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绝版中国 -- 萨苏

共:💬111 🌺8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赞21世纪初著名中国近现代史学家萨苏!
    • 家园 萨大的RP就是好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绝版中国】北京的故事 上

      [惯用的图床不稳定,且借用另一个发一些图cc]

      民国前期的北京,从照片中给人的印象是惶惑中夹杂着“日子还得过”的平淡。让我们看看北京城在民国时期的“老玩意儿”,“新玩意儿”,也许能对那个时代多一点感性的认识。

      北京的老玩意儿

      在清朝灭亡以后,北京的风物大多依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例如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三十年代前期),一如往昔迎送南来北往的客商。它想不到自己在几年后会成为中国抵抗外侮的一种精神象征。

      在上个时期前期外国摄影家的眼中,北京是一座典型的东方古城,虽然,它身上古代的味道不由自主会沾上现代元素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颐和园游园的意大利人

      这张照片,是外国记者到中国拍摄的一组照片集之一,时间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距离清朝灭亡已经二十年了。他们当时的目的,或许是探索中国宫廷生活的神秘。然而,看到这片曾经是中国政治中心的殿宇前荒芜的草丛,我们仿佛可以感到船夫们的惶惑 –洋人居然也在昆明湖里出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和殿呢,如今成了什么故宫博物院展览盔甲的地方

      不能不说把文物弄得不伦不类这种风气并非近来才有。

      老百姓的困惑肯定是深重的,不过,洋人们的一些玩法也挺让人觉得新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如,这种化妆的风景摄影。近乎百年之后,在我国的各个风景点,依然十分盛行,始作俑者,莫非就是在颐和园?

      要看老北京的风物,雍和宫的“打鬼”应该是一个活的标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九一九年雍和宫中的几位喇嘛,前排的老者,似乎带有某种宫中的气质,而微笑的小喇嘛,让我们感受到佛门中流动的阳光

      雍和宫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原为明代内宫太监的旧官房旧址。康熙时为四皇子胤祯雍亲王府,雍正继位后,这里成了“潜龙邸”他人不得再往,于是将王府一半赐给喇嘛章嘉呼图克图,作为黄教上院,赐名“雍和宫”。清朝灭亡后,1915年开始售票对外开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把小狗放在怀中的喇嘛

      旧时,每年正月二十九,三十及二月初一,作为一种黄教特有的宗教仪式,雍和宫的喇嘛要“跳金刚驱魔神舞”,俗称“打鬼 ”。对老北京人来说,雍和宫的“打鬼”,几乎无人不晓。雍和宫内人头攒动,万人争睹“打鬼”的场面,以求神佛保佑,万事顺遂。这种仪式解放后一度中断,而在几张三十年代外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中,这种仪式却留下了当年的影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雍和宫打鬼的喇嘛,依然是清代的装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雍和宫的打鬼仪式,舞者戴着面具,扮演不同的善恶角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警察们紧张的神态,可以看出这种仪式和今天的热闹场面一样,维持秩序都是一件难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喇嘛使用的法器和打鬼的道具

      尽管时代改变了,但是北京的很多老风俗,依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风貌。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