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在河里征集建国战争时的稿子(中央六套拍小电影用) -- 不惜

共:💬62 🌺1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觉得马甲的最合适
    • 家园 【原创】真实的故事《西府出击-农民救师长》

      西府出击-农民救师长

      一、故事发生的背景元帅的失误

      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无役不予,为建立和保卫共和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役典范。然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彭德怀元帅在其辉煌的军事生涯中,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遗憾,西府战役便是其中之一。

      (一)挺进千里,彭德怀闪击宝鸡

      1.1久攻洛川不下,转而挺进西府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彭德怀鉴于当时西北敌我两军的形势,为了歼灭胡宗南部有生力量,并解决我军远离后方作战粮食和给养困难等问题,决定发动黄龙山麓战役。

      3月4日,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等西北野战军领导向全体指战员发布了作战命令:为截断延安到咸阳的公路、消灭分散之敌、夺取小城市、扩大解放区,野战军司令部(简称野司)决定由张宗逊率领一、四纵队,进攻中部和宜君,三、六纵队进攻洛川。彭德怀实际上是打算通过围城打援来调动敌人主力在运动中歼灭之,并相机收复延安。

      3月9日,西北野战军三、六纵队到达了洛川城下,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洛川守敌国民党整编第61旅依仗着强大的火力和地形优势,拼死顽抗。西北野战军由于缺乏攻城的重装备,数次爬城均未能奏效。敌我两军在洛川城下形成了对峙。

      胡宗南收到洛川告急的电报后,立即命令在豫西的第5兵团裴昌会部去解洛川之围。而裴昌会因为害怕在野战中被歼灭,滞留在合阳、澄城、白水及其以南地区,不敢轻易北上。

      彭德怀在围城打援两个目的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及时改变了战役部署,决定乘胡宗南部主力集结在渭河以北、洛河以东地区,而后方兵力薄弱之机,大踏步向西府(西安以西,泾河与渭河之间的地区,古称西府,首府凤翔。包括今宝鸡、咸阳等地,地处关中、汉中和四川的咽喉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挺进,进一步调动、分散洛川、延安守敌以及裴昌会兵团,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各个歼灭,并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解决给养,改善我军装备。然而这是远离解放区,深入敌人后方作战,敌众我寡,彭德怀对此还是深有顾虑的。赵寿山也表示:部队是在胡宗南和青马(马步芳)的结合部作战,不宜深入的过多,否则有一定的危险。经过反复权衡,在请示中央并获得同意的情况下,彭德怀最终还是下定了西进的决心。

      4月13日,彭德怀在马栏镇召开西北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西府战役是调虎离山,我们威胁胡宗南的战略后方,搞他的补给基地,他就顾不上延安了,可以迫使敌人不战自退,撤出延安。只要能把敌人调过来,就可以在运动中消灭他。根据野司部署,西北野战军三纵继续围攻洛川,二、四纵队为左路,一纵为中路,六纵队为右路。渡过泾河后,左路和中路目标直指宝鸡,右路切断西安至兰州的公路,监视并抗击马步芳部随时可能的来援。16日,西北野战军三路大军同时开拔,揭开了西府战役的序幕。

      1.2宝鸡不保,徐保命亡

      西府战役打响后,西北野战军主力突然间从北起职田,南到高王庄30多公里宽的正面上,在胡宗南与马步芳两个集团的结合部,以雷霆万钧之势,长驱直入,席卷南下,先后攻克麟游、扶风、岐山等9个县城,切断了西兰公路。兵锋直指宝鸡。

      有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多年来已经将宝鸡这个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经营为他的军事供应基地,在这里建有兵工厂等相当一批军事设施,并储存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守将徐保与刘戡、严明等人同为胡宗南手下的悍将,异常骄横。

      老巢告急,胡宗南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了手脚,接连电令裴昌会部分三路驰援宝鸡。洛川被围的时候,胡宗南就考虑收缩防线,放弃延安,调国民党整编17师南下。然而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直没有下这个决心。

      整编17师师长何文鼎与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同学,1947年10月奉命守备延安。而此时的延安已经是孤城一座,何文鼎虽然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但是该部与后方的联系仅有一条漫长的毫无保障的补给线,从延安到洛川100多公里的路上,连一只像样的警备部队都没有。一旦西北野战军倾力来攻,城破军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出身黄埔一期的何文鼎对自己所处的形势看的非常清楚,多次向胡宗南提出撤离延安,但是都被否决了,何只好坐守孤城。待彭德怀大军兵临宝鸡城下之际,胡宗南再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命令整编17师南下。何文鼎接命令后如蒙特赦,4月20日接到命令,次日凌晨,即率部队仓皇撤出延安,逃向洛川。 被国民党军占领了一年一个月又三天的革命圣地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整编第17师到达洛川后,没有进城,而是和洛川守敌一起继续南逃。一路上遭到西北野战军的多次打击损兵折将,丢弃了大量装备和物资。5月1日,到蒲城才站住脚。5月10日,蒋介石在西安太乙宫接见了何文鼎等人,当面怒斥何:怕死,无耻!并将其撤职查办。我军收复延安给予蒋介石在政治和心理上的沉重打击由此可见。

      4月26日,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解放洛川。 胡宗南为保住后方补给基地宝鸡,忍痛放弃了他损兵折将得来的延安城。可宝鸡最终还是被西北野战军于4月26日攻克了。4月24日,胡宗南电告徐保,已令马家军星夜增援,要求他以现有的兵力固守。25日深夜,西北野战军一、二纵队主力向宝鸡发起了猛烈进攻。至26日上午,一纵、二纵相继攻入城内。徐保见情况不妙,将师部转移到铁甲车上,准备西窜。但是开出不远,即因铁路遭到破坏,无法继续前行。据国民党整编第76师少校参谋武乃栋回忆,当时有人建议徐保迅速弃车,徒涉渭河南逃。徐对参谋长袁致中说:"眼看大势已去,我先撤出,你在车上继续指挥作战。"袁以在西安的家小相托付。徐保生气地说:"那么你突围渡河去,我留在车上,一个革命军人还怕死么!"袁致中听后只好劝徐先走。徐保换了士兵服,刚打开铁甲车门,即被我军炮弹击中,重伤倒地。被俘后不久即丧命。国民党守军土崩瓦解,我军解放了重镇宝鸡,缴获了足够使用两年的弹药物资。

      徐保和刘戡、严明等数名国民党高级将领接连毙命,在很大程度上撼动了西北国民党军的士气。蒋介石到西安召集胡宗南部下的将官们在翠华山祭奠刘戡等三人时,曾说到:"我们今天还能在这里祭奠他们,如果你们作战不努力,恐怕我们死后,就没有人来掩埋,更谈不到祭奠了。"其凄惶之心,可见一斑。当时在西安城里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身先死",下联是:"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命也亡",横批是:"纪律严明"。这是群众对国民党政权及军队腐败无能的蔑视和嘲讽。

      至此,彭德怀在马栏镇军事会议上提出的调虎离山的战略意图,已经基本上得到实现。

      在这一阶段作战过程中,国民党方面也逐渐认识到,西北野战军主力大举西进远离后方,应当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彻底以大军轻装尾匪穷追,不使稍有喘息之能力,尤应不分界域越境追击,马继援部应协力向西南堵击,务将匪军完全歼灭"。在蒋介石的严厉督促之下,胡宗南集中了西北国民党军主力共10多个旅的兵力,向宝鸡杀来。负责陇东防务的国民党整编第82师马继援部也奉命日夜兼程向长武等地急进,截击西北野战军。

      (二)风月突变,胡马联手,青海骑兵背后突袭

      此前,彭德怀数次围城打援均未能实现,这次终于将敌人调动起来了,他决定在运动中再歼灭一部敌人。根据野司命令,六纵教导旅在长武、彬县地区转入机动防御,保障我主力右侧后的安全;四纵以及二纵的独六旅在武功至凤翔地区转入机动防御,保障我主力左侧后的安全。

      几乎与一、二纵占领宝鸡同时,裴昌会部在扶风杏林镇突破四纵的防线。四纵在既未请示上级又未通知兄弟部队,即自撤退到岐山东北的山地,致使裴部长驱直入,直逼宝鸡。与此前后,马步芳的整编第82师也突破了教导旅在长武一线的阵地。

      据原国民党将领韩有禄、马尚武回忆,长武之战前后,马继援接到赵寿山的一封信(赵和马曾是国民党陆大将官班同学)。信的大意是:解放军主力已接近马的防区,因为有同学之谊,所以奉劝马退回青海,或者投向解放军。希望马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要再为蒋介石充当炮灰了。若能如此,全国解放后,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如果同意,可派人来联系等等。马继援却执迷不悟,反而企图以此来向蒋介石表忠心。在马步芳的授意下,他将原信转送时任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处。他还对记者说,赵寿山让我派人和他联系,我派骑八旅和青保骑一团去了,没有找到他。今后我还要派更多的人去找他。

      西北野战军主力陷入了敌人左右夹击的不利形势,一、二纵更处于背水侧敌的险境。

      敌人来的很快。4月27日这天,彭德怀率领野司机关驻在凤翔南的屈家山村,与胡宗南部相距不过几十里,前线的枪炮声不时传来。彭德怀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指挥着部队的行动。他命令一、二纵将兵工厂、军火库以及来不及转运的军事物资统统炸毁,两纵队主力于28日拂晓前全部撤出宝鸡,迅速摆脱敌人。 但是,当时攻克宝鸡的我军部队正在分散做群众工作、转移军事物资。彭德怀命令电台马上联系每个纵队,由他亲自布置撤退路线和集结地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特别关照一、二纵队,集中一个团,撤一个团,集中一个旅,撤一个旅。天色将晚,枪炮声越来越近。野司警卫部队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正在挖工事,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由于有一支部队还没有联系上,彭德怀坚持要将电报发出去,自己再走。面对着战友们焦急的催促,彭德怀向警卫员要来左轮手枪,带在身上,说:"只要部队撤出去,我个人没什么,我还可以带警卫营打游击"。一直到和各纵队联系完毕,彭德怀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率领野司人员顺利地摆脱了敌人向北转移。

      在西北野战军左右两路相继打援失利、攻克宝鸡又迅速撤离的情况下,国民党整编第82师马继援部相当猖狂,再次袭击六纵教导旅,4月29日攻占旧永寿县、旬邑等地,切断西北野战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的联系。马继援占了点便宜之后,狂妄之极,对外宣称:我们不能把陕北的共军消灭完,否则老蒋会把我们调到山西战场去。蒋介石和胡宗南也借此机会大造舆论,还组织了一个中外记者参观团到战区参观采访,大力吹捧马继援。胡宗南在给马继援的祝捷电报中称: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兄足以当之云云。

      彭德怀准备寻找战机,歼灭整编第82师一部或大部,狠狠地打击一下这股敌人的嚣张气焰。5月6日在马头坡遭遇战中,我军将马继援的乘马(据说,这是马步芳最喜爱的一匹新疆大青马,在马继援赴陇东作战前夕送给他的)击伤,马本人几乎毙命。但是裴昌会兵团一改过去密集方阵推进的作战方式,实行几路并进长追不舍的战术,为避免兵力分散,所过之处均不留兵守备,企图依仗数量上的优势围歼西北野战军主力。我军寻歼马继援部主力的计划再次落空。

      在敌人重兵"围剿"之下,彭德怀等人率领西北野战军主力,从5月5日开始历经屯子镇、荔镇、肖金镇、三不同、东平镇等数次苦战。于12日转移到老解放区马栏、转角、高王镇地区,终于摆脱了敌人。

      (三)战役总结、元帅自我批评

      西府战役至此告一段落。此次作战,西北野战军转战1500多华里,深入敌人后方,连克重镇,彻底打乱了胡宗南的部署,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收复了延安,战果辉煌,但同时损失也较为严重。因此野司决定彻底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民主的检讨经验教训"。

      赵寿山说:彭老总能打大胜仗,也能打好败仗,是真正的大将军

      5月26日,彭德怀在洛川土基镇主持召开了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二次扩大会议。贺龙、林伯渠、习仲勋、王维舟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彭德怀首先对西北我军的春季攻势做了总结。他指出我军经过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缺点和某些错误。在谈到西府战役时他说:出击西府的方针是正确的,光复延安,夺取洛川,扩大并巩固了黄龙分区,歼敌2.1万人,一度攻克县城14座,摧毁了西北敌人补给基地宝鸡,在相当范围内扩大了我党我军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

      接着彭德怀率先承担了战役后期失利的主要责任。他说,战役领导机关战役直接指导者应负责任,也就是我个人应负更多的责任。他说,战役领导机关战役直接指导者应负责任,也就是我个人应负更多的责任。彭德怀认为之所以造成失利、被动的局面主要有三点:首先,出发前准备不充分。其次,对个别纵队内部情况了解不深刻。对四纵队党委中存在严重的自由主义,对干部放任,内部不团结,斗志不坚强等问题没有深刻了解。第三,对敌人估计不足。在敌情判断上,对胡宗南能在短时间内集结11个旅增援宝鸡估计不足,对马步芳部实力缺乏充分认识,特别是对胡马两部能积极配合认识不深刻。由于敌大我小的客观情况,主观上想利用敌人阵营的若干矛盾,过分强调利用敌人矛盾才吃了亏。说到这里,彭德怀用手指着自己的脑门说:彭德怀呀彭德怀,你的马列主义就是没有学通,一格一格的。只看到胡马闹矛盾的一面,忽视了胡马两军在反共反人民这一基本点上完全一致的一面。打了礼泉应该观望一下再打出去,没停。打了扶风,应该背靠麟游,钳制马军,消灭胡军一部,可是我们又前进了。说到这里,彭德怀感慨万千,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哪,‘悬崖勒马'是不容易的。"

      彭德怀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了造成战役被动局面负有直接责任的部队负责人。他说:四纵队负责同志采取严重的自由主义态度,已影响其内部团结,以致邪气抬头正气遭到压制,发展到不执行命令几次丧失有利战机,放弃与放走可能与应该消灭的敌人。他声色俱厉地说,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从给革命造成的损失说,应该是砍脑壳的。接着又质问四纵队干部:你有电台,完全可以请示报告,敌人力量大抗不住也可以报告。而你既不抗击于歧山之东,又不抗击于歧山之西。你撤,既不通知友邻部队,又不告诉我们,总该打个招呼吧。部队在行军路上住老乡的房子,走时还给房东打招呼嘛。你们的组织纪律性哪里去了。你不恨敌人我就恨死你。战争是流血的斗争,要求各级军事指挥员、政治委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丝毫疏忽。指挥员失职,必然带来意外的损失和不应有的流血牺牲。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到土基镇后,同各纵队首长广泛交谈。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在5月31日讲话中指出:西府战役"彭总的决心是正确的,我们缴获了不少弹药、武器、汽车和物资,特别是因此收复了延安,对全国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但是在实现彭总这一正确决心的过程中,某些将领出了毛病,造成了美中不足,......至于不执行命令,那是平时治军不严造成的,党纪军纪所不容。问题在下面,责任在上头,纵队首长要负主要责任。"

      四纵队指挥员在会上做了深刻检讨。会议对因不执行命令造成整个战役失利负有直接责任的个别旅团干部给予了纪律处分。彭德怀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个别同志表示不理解。为了做通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土基会上的发言中,意味深长地说:彭德怀同志有德有怀,有威可畏呀。彭总有坦荡的胸怀,你愈是了解他,甚至受他的批评越多,便越能深刻的感受这一点。经历西府一战后,赵寿山副司令员也感慨地说:彭总忠诚感人,他能打大胜仗,也能打好败仗,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真正的大将军。

      西北野战军根据前委扩大会议决定,于六七月间在黄龙、韩城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政治和军事整训,开展了评斗志、评政策、评工作、评作风、评功查过的"四评运动"。土基会议,对西北野战军严肃军纪、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农民救师长

      西北野战军的大部队,撤出去了,但是由于突击战线太长,使青海马家军从咸阳突袭而下,我军撤退仓促。特别在扶风和青花镇的四纵挡不住裴昌会第五兵团全线溃退,由于没有果断转移撤退,判断敌情错误,加上一连串胜利,部分纵队、旅团指挥员思想放松,被迅速来援的胡军、马匪打个措手不及,顿使整个西野主力陷入被围歼的险境。

      形势十分危急,彭老总法宝尽出,最后用交叉掩护、分头突围、声东击西等方法,经激烈战斗,虽付出重大伤亡,主力部队总算安全突围。这就是当时胡宗南为掩盖宝鸡之失,大肆吹虚所谓径河大捷。但在扶风、眉县交替掩护中很多部队给打散了,连彭德怀都要亲自拿枪,可见形势之危机。

      故事从这里开始了,5月中旬,位于扶风现,法门寺背后村的老常家,迎来了一个客人。这个人神神密密的来找老常。

      关中平原人们在地里中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拿到麟游等山区换山区的粮食。山里人少土地多,有粮食但土地没有灌溉,也是山坡地种不成棉花,更纺不成线,织不成布。

      老常当时经常把用毛驴关中平原产的布贩卖到,麟游,永寿山区,换粮食。

      这个人是老常认识的一个人,说是他表哥是共产党,被打散了,在家里藏了一段时间藏不住了,希望通过老常把他送到麟游山区。

      老常思前向后,觉得共产党的军队秋毫无犯,关中人视牛为命,但青海骑兵一来,把村里的牛都杀了吃,老常很气氛。决定帮这个忙。

      老常突破国民党的盘查,把此人顺利送到麟游山区。自己一个人经手把此人安排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结草为舍,开荒种地。

      三、师长的话

      期间老常每次去麟游山区,都带点生活日用品,在麟游期间和此人晚间畅谈,此人动员老常参军,老常说:“共产党确实好,但是我是家中独子,两代单传,同时家中有老父在,需要照顾,参不成军。”

      老常不识字,知道事情也就是扶风周围的事,给此人也带不来什么有用的消息。

      转眼间到了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当年托付老常办事的人,再次找到老常,让老常去接这个人,于是老常去麟游山区,找到此人,接此人回宝鸡,此人才告诉老常他叫钟誓岩是四纵的一名师长,老家是陕西富平人和习仲勋是一个地方的人。

      他说:“解放了,你不要在做生意了。”

      接着问老常说:“你家有地没有?”

      老常说:“家里是没有多少土地,土地能吃饱的话,自己也不会出门跑小本生意。不过自己这两年跑生意辛苦赚了点钱,想买点土地,也不用这么辛苦的跑小本生意。”

      钟誓岩说:“你真是个傻子中国都快解放了,耕者有其田你还买地,不要买地,有钱的话供子女去读书。”

      四、两句话,听了一句就改变命运

      49年,大家都把土地往出卖,土地贱卖,老常心想:“土地历朝历代都是挂金板。”于是倾其所有,买了四十多亩地。

      结果土改一开始全收了,幸亏国家考虑到解放前大量土地贱卖,有政策,1946以后买的地的不能评为地主。老常家的成分仍然是贫农。

      但老常听了后半句话,把子女都拱着读书,以后都当上国家干部。有五个孙子,儿孙满堂。

      五、尾声

      大约在50年代末,此人还给老常来信感谢当年对自己的救助,问候家里情况,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他提。

      憨厚的老常让读书的儿子写信说:“家里一切都好。”

      老常自己安详晚年,于90岁高龄去世

      • 家园 建议把师长改为负伤的师职干部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一个问题

        这个这个...战役发生在1944年,也就是说1944年5月这个“共匪师长”就开始一个人躲在山沟里了。而同时,故事又说,此人1945年7月宝鸡解放才离开山区;也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师长离队一年多才回归组织,这,这绝无是不是有点儿?

        • 家园 战争期间常有的事,那时信息不现在这么发达。

          是1948年五月,脱离。1949年7月左右归队。确实隐藏了一年。

          另外,和史文恭探讨,此人可能不是军事干部,可能是师一级的政工干部。

          需要再核实核实。

      • 家园 好文。。。。花之。。

        不过建议小米查一下钟誓岩这位师长的履历。当时四纵只有一个骑兵第六师(是起义部队改编的)。。。似乎没有这位钟师长。---所以有可能在资料上有些模糊。

        • 家园 这个是关健,我也在核实,

          据老人回忆此人解放后官职是一个主席。

          只能说籍贯是富平人,由于时间太急,我也只写了个大概。

          不惜要用的话我再核实,补充。另外我好像,没说他是骑兵师的师长吧,

          • 家园 因为四纵其他两支队伍是

            警备第一旅和警备第三旅。。。。

            应该没有师长。。。

            • 家园 这是老人的口述,和老人后代的转述,还有老人家里政府发的奖

              不好意思,下次不敢了,四纵是我找的,因为在扶风一带四纵被打的最惨。

              老兄哪里能找来这方面的资料吗?我不在这个行当,找起来,比较费力费时。

              但是小米向毛主席保证这个故事绝对是真的。

              • 家园 小米太客气了。。西府战役是彭总一生有数的几个大败仗

                所以俺曾经关注过的。。而关于这个战役,相关的资料不多。

                四纵是该战役犯了大错误的部队。因为差点让彭总被敌人合围了。(实际上,彭总夫人浦安修,该战就走失了,要不是范明把她找到,彭总的婚姻就会提前十年结束了。)----战后,四纵的一些旅团干部被处分。

                但是,没有听说有师长失踪的案例。

                俺觉得您的故事肯定是真的。但这位老常大爷救得应该不是师长。也有可能是师政治部副主任之类。(因为后来这位钟师长去做主席了。)象这样的口述和转述发生的这种错误很常见,不是你的错啊,你不要挂怀啊。

                俺是友情提醒。呵呵,

    • 家园 【原创】现场讲一个故事:工厂往事

      工厂往事

      小×春节打扫老屋,得40年代老风扇一台(参见老电影中城市室内镜头,有很多实物);回新屋后问爷爷老×:吾家何时有此电影道具?遂被施以革命传统教育。

      1949年的南方某地,一家隶属中央资源委员会的电工工厂接到国民政府的迁台通知,厂长为难。此厂建于抗战,烽火年代四方漂泊,八年之后方落地为安,建厂时尚为青年,如今多已拖家带口,如今再说走,谈何易?况且民国政府战后不顾民生经济的胡来已经让工程师出身的厂长意冷心灰。前途莽莽,厂长借赴京开会之机私下问询于创厂时的前辈上级,得到的回答是“世事乱,稳为上,保产第一,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在工厂工人宿舍区与高级职员住宅区,工人技师李师傅与工程师蓝工的大门被分别敲开。两道来源不同的组织指令被传达了下来:天将明,警惕黎明的黑暗;工人要发动,保厂护机器;技术人员要稳定,技术资料不可失。

      三条线遂朝同一方向平行前行。

      厂长开完会回厂,携来一笔中央资源委员会下发的搬迁费用,与财务部统计,连同工厂已有的存量资金,仅供维持;而实时工厂已经困难,开工不足,工人及职员的薪金开始拖欠。厂管委会上商议,意见不一,支持迁厂有之,主张就地遣散的有之,建议静观其变的有之,也有公开提出保产迎解放的。最后,以“积极准备,静观其变”的结论结束会议。

      作为厂管委会成员,蓝工参加了会议,但他没有发言,只是表态服从会议决定;而没有参加会议的李师傅则通过做会务的组织关系了解到了会议经过。两人分别向各自的上级进行了通报。蓝工得到指示是继续观察,李师傅得到指示是团结工人,坚决抵制一切可能的迁厂行为。

      随后的工厂,厂长以“为迁厂做准备”为理由,开始整理工厂财务,将能够调动的流动资金全部从金融机构中取出,兑换成银元和金条,转移至工厂中;同时通过向当地保安司令部申请批准将原有的“内务处护厂队”改组为“工厂保安队”,配发武器,开始在厂区昼夜巡逻,维持工厂秩序;清点工厂机器,打包资料,做出了搬迁的姿态。而蓝工从迁厂前站人员全部是迁厂积极人员这一情况中感觉出了一些端倪。

      在李师傅的幕后发动下,工厂技工和徒工开始怠工罢工,要求工厂发放拖欠工资,并要求明确告知厂管委会处理工厂的决议。厂长深入车间,在工人中发表演讲,历数工厂自创建以来的种种苦难经历,陈述如今局面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同舟共济,流泪表示个人将与工人一起和工厂共进退,并当场兑现了部分拖欠的工资,暂时缓解了工人的情绪。而李师傅从厂长拒绝保安队进车间的举动中感觉出了厂长一些真实想法。

      夜晚,蓝工和李师傅被召集到一起开会,才发现同事原来是同志,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会议传达上级决定,护厂运动两条线并在一起,成立统一的工厂党组织;同时要求蓝工和李师傅出面作通厂长的工作,将其完全争取过来。为此,组织交给两人一件神秘物品。

      蓝工和李师傅的联诀拜访让厂长很意外,他知道自己的工厂里有共产党,但没有想到自己最器重的技术助手和工厂技工骨干居然都是共产党。两人很快稳定住了厂长的情绪,告知厂长自己是奉组织委托,希望厂长能够留下来建设新中国,并且出面组织护厂活动,将工厂完整的交还人民。厂长答应留下来协助共产党展开护厂工作,但不想出面。僵持间,蓝工亮出了神秘物品——工业界名宿孙老写给厂长的亲笔信,面对自己恩师的循循劝导,厂长终于振奋起精神,答应出面组织工厂的护厂迎解放活动。三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在厂长的安排下,工厂保安队再次进行了扩编改组,李师傅出面将其转变成了一支中共领导下的地下武装。实时百万雄狮过大江,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散兵一股股向南转进;他们失去军纪约束,不断骚扰周边居民,打劫工厂物质,厂保安队武器有限,不能完全维持厂区秩序,求助当地保安部队增援枪支亦被拒绝。三人商议出了应对方法,对于小股散兵由厂保安队出面,将其诱至厂区,将其缴械后发放路费加以驱逐;对于大股队伍由厂部出面招待,出资买下其携带的部分枪支弹药,礼送出境。一来二去,工厂保安队终于成为一支齐装满员的队伍,震慑了其后的散兵游勇,维护住了厂区的安全。

      随着战局的进展,国民政府败局确定,开始更加紧张的督促工厂搬迁,专员一批又一批的来到工厂检查撤离准备,蓝工出面与之周旋。他组织工程师将技术图纸打包藏匿,组织工人将重要机械设备拆卸隐蔽,却同时将复制的图纸和闲置待修设备煞有介事的包装堆放,任凭督促专员检查,甚至当面用汽车将若干包装箱拖出厂外,待专员走后再拖回来。每检查一次就更换一次包装,迎接下一次检查。同时李师傅故意在专员居住地周边制造打劫群殴枪支走火等意外事故,营造紧张气氛,使每一批督促专员无不心神纷乱,无心久居,草草检查完毕即走,从而保全了工厂的资产。

      又过了不久,省城传来消息,省府军政要员联名通电起义,脱离国民政府,承认人民共和国法统。工厂党组织经过商议,当即决定公开向全厂发布保护厂产迎接解放的决议,成立公开的护厂委员会。全厂上下通力拥护,就连许多前期为迁厂打前站的人员都返回了工厂,蓝工问及原因,答曰:家在此,何处可去。

      省府的起义通电并未迎来和平,省府下辖的部分军队拒绝接收通电,坚持效忠民国政府。两派在工厂所在地区对峙,局势反而更加紧张;厂长、蓝工、李师傅带领着全厂工人和职员一方面积极组织护厂迎解放活动,另一方面紧张的期盼解放军能够早日到来。

      一天,厂部办公室告知厂长、蓝工和李师傅,解放军已经进厂了,就在厂部。三人高兴的跑进厂部,却对这支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地下先遣军××支队××大队”的部队起了疑心,这是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他们身着平民服装,扯着一面三角旗,人人左臂配搭红色三角标识,手持包括美式、日式和中式的混杂武器,都操着本地口音。为首的自称“郭司令”,声称奉“上级命令”,要“接收工厂”;因装束和口音起疑的李师傅一面暗示厂长和蓝工稳住这个“郭司令”,一面脱身安排厂保安队全副武装,10人一组在厂部大楼巡逻,几分钟一趟,形成威慑,同时安排当地籍工人秘密指认,终于认出所谓郭司令其实是10多里外的地方保安队头目郭大毛!明白了真相的厂长为了不打草惊蛇,没有同意李师傅的强行缴械建议,而是从已经不多的厂部经费中拿出一笔现金,将其打发走。蓝工和李师傅都觉得此事蹊跷,分头下入厂区,布置加强警戒。果然,没过多久,在工厂内应和郭大毛的指路下,忠于国民政府的军队兵分数路攻入厂区,打伤了留守厂部的蓝工。愤怒的厂长和李师傅带领厂保安队实施反击,双方展开激战,僵持中,嘹亮的军号响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冲入,硝烟中,胜利的会师。

      工厂终于回归人民,但战后的重建更加艰巨,物质的匮乏和战乱的后遗影响着工厂,工厂又发不出工资了,人民政府没有现金,只能支援一批粮食,即使这样还不够。厂长决定将库存的一批民用电器产品和金属原材料连同粮食折抵成工资发放给工人职工,李师傅和蓝工讥讽厂长:当初我们闹罢工把你围在车间里,你都不愿意把工资发齐,如今怎么舍得散家底了?厂长回答:有了希望,就有未来,有什么舍不得的。

      以下纯属个人臆想:

      工厂青工小×领到了自己的当月工资:一袋粮食和两台电风扇,他将它们拖回家,将其中一台电扇拆包,搁在堂屋,然后电扇不变,背景镜头不断变化——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直至拉回到最开始的镜头,一老一少注视着镜头中央的电风扇。

      小×对老×说:原来此扇还有如此历史,可惜家中已经无处可放,还是及早处理为好,若不舍,不如拍照留念。老×沉默片刻,回答:物件毕竟是物件,要卖就卖吧,不过物件背后的故事要是忘了就不好了。说完,镜头向上漂移,墙上挂着镜框,一张黑白照片渐渐推进,“××××(数字)厂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与会人员留念”几个字在照片下方清晰,照片中,厂长、蓝工、李师傅三人坐中间,三人面貌安详,平视前方。

      (完)

      关键词(Tags): #护厂#回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