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苗丽楠与经济危机,一个无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简记 -- 马前卒

共:💬374 🌺18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指望一场制度变革然后天下大吉或者走上了金光大道不恰恰是右

        派的梦想吗?

        满篇不知说云的东西。比方说

        你(或者任何一个毛左派)到底要变革哪些部分?变革成什么样子?

        这都是初中政治课本里面都教过的东西,还好意思言之凿凿的拿出来问别人。好笑的很。

        还有如

        解决的方法是也只能是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尽快发展起来,

        这些美苏冷战期间搞出的发展经济学50年前都喊破喉咙的东西老兄也好接这些口水继续嚼,事实是什么呢?近20年的南北差距是加大了还是所小了。按你的逻辑反而是越国际化越减少了劳动力的稀缺性,反而造成了劳动者的绝对平困化。

        劳动者的绝对贫困化或者说由资本的自由移动造成劳动力的超额供应,其本质是工业化国家的绝对数量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相对数量。即全球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工业化国家数量远远和他们的劳动力不成比例,(所以他们只有也只能出卖劳动力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恶性竞争。)这也是你最憎恶的老毛后半辈子为之奋斗的东西,勒紧裤腰带加速工业化。

        而恰恰是我们的总设计师,毅然决然的在有了工业化的基础后,带领十亿无产阶级加入了共动力供应的竞争。不光如此,我国的绝大部分四流,五流,甚至六流经济学家思想上毫无建树,以无廉耻积极推销私有化为己任,不光在国际上加速南北差别的扩大化,在国内也搞出个“南北问题”。一方面造成对发达国家输出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造成国内贫富剧烈分化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对过剩。由于所处的产业链过低,不需要提供更高级的劳动力。从这方面讲一无教育背景二无资金的苗丽楠们在现在则个搞法下,除了重复失业再失业,说的有希望的就是就业,再就业,再再就业这个过程毫无其他的希望。

        扯了这么多你也不见得明白,右派的逻辑基本就是“搞什么飞船,还有人吃不饱饭上不了学呢”这个水平。对于右派这种感情诉求远远大于理智的做法我深表同情。

        楼上看起来样样洒洒一大堆,实际上都是些不值一驳的错误内容。

        • 家园 喔 原来几千万人上山下乡不是失业

          原来农村劳动力被户口制度控制在公社里不是失业,看来苗丽楠们要是一直待在人多地少的农村拿一天几毛钱的工分就不是失业了。原来老三届上山下乡十年不是失业而是“锻炼”了 。

          本来不想争具体制度该是什么形式 我的帖子的本意是要求改良,反对所谓“根本改变”的激进··不管这种激进是全面向国际开放还是全面封闭自成一体,不管是要求全面私有化还是要求全面国有化。但既然有人起了这个话头就多说几句。

          请问 1961-1962,1967-1977年大规模城市人口被强制到农村去是咋回事?这不就是失业?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这是工业化还是逆工业化?

          提醒一群喜欢批判286如何“开历史倒车”的人。你们完全忽视了286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工业化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人不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但原有模式的经济不但无法大规模推进工业化,,1957-1977年20年间城市人口和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反倒下降 ,不但无法大规模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连城市新增劳动力都解决不了,要搞几千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这种变相失业。 中国城市改革的起点根本不是阴谋论者想象的走资派286蓄意开倒车。而是1:城市“待业青年”(看看,这种提法是不是向厉以宁的“待富者”一样有点滑稽)就业无法解决,怎么办? 286和他的同僚作为掌权者必须负责,不能再把他们往农村一塞了事--变相失业兼和亲人分离。 要给出路,所以放松政策让他们经营个体工商业。 2:同样的,沿海城市的开放,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的开展为什么搞起来呢? 原有的工业出口竞争力很弱,出口主要搞农矿业。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位的时候,曾经搞过一个十个大庆、十个开滦的计划,就是准备大规模出口资源换来外汇购买技术设备推进工业化,简称洋跃进。很不幸,中国没有十个大庆,中国的资源无法支撑,洋跃进破产了。因此只有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出口劳动力换取外汇。放开个体工商业解决就业问题,加工贸易解决外汇问题。这这就是改革的起点。 认为286和他的同僚蓄意开倒车的都是阴谋论的傻人。都是对他们执政初严重的失业问题和进口技术所需外汇紧缺问题视而不见的鸵鸟。 毛时代20年间非农产业不能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就业反倒要上山下乡,没有足够的外汇进口技术缩小差距。这是什么水平的工业化?不出口劳动力光靠民国那点薄弱的底子和苏联153项目体内循环,要搞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上山下乡,结束“待业青年”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工业化人口比例?不弄外汇进口技术啥都要“自主研发”到什么时候才能不被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回到主题 ,我那贴的原意也是要求改良,反对激进。286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提法再对也没有了,他从来没搞大规模私有化像毛爷爷搞人民公社那样一风吹,改革从来是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不纠缠意识形态,务实,试点-逐步推广稳步前进这就是成功的地方。今天的毛左派,也可以学学286先搞几个试点吗。南街村、华西村之类坚持大集体的地方也没被286,386用行政手段封杀不是? 你们组织起来多搞些南街村和华西村那样的工业化大集体,多邀请些农民搞些农业合作社做做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赞成你们这样搞。但别忽悠者要搞目标不清暗示激进和革命的“根本改变”了。

          请少幻想一夜之间夺取政权然后用政权力量来强制集体化和国有化。请多做实事,多组织大集体和合作社展示你们那一套的优越性。不要告诉我说不夺取政权不用政权强制力就无法搞你们哪一套“好”的东西。历史上资产阶级夺了封建主的政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实践中显示了优越性,因此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然后借此击败了封建主夺取了政权。而不是封建农民和自诩“先知”的人先推翻了封建主再来建设先进的资本主义。 先后、因果关系不要搞反了。 是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在先体现了优越性然后夺取政权这个上层建筑,而不是夺取了政权才开始建设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是先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有资本主义政权,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 现在,就请先多多组织大集体、合作社展现你们所喜欢的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吧。如果它确实优越,确实让实践它的人掌握了先进生产力,那么夺取政权,“根本变革”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要搞历史唯心主义了。多学习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力,但矛盾双方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占主导地位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吧。马督工有一网络雄文题目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的终结。不过我看该终结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某些人的“先知”情结。

          以上

          • 家园 你写的这些初中政治课本里的常识和我讲的有什么关系吗?
          • 家园 你家总设计师现实到亩产万斤咧现实到严打呢还能搞出8平方

            谁够你家总设计师现实啊?

            搞出高指标饿死人就是你家总设计师也不得不承认的真正“现实”

            跟那些对历史事实基本拎不清的人没办法对话的,他的事实和你的事实,完全南辕北辙两码事。

            • 家园 在为毛大跃进洗白之前了解一下什么是反反冒进比较好

              在把大跃进毛的责任洗洗白之前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反反冒进。1956年周陈要反冒进,和刘邓沟通也支持要反冒进,不符合毛的胃口。于是毛组织反反冒进运动,刘邓在毛的压力下转向反反冒进后,政治局六个常委里主张经济平衡发展的陈云“被生病”靠边站了,周被批判的不做声了,一度难受的要辞职了,朱老总本就不管事,后补的常委林彪也不管经济的事情。于是全党在剩余三常委毛刘邓指挥下开始冒进了,开始大跃进了。

              大跃进刘邓当然有责任,而且是很大的责任。不过他们的责任是看到周陈反冒进的下场而迎合老毛做错事。刘邓行为不过是上有所好,下必迎焉而已。他们的责任只是第二第三,毛爷爷第一不可动摇。 拿刘邓迎合老毛的做法来为老毛洗白是不是过分了点?咋们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咋还有功归主公,过则臣下这种思想、这种人呢?

              邓不是圣人,不是伟大领袖。不能避免人类的一些弱点。所以有先配合周陈反冒进后反配合毛反反冒进这种出尔反尔,放弃正确主张迎合错误主张的事情。吸取周陈反冒进被批“教训”后认为“上意不可违”积极执行毛的意思大冒进大跃进。这是邓的污点。但他比毛高明的就是大跃进后认识到毛喜欢的大嗡大轰那一套唯心主义的东西不行。所以他在大跃进后和毛疏远了,73年复出后和“破除商品货币关系、破除按劳分配等资产阶级法权”的唯心主义者极左宠臣张春桥等对抗又被毛打倒了,再度复出后提出不玩意识形态干扰经济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了,不再打者xx红旗大干快上了。

              • 家园 反反冒进就有理由吹亩产万斤?

                这就是你的逻辑吗?

                反反冒进这个问题老早在前面拍laska那个菜鸟的时候就写的很清楚清楚了。

                什么反反冒进,好笑,是不是你看的资料太少不太懂?

                反冒进的背景是56年财政不均衡,出现赤字,另一方面制定计划过于保守,国务院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主要依据美国、日本、等西方一些先进国家近四十年的农业产量平均速度制定的,忽视了这些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超高速发展,而在中期后期速度才减慢。结果56年经济大发展比55年经济增长翻了一倍还多,财政赤字是有所得。57年一抓所谓反冒进经济就掉下来。后来周总理自己都承认错误,57年时把56年从冒进定为跃进。

                链接出处

                另外我发现你的逻辑真是出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55年底老毛提出的农业四十条,才把粮食产量提高到四五八。58年刘少奇就叫陈伯达在范县搞出了亩产2万斤的样板。58年邓小平到贵州视察,带头瞎指挥,搞什么“少种多收”,“一亩地要产一千八百斤”,胡吹“五百万亩坡地砍掉四百万亩,每亩达四前景,后年真可以不种田了”。还有赵紫阳陶铸几个搞得密植亩产超千斤之类的狗屁试点。这些都在你这顶这反反冒进的帽子中和谐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大跃进,吹五风即整了人民群众,又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像活跃在大跃进第一线的万里,紫阳同志,都先后在后来的小岗村惨案,和更后来的88中大显身手,亲身实践了小平同志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最高指示。

                • 家园 关于“反反冒进”

                  我又查了一下《毛泽东传》(1949-1976)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有点新的想法:

                  1,毛泽东对周公压缩57年指标是支持的,在周公送交的人大报告上批了同意。

                  2,毛泽东反对的是周公主持搞的《人民日报》56年6月20日社论,批示是“不看了”,但是刘、周仍然发了。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在八大二次大会上讲话提纲,指出了这种区别的关键所在:周公没有经过中央全会等决策程序,就将“反冒进”上升到一段时期的方针、政策的高度,抹掉了中央全会通过的“多快好省”总路线。就党的组织纪律来看,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4,有一些干部(比如农村工作部的陈正人,还有一些省委书记)向毛泽东告状,认为“反冒进”压制了地方的积极性。

                  我揣测一下,毛泽东支持在57年这个时候搞一下压缩,反对的是将“反冒进”作为党的方针、政策取代“多快好省”,这是一个局部和整体、暂时和长远的关系。周公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有责任的。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kmy1810,
                • 家园 很高明的逻辑

                  “不得不承认的是大跃进,吹五风即整了人民群众,又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同样的道理,希勒特打垮了德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对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嘛。

                  不过千吹万捧的集体化优越性,还是被亿万农民群众瓦解了,这点倒是最有趣的。

                  • 家园 什么被亿万农民群众瓦解了,多了解点历史把。

                    支持连王任重这种当年鼓吹亩产万斤的都反对三自一包,除了紫阳和万里同志这几个马屁精极力要把它当作一样政治任务来完成以外,负责农业几乎没有人同意。

                    建议少看点报告文学这类地摊作品。

                    • 家园 “负责农业几乎没有人同意”

                      ——没用,老百姓就是分了,这就是人民的意志。

                      真有时间,不如劝说农民再搞集体化去。不是优越性很多么,现在也没有禁止集体化的法律法规,别整天在网络上忽悠。

                      • 家园 自己知识不够被拍了服输就完了,还嘴硬,多出丑而已。
                        • 家园 怎么又宣布自己胜利了……

                          上次扯淡说中国可以走日本看板制方式完成工业化的是你吧?被我指出日本当时的相对收入水平比中国高得多以后,你也是不反驳也不讨论,直接宣布把我拍扁了。

                          你觉得自己胜利吧,现实中的无奈需要在网络上得以弥补。

                          • 家园 你自己连看板方式什么时候出现的都搞不清,

                            俺一而再再而三指出你的错误你就嘴硬把。连看板方式最基本的东东都不知道,俺都实在是懒得跟你废话。结果你的记忆误差就成了扯淡说俺说中国可以走日本看板制方式完成工业化。真是扯淡无可救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