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京对西方为何不再忍让(1) -- 常乐

共:💬90 🌺1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北京对西方为何不再忍让(2)

      3. 1840年以来承受的国际强权重压到此结束

      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中期前景良好,比其他大经济体都好得多,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较快。

      3.1. 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世界第三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最近发表的国际关系分析和预测报告,列出了几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排序:

      2005年: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巴西。

      2025年:美国、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

      这是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排序。美国中情局给出的2007年前10位如下(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001rank.html):

      1 -- European Union - $14,430,000,000,000 2007 est.

      2 -- United States -- $13,780,000,000,000 2007 est.

      3 -- China ---------- $ 7,099,000,000,000 2007 est.

      4 -- Japan ---------- $ 4,272,000,000,000 2007 est.

      5 -- India ---------- $ 2,966,000,000,000 2007 est.

      6 -- Germany -------- $ 2,807,000,000,000 2007 est.

      7 -- United Kingdom - $ 2,130,000,000,000 2007 est.

      8 -- Russia --------- $ 2,097,000,000,000 2007 est.

      9 -- France --------- $ 2,075,000,000,000 2007 est.

      10 - Brazil --------- $ 1,849,000,000,000 2007 est.

      欧(以及德法英)美日今年会减少,明年减少更多。英国今年就跌落到法国之下了。

      美日德法英在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业竞争激烈。由于美国具有技术创新、金融霸权、对日德英的控制、政府不择手段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很可能击败日德法英,如此则日德法英(以及欧盟)将遭受双重灾难,从此破落。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盟急于逼迫美国放弃金融霸权,反对美国救助汽车业以及日本减持美国国债。

      欧盟还有个大麻烦,东欧抗危机能力低于另外两大新兴市场经济区域亚洲和拉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布朗游说中国和海湾国家出钱给IMF救助新兴经济体

      中国今年如果增长9.5%,就达到近7.8万亿美元。明年如果增长7.5%,就达到近8.4万亿,从欧、美的约一半上升到约三分之二。印度今明两年低增长。俄罗斯和巴西今年低增长。明年减少多少,取决于所依赖的出口矿产(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的国际行情。

      前面评估了欧(以及德法英)、美、中、日、印、俄和巴西的经济规模及其增减。经济体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规模,还有其他方面的实力。大经济体实力的盛衰,对国际局势影响较大。下面看看这些大经济体的综合实力及其之间关系。

      3.2. 美国的综合实力第一,但正在缩水

      综合实力老大,当然是美国,可是其实力正在缩水,主要是由于空前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为了抗击信贷冻结和通缩性萧条,联储原准备明年实行零利率,并模仿日本邪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被比喻为伯南克直升机向市场着陆区不限量地喷射货币)。由于11月CPI下跌1.7%,跌幅为30年最大,通缩登场,联储决策官员吓坏了,提前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最低的0% - 0.25%,并且提前执行量化宽松,买入两房债务抵押证券,并将继续买入债务抵押证券、企业债券和商务票据,并准备买入长期国债,压低其利率。

      日本曾经长期坚持最低利率和滥发货币,却阻止不了15年通缩性萧条,美国及类似经济体能怎么样呢?不同于大萧条那类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美国当前的危机是资本过剩造成的危机。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金本位制,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与美元挂钩)崩溃后,美联储等经济体央行滥发了巨额可自由兑换货币,造成国际资本过剩,狂热地投机炒作。巨额过剩资本先后涌入经济强劲可作为题材炒作的拉美、北欧、日本、东亚和这一轮的美国、英国、西班牙等,与当地巨额过剩资本合力高杠杆地把房市、股市、其他证券市场等投资市场炒成信贷与债务充气巨无霸。巨无霸炒爆后,里边的坏账之气总要跑出来(去杠杆化),或者是一下子跑出来(银行和企业该吃赔账的就吃,吃不了的就破产),或者有大洞就贴膏药(公款注资救助),像日本那样慢慢泄个15年。

      慢慢吃赔账,各银行不知别家银行和企业有多少坏账,不肯拆借和放贷,造成信贷冻结。最低利率和滥发货币,并不能消除坏账,只是要让银行放款,企业借钱经营,居民借钱消费,但还是难以让银行放款,央行从最后放贷人变成唯一放贷人。央行滥发货币,可是银行只进不出,企业借不到钱或因牟利难而不愿借钱经营,居民因预期差而不愿借钱消费,金融落入流动性陷阱。消费和生产下滑,经济陷入长期通缩性萧条。

      信贷冻结和长期通缩性萧条威胁,是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头号难题,需要做选择选择。选项1:按既定方针办,等待信贷缓慢解冻,忍受长期通缩性萧条。选项2:命令所有银行放款,或者控股所有银行后放款。选项3:按照克鲁格曼(今年炸药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98年给日本政府的建议以及约翰逊(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等人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建议,不择手段(如实行负利率,即对储蓄征税)地制造高通胀(5%到10%)。风险之一是通胀可能冲高到难以控制,而且高通胀之后可能还是衰退和更严重的长期通缩性萧条。选项4:长痛不如短痛,不再注资救助,银行和企业该吃赔账的就吃,吃不了的就破产。抉择是艰难和痛苦的。

      奥巴马要投入5千亿到1万亿美元搞基本建设,原本可以借美元成为避难所而走高来大发国债。中国近几个月一直大幅增持美国国债,日本减持三个月后11月又增持了。最低利率和量化宽松一出台,美元应声暴跌,弄不好以后财政部新发的国债也要由联储吃进了。美元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份额将逐渐减少。

      奥巴马说要用财政投入创造250万个职位,可是三大汽车公司可能破产,导致300万到550万人失业。三大每月烧钱几十亿,过去可以发行企业债券。915后,企业债券发不出去了。这可以比喻为,退潮时我们才看见谁在裸泳。

      三大向政府求助,国会提出条件,债权人以六成七的比例收回借款,工人薪酬降到丰田和本田在美车厂工人水平。汽车业工人联合会宁死不答应,参议院因此否决救助。丰田和本田在美车厂招收工人,条件是不参加工会。平均时薪48美元,平均年薪9.6万美元。平均中学学历的工人平均年薪,高于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9.2万多美元)。三大的工人,平均时薪70多美元,平均年薪14万多到15万多美元。

      高得这么离谱的工人薪酬,这样的企业还能竞争?奥巴马会不明白?还去游说小布什救助,看来是党派政治考虑:既不想得罪工会支持者,又不想上台后救助被指为愚蠢,所以要小布什顶缸。三大已经大面积停产,倒逼白宫做出救助决定。奥巴马上台后如何处置呢?理应让三大破产,可是几百万人失业和对金融和经济的重击该怎么应对呢?

      美国的政治制度,被网友誉为自由民主的娇嫩鲜花,却两次选出能源大资本的代表小布什和切尼执政,以捏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占领产油国伊拉克。军火大资本的代表拉姆斯菲尔德当防长,卸任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当军火业游说客,卸任财长鲁宾当最大私有银行之一花旗集团的董事兼高级顾问。政客可以官商两栖,大资本可以拿公权力当家具,这样的制度,是大麻烦的根源之一。

      美国军力自然是独步天下,可是18万军人加上更多的保安公司武装人员,搞不定2200万人的伊拉克。小布什为了应付撤军民意,先增兵。部分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转战阿富汗,伊拉克人心思定,逊尼派部分被收买,伊拉克局势缓和。

      奥巴马既要讨好反战选民,又要讨好主战选民,所以提出伊拉克撤军时间表,也提出增兵阿富汗。奥巴马此时不知道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数月。现在奥巴马要留任反对伊拉克撤军时间表的防长盖茨,还打算不做战略收缩而反倒增兵阿富汗吗?

      阿富汗的卡尔扎伊政权贪腐无能,塔利班受到巴基斯坦边境部族和极端组织支持,极端组织受到担忧印度优势的军方及其三军情报局的支持。塔利班还有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助阵,这些组织有穆斯林世界的广泛支持。要搞定阿富汗,需要增派多少军队和保安公司呢?伊拉克撤军后,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又回师伊拉克,怎么办呢?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进口货物和投资来源地。美国需要中国的经济、贸易和国际事务合作。去年衰退以来,需要中国的资本和政治支持。另一方面,美国长期遏制中国,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围堵中国,在全球破坏中国为获取能源、原材料和市场而发展的经济合作,豢养海外华人和非华人反华组织。

      北京过去对美实行以硬对硬、以软对软的两手策略,但由于实力悬殊,忍让较多。915后,美国金融和经济实力受到重创,并还将下滑,中国的国际压力大部分消失。从长时段和大视野来看,中国自1840年开始受到的国际强权重压,到此结束。中国经过168年的浴血自卫、变革和建设,终于踏上了国际环境宽松的坦途,可以望见民富国强的复兴前程。

      3.3. 欧盟的综合实力只是中等偏上

      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主要是27国的自由贸易区,这对成员国发展经济很有好处。其次是15国的欧元区,这对成员国有利有弊。好处首先是成员国之间贸易不再需要美元;其次是欧元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成员国得利;第三是成员国抗风险能力提高。坏处首先是成员国失去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其次是因为欧洲央行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成员国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能力大受限制。欧盟中有12国不改用欧元,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

      欧元多年在全球货币中的比例只占一成几,前年突然上升到二成六,继续上升到今年的二成七。显示近年来欧元的流通和储备需求突然大幅上升。

      政治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标志是成员国都需要公投通过欧盟宪法。这已经失败了两次。各成员国政府不能协商出一个大家接受的宪法草案,一败再败,僵局无法打破,让人惊讶。

      欧盟过去是德法联手主导的,但经济危机以来两国政府之间时有恶语相向。萨克奇筹组地中海联盟,开始以非地中海沿岸国家为借口排斥德国。本届欧盟峰会前,萨科奇不按惯例找默克尔磋商,却去找布朗磋商。主要原因是德法都主要依赖于高端制造业出口,大难来时,不得不以邻为壑,而英国更依赖于金融业,受创重于德法,因此对于法国来说,英国的利益冲突和威胁性小于德国。

      以政治一体化为前提的军事一体化,自然无从谈起。苏东巨变后,欧盟接收苏联的东欧势力范围而东扩,遇上俄罗斯的小兄弟塞尔维亚,非军事手段搞不定,只好仰赖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欧盟跟着美国继续紧逼俄罗斯,终于踢到了俄罗斯铁板。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战争、停止输送天然气的威胁、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威胁、对波兰、捷克的导弹威胁,使得无牙老虎欧盟退让。德国带头否定了美国支持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申请。东扩不行,换方向,南下了,萨科奇张罗起了地中海联盟,包括欧盟国家和地中海周边的一些中东和北非国家。

      由于经济一体化还在途中,政治、军事一体化尚未启动,不能凝聚实力,27个相加只比1个大些,只比其中等强国成员德法英强些,因而欧盟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欧盟和美国,既是盟友,也是竞争者。过去美国当然不会看重不是俄罗斯对手的欧盟的威胁性,而是看不起老欧洲。915金融和经济危机大爆发后,欧盟出手打压受到重创的美国和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担忧自己的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业受到美国以邻为壑(如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重击。

      欧盟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主要进口货物和投资来源地。北京过去同样不看重欧盟的威胁性,而是联欧制美。915后,美国实力快速下滑,欧盟的“制美”价值大为降低。

      欧盟近年来看重崛起的中国的威胁性,所以发生奥运会前的反华闹剧。915后,欧盟希望北京支持它打压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在相关国际会议上支持它、减持美国债券),支持欧盟及其成员国(多买欧元及其他成员国国债、为东欧提供救助款)。受创极重的英国对北京寄希望最大,不惜放弃关于西藏的暧昧立场。但是北京并没有如欧盟所愿的挺欧压美,所以萨科奇要见达赖,除了个人捞政治好处,主要是打算像奥运会前那样,把西藏问题当成一个劫材,逼北京挺欧压美。可是萨科奇不明白自己、法国和欧盟在北京眼中的虚弱和不守信形象,不明白时移势易,自寻羞辱和打击,损害了欧盟和法国利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