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一) -- 井底望天

共:💬175 🌺10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查韦斯低价卖油与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 家园 这些东西都要反映到政府财政支出上

                价格补贴和社会福利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经济向好,政府收入充足的时候还好说;政府没钱的时候,怎么维系支出?除了印钞票还有别的办法么?

                • 家园 委内瑞拉的财政赤字占它的货币发行量的多少个百分点?

                  就算是10%,那么也最多是10%的通胀率罢了

                  欧洲也是高福利社会,imf为什么不反对?为什么不给欧洲开紧缩药方?

                  再说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关IMF 什么事?

                  津巴布韦的巨额通货膨胀IMF 采取什么行动了没有?

                  • 家园 汗,拜托多一点常识。。。

                    加入欧元区的硬性条件之一,就是年度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要限制在3%以下。欧元区的财政纪律是非常严格的。高福利不一定代表高赤字,人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能负担得起相应的福利水平。

                    而且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量,还有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不是你说的那种线性关系的。委内瑞拉2008年的财政是盈余的,但是这是建立在平均100USD的油价和450亿美元的石油贸易出超全部归于政府基础上的。但是由于政府的超级派糖计划,委内瑞拉现在的基准利率是17.5%,通胀情形可见一斑。

                    IMF不是世界警察,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相关国家政府向IMF求援,他才会开药方的。像津巴布韦这种鬼不上门的地方,IMF和他又没有业务往来,怎么有能力给他开药方?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五)

      如果看一下当年美国情况,和今天的中国,有一定的可比性。当时的美国经济是飞速增长,在1923年,全国收入是743亿美元,到了1929年,涨到890亿。但是这个增长的分配有问题,据布鲁克林基金的研究报告,在1929年,最有钱的0.1%美国富人的收入,等于底层42%的穷人的总收入。这部分富人控制了34%的储蓄,而大概80%的美国人一点储蓄都没有。要看一下当时的贫富差距,可以用汽车大亨福特的年收入1400万美元,和美国的人均收入750美元相比。如果用2006年的数据,美国25岁以上的个人平均收入32000美元,那么福特的收入就是差不多6亿美元一年。不过这个数字在这几年的华尔街到不是什么大数

      以税后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来看,人均收入是增长9%,可是1%最富有美国人的增幅是75%。造成这个贫富不均扩大的第一个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从1923年到1929年,每个制造工人的产出率增加了32%,但工人的工资只增加8%,大概是生产率提高的四分之一。由于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工资增长奇慢,而价格没有变化,结果就是大部分的好处变成了企业的利润。从1923年到1929年,美国企业的利润涨了62%, 企业分红涨了65%。

      收入差距过大的另一个因素,是当时的美国政府过于亲商界,不光是行政部门。国会更是几次,通过税收法案,对有钱人的联邦收入税和遗产税,进行减免。减完税后,对一个年收入1百万美元的富人,原来要交60万的税收,就减到了20万。美国最高法院,看到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打破头抢着向富人送钱,也不甘落后,在1923年的一个案例中,宣判最低工资制违法美国宪法。

      俺这里说的不是美国当年的富人和穷人的贫富差距,而是美国的富人和中产阶级的贫富差距,还不包括更穷的穷苦的白人,和几乎全部的少数族裔。这个财富不平衡的结果,就是美国四分之三的人民,其家庭年收入是2500美元以下,基本上全部收入就花在了基本生活必须品,如食品,衣物,等等。这部分人的总收入不到美国总收入的45%,那么就需要剩下的四分之一,占用超过收入的55%的人们,来消费多生产出来的产品。

      你当然不可能让这些富人们一天吃100餐,或者是买1万双皮鞋(好像前菲律宾的马科斯老巫婆干过),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各界精英一拍脑袋,心生一计。

      一个就是让富人花钱在高档消费品上(俺说的忽悠经济)和让他们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另一个就是发明消费信用,让穷人们借钱来买资本家过度生产的产品。

      让不够钱的中产阶级们借钱买东西,就是“现在买来用,以后再付钱”这个及时行乐的思潮,就这样正式登场了。这个提法当时确实受到了大家热烈的响应。在1929年的时候,全美国的新风尚玩意儿,汽车中的60%,和收音机的80%,是用分期付款完成交易。从1925年到1929年,美国人的信用消费欠债,就从13.8亿美金,翻到了30亿美金。这种把未来拿到今天来活的生活方式,也是今天美国人面临的困境的问题之一。

      当时美国人的信用是建立在未来的工资收入上的。这种今日花明天钱的做法,自然就弥补了有效需求,因为工资收入增长慢而不足的问题,但就为未来的经济崩溃埋下了炸弹。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因为人们已经把未来的购买提前实现了,从物资生活上来讲,除了基本的吃和用,已经没有购买的必要。而从工资的角度来讲,因为积累的债务越来越高,大部分的工资是用来还债,可以支出来购买的额度,基本没有什么空间。这就导致了消费的突然大幅度下跌。

      和今天的情况相比,当时赚了这些购买力的钱的人,是美国的提供产品资本家和提供消费贷款的银行家,不管这么说,还是肉烂在自己的锅里。而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大量的产业空心化,导致了工人工作职位的流失,而消费品又大量来自于进口,提前消费的钱被外国人赚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的提前消费的信用贷款不能建筑在没有的未来工资来源,于是俺们精英们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房地产价值增值提款机。另外又因为消费购买的钱通过贸易逆差流到了外国,又必须靠向外国人借债来支持消费。

      另外一个富人花钱到忽悠产业和投资上,就会因为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导致这些财富被储蓄了起来。穷人没钱可以花,富人有钱不愿花,中产阶级没工作不敢花,结果整个经济一下就开始严重紧缩,导致了大萧条。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政府需要学习的经验。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俺们对宏观经济的理解,不是象西方人这样狭窄。有管子和盐铁论这样的经验可以依赖,就不会面临美国绞尽脑汁,想着用什么办法,才可以让银行系统恢复生机。又是要注资,又是要剔除坏账,又是要监督银行是不是愿意放贷。俺们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有银行的控制,要求国有银行暂时放弃经济人的角色,带上社会人的帽子,行使一个社会责任。

      而中国政府要学习的是,俺这里描述的1929年之前的美国社会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其实从1980-1990年,然后从1995-2005年,几乎是重复了。中国要避免陷入同样的困境,花的力气,应该是如何在税收政策上缩小贫富差距,在全民医保,免费教育,和廉价住房上面,帮助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安全网,努力推行新劳动法,才是避免经济危机的正道。

      美国今天如果做不到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继续把精力花在如何恢复银行机能上面,这一次想要避免大萧条估计是有一定的难度。从伯南克的思路上看,其基本行事方向,大概还不会立即走到银行国有化这个步伐,还是应该在坏账银行这个路子上,继续磨磨蹭蹭。也许下一波的经济打击,会让他和其他的美国精英们,开始另类思考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国目前大力发展农村市场,是不是表明中央认可楼主的观点呢

        新闻联播之类的官方新闻一再播出农村消息,昨晚更是明确再次表明发展农村市场是重点等等。。。。原话我忘了,反正很明确。

        从春节返乡了解的情况,现在农村的负担确实小了不少,税费的减免以及政府财政的支持,甚至据说想当村干部的也少了,因为权力小了。

        假设这次危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码得四五年吧,那么用这个时间来不遗余力的发展农村市场以及中小城市的程式化进程应该是个不错的应对方式。

        如果中国的普通家庭每家每年都起码有个五六万人民币的消费,再加上城市中产和富人的大额消费,那么这个市场应该能扩大不少。

        具体数据没有,就是个感觉而已。

      • 家园 我猜。。。

        楼主熟读经史,世界大国该露面的都露面了,无论成败该经历的也都各自经历一回了,所以楼主写到最后。。。

        会不会温柔地给出一个人类的终极解决方案???!!!

      • 家园 中美两国都有提前消费,背后都是财富分配

        都用提前消费作为缓解此因素的一个手段。从这一点来说,中美两国经济困境的相似度要更大一些。中国由于不具备国际货币发行权,无法以美国的方式提前消费。成了焉知非福。不过中国由于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可以出口,又是美国所不能的,因此而建立了生产能力。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何尝不是一种被迫的提前消费呢?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格局,对财富的再分配更厉害。双重的罪恶。

      • 家园 共济会的人的水平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美联储现在面临两难局面:美元贬值完成一次伟大的剪羊毛,但美元的统治地位要大大削弱,欧元,人民币,日元都在虎视眈眈;或者保持美元坚挺,但来自中国,日本,欧洲的竞争是大问题。也许只有继续发扬光大忽悠的精神是正理,还有就是打仗或唆使别人打仗?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四)

      这里就又回到俺说的那个银行到底应该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概念。是经济人的银行,自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借贷。是社会人的银行,就会接受政府派下来的社会任务,进行放贷。当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平时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社会人”银行,进行财政政策扶持。不然的话,国家有难,谁会踩你。

      当然也不能所有银行都是社会人。最好的办法是,保持5,6家大型的国有银行作为中流砥柱,政府平时不干预银行的经济运作。同时拥有很多的私有的区域银行,给经济增加活力。而一旦有经济困难,需要政府行为干预经济,这些国有银行就可以行使社会人的职责。这个过程,完全可以通过明确的立法来实现。

      除了佛老爷的货币主义流派,以海耶克和雷思巴德为主,用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循环理论对大萧条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起于1920年间的货币供应增长,导致了一个不可以维持的信用扩张(大家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呢?)。在海大爷和他的徒子徒孙的眼里,美国联储局确实是罪人,但不是佛大爷说的,在衰退来的时候,货币不够松,小病给玩成了大病。而是从1913年联储局成立以后,货币政策太松,造成了“飞速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高扩张和通胀阶段,只是到了1928年才开始紧缩政策,其时太晚,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大萧条。这一派思想是非常推崇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认为之后的政府干预破坏的市场的自我恢复机能,导致了大萧条复原的困难。不过雷思巴德对佛老爷的批评也不是没有道理,在1932年的时候,美联储确实试图增加货币量,但由于商业银行对民众挤提的恐惧而储存现金,导致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失效。这倒是美国现在面临的同样困境。

      而新古典学派则从两个角度去重新研究大萧条。一个就是对当时世界经济的金本位制,尤其是英国财长丘吉尔在1925年4月的恢复英镑的金本位制,导致了各国的中央银行,无法在危机的时候,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的萧条的蔓延。持这种看法的人中,也包括伯南克。从这里俺们可以看到一个蛛丝马迹,就是说如果伯南克认为当年的金本位是限制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那么今天又是什么障碍在制止他,狂印美元?海耶克派的看法是,在大萧条之前,是货币扩张过度,过于宽松,这个倒是和今天这场金融危机在2006年之前的情形很相似。问题是,如果伯南克相信,在危机的时候,货币要宽松,才可以制止萧条,那么他的货币政策从2006年以后,似乎越来越宽松。可是他的宽松货币政策有没有制止今天的危机,从衰退进入萧条呢?

      如果说这之前,货币政策太紧缩了,现在当然要多出点票子,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之前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多的票子在飞,不顾后果的继续出票子,那么有会是什么结果?现在没有金本位作为限制,唯一的可能就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放弃美元。伯南克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新古典主义的另一个研究就是对美国工业中的卡特尔,有意识的压制就业人数,也是导致大萧条持续,恢复过慢的一个原因。这个案例倒是在其他国家一样普遍,算是资本主义企业运作的一个通病。

      制度学派的关注,则在于过度生产和消费不足这个经济失衡。而这个失衡,主要原因是在1920年代,工人工资增长速度缓慢,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时候,大部分的财富变成了企业利润。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生产力过剩,变成了生产出来产品,高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低,主要是消费者的收入不够。正是这个财富的不平均分配导致了大萧条。

      这个观点认为,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实际工资其实在降低。企业得到了大部分的利润,就扔进了股票市场,而不是消费购买。由于企业不断的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当时的美国总统科里兹政府非常重商,和商界一起施压给美联储保持低利率,导致经济扩张过度,最后就在1929年,无法继续支持下去了。

      对这个制度派的分析,俺倒是有一部分赞同。如果探讨深层的原因的话,俺倒是觉得从1920年代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平均是大萧条真正的祸根。这一点倒是和今天的局面有非常相似之处。当时的财富分配不均是三个方面:美国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之间的财富不均;美国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剪刀差;美国和欧洲(一战过后)之间的财富不平衡。

      以这个来看今天的美国,第一点还在,第二点没有。看中国,则是前两点都有,在加上东西部经济不平衡。

      当时美国出现这样的财富不均衡,自然就会带来经济的不稳定。从中产阶级以下,因为财富缺乏,自然就形成消费乏力。而少数的富人拥有大量的财富,自然就会导致在资产市场上,当时主要是股票,大规模投机行为。很多中产阶级中希望能够暴富,走出困境的人,自然就会想办法参与这个有钱人的游戏。由于他们资产不够,自然就要向银行举债,拿去豪赌。这就造成了在1929年前6年的纽约股市暴涨5倍。

      这种股市暴涨,在美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最近的除了这一次,还有就是90年代末的高科技泡沫那次。这种大规模投机的结果,就是股市的泡沫爆破。不过这一次穷人的行为和上一次有所不同。在1920年,没有钱去支持消费,现在就是用联储局政策吹大的房屋膨胀价值支撑消费。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消费在信心摧毁的情况下,突然不见了,就比上次多出来了一个房地产危机和穷人的债务危机。

      • 家园 非常赞同“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平均是大萧条真正的祸根”

        而且这次也是同样的原因。

        最近,我在看《兴盛与危机》,电子版,是pdg格式用超星阅读器看,压缩后大约5M多。

        这本书是1981年出版,探讨中国历史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为什么一直在原地循环。是采用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现在尤其值得一读。

        里面分析提到一个现象,每个王朝的末期出现财富过度积累到特权阶层,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流民。和现在一对比,就是资本过度积累到大资本家阶层,导致大量失业工人是一样的。这种无法循环往复的经济必然要面临振荡重构。

        货币学派的一个观点就是大量向市场上注入货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萧条,但根本不治本。这种方法其实是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手段而已,部分的起到了稀释原握有大量纸币的人群的财富的作用,但绝对不是灵丹妙药。因为大资产阶级会在发现货币购买力下降后,资产多元化,照样巨额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里,社会经济体还是会面临危机。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假如现在和未来一二年采取的财政货币手段起到一些作用,经济恢复到原来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那么然后呢?真的就此就会平安无事,重归平静,世界平静了?

        这样想来,这次的危机绝对不会是一二年这样简单。可能10年的时候部分国家复苏,之后还是难言乐观。

        而且中国自己也面临财富的不断聚集,无组织力量不断壮大的局面。

      • 家园 看伯南克对大萧条的分析

        几乎就是把放弃金本位制和经济复苏划了一条等号。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货币体系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这里是不是都有个选择什么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货币政策毕竟是人为地对经济进行干预,总归要达到个什么目标啥的,不知道大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如何来确定的。

        目前从中短期来看,似乎各国都有意把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是一个调整的信号来看待,个人感觉,这次的问题应该也是与此有关,应该说2000年后,拜中国所赐,美国的通胀水平确实一直很低,格老才有恃无恐的搞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出了这么大搂子,说明这套体系里肯定有哪里是分析错了,没准就是漏算了血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