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则新闻,请诸位河友评论 -- 雪风加野分

共:💬145 🌺1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则新闻,请诸位河友评论

    1,4万亿力度不足 中国财政部大规模筹资方案呈国务院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221/270976.shtml

    2,商务部拟积极发展信用销售 推动“赊账”消费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219/267580.shtml

    3,家贫无钱医治,九龄童用红领巾自缢

    http://www.huaxia.com/zk/sszk/wz/2008/12/1249179.html

    棋局否?麻将否?宪章派否?

    • 家园 【讨论】有没有想过一人养四老情况下,老人出现类似悲剧

      3,家贫无钱医治,九龄童用红领巾自缢

      http://www.huaxia.com/zk/sszk/wz/2008/12/1249179.html

      第三个问题,占据了本贴大部分空间,

      好象把人生少一点,第三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1,首先这个是父母的问题,我们大部分人都从贫穷年代过来,家里也有

      兄弟姐妹,怎么我们绝大多数人没享受过第三种待遇。

      2,在人口结构三角形倒置的情况下,经济长期衰退,谁来保证养老金,

      老人看病治病的钱更是要如何保证?有没有想过一人养四老情况下,

      老人看不起病,会不会出现类似第三种情况悲剧,甚至更为普遍。

      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必要基础。

      人口结构的问题,从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在有些人这里好象成了盲区,

      以至什么快降,早降人口的论调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什么任何客观规律可被蔑视,

      蔑视只能受到更为痛苦的报复。

      3,第三种情况,一看就往人口上推,是肤浅的,也是不计后果的。

    • 家园 楼主的意思是,

      一帮人在花大钱,另一边却是因为10元钱就会死人。楼主难道是在暗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接着往下看,果然出事了:开始有人专注于超生;随后有人“逛进了大妓院”;再着有人谈起了人性。真是嗅觉敏锐呵。

      看来在河里不按立场出牌真是没法混啊。

      • 家园 楼主即没有讲明白意思也没有讲明白道理

        这样没头没脑的来几节,算什么?

        要么就讲明他觉得中国现在贫富差距太大。

        可以从历史上国际上,横向纵向的比较。

        而后再提出什么样的贫富差距又能够激励人又不会被认为太大。中国的条件有没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计划,怎样实现,还是实施中的副作用如何防止。

        他这样,结果就是把话题推向泛政治化。毫无意义,只是各方靶子。为搞乱论坛起到坏作用。

    • 家园 唉, 民工村里和农村超生的都很多

      我有朋友在北京附近做民工工作(她自己也是80年代第一批出来做保姆的), 她说民工村是三不管地带, 超生的很多, 她知道最多的一家是六个, 大的已经二十来岁新一代民工了,小的还在吃奶.

      农村超生的也不少,我做乡村助学的时候专门统计过(资助的孩子都要填家庭情况表), 根据地区不同,平均每家2个以上甚至3个以上(甘肃某地),独生子女凤毛麟角, 100个孩子里面能有两三个. 这几年我每年总要去农村调研, 看到的也是如此,接触到的真正独生子女(父母三十多岁,不再有生育计划)只有一户. 当然有一些取样偏差,我去的大都是穷地方,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是一个因素, 但这些地方加起来,是中国农村甚至全中国相当一部分. 那些乱谈中国老龄化所以要放开计划生育的, 都是瞎掰, 拿北京上海大城市想当然套全中国.

      • 家园 养儿防老不是说着玩玩的

        越是穷的地区,指望着政府40年后虚无缥渺不靠谱的补助来养老,不如生几个孩子更现实一些。再不济,一个孩子一个月50斤米总不至于饿死。

        而且你越是举这样的例子,越是说明现在的计划生育走进了死胡同。既控制不住要控制的,也无法提高城市生育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从社会资源分配上来说,一方面大量富裕阶层积累的各种资源只投向了每家的一个孩子,越穷的阶层越是输在起跑线上。二来大量的资源随着城市生育率降低和大量丁克家庭的出现而直接被当代人浪费掉了,对长远的人口素质提高并没有任何帮助。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总体统计概念,而不是你单方面考察的一个社会切片。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前景可不是你一张口,看了几个村庄就能否定的。就算农村里存在超生,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能降几个百分点?

        • 家园 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现象

          问题就是面对这种现象做出相应的对策,而不是幻想老龄化会消失。

          养老问题的解决方向,就是更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加社会化的服务,靠家庭养老是不可能的。

          • 家园 知难行易

            知难行易。大方向没有错,可并不是今天把儿子女儿们都一刀切了,明天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翻番,社会化服务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还是靠年轻人的生产劳动来供养老年人的,大家都知道这次美国三大即将被拖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沉重的社保负担,美国从当年50年代初的16个工人供养一个退休工人到今天的不足4个工人供养一个,就已经承受不住了。虽然中国的养老成本不如美国那么高,但是我们未来面临的劳动人口/退休人口的比例也会比现在的美国更恶劣,我们又凭什么对未来中国能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度过漫长的老龄化社会很乐观呢?

            • 家园 问题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出现的

              但是拿美国三大为例,有些莫名其妙。

              同样是在美国,日本汽车公司的美国分部就过得比三大好很多。

          • 家园 这句话讲得非常好,送花

            养老问题的解决方向,就是更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加社会化的服务,靠家庭养老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孝子再孝,其医护水平总不如专业医护人员。而集中的养老医护中心其效率和质量都是比孝子要好。在这种情况下,孝子要做的是经常去探望老人家。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如何使社会各阶层都愿意做义务医护工作(志愿工作者)。

      • 家园 【文摘】06年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