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就达雅兄的备战经济说几句,兼及改革三十年(窘给大家道歉) -- 葡萄

共:💬914 🌺232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2

        表8、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

        ----------------------

        年 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指数(以1952年为100)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

        ----------------------

        1952 76 62 148 100 100 100

        1957 102 79 205 122.9 117.1 126.3

        1965 125 100 237 132.4 124.8 136.8

        1976 161 125 340 166.9 151.4 195.7

        1979 197 152 406 188.8 168.4

        表9、建国后五十年工农业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与速度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

        指 标 1952年 1979年 2001年 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79 1980-2001

        ------------------------------------------------------------------------------------------------

        ----------------------

        年底总人口(万人 ) 57482 97092 127627

        原煤(亿吨) 0.66 6.35 11.1 8.7 2.6

        原油(万吨) 44 10615 16500 22.5 2.0

        发电量(亿度) 73 2819.5 14780 14.5 7.8

        钢 (万吨) 135 3448 15266 12.8 7.0

        水泥(万吨) 286 7390 64000 12.8 10.3

        布(亿米) 38.3 121.5 291 4.4 4.0

        粮食(万吨) 16392.0 32115 45262 2.5 1.6

        棉花(万吨) 130.4 220.7 532.0 2.0 4.1

        油料(万吨) 419.3 643.5 2872 1.6 7.0

        铁路营运里 2.29 4.86 5.76 前26年2.9 后19年 0.9

        程(万公里) (1978) (1997)

        公路里程 12.67 89.02 122.64 前26年7.8 后19年1.7

        (万公里) (1978) (1997)

        表10、按总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人口 万人 57485 17755 36108 0.31 0.63

        粮食 万吨 16392 15670 5200 0.96 0.32

        肉类 万吨 338.5 1045 50.9 3.1 0.15

        布 亿米 38.3 87 42.12 2.27 1.10

        原煤 万吨 6600 46000 3600 6.97 0.55

        石油 万吨 44 30950 30 703 0.68

        发电量 亿度 73 4631 (1951)58.6 63.4 0.80

        钢 万吨 135 8452 160 62.6 1.19

        水泥 万吨 286 4239 270 14.82 0.94

        ------------------------------------------------------------------------------------------------

        --------------------

        表11、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平均寿命 岁 (1949)35 68.6 41 1.96 1.17

        粮食 公斤 285 882 144 3.1 0.51

        肉类 公斤 5.9 58.9 1.5 10 0.25h

        布 米 6.7 49 11.7 7.36 1.75

        原煤 公斤 114.8 2593 99.8 22.6 0.87

        石油 公斤 0.8 1743 0.8 2264 1.08

        发电量 度 12.7 2608 16.2 205 1.28

        钢 公斤 2.4 476 4.4 203 1.89

        水泥 公斤 5 239 7.5 48 1.50

        ------------------------------------------------------------------------------------------------

        ----------------------

        表12、按总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

        人口 万人 97092 22506 63448

        粮食 万吨 32115 28070 10459 0.29 0.65

        肉类 万吨 1062.4 1697 62 1.60 0.06

        布 亿米 121.5 32.3 75.3 0.27 0.62

        原煤 万吨 63500 70850 10670 1.12 0.17

        石油 万吨 10615 42082 1284 3.96 0.12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发电量 亿度 2819.5 23188 1128 8.22 0.40

        钢 万吨 3448 12370 1000 3.59 0.29

        水泥 万吨 7390 7665 1826 1.04 0.25

        ------------------------------------------------------------------------------------------------

        ----------------------

        表13、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

        ----------------------

        平均寿命 岁 70 76 54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粮食 公斤 331 1247 165 3.8 0.5

        肉类 公斤 11 75 1 6.8 0.1

        布 米 13 14 12 1.1 0.9

        原煤 公斤 654 3150 168 4.8 0.3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石油 公斤 109 1870 20 17.0 0.2

        发电量 度 29 1030 18 35.5 0.6

        钢 公斤 36 550 16 15.3 0.4

        水泥 公斤 76 341 29 4.5 0.4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

        ----------------------

        注:此表人均寿命栏因缺1979年资料,暂列1989年数据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表14、1952-1979年间中、美、印三国经济增长幅度

        ------------------------------------------------------------------------------------------------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05309

        ---------------------

        项目 总产量增长倍数 人均产量增长倍数

        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 美国 印度

        ------------------------------------------------------------------------------------------------

        ----------------------

        粮食 0.96 0.79 1.01 0.16 0.41 0.15

        肉类 2.14 0.62 0.22 0.86 0.27 -0.33

        布 2.17 -0.63 0.79 0.94 -0.71 0.03

        原煤 8.62 0.54 1.96 4.70 0.21 0.60

        石油 240.3 0.36 41.8 135.25 0.07 24.0

        发电量 37.60 4.0 18.27 21.83 2.95

        钢 24.5 0.5 5.25 14.0 0.16 2.64

        水泥 24.7 0.81 5.8 14.2 0.43 2.87

        ------------------------------------------------------------------------------------------------

        ----------------------

        (待续)

        • 2
          家园 3

          1、从表1可以看到,1979年与1952年相比,二十七年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7.45倍,其中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49倍,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4倍。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到,1979年与1949年相比,主要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倍数分别为:粮食1.9,棉花4.0,油料1.5,原煤 18.8,原油884,发电量64.6,钢217,水泥111,木材8.6,化学纤维1632(此项与1957年相比,此前为0),棉纱7.1,硫酸 174.0,纯碱15.8,烧碱120.7,农用化肥1774.7;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与1950年相比增加了45.2倍。由此可以看到,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的产量,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取得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

          即使与1957年相比,到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的增长倍数分别为4.04、6.59、1.0;三种主要农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粮食0.7、棉花0.34、油料0.53;十三种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原煤3.8、原油71.6、发电量13.6、钢5.4、水泥 9.8、木材1.0、化纤1631.5、纱2.1、布1.4、硫酸10.1、纯碱1.9、烧碱8,2、农用化肥69.6。也就是说,在被邓小平结论为“从 1957年”起发展受到“阻碍”而“缓慢”“停滞”的二十年中,经济建设发展最主要的项目的产量的增长,基本上是数倍、十数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2、从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增长倍数中,农业是最小的,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占世界的22%,而耕地只有14.38亿亩,占世界的7%,相当于美国的51%、印度的58%,按人均算只有美国的11%、印度的43.5%。对于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和产量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中世纪的中国来说,不要说总产、单产翻几番,就是普遍增长一成就绝非易事。而我国要发展农业,就只能走自力更生的路子。在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在耕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还增加了近两倍,这是一个奇迹,是数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了整整三十年的结果。毛泽东时代,全党大办农业,全国支援农业,到 1979年,从人拉肩扛手抬开始建成水库84000座,堤坝沟河17万公里,其中江堤1万公里,打机井210万眼,再加上大规模修梯田、平整土地,使全国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低标准的三亿亩增加到七亿亩;建国前的易涝农田3.6亿亩有2.7亿亩得到初步治理;农用大中小拖拉机233.8万台;农用排灌动力达到7122.1万马力;农业用电282.7亿度;农用化肥生产量1065万吨;各种化学农药生产量54万吨;再加上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优化,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广,使得我国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极大的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弱不禁风"、灾害频仍的苦难局面。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改变,仅靠个人承包、分田单干就能增产增收,岂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

          农业发展的周期长,投资大。但农业一旦有了长足的进步,就会给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料等。从表2可以看到,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职工队伍增加了8300多万,这一方面说明了工业交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由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为其他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同样,改革开放后,我国每年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农业就已经取得成就的结果之一。

          3、煤炭生产的飞速发展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另一个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成就。1979年,我国煤炭产量就达到6.35亿吨,相当于1952年的8.6 倍、1949年的20倍。九十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世界第一的12亿多吨,增加的6亿吨是改革开放后提出"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主要是由小煤矿生产的。小煤矿由于缺乏地质勘探、机械、动力、运输、技术方面的能力,其生产也主要是依托大煤矿实现的,因此,小煤矿的发展也是建国后煤炭生产蓄积的潜力的释放。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有了煤炭,才能发电、炼钢,才能烧制水泥、陶瓷、玻璃、石灰、砖块等建筑材料,有了煤炭才能制造化肥,才能做饭取暖,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因此,煤炭产量增加的意义与其他各项指标是不同的。必须充分认识煤炭工业发展的意义。对石油、钢铁、电力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4、表6与表7反映的是教育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发展变化。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层次、门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1979年对比于 1949年,各类在校生总数为8.1倍,其中高等学校8.7倍、中等学校47.5倍、小学6.0倍。全国由解放前90%的文盲状态,成人识字率已达到 81%。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总数达到470.5万,相当于1952年的11.1倍;有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才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配套的科学技术体系,成为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攻坚能力的国家。这些方面的成就,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全面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例如:在农业科技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基本上更新了一代农作物新品种,领先世界的籼型杂交水稻在四亿多亩农田中推广。在工业科技方面,独立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的17.5万千瓦低水头发电机组,3000万吨露天采矿成套设备、200吨级电渣重熔炉、五十万伏输变电设备、30万吨合成氨、24万吨尿素成套设备。在国防科技方面,自1964年起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1970年起发射成功人造卫星并于1975年掌握实现成功返回技术,1980年成功试飞"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在交通车辆、舰船制造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科技方面也发展迅速,有的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在医药卫生和生物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最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等等。总之,这些成就说明,正是教育文化的发展才使新中国在建立后的三十年中,从一个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门类齐全配套、具有一定攻坚能力、其中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当时,国内外公认,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仅落后10至20年。也就是说,新中国仅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100到300来年的科技发展道路。

          5、从表8看,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979年比于1952年为2.6倍,其中农民、非农业居民分别为2.5倍、2.7倍。如果仅从数字上看,与其他方面相比,增长幅度不太高,但在实际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职工还是农民的生活福利条件,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79年全国职工总人数达到9967万,相当于1952年的6.2倍。在旧社会,普通劳动人民子弟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在解放后,各类高、中、低等学校基本上是免费的,学生主体都是出身于劳动人民。职工住房都是分配的,医疗也是免费的。从六十年代起,全国县、公社、大队普遍建立三级医疗网,对农民实行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由于全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发展,在旧中国千百年严重祸害人民的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受到控制或消灭。三十年中,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的体育运动也有了飞速发展,以乒乓球为代表的各项运动项目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扬眉吐气的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1840年清朝时,我国人口就已达到4.1亿,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存条件极为恶劣,1949年建国时才达到5.4 亿,而三十年后的1979年总人口即达9.6亿,人均寿命也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1979年的近70岁,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6、为了与同时期世界上的发展变化相比较,表10、表11、表12、表13列举了与美国和印度的比较结果。

          • 3
            家园 4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总产量对比,在1952年,美国只有粮食比中国低一点,其余七种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27倍至703倍,平均111倍;到了1979年,美国已有两种产品(粮食、布)低于中国,其余六种分别相当于中国的1.04倍至8.22倍,平均仅为2.5倍;28年间平均倍数下降了 97.7%。与印度相比,1952年印度有两项产品(钢铁、布)总产量超过中国,其余都低于中国,平均为中国的0.7倍,到了1979年,八项产品总产量全部低于中国,平均为中国的0.32倍,平均倍数下降了54.3%。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人均产量对比,在1952年,美国全部超过中国为3.1至2264倍,平均345倍,而1979年就仅为中国的1.1至 35.5倍,平均11倍,平均倍数下降了96.8%;而印度,在1952年时,有五种产品的人均产量超过中国,而到了1979年,八项产品全部低于中国,与中国相比的平均倍数由1.14倍下降到0.43倍,下降了62.3%。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1952年至1979年28年间总产量增长的平均倍数,中国为42.6,美国为0.9,印度为

            9.4;人均产量增长的平均倍数,中国为24,美国为0.5,印度为5。

            还有比活生生的事实更有说服力的吗?中国在建国后三十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美国和印度相比,不仅是很快,而且是飞快、极快的了!

            在这里,还有必要把美国与印度发展的客观条件说明一下:耕地面积,中国是美国的51%,是印度的58%;按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美国是中国的9倍,印度是中国的2.3倍;森林覆盖率,美国是28.3%,印度是20.3%,中国是13%;人口,中国是美国的4.5倍,是印度的1.3倍。有人综合计算,美国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是中国的20倍。

            了解了这样一些情况,就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建国后三十年发展的不平凡的意义。再简单的说改革前三十年对改革意味着什么样的基础,这些都是无法抹杀的事实.无论怎么评价那段历史,一段在30年里把文盲从26%提升到80%,把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60岁并基本实现基础医疗保障的时代都必须让我们重新审视.就象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一段叫改革的路程一样,我们是时候盘点了。

            在1979年,我们刚经过一个非常的时代,有非常的痛苦,也有非常的成就.在我看来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与国际国内环境背景.那个时代的极至无意是错了,错在把恐惧扩张到了顶点.无疑我们刚从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走出来,惊魂未定难免,当恐惧的总合来临,那么共和国开始的初衷此刻已经不再重要了.索性这个恐惧没有让所有中国人丧失了理智,所以1979年的时候在对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评估后,大门开了.那在当时需要非凡的魄力和勇气与精致完美的技巧才能做到.

            但是老话说的好利大弊也大,一个辉煌时代的的转轨所面临沉重的压力是我们很难想象的.这些压力最先的冲击就是来自返城知青带来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问题.由此也拉开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体制改革的序幕.可以说建国30年,我们基本保证了的是如何生存问题,而改革探索与摸索的是如何发展问题.我们资金不够,设备与技术满足不了人民一下子迸发的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我们还没有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及其社会配套体系.那么开放,合资与市场换技术就成了当时不多的选择中最佳组合.简单的说那些符合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帮助我们在国际市场积累了经验,积累的大量必须的宝贵外汇,直到今天.

            今天的中国一是世界经济第七大国,对内资本输入第一大国,对外资本输出第六大国.今年中国企业此起彼伏的海外收购一浪高过一浪,我们需要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解放出来,我们需要更多更好更廉价的商品\住房\教育与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但是我们面临着是什么问题呢?大家能看见的是,政治介入了合理的商业收购,看见的蜂拥而起的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看到的是对我们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去年,安大线的余波未了日本新立法把对中国的技术转让从3年限制单列成为5年限制;在疑神疑鬼的联想收购风波未了后,中海油的收购终于在噪声里噶然而止;刚才与朋友在德国的讨论中朋友说如果不是石油,欧洲人才不会在趾高气扬的纺织品贸易协定后向我低下骄傲的头的.

            鼓吹贸易自由的美国难道不懂得在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更昂贵商品面前做选择么?以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为立国宗旨的日本之于中国就不怕过了这个村子没有这个店了么?如果没有高企的石油欧洲人是否傲慢依旧?我想,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为什么不学习西方在利益上是如何做判断与选择的,那是他们的富强之路.

            记得几年前见到俄罗斯100的柯达胶卷,问留学生这个怎么在莫斯科要卖7美圆,而我们上海才12元人民币啊.因为中国还有乐凯,朋友回答的很简单.哦,是半死不活的乐凯啊我想.

            作为后发的民族要完成赶超,有成品的有次品的,还有半成品的.我们的近邻的龙与小龙算是成品与半成品了吧,在赶超的路上,他们选择的路叫进口替代.在高扬的民族品牌的旗帜下,在激进的民族产业政策中,他们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就在他们即将攀登到顶点的时候.违背市场规律之婚姻的恶果在危机中产生了连锁反应,他们中最出众的日本就那样失去了10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过去的各种崛起之路呢?是如英美一样以漫长的时间来换取期待呢,还是如日韩般锻造连环马铁浮图,或者干脆彻底的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暴力机关上,以暴力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比如仅仅从经济上讲日本与德国就获取了类似的成功,这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做么?

            现在网络上无论说文革也好,说改革开放也好,都有一种流行病,非此既彼.改革中有过的严重错误,就和文革中有其对国家有进步意义中发明一样,都不能改变我们对两个时代的基本认识.这些都是已经在历史中定格了.

            那么我们审视历史的时候我想,那段历史或者正在发生与曾经发生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已知的事实,我们记录着并观察着.用最简单的对和错固然明了,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国家来说不能解决问题.有网络友和我争论到最后把现在一切问题都归结于要不要开放的问题,就象GDP曾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样.正因为有前人的成就才让后继者发扬光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是一个时代曾经彻底贯彻.

            造不如租,租不如买的观点中,如果我们当时没有2弹一星你是不是还有自信看待文革后已经有了多少弹,多少星?是的这些成就不是文革的成就,但是为什么错误如文革还实现这样的成就.运十下马了,我们今天对波音与空客的关注是否可为我前面的话做个注脚.但是对两个时代争论的人们都忘记了,无论毛派还是邓派,都同样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着。但是这个争论也引起我们自己的分化与对立,很明显了,有人在有意混淆概念。为什么要把原本简单明了的事实弄的如此,这个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我看来;历史是一个不断延续发展的过程,就如我们的今天是站在昨天巨人肩膀上一样.美国人在2000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进行反思,而把一种经济流派当作排他性权威的同时,其主张已经本身与其标榜的无必然关联了.

            无论政策也好,理论也好,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如果在0下50度的天气硬要去品尝坚冰,那么舌头沾在了冰上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 在今天文革与改革的争论后面,实际是不同发展观的问题,是我们还需要不需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问题.但是这些却被有意无意替换成文革与改革谁是谁非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与现象绝对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与实践中的规律在内.任何用简单的模式去套这些,都不过为问题多包了层木乃伊的外衣.所幸这个争论从不久前已经拉开帷幕了,呵呵谁是谁非让实践来检验吧.

            话说到这里,能简单讲的都说完了,但是中国之所以有中国特色就在于他的复杂性,你可以用一个行业去类比另一个行业么,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但是我想在结束前说的是,中国问题想用一个简洁而明了的公式或者模式来解决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那样我们在看见利益的同时,不能看见利益背面的利益。运十下马前夕,世界飞机制造公司纷至沓来洽谈合作门庭若市,但是随着运十的下面转眼的承诺变成了过眼云烟。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在俄罗斯的柯达,想起了中国的乐凯,我想有的什么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结束语:

            昨天的我心情曾经很烦闷,但是24小时后朋友不期而遇的到访,还有突如而来的惊喜,还有其他,终究我还是完成了这篇文字,曾经我在意的曾经我苦闷的似乎都在此刻消散了。有人说,眼里有阳光你就会有阳光,是吧此刻我品位着。

            如果有梦,从你我双手开始,如果有泪,用你我双手擦去,如果有汗 ,用你我双手挥洒出金色的中国世纪,是的梦就在你我的双手里。

            • 4
              家园 读葡萄兄的文字,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滚烫滚烫的。

    • 家园 旧文充数之十三:苏联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援助估值

      旧文充数之十三:苏联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援助估值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270835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交付中国使用的装备合64个陆军师与22个空军师,其中22个陆军师装备与375架米格15为苏联无偿提供,其余为中国购买.这样到朝鲜战争结束时,中国欠苏联外债约和卢布6亿.由于中国在朝鲜战场的胜利才是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政策从早期的猜疑观望到全面合作.可以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首先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胜利赢得尊重的结果,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的成就就不可能有苏联随后的态度转变更不要说什么全面援助了.

      苏联对中国的全面援助实际开始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于1956年,中国在1955年前接受苏联援助主要为贷款共9笔12.74亿卢布以苏联官方汇率计算合 3.242亿美圆.这些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苏联的技术\设备物资与各种其他物资(主要是军事物资),年利率是2%分2-10年偿还.1956中国和苏联续签诺干援助协定,一直到中苏关系破裂此一阶段中国接受苏联提供的设备\工程设计与其他援助总值为25亿卢布,约合6.36亿美圆.上述援助中全部用包括农产品与各种稀有金属浓缩物补偿.此外,根据西方统计苏联及东欧国家方面一共派遣11000名(周总理统计为10800名)各种专家来华援助,为安置这些专家中国政府不仅支付了这些专家总计1500万到2000万卢布的搬迁补偿费用,(约合381.6794万美圆-508.9059万美圆)而且至少为这些专家支付了不少于在苏联国内5倍的工资.以上各项费用及其利息全部由中国政府承担,并无无偿援助.综上所述,苏联对中国援助总值约为:9.602亿美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270835

      注:1950年中国GDP约为280亿美圆,简单的以苏联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价值与当时中国GDP比值对比来说明苏联援助对于中国建设的价值是不合适的. 苏联的援助,44%集中为军工项目,30%-33%之间集中为钢铁工业及冶金工业,其余援助也多集中于与军工有关的各种辅助工业项目.有关民用工业的项目,并无涉及.经管如此,苏联的援助对于新中国建设来说,是给予了新中国一个关于工业化建设的蓝图,是一个系统的工业化体系框架结构.这个意义远大于苏联实际给予了中国多少实际物质与技术援助,毕竟中国今天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大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起步的,无论这个体系有这样与那样的缺陷,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制造体系,今天的中国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国度.

      另文中所提美圆之价值为文中所述时间的当年价值.

    • 家园 旧文充数之十二:从日本经济复苏比较中国经济发展

      旧文充数之十二:从日本经济复苏比较中国经济发展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13266

      日本经济恢复有赖于3点,第一:随着大银行坏帐的削减,日本大银行开始恢复赢利,比如日本四大银行=瑞穗(Mizuho)、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及日联控股公司(UFJ holdings)2005利润总和为15-16亿美圆.虽然利润率还不足千分之一,但是总算止住了亏损的趋势,而且日本四大银行也预测今年利润大幅度提升.这个是舆论普遍看好本轮复苏的主要依据.

      第二:是企业利润普遍复苏.日本从2004年开始企业利润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需求,开始普遍回升.虽然中国特需(日本称法)对日本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在25%但是在日本上市的利润增长中中国贡献占了50%.大公司的利润回升刺激了股市的回暖,这更加刺激了评论对日本经济本轮复苏的信心.

      第三:是消费与投资的恢复,本轮复苏中消费市场的增长,与长达10年后日本大公司重新开始在日本进行投资也是日本经济开始恢复的一个重要支撑.

      我下面的一些话将用截止到去年12:31日的资料开始分析.(非公开资料会著明出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13266

      首先日本大银行的坏帐一方面是日本大银行不断合并抵御风险,一方面是日本政府不断通过国会突破法定上限从日本邮政获得资金填补坏帐目(不少于4万亿日圆),最后就是日本和文化的作用使日本人在危机关头共度难关.比如有在日本的网友说过一次开车时听到一则银行改革中的新闻,某地方银行因为坏账过多,而面临倒产的危险。于是召开相关客户企业的领导者们大会,讨论对策。结果以某企业带头,大家主动免了该银行所欠自己的资金,而使得该银行免除了倒产的危险,并确定了日后继续合作的意愿。但是最近十年支撑起美国经济霸权的美国金融体系借全球化与信息革命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迅速建立了在全球经济中的新霸权,欧盟正是由于预见到了这个变化所以在冷战一结束后在冷战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筹建欧元区.而日本,也以大雁阵列为基础向全球延伸.但是美国先后在欧元区打了南联盟,再以金融风暴横扫东南亚,除了欧洲拼了家底完成了欧元,日本在金融领域的很难在短时间有所作为.一个在英国的朋友说,美国现在已经到了剥削工业化国家的地步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危机感,所以日本政府和国民才拿出勇气与牺牲来解决金融问题甚至不惜在邮政改革上与保守势力摊牌,这个可以说日本很有决心.但是横埂在日本金融复苏面前的不仅仅有金融创新还有高福利与老龄化社会等问题,可以说日本的金融才止颓势,前路依旧艰难.不过别拿日本抗衡欧盟说事情了,欧盟经济体总量比美国还略大要说这个是抗衡,中国更不要说了,说并保持到今天,日本不过弹丸之地,却可以和整个欧盟分庭抗礼;这个才叫YY.

      其次我们来看日本的企业赢利.日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5至2004年日本的进出口种类构成基本维持不变,而且比例数量也基本固定。如排在前五位的出口品分别为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工业制成品,化工产品,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这五类商品占了日本出口总额的约86.4%。先说电子产品,传统的电子产品市场由于利润空间日趋饱和,加上韩国与中国不断从高端与低端不断挤压世界市场.所以在传统电子领域日本,仅仅能勉强保持市场份额,在新兴市场与新的市场分额中正面临残酷的价格绞杀战中.而且在新兴数字电子消费领域的开拓中,日本由于屡屡判断失误结果导致错过了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年增长达到33%的市场里美国中国韩国台湾成了最大赢家.我们从2004年SONY450亿亿美圆家电销售中只获得5亿美圆利润,而三星电子获得了100多亿美圆的利润看出市场转变的一斑了.而今天的中国成长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并且增长势头没有减速的迹象.而同时日本制造商逐步在中国市场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时,却因为种种原因漠视甚至开始退出,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本曾经可以和美国相抗衡喂电子领域,由于全球市场增长的放缓慢,日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以芯片市场为例子,一方面全球市场的萎缩让日立这样的大制造商在日本本土削减了20%的生产能力,一方面中国本土芯片市场一直维持40%的增长速度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增长极限是28%.剩余的市场空间迅速被美国欧洲甚至台湾的企业占据着.日本在这个领域的身影越来越弱,这里多提一句:日本在华投资最大的微电子领域的项目华虹NEC一期投资基本已经失败,现在日本方面正重新考虑对华投资.但是日本新法令规定,把对华技术转让的限制从3年延伸到5年,这样日本微电子企业在华项目注定只能成为鸡肋.而与此同时,中国在2005年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IT出口大国,而且也成为集成电路与IT领域世界第一第二的消费国.而在日本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工业制成品,化工产品领域中,日本遇到了和电子领域中一样的问题.虽然传统领域中日本产品占据霸主地位的产品尽管没有被直接动摇,但是韩国不断的在一个又一个高端领域挑战日本传统的霸主地位,同时中国已经从低端一步步向中高端不断发出冲击.目前中国机电与电子产品的出口已经分别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50%和30-33%,而且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在2000年以来,仅电子产品的增长至今每年都在35%左右.就拿2005年中国和日本的出口总额的差额来算,中国出口总额已经超过日本出口总额约2000亿美圆.而且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成长达到了10.4%的高速度,3月份顺差已经达到了120多亿美圆,进出口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增势.而与此同时,日本对华出口因为种种因素不但没有实现同步增长而在2005年的时候全年增长幅度还衰减了33%.加上近时石油价格的波动,日本企业赢利最强的除了汽车外,在钢铁化工等主要赢利企业都开始出现了利润增长减缓的趋势.如 三井化学 (Mitsui Chemical)称净利润上涨了超过五倍,达284亿日圆;销售上涨了19%,达1.07万亿日圆。净利润如此大幅度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上年同期的高额特殊费用。但是,公司营业利润下降了20%,达402亿日圆。另外中国在船舶领域在2005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接单国,对日本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信号.不过,近期对华出口与各种宏观因素的滞后影响还没显现,就此说日本经济复苏将受打击还为时过早,这里我想说的是:日本经济复苏远没有达到安全道.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13266

      第三在消费与投资领域的复苏尽管日本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但是如果上述因素造成了对经济负面的影响,造成日本公司利润的下滑并因此拖累消费信心与投资效益.那么就现在而言看好日本经济复苏的乐观评论我建议还是多观察段时间的好.还有到2005年中国消费品市总量为日本消费品市场总量的一半达到6.1万亿人民币.但是中国强有利的消费品增长,与刺激扩大内需为指导的经济增长政策指导下,中国预计在2010年全年消费品总额达到10万亿人民币,到2015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品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对日本长期经济复苏来说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因素.而就中日目前的现状而言,就转型期中国的以政府大规模采购与政府间合作为开路先锋的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势头而言,日本已经在对中国直接投资来源地滑落到第五的位置,占中国吸收直接投资金额的10%.而日本如何实现自己在中国的宏伟计划,那就不仅仅是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日本企业可以考虑的了.

      在这个新技术革命与全球化的时代里,经济增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1990年以来,人来创造的财富如果以美圆核算的话已经超过了1990年前人类经济发展的总和。所以日本用四十年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家,而中国从1994年外汇储备300亿美圆左右开始汇率并轨的后的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仅仅用了 10年就超过了日本出口总额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仅仅用了12年就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用了30年才积累的1200对亿外汇储备,中国在2003年后每年的顺差就超过了1000亿美圆。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在1992年后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引领新技术革命以来,中国抓住了机遇迎头赶上的结果。而日本错失信息革命发展机遇(2002年日本新闻曾经过,美国在信息领域铸就了对于日本来说不可突破的霸权)的原因主要在2个方面,一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二是对新经济的错误判断。我们以三星公司追赶SONY为例,三星产业研究所在1997年做出的报告认为数字电子消费领域将有爆发性增长,因此三星公司把2/3的研发资源投入该领域。而与此同时,SONY等大公司认为这样的现象仅仅是市场的泡沫,因而错失了2003年以来数字电子消费领域的大发展。日本在这个领域的失误程度,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功也可以得出了。而且中国和韩国正在用当年日本夺取美国与欧洲大公司在世界市场份额的方式驱逐日本企业:价格战。以华为为例,引用2005年欧盟报纸的评论说:只有有华为出现的竞标,日本企业代表通常都收起文件夹走人,因为华为的价格往往直接出到日本公司毫无利润可言。我自己的一些资料说,中国人由于喜欢使用现金的习惯,在实际经济总量上中国的经济总数实际比公布的数据大一倍。对此在瑞士做风险投资的朋友和我基本认同。而另一个在英国银行界学习工作多年的朋友比我更大胆的估计,中国实际经济总量现在略大于日本,而且他所在银行也持这个观点。因为有些数据出于法律的理由不能公开,所以这里也不需要大家对这样的观点予以菜信。这里我想说的是,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增长方式。而在新的增长领域里,日本现在的表现不仅落后于美国而且也部分落在了中国和韩国的后面。而且在日本传统优势的领域,中国与韩国正在以价格战的方式对日本发出强有力的挑战。根据法国人新统计,中国在175个商品领域的生产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而且,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为抬头,欧洲与美国对中国的合作与投资在政府层面上的布局与倡导已经逐步产生巨大影响。而正在此时的日本,因为各种原因会不会再次错过这次全球经济的重新组合我不知道,但是日本就现在看有把宝押在印度身上的趋势,就此产生影响与后果还需要时间了评估。但是以今天中国的发展速度与日本的发展速度,15年中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绝对不是无稽之谈。对中国的挑战日本的应对才刚开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还有艰苦的路要走。不过,新时代中国了抢了一步先。

    • 家园 旧文充数之十一:国朝旁通(太监文)

      旧文充数之十一:国朝旁通(太监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64823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李煜

      前几日看撒达姆公开审讯,虽见枭雄锋芒未减,然困兽作态能挽狂澜几何,感慨不已。今年恰逢抗战胜利60周年,60年前的今天,意气风发的蒋介石可曾想过不到5载辞庙匆匆一别,自此孤悬海外。尽管无论如何,蒋比撒达姆强不知道多少,但是历史已经为他们定格。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52201

      八国联军的时代中国占世界GDP11%而日本才5%,到1949年民国苍白离去的身影下共和国接手的河山只有占世界GDP0.7%了。回望鸦片战争到上世纪90年代前的中国,每10年必有一战,,几成周期率.中间有百年国耻,两度几遭倾覆。走向民族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共和,多少代人的梦想交织其中。

      这几日,身边事半解总算偷得些闲暇,剥着长生果看帖子看书,只见各位大家侃侃而论,尺牍之间一幕幕瞬间纷至沓来,恍然之中犹如隔世,想想乱世中的百姓有多少愿为今日犬呢。有很多问题和大家讲的多了想的深了,于是想尝试写一点能经的起时间考验的文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52201

      我们今天的总结如果是对昨天有个学术性研究,那么李嘉图还是李斯特比喻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以此作为探讨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呢?我越来越发现我们今天一路走来,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抽象与那么泾渭分明.

      西方无论什么经济逻辑都离不开他们的圣经,无论李嘉图还是李斯特都是虔诚的教徒.基督教的契约精神与对上帝的责任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不要虚妄的谈论西方的民族主义与国家正义.而我们呢,祭奠了5000年文明的灵魂有着对国家对民族对正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这些不是什么当今的任何意识形态可以改变的.现在的问题第一层是:西式的技术诞生于西式的灵魂之上,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追赶与自保,师夷技以制夷或许是不错的苟且之策.但是以中国之地位,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52201

      近百五十年前,士大夫惊呼此千年未有之变局,晚清中兴名臣看见纵横长江的英国小货轮吐血而亡这个是为什么?中国无论从政治军事上还是经济文化上第一次落后了,而且是全面的落后.纵观百五十年来多少英雄枭雄风云反复,发生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仅仅是王朝轮替,人物风流么.不如果那么想,我们谁也不能摆脱这百五十年历史人物的周期率,需要在中国的世界之路与霸权的世界之路做出选择.然后我们反复接受阵痛,带着希望与失落一次次拷问自己,我们对了么,我们错了么.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这段话想来大家耳熟能详,把这些比做我们共和国前30年如何,比做后25年如何,比做我们共和国 55年又如何.如何看待我们共和国历史的问题,不仅是过去的问题,不仅是今天的问题,那也是明天的问题.是不同的发展观与价值观的问题,为政者无私德,但是有国家与民族的责任,面对未知我们需要的不能只是拷问自己的灵魂,我需要超越前人的勇气来直面我们共同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生存.

      我们可以么,我们不可以么,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我不做选择.但是既然我已经开始思考,开始讨论,开始写写一些自己话,那么不妨就开始吧.

    • 家园 旧文充数之十1931年前后日本经济简述,兼评9.18事件

      1931年前后日本经济简述,兼评9.18事件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我先来简单描述下1931年前日本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

      首先1928年日本工业产值才超过了农业,这个信息可以真实反映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综合国力的一面.信息来自东亚经济发展史;

      第二自经济大萧条爆发蔓延全球,日本1929-1931期间出口下降了76.5%,进口下降了71.7%,主要工业开工率只有50%,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2.9%,煤炭下降了36.7%,生铁下降了30.5%,钢下降了47.2%,船舶下降了88.2%.到1931年,日本失业与半失业工人达到了400万,而1931年日本罢工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2415次.同样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0%,虽然1930年日本粮食大丰收但是米价却下降了一半.到1931年底,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出于对日本金融危机的考虑大量抛售日圆,导致日本国家黄金储备只剩下4.7亿美圆,日本被迫脱离金本位.(以上资料来自;世界危机400年;)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第三日本的危机对策从1931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了以;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强行在各个部门中组织托拉斯和卡特尔,并有日本政府向财阀企业发出巨额定单,并对接受定单的企业提供巨额补助补贴与优惠价格,同时政府还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日产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样, 到1937年日本重工产业上才升到了工业产值的57.8%,而同期日本纤维工业只增长了25%,食品工业只增长了4%.

      第四日本1937年前军需膨胀政策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通过;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与各种经济措施的整合,到1937年日本八大财阀与5个新财阀控制了日本公司总资本的27.2%,并且完全控制了各个经济部门.在1931-1937年之间的六年里,日本主要以刺激军工生产为主的财政扩张政策使6年中日本政府总财政指出增加了50%,从 1931年的14.76亿日圆增加到了1936年的22.82亿元.而同期日本军费从1931年的4.54亿美圆到1936年已经膨胀为10.78亿.到 1936年,日本GDP为146亿日圆,日本为应付战争需求的国债已经超过了100亿日圆.而6年中日本向日本军事经济投入达到70亿之巨,其中25%用于开建造国营军事工业工厂,75%用于向私人资本进行军事投资.同时1936年军费开支已经直接占日本政府开支的近50%,日本经济至此彻底走向了战争化.

      在评论之前,我想说的是,我是以在9.18事件之后70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与资料来评论.我评论的是事件的后果,而事件当事人在当时的角度是不可能获得与我同样的信息的,所以,这里关于当事人的话题另做讨论,下面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第一日本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时间是在1932年到1933年之间.当时日本主动贬值货币35%,严重冲击了当时已经陷入危机的世界市场,在当时日本的出口被一时称为黄祸出口.而1931-1937同时期,日本在当时东北占领区,掠夺性的经济政策与倾销政策,不仅仅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与必要的物质保证与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军事冒险中看见了机遇.

      第二萨苏兄曾经提到日俄战争后到1931年前,日本战争扩张进程有一个断层.在我看来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不仅由于战败国的沙俄政府一分赔款不付一寸领土不让,最重要的是作为战胜者的日本取得的是皮洛士的胜利.日本接受无奈的日俄战争结果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国家实力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在日俄战争后,日本知直到1910年经济才开始逐渐复苏,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对外扩张尤其是军事对外扩张一直是持谨慎态度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第三在这里我先说一个9.18事件当晚关东军本部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兵营大门敞开,枪械上架.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军方冒险主义与患得患失的心态是同时并存的.从我上面列举的经济数据说明,日本在1931年当时,无论是从国家财政上,对外支付能力上还是,国家生产能力与资源供应上都不足以应付类似1937后的战争.这个也是从1.28凇沪抗战中看出日本战争能力与战争意志的局限性.

      结论1931年的日本一次军事冒险,奠定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基础,东北不仅仅作为日本冒险的踏脚石他对日本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军事上的,这个还为日本进一步的军事冒险提供了必要的成功经验与物质基础.可以这样说,是在9.18事件后,日本真正下了以侵略战争来解决日本国内问题与危机的决心,而且如此低的代价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回报,怎么不能极大的刺激日本统治阶层的欲望与野心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90314

      也许有人从工业化的程度来判断中国和日本在当时不在一个层面上来看问题,但是无论持什么观点,都应该承认以日本在1931年的经济实力国际支付能力不要说支持一次全面战争的消耗,连支持一次局部战争的消耗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个已经可以从1.28凇沪抗战来证明.还有人说,为了抵抗日本,国民政府要做长足的准备才可以.很遗憾的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日本的战争准备工作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国民政府的战争准备.简单的说,从1931到1937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这期间其中东北为日本实力的成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日本人习惯说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

      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这里试图假设下,在9.18那天,东北军以成建制的反击,哪怕是局部以类似1.28凇沪抗战烈度开始反击,那么结局会如何呢很显然,我不能因此判断,日本在东北遭遇有效的成建制的抵抗后是否依然会全面走向战争经济,但是从当时日本的准备程度国内实际情况与必要支付能力上看,无论我们最终是否在抵抗中战胜日本关东军.日本在没有完全控制的东北的情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1937年做好全面侵略的准备的.甚至在理想的情况出现下,日本经济不但不可能在1932-1933年走出经济危机,很显然,一旦战争陷入僵持,但是脆弱的日本经济的危机将更加严重.那么在此前提下的 1937年的未来呢很显然,中日全面战争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不是我们当年轻易丢失东北,那个爆发点无论如何都不是在1937年7月7日的那天.

    • 家园 旧文充数之九:从大炼钢铁说起

      旧文充数之九:从大炼钢铁说起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64823

      我们上海大众合资曾经差点因为限期达不到国产化率而下马,后来因为在车门上实现了国产化率才保全了项目.但是2年后,第一批桑车一律出现了车门合不拢问题,我正好当时座过这批桑车(出租),不留神自己差点从车门里载出去,没出事情纯粹因为自己土(一只手拉着护手没撒).后来了解到,上海大众因为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首先全部采用德国进口钢材不果,然后完全使用德国流水线也不成,询问大众,大众死活不愿意讲.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曾经为德国车厂专门生产车门的一家公司要出售,中国人赶忙去商量.人家答复很简单,技术转让没门,但是把厂子买了另说大众一咬牙,买! 随后车门问题就解决了,知道问题在哪里么,冲压车门成型的时候别一下子就收回,在一个位置要停留几秒.怎么着不相信,那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用了两套进口设备买了一个废物工厂才解决,你别不信,类似的故事多了,有兴趣我们国内的我就能说好几个.

      下面说的事情知道的人就多了,美国家家必须种草皮,知道为什么,因为水土保持法,那么为什么要立水土保持法,肇事者就是黑风暴,下面我给你摘点资料(我自己刚也吓一跳):美国东海岸被尘土大雾笼罩着。在纽约,尘云好像巨大的黑锅反扣在上空,看不见半丝阳光;尘粒无孔不钻,人们泪流不止,咳嗽声此起被伏。靠近尘源的大潮区芝加哥市,一天积聚尘土1200万吨,全城室内外盖着厚厚的尘土。乌云消散,大地膘舱,小鸟从枝头摔下来昏死,野兔四处逃窜,“尘土肺炎” 患者显著增加。这是世界史上一次最可怕的尘暴。源头在美国中西部草原,风暴以每小时96―16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将大平原上3.5亿吨肥沃表土刮走,扬起弥天乌云,越过美国2/3的陆地,最后消失在大西洋几百公里宽的海面上。风暴敲响了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丧钟,毁田670万公顷,当年仅冬小麦就减收56亿公斤,一群群牛羊在无草的牧场上死亡,破产的农民向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逃亡。.....

      美国中西部半干旱草原,纵横10个州,土地肥沃,绿苗千里,但因周期性干早,风速特大,从生态观点来看宜牧不宜农,印第安人时代便是一个丰美的大牧场.19世纪比较丰沛的降雨,造成冒险家和土地投机商的幻觉,政府居然也被迷惑,决定大举在此垦荒,1830年开始向西部定居的每户移民提供160英亩 (合64.7公顷)的土地,鼓励他们耕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欧洲农业,国际小麦价格暴涨,诱使牧民废牧为农,拖拉机切断草根,土壤袒露在大风之下。 30年代初厄运降临,继两年干旱之后,引发了1934年5月的黑风暴。1935年美国政府成立土壤保护局,开始动员农民退农还牧,修筑梯田,实行带状播种,逐步恢复大草原的生态。

      在工业化的时代,钢铁曾经是整个国家实力与现代化的象征与基础,钢铁在工业化时代曾经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近大陆的钢铁狂热和进口铁矿石风波,也间接左证了当时我们对钢铁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无可质疑的是,全民大炼钢铁那场运动的灾难性后果,我这里不会为此辩驳,那么我给你2个数据,就开始说明我的观点吧:49年中国钢铁生产总量是钢25万吨(铁57万吨)另含特种钢2000吨,而我们在1979年经济严峻时刻,钢铁生产总量是2497万吨.

      从我说的故事与美国黑风暴的例子来看,人类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经济发展都遇到过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人为的,有的则是因为对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同认识造成的.90年代世界各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建立在各自工业化进程中真实遭遇的问题,在这些真实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并提出的.简单的说,我们今天的认识恰好是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身上.如果把我们置身在当时的环境,我们在没有当代先进技术知识与经验的条件下我们谁能做的更好.我举的49年和79年的钢铁数字,恰恰说明了我们吸取了大练钢铁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取得这样的进步与发展,你以为呢.

      我想说的意思归纳为:无论经验与教训,都是我们成长中宝贵的财富.最后我再说个故事,大家来想想.1战爆发前夕,沙俄急需大量高倍望远镜,无奈俄罗斯国产的镜头总有气泡怎么也不合格.无奈之下,求助盟友,可是无论英国和法国政府都不愿意出售,但是俄罗斯人终于绞尽脑汁,花了机器高昂的代价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使镜头气泡合格的秘诀,知道是什么么,就一个单词:搅拌

    • 家园 旧文充数之八: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

      旧文充数之八: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62835

      读大学的时候,我很尊重一位学长人品学习俱优,我叫他大哥的(现在还那么叫).在他家里,供着毛泽东的像.我当时很奇怪,问了大哥为什么.大哥很认真的说,我们家世代是船头佬.

      什么是船头佬,我很迷惑,大哥和我熟悉也不避讳,就说就是解放前的船民.后来我查了查,解放前广东的船民,终生不能拥有地产,甚至死后也不能上岸,尸体会被安置在破船上随江水飘,这样的船在当时叫鬼船.现在还有人说见到鬼船很晦气之类的话.

      在解放前的社会,对于多数人而言不会有平等,这样的不平等就是到现在还有深深的烙印.就拿我奶奶来说,她家以前的佣人,虽然后来给奶奶帮忙介绍嫁了人,但是下人就是下人一日下人终身下人.所以90年代,那人从香港回来,回来的时候见奶奶头也不敢抬的.

      那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有的东西普通人极难逾越,有人所说的社会的不平等没尊严谁能和印度的贱民比.在旧中国,有贱民的存在,在不少人眼睛里这些根本不是人.比如我奶奶眼睛里的前用人,无论再有钱,奴才始终是奴才.这些普通中国人的尊严就是毛泽东给的,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

      中国古代有四民,四民之外皆为贱民,比如我们上海人以前看不起的苏北人就多从事当时被称为贱业的行业,这些行业有理发 签脚 搬运 运输 店小二 妓院茶壶 厨师 屠宰 皮革 丧葬 等等.就是四民,也有等级这个我想就不需要我一一说明了吧.

      中国自古以来出身的重要往往远远超过对人自身的要求,但是即使在此时此刻,人的出身的重要都不能与解放前那时代比较,起码今天的小学不会因为你的出身而拒绝你入学.而当时贱民的子弟实际连读书识字的权利也会被剥夺.实际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识字率才有26%.而读书则是当时贫苦阶层在整个社会最后的上升阶梯.

      而当时社会能读书上学的阶层又怎么样,能享受医疗救住与社会救助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呢.我想洋泾浜我想龙须沟是一个时代的城市居民的写照.农村社会呢,新中国革命起到关键作用的土地革命说明了问题的核心.

      少数民族中在解放前有不少是处于奴隶社会,奴隶有人的尊严么,不说西藏的百万农奴大解放,请问彝族原本的意思就是奴隶这些谁又清楚.

      无论是奴隶也好贱民也好,这些都随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结束,我们新中国的民族解放,不仅仅是对对屈辱时代的民族解放,更是几千来一个肆意奴役人压迫人的时代的解放.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做的很好,你可以用种种实际的事例来证明的你的观点.但是,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说这些,不仅仅是要不再重复昨天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认真的评价历史,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未来,不如此谁能保证贱民的时代重新到来.

      • 家园 折腾了三十年,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放着"主人"不当,

        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当"贱民"呢?

        外链出处

        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指人次,下同),逃出14.68万多人。其中严重的群众性的偷渡外逃有两次,一次发生在1962年,当年全省共发生偷渡11.79多万人,逃出3.97万多人;第二次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不久,内地人民生活水平与香港居民相差悬殊,1978年和1979年上半年出现最为严重的偷渡外逃高潮。

        • 家园 恩,改革三十年跑出去的数字是这个数字后面加个0
          • 家园 其实毛时代如果不抓不堵,跑出去的人就要加00

            但看了几篇你的这个系列文章,确实感到我需要重新评价毛泽东,谢谢。

            以前觉得毛是一个带领我们民族独立的伟人,但独立后却自己做了封建皇帝,继续折腾中国人民。比亚非拉那些独立后的独裁者好的地方是,毛的武功确实强大,中国彻底没有了外侮;那些独裁者大多沉迷物质享受,老毛却多一爱好:好虚名,好出风头。

            看了这个系列的文章后,我发现老毛还是干了不少好事。很多错事,都是他没有知识和经验下,蛮干造成的,出发点还行。他的瞎折腾居然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彻底革了中国旧社会结构的命,我们有了一个现代国家的雏形。就像中国是个老病号,良医讲究调养,徐徐用药。老毛是急性子,对中国用了虎狼之药,甚至开膛剖腹,把肿瘤去了,却也忙中稍带多割了些东西。他的手术刀法路子太野,中国体质本来就差,手术后差点崩溃,但只要没死掉,中国却有可能开始新生。

            这么看,他的历史地位与邓小平有一拼。他带领我们站起来,并且丢下许多负担。邓小平开启中国走向富强的大门,让我们跑起来。谁更伟大,就看个人偏好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