疑的地方是,毛是作为可以镇压(不是摧毁,尤其到晚年,几近于镇不住了)一切门阀的力量存在的,其成功,与更其说他是有意识地培养了新门阀,不如说是无私地尽最大可能地洗白了旧中国并避免了“皇族”的出现。

        如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所云:巨人既逝,群众便不再作为外力聚拢而成的整体存在了,个体开始活跃。既而,门阀开始生长。

        还有一点怀疑是,毫无疑问,新势力是有阴暗面的(两面性永远存在哈),所谓“走资”的路子,TG一直说是于人民最终有害的。实践似乎也正在证明这一点。我们如何保证,新势力最终还是会变成资本伸向血肉的爪牙?

        写这么长,权作自己对以前对“苏联民主,美国门阀”之说的轻率讽语的回补,使自己心中稍安。

        • 家园 补充一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图表明两点:

          1、毛泽东直到1976年5月仍没糊涂;

          2、毛泽东确实在为邓小平和后来人步子——图中那个外宾是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 家园 看完这张照片 我鼻子发酸
            • 家园 我也是

              唉,大约三年后,布托被政变的军方绞死,但是,布托的后人仍然在巴基斯坦努力,就是绞死他的军方也是中巴友谊的中坚。

          • 家园 看完这张照片

            我只有一句话——一个伟大的人!

            • 家园 伟大,诚然,但应该不是在这儿,这里我看到的更多悲哀和无奈

              文革的十年,是毛“脱离群众”的十年。他可能知道自己是在揠苗助长吧--别无选择,他只有十年来对抗这过去的一千年。

              我觉得某种意义上,他是成功了的,文革结束了,但中国文化的激荡远未停止。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大革命一直在进行中,包括“门阀”说,其实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一部分吧,这场文化大革命我看八成是要成功的,因为参与者不是廖廖可数的那么几个精英人物了。

              有点好奇的是,毛在发动这场革命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切吗?当然不可能纤毫毕悉,但这个趋势,他看到了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但不重要。因为,他的实践于1976年终止了,并且在此后数年间,在形式上被否定了。

              我觉得,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不要“脱离群众“,至少不要脱离得太远哈。

              • 家园 想想我的文章

                我的文章的意思是:

                毛泽东的根本目标是让人类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这个目标始终不动摇,但是,路是要摸索的。一开始,他使用古典马克思主义,并在文革前半期——具体说是1966-1969年——把这条路发挥到极致,极致的结果就是大失败;没办法,他只好使用另外一个办法——把美国式道路的优点引进来。(为什么只选这两条路?因为它们分别是两个超级大国所走的,毛在1970年开始试图把两条路糅合在一起,现在看来,这是正确的。)因此,毛泽东在发动文革时并没看清真正的路,这是因为,他再伟大,他还是个人,他不是神。因此,我的话是“一个伟大”。

                • 家园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的最后一次对道路的勇敢的探索

                  尽管失败,但是遗产极其丰富,邓小平也说文化大革命归根结底是个大好事

                • 家园 就自己了解到的历史事实看,毛的确是对美国的道理有思考的,

                  不过是不是有“把两条路糅合在一起”的想法和实践,就不敢下结论了。

                  他在文革过程中的反思和调整方向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反思和调整是否就指向了美国道路怕也不好确认。

                  感觉自己看到更多的是一个茫然的老者。他在尼克松访化后传给手下看的纸条,大胆说一句:“搞玄乎”而已。不是他好这一口,实在是需要用这一手安一安手下的心吧。

                  再大胆说一句,其实你不必论证毛做过这个做过那个,如你说他只是一个人而已。如果要说门阀的话,不妨把美国的门阀写写清楚。

                  至于毛--“俱往矣”,不是吗?

        • 家园 任何人都是在成长中的

          你读了我的这一系列文章后,应该发现我也是在成长着的,后来的观点、乃至行文语气都跟前面差别很大。因此,同贺大家的共同成长。

          资本的本性是增值,增值有两个手段:掠夺已成熟开发的资源和通过创新开创、攫取新的资源。随着科学的发展,第二个手段——也就是创新——越来越有效。关于创新,下面是我过去写的一段话:

          创新有两个内容:一是,新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发现与新技术的发明,二是,新的生产方式的发明和组织。这两个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人类什么时候能持续不断的产生足量的创新,什么时候就能摆脱治乱循环。如何能持续不断的产生足量的创新呢?这要看创新需要什么。创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基于科学的思考及思考结果的交流(为什么需要交流?这是因为科学创新是探索普遍性规律,仅仅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群体的思考是不够的,得大规模的、普遍的交流,这也是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观的人不敢忽视别人的价值的根本原因);二是,用资本去组织思考结果的实施。关于第一点,彻底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观的门阀和个人都有能力;关于第二点,只有门阀有这个能力。因此,我一直说,彻底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观的门阀——也就是真正现代化的门阀——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但是,请注意“因为科学创新是探索普遍性规律,仅仅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群体的思考是不够的,得大规模的、普遍的交流,这也是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观的人不敢忽视别人的价值的根本原因”,因此,真正现代化的门阀也无法、也不敢抛弃小民。反过来,也不能让小民去绑架真正现代化的门阀。

          因此,不必害怕,让我们努力把自己改造成真正的、完全的以科学为价值观的现代人,然后去参与新时代的创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